你覺得痛就對了:青春有悔

你覺得痛就對了:青春有悔

老師和長輩曾告訴我們世界是公平的,只要靠努力和汗水就能擁抱未來。但二十多歲,我們第一次直面這個世界,卻發現社會是現實的,生活是殘酷的,人心是險惡的。 書里沒有勵志雞血,也沒有成功人士的淳淳善誘。它更像是一代人的青春傳記,記錄了她的,你的,我們的迷茫與艱難。作者用一年時間完成了一種成熟人生觀的蛻變:這個世界一直都是現實殘酷的,我們誰都沒有權利選擇出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但是我們能選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你不能放棄這唯一的一點權利。 你尚年少,你受的苦,吃的虧,擔的責,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後都會變成光,照亮你的路。

基本介紹

  • 書名:你覺得痛就對了:青春有悔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頁數:223頁
  • 開本:32
  • 作者:劉子瑜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69696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 你覺得痛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感覺處處不如人就對了,說明你正試圖趕超; 感覺走起來特別艱難就對了,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那些容易的路會越走越難,困難的路會越走越容易。《你覺得痛就對了:青春有悔》更像是一代人的青春傳記,記錄了她的,你的,我們的迷茫與艱難。

2.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苦的旅程。
年輕時誰都有過遺憾害怕迷茫,這些不可避免,只是看遇到之後,你是否能快速調整自己,不要沉迷在負面情緒之中,你能不忘記初衷,不忘記自己的方向。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作者用一年時間完成了一種成熟人生觀的蛻變,前往澳洲度假打工一年,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目的。

作者簡介

劉子瑜
一位墜落在這失落一代的平庸女孩,在城市的忙碌生活中徹底迷失自己。因為一次失業+失戀的集中到來,她決定前往澳洲度假打工一年,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目的。

圖書目錄

推薦文 曾經那個女孩——生活一定還有挫折,但自在面對
自序生命中因為有裂縫,才能看得見陽光
Chapter1迷路──我常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謊言
血液隱藏的流浪因子醞釀而起
人生只能靠自己摸索闖蕩
愛情學分沒修前說什麼都太早
在匆忙的路上,我們錯過了身邊的精彩
人人都在說話,卻聽不見別人的聲音
Chapter2青春把孤獨送你,那是讓你成長
用雙腳一步一步找到回家的路
失業,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放棄一個人,是為了離開一種生活
在外面的世界玩耍後,要記得回家的路
Chapter3痛,帶給我十二種覺醒
勇氣(Courage)──登門拜訪找工作
傾聽(Listening)——很慶幸自己的英語不夠好
尊重(Respect)──請你準時下班
分享(Sharing)──互相加油打氣的家鄉人
希望(Hope)——用最後一口氣活著的大男孩
原諒(Forgiveness)——在集中營長大的老奶奶
感激(Appreciation)──母親的越洋電話
正義(Justice)──韓國房東與德國室友的戰爭
慈悲(Compassion)──日本女孩亞紀子和麻美的友情
信心(Faith)──生命是作者,也是作品
決心(Determination)──我和文字有個約會
原點(Origin)——因為你,我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Chapter4不是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才能看到希望
我賺到別人無法掠取的財富
老闆和員工是共戰的好夥伴
人間幸福的感覺會傳染
世界就是我的家
後記用心寫給人生灰暗裡的年輕人

後記

記得2009年我剛抵達澳洲不到一個月後,台灣就發生了八八水災的浩劫。那一刻,我正處在一個快樂的國家。不,我應該說根本像是另一個歡樂的星球,展開我的新生活。我充滿期待與希望的心情對比災民絕望的哭泣,如天堂和地獄之別。當時,我腦海閃過一個念頭,“既然我有福運出來,我不能只為自己旅行,我也要為他們旅行。”或許在現實上,我沒有能力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但我希望在心靈上,我能給他們勇敢活下去的勇氣,於是第一次產生了想透過寫作來傳達的想法。這是我寫下這本書的原點。
隔年返鄉後,走在路上隨處可見學校、補習班門前高高掛著“狂賀XXX考上oo學校”的紅布條,滿足了校長、家長、經營者的虛榮心,卻無情摧毀了其他孩子的自信心。隨著遊戲規則驟變,房產界的看板上出現了“買國中送高中”、“入籍即入學”的噱頭廣告,有些父母開始孟母三遷,乾坤大挪移就是為了讓小孩能擠進明星校區。我非常感嘆整個社會重視成績的詬病,從我上學到工作的這二十年來不但沒有改變,還更變本加厲。受教育原本是以貢獻所學,服務那些無法上學的人,為眾人帶來幸福為目的,現在學問和學歷卻被看成個人功成名就的工具。現在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說是“文憑貶值”,倒不如說是“文憑主義”走到了極端。這是我寫下這本書的導火線。
我曾多次將自己的旅行,心情投稿,寫、信給出版社,但全部石沉大海。就連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看好我走上這條路,畢竟要靠寫作維生太不切實際。“除非你能夠像哈利。波特的作者一樣創造銷售奇蹟。”我依稀記得某家出版社的總編輯對我這么說。但如今回頭看,這些過程都是在測試我自己,究竟對寫作只是三分鐘熱度的激情,還是真心的熱情,也同時在驗證我從澳洲所得到的十二種覺醒,是否能經得起時間和現實的考驗。
2012年元旦,明明是萬象更新的一天,我卻對禪師爺大哭,因為來到日本語言不通,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我陷入了恐懼。可是,每一次當我陷入低潮時,我就會重新回想我在澳洲所學習的一切,雖然,那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破紀錄壯遊,都是一些從最平凡生活細節上發掘的小故事,但所激發出來的能量,一直讓我受益無窮,鞭策著我任何事情都不要放棄的強盛之心。很意外地,我竟然是在來到日本以後,才獲得了出版機會。兩年的等待雖然很漫長,夢想成真的那一刻卻格外甜美。
有時候面對著電腦卻一個字也輸人不進去,有時候對自己的文筆缺乏信心,有時候會看見自己以前那張悲傷的臉龐,陷入低潮的情緒。我不禁會再次問自己為何而寫?但一看到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社會青年對生活“悶”到不行,努力工作卻得到的是貧窮焦慮感,看不見幸福的道路,面臨與我當年雷同的無助惶恐,我就更迫不及待想鼓勵他們突破自我框架,去勇敢地進行一場孤獨之旅,好好品昧旅行的意義。我更期待新時代的父母,能夠相信每個孩子的能力,支持孩子在進人大學前,有一段探索人生的空白年,好好地去張開眼認識世界,鑽進自己的內心裡認識自己。可不要像我一樣,蹉跎了好久光陰才領悟這一點在人生成長上的重要性。
在寫作的期間,母親一個人來到日本探訪我,那是自從母親去美國後我們母女的再次見面,相隔將近一年之久。我很驚訝母親已經對於一個人搭飛機如此遊刃有餘,讓我再次看到旅行帶給一個人的勇氣和力量有多么不可思議。我將完成的初稿給母親試閱,一直不明白我總是在想什麼,到澳洲又做了哪些事情的母親,終於透過文字對我徹底地了解。她親自下廚,燒了一桌我想念的家鄉菜,撫平我童年的傷痕。
透過這次寫作,我有了一個機會能夠對當年嚴厲又讓我失業的社長,在澳洲給我機會和整個團隊一起工作的Julianne,素未謀面卻透過網路幫助我英語進步的JeffMcQuillan博士,以及無私將珍貴歷史照片提供給我的Henny表達感謝。而我和一直失聯的Claire、Eric,也因為寫作的牽引,把我們的緣分又連結在一起。我得坦承,我其實也是在為自己而寫。
現在是個旅行泛濫的年代,有些人會把自己去過了哪些國家,住了怎樣設計的飯店,吃了什麼頂級美食,買了哪些限量精品拿來炫耀說嘴,展現出一種雅痞的優越感,這是褻瀆旅行的行為。奧地利的極限運動家鮑加納,從離地平面39,OOO米處的高空邊緣位置~躍跳傘而下,寫下了世界紀錄。當他安全降落時,他卻沒有狂喜,反而是深深鞠躬,雙腳屈膝跪下,列著大地感恩。他告訴記者:“當你站在世界之巔,你會變得很謙虛,才會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旅行的版圖越廣,走得越遠,看得越多,應該越會覺得自己更渺小,對人性的光輝更珍惜才是。旅行是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絕對不是用來自負的。在這個社會疏離感日加嚴重的現代,人性的菩面也越來越淡薄,但只要用心感受,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在,在人生這段“賞味期限”中,這十二種覺醒就是人生的醍醐味,絕對能帶來無窮無盡的心靈智慧,把所有的酸苦都調味成屬於“我”的甘甜。真正阻礙我們的不是環境和制度,而是我們的思想和價值觀。
最後,請容許我再用簡短的幾行字感謝這次讓我有出版機會的編輯與團隊,還有一直在我身邊加油打氣的朋友們,以及這一年給予我全力支持和鼓勵,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完成這本書的禪師爺。
如果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也不小心迷了路,感到彷徨無助,裁希望我的故事能給你一盞光明曙光,這本書能讓你有更多尋夢、追夢、圓夢的力量。

序言

生命中因為有裂縫,才能看得見陽光
自小在家族中,我就沒有什麼小名,通常我的朋友都是連名帶姓的直呼我全名。每次在新朋友面前自我介紹時,我總說我是劉備的“劉”,趙子龍的“子”,周瑜的“瑜”,借用三國英雄豪傑的美名,好為自己添點光彩。
但事實上,我既沒有劉備的胸懷大志,也沒有趙子龍的武藝超群,更沒有周瑜的智勇雙全。相反的,我更像是在這氣候變遷、金融風暴、政局不安的亂世中,隨風搖擺的蒲公英,只能逆來順受,隨遇而安,墜入在這失落的一代,苟且偷生。
大學時,同學們終於幫我取了一個綽號,叫作“衰神”。坦白說,我當然也想要有像“氣質公主”、“陽光甜心”或“性感女姬”這類被人捧在手心裡的夢幻頭銜,但偏偏自己就不是那塊料,“衰神”算是名副其實的生活寫照。出門踩到狗大便、鳥屎掉下來打到頭、騎車上路就掉鏈子、才領薪水家中便遭竊……倒霉透頂的事情在我身上如又長又臭的連續劇,永遠沒有完結篇一樣,“幸運之神”就是和我不投緣。
但生活上的狗屁倒灶並不足以讓我對活著失去樂趣,畢竟生命中因為有裂縫,也才看得見陽光。而我發現,真正讓我快要窒息的是在大學畢業後的這幾年,我在台灣島島這塊孕育我成長的地方,徹底迷了路。我最大的恐懼是不知道自己是誰,為誰而活,為何而戰……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
其實,沒有錢、沒有經驗、沒有閱歷、沒有社會關係,這些都不可怕。沒有錢,可以通過勞動去賺;沒有經驗,可以藉由行動實踐去總結;沒有閱歷,可以一次一次去積累;沒有社會關係,可以一針一線去編織。但是,沒有目標和夢想,卻讓人感到無力恐懼,宛如生命的遊魂,將孤獨悲悽地虛度一生。
現任國際創價學會(SokaGakkaiInternational,SGI)第三代會長,也是我的人生恩師──池田大作先生,小時身體虛弱,並罹患可能致命的肺結核。十多歲時,他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悲劇,家中房子兩度在空襲中被炸毀,被迫在一個彈坑中露宿風餐,其母親接獲長兄戰死沙場的公報,全身顫抖慟哭的身影至今仍歷歷在目。因深切體認到戰爭的殘酷和愚昧,從此畢生致力貢獻於文化、和平與教育的使命。
池田先生曾對青年們發出這樣的呼喚:“青春時代絕對沒有什麼不可挽回的事。不如說青春的失敗,是畏懼失敗不願接受挑戰或自暴自棄。過去是過去,未來是未來,應該時常抱持著‘從今天開始’、‘從今後開始’、‘從現在起’、‘從這一瞬間開始’的精神,不斷朝著未來前進。”
我也想要以閃耀、朗朗的靈魂,堅定目標,充實地度過青春啊!但如果不想盡辦法衝破困惑和迷茫,只是安逸於眼前的生活,或者消極埋怨,就會造成往後十年的恐慌,二十年後的掙扎,甚至一輩子的平庸。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睿智阿爾伯蒂也曾留下了警語:“沒有什麼事會比靈魂的財產更令人感到滿意。”
最後,我選擇以澳洲度假打工的方式,暫別我最熟悉的土地,脫離了習慣的生活圈,告別悲哀的靈魂。那一年,我沒有使用社群媒體,也沒寫下任何部落格記錄,所有紛擾的雜訊都消音了。我終於聽清楚內心深處真實的聲音,重新認識了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意義,以及人生的使命。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每個人旅行的方式不同,回家的路也不一樣。但任何人都像一顆潛藏著美麗光輝的原石,具有無限的可能,與無可取代的使命。我認為能夠察覺到自己所擁有的光輝,才是旅行的意義,也是人生最為要緊的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