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莫怨我

《你莫怨我》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於1927年創作發表的一首新詩。此詩講述了一個感情故事,詩分五段,第一段,主人公以堅決的態度向邂逅相遇的戀人告別;第二段表現了主人公心靈深處淒婉哀傷、痛心疾首;第三段,詩人的心再次沉入愛的焦灼和苦悶;第四段,詩人又回復了對人生萍水的詠嘆;第五段,表現了主人公對愛的執著。全詩迴旋往復,一唱三嘆,深切雋永地抒寫了愛的無奈和失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你莫怨我
  • 作品體裁:新詩
  • 作者:聞一多
  • 作品出處:《死水》
  • 創作時間:1927年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你莫怨我
你莫怨我!
這原來不算什麼,
人生是萍水相逢,
讓他萍水樣錯過。
你莫怨我!

你莫問我!
淚珠在眼邊等著,
只須你說一句話,
一句話便會碰落,
你莫問我!

你莫惹我!
不要想灰上點火。
我的心早累倒了,
最好是讓它睡著!
你莫惹我!

你莫碰我!
你想什麼,想什麼?
我們是萍水相逢,
應得輕輕錯過。
你莫碰我!

你莫管我!
從今加上一把鎖;
再不要敲錯了門,
今回算我撞的禍,
你莫管我!

創作背景

此詩最初發表於1927年9月17日上海《時事新報·文藝周刊》第2期,後收入《死水》詩集中。
聞一多的愛情詩承續了中國古代愛情詩中積澱豐厚的民族美德。他的愛情詩有的寫於清華讀書和赴美留學期間,有的是回國以後寫的。聞一多曾說:“嚴格地講來,只有男女間戀愛底情感,是最烈的情感,所以是最最真的情感。”《你莫怨我》這首愛情詩就是聞一多在回國以後創作,此時的聞一多,閱歷漸多,入世亦深,因而所表現的情感,較《紅燭》複雜得多,心裡深藏難以割斷之情。

文學賞析

在情詩創作的傳統引借上,新月詩人多用迴環式抒情,汲取民歌以及《詩經》重章疊句的方式。作為新月詩人代表人物的聞一多,創作《你莫怨我》這首詩就是如此。
詩分五段。每段在感情上都是一個遞進。第一段,主人公以堅決的態度向邂逅相遇的戀人告別:“人生是萍水相逢,讓他萍水樣錯過。”從表面看,主人公思想情緒是平靜的、無所謂的,以很輕巧的“萍水相逢”概括歸納了以往的熱戀,又以“萍水樣錯過”,告別、結束過去的戀愛。但是這表面的輕鬆實際上卻掩蓋著錐心的疼痛。
第二段:“淚珠在眼邊等著”,“一句話便會碰落!”在這裡,主人公心靈深處的真實感情流露無遺,他們並非真心愿意把那以往的戀情看成算不得什麼的“萍水相逢”,而是藕斷絲連、棒打鴛鴦散般地淒婉哀傷、痛心疾首。
第三段,主人公進一步表明繼續戀愛是不可能的,就像“灰上點火”,祈求對方莫再惹“我”那“早已累倒了”的心。
第四段,以“你莫碰我”起頭,許是那戀人要對傷心落淚、身心交瘁的“我”進行親昵的安撫,引起了“我”那急赤白臉驚恐萬分的阻止:“你想什麼,想什麼?”“你莫碰我!”理由仍是“我們是萍水相逢,應當輕輕的錯過”,從這裡可以進一步看出主人公的內心是痛苦的,理由是搪塞的,而實際上,這一切都無法掩飾字裡行間渲染出的情感的儙惓,只是那冥冥之中左右著他的感情的東西是難以訴說的罷了。
最後一段是說,這次會面是在以前就鑄成了的錯上又加了一重,錯上加錯,並寬容地把錯拉到自己身上:“今回算我闖的禍”,祈求對方“再不要敲錯了門”,再也“莫管我”,主人公的口氣是溫婉的,然而就此斷絕關係的態度仍是堅決的、不容置疑的。至此,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很鮮明地站立於讀者面前,他憂鬱悲戚,去意徬徨,卻又柔腸寸斷,一步一回頭。生命中一段富有戲劇性的邂逅卻因主人公微妙複雜的心態而泛出層層漣漪,且久久難以消失
可以說,《你莫怨我》表現的是一段傷殘的、遺憾而又迷離難捨的愛情歷程,是一曲微波細浪,尤怨纏綿的心理劇的生動演出。平靜、堅決的表層意義與詩情內部的激動痛苦、矛盾衝突構成了富有強烈藝術效果的情感張力場,使這首詩的藝術天地得到了拓展,讀者也因此獲得更多的創造性想像的可能。

名家點評

佛山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教授李克和、張唯嘉:《你莫怨我》構思上的奇妙之處在以冷言冷語抒發熱愛熱情。每節的首尾句完全重複,而全詩五節的首尾句僅變化一字——從“你莫怨我”到“你莫問我”,再到“你莫惹我”,又到“你莫碰我”,最後到“你莫管我”,怨嗔怒拒,迴環往復,層層遞進。然而,在冷淡的否定詞“你莫”背後,分明藏著抒情主人公的一片痴情。(《愛情韻語:中外情詩三百首》)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陸紅穎:聞一多的《你莫怨我》則用了“三疊令”、“迴環調”,詩有五節,每節的首尾句重複,如第一、二節:“你莫怨我!/這原來不算什麼……”以“句”的交錯與復沓表現出孤獨沉鬱、淒涼、無奈的心緒,欲愛不能、欲離不捨的情感,詩風深隱婉曲,並有自傷自虐的情愫。(《現代情詩的古典底蘊》)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李怡:全詩從頭至尾,“你莫怨我”、“你莫問我”、“你莫惹我”、“你莫碰我”、“你莫管我”層層遞進,從嘆息到吶喊,詩人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激烈,越是想忘掉,就越是刻骨銘心。從剛開始冷淡地表示“萍水相逢”,到後來將關懷延伸到“你”的身上,攬下全部的責任,詩人在理智和情感的糾葛中一步一步走向沉重。(《紅燭·死水 全新彩繪導讀評析版》)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號友三,湖北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6年發表《二月廬漫記》。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1920年,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新詩集《紅燭》《死水》是現代詩壇的經典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