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情理兼備。文字里真正積累著一位著名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几十年的經驗——反覆強調“就事論理”的“理”,絕不僅僅是敘事而已,更重要的是真摯的情感流露:對國家、教師、學生,還有那些“法盲家長”們的情感。

推進思辨。一位教育評論愛好者以一個批判者應有的姿態,尊重事實、尊重理性,堅決不譁眾取寵。他批判教育,卻不只是批評,更多的是思考與分析。其評論切中教育生態的要害,明晰教師的本分與責任,見解獨到,發人深思。

基本介紹

  • 書名: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 作者:凌宗偉
  • ISBN:978-7-5675-5887-8
  • 類別:教育理論/教師教育
  • 頁數:224頁
  • 定價:36.00元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開168mm*230mm
  • 分社名稱:大夏書系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自作者在《中國教育報》等媒體發表的幾百篇教育言論,這些文章的價值在於能引發思考,推進思辨。作者圍繞紛繁複雜的教育現象就“事”說“理”,儘可能在學理分析的基礎上推導出“正確的結論”,以避免陷入“立場正確”什麼都正確的思維框架,並努力使自己“從一種不會被任性的激情駕馭的視角”來就“事”說“理”。這也是作者呼籲教師慢慢來的深層涵義。

作者簡介

凌宗偉,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中國教育報刊社簽約評論員、《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十大讀書推動人物”之一。江蘇省教育學會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近年來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報》等各類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言論四百多篇。著有《好玩的教育:學校文化重建五講》《閱讀,打開教育的另一扇門》《有趣的語文:一個語文教師的“另類”行走》《語文教師的使命》等。

目錄

序一 在“本分與責任”之外 / 001
序二 教育言論,不是為了譁眾取寵 / 005
輯一 “契約精神”和“邊界意識”
現代教育需要“契約精神” / 003
依法治教與“連坐”式管理 / 006
教育行政管理要有“邊界意識” / 008
如何在管理主義與人文主義中尋找平衡? / 011
教師的權益靠什麼來維護? / 014
依法治教不能敗給了“法盲家長” / 016
假如我們真的想“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 019
社會該如何看待教師的薪金收入? / 021
“精神貧困生”的“脫貧致富”責任不單單在學校 / 023
學生提前“進社會”有違教育初衷 / 025
誰來保障教師的福利? / 028
“名校”憑什麼收門票? / 030
教育立法必須服務於教育目的 / 032
輯二 做一個“得道”的老師
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應符合公平發展的制度倫理 / 037
做一個“得道”的老師 / 040
選教材還是選“廣告”? / 044
線上社會網路紛爭與教育倫理 / 046
是搞教育,還是搞新聞? / 050
網路致死絕不是危言聳聽 / 052
“緘默文化”下的教育出路何在? / 055
冷漠圍觀和暴力本身一樣可怕 / 058
“堵”,只因為黔驢技窮 / 060
教育名人更應該慎言慎行 / 062
網路時代如何重建師生關係? / 064
輯三 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皆非標籤
過度集中辦學不利於學校管理 / 069
改善教育公平如何避免“各說各話”? / 071
“素質教育”不是標籤 / 073
誰挖下了“學區房”這個坑? / 075
高考改革需更多地考慮農村孩子的實際 / 078
百萬年薪校長到底行不行? / 080
根治教育“早跑”的希望在哪裡? / 083
“傳統文化”教育應該彰顯怎樣的“文化傳統”? / 085
生源大戰是學校教育急功近利的產物 / 088
作業“綁架”家長,失了責任邊界 / 090
以“效率”為指向的教育是背離“兒童立場”的 / 093
輯四 學會提問、休息和啃點難啃的書
需要的是面向個體的教師培訓 / 099
生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 101
未成“經師”,何為“人師”? / 104
“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 106
學做“提問的人” / 109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 112
勞動而不痛苦,休息而不墮落 / 115
“對話式教學”的哲學價值 / 117
還是要啃一點難啃的書 / 120
教育,同樣要關注當下 / 123
無識則無文 / 126
如何就“事”說“理”? / 131
輯五 家庭照亮教育
親職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 / 137
做教師的更應該教好自己的孩子 / 139
男孩女孩的教育為什麼要有區別? / 142
親職教育莫成應試教育“幫凶” / 147
勸君不要造“學霸” / 149
不可讓你的孩子失去心靈的慰藉 / 152
孩子掀“罵戰”,成年人需要反思什麼? / 154
孩子喜歡上異性會出人命嗎? / 156
為了孩子的未來,何必讓他們爭“第一” / 160
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 162
缺什麼補什麼,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未必合適 / 164
親職教育要讓孩子看到生活的“B面” / 166
多一些“前反思”,少一點“馬後炮” / 168
一不小心就成了孩子的禍害 / 170
輯六 恪守本分與責任
核心素養要聚焦於人的“獨立思想” / 175
教育為什麼要批判? / 178
教育要朝著真理而去 / 180
教育“新詞”與文化枯竭 / 183
“新”“舊”之間 / 186
恪守本分與責任 / 188
我們需要的是什麼? / 192
全民“吐槽”高考作文未嘗不是好事 / 194
教育常識辨偽 / 197
不少時候我們為什麼會寧信謠言而不求“真相”? / 199
創新教育,不是學校博名的手段 / 201
教育之愛是一種不可窄化的人間大愛 / 203
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205
“一線教師”是個偽命題! / 208
不能簡單地把“一切”都歸結於校長領導的質量 / 211
學會珍惜每一個“今天” / 214
教育不單單是為了升學 / 217
你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 219
後記 關愛與批判是動態教育學整體的兩個部分 / 2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