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中國宦官與中國政治

佞幸:中國宦官與中國政治

《佞幸:中國宦官與中國政治》是東方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杜婉言。

基本介紹

  • 書名:佞幸:中國宦官與中國政治
  • 作者:杜婉言
  • ISBN:9787506098403
  • 頁數:312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16
內容介紹,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精彩觀點,精彩書摘,

內容介紹

中國宦官史是中國政治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偏見和資料的匱乏,有關宦官課題的研究至今仍存在不少空白。本書作者遍讀正史中的佞幸、恩幸、宦官、宦者列傳,又從歷代帝王本紀以及后妃、諸王、大臣的列傳中摘出有關宦官的資料,並參閱歷代會典、會要、宮史、律法、則例中的有關規章,以及現存著名宦官的碑傳志銘及本人著述。此外,作者大量參閱野史筆記和地方志,並利用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內務府檔案。本書不僅分析了宦官制度出現的原因,梳理了宦官的進宮、出宮和死亡,宦官的工作與家庭生活,更剖析了歷代宦官與政治、經濟、軍事、司法、文化的關係。本書從多角度全景式展示了中國古代的宦官生態,言必有據,論必求實,堪稱一部中國宦官制度研究的信史。

作者簡介

杜婉言,1936年6月生,廣東順德人。1957年6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史研究》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明史研究,曾就宦官專題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講學。已出版獨著《中國宦官史》《失衡的天平——明代宦官與黨爭》《中華姓氏譜——陳》《中國小通史(明代卷)》;與人合著《中國歷代太監傳》《明朝宦官》《明朝宦官與經濟史料初探》《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已發表學術論文《明朝宦官與明朝農民起義》《明代宦官與明代經濟》等三十餘篇;主編《風騷五千年——中華名人傳系(全十一冊)》。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宦官與宦官制度
第一節 宦官、宦官制度及其長期存在的原因
第二節 宦官種種稱謂及其由來
第三節 宦官的出現與來源
第四節 宦官的進宮、出宮和死亡
第五節 宦官的出身、族屬、籍貫和文化程度
第二章 宦官生活一瞥
第一節 宦官的宮廷生活
第二節 宦官的家庭生活
第三章 歷代宦官制度概況
第一節 歷代宦官組織機構及職掌
第二節 歷代宦官的管理制度
第三節 歷代宦官的待遇
第四章 歷代宦官與社會各方面的關係
第一節 歷代宦官與政治
第二節 歷代宦官與經濟
第三節 歷代宦官與軍事
第四節 歷代宦官與司法
第五節 歷代宦官與文化
第五章 宦官專政的性質、特點、作用與影響
第一節 宦官專政的實質
第二節 宦官專政的特點
第三節 宦官專政的作用與影響
後記

精彩觀點

宦官不僅在中國有,外國也有,但是,中國上層宦官遠離服侍君主生活的軌道,嚴重干政預政的情況,在世界上卻是獨一無二的。
宦官的使用,是“利一而害百”。從總體而言,其作用只在於在各個時期加深了社會各個領域的危機,從而使中國封建社會凝滯的步伐,變得更加沉重,難以向前。
宦官專政根本違反了中央集權制最基本的原則,因此他們必須運用高壓的手段,把屠刀對準一切不肯俯首聽命的人,其中包括皇帝。他們發動或參與的每一次宮廷政變,他們奪取政權的每一次成功,無不伴隨著大屠殺及各種懲罰。
清代沒有出現宦官專政,不僅僅是因為清中葉以前君主的親政,更重要的是由於清後期專制統治已臻於爛熟,當李蓮英等權宦介入政治後,還來不及有更大的動作,專制統治便被推翻,而宦官也就只能隨之退出歷史舞台。

精彩書摘

中國的宦官制度,是古老而又漫長的君主專制政治孕育出來的怪胎,它隨國家的形成、君權的產生而產生,隨著君權的高漲而發展,最終與君權同消亡。其所以如此,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隨著帝王皇位世襲的被確認,大一統帝國的建成及其權力的高度集中,承嗣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太子為天下本”,如何保持帝王萬世一系血統的純潔性,便成了國家的頭等大事。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深宮內院中,除皇帝以外,不讓再有第二個男人出現。但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論是皇帝、后妃,還是皇室中其他成員的生活,都需要有人侍奉;內廷與外廷之間,亦必須有能為皇帝奔走、聯絡辦事之人。女性體力較弱,而在與外廷群臣接觸中,又難免會產生曖昧之事,所以不是適當的人選。最可行的辦法,是使用那些閹割去除生殖器官,既有男人的體力,又無性能力的宦官在宮中當差。
其次,歷代統治者中,大部分都是追求妻妾成群的淫樂生活的,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帝王,尤其如此。他既是全國最高政治權力的代表,也是夫權的最大代表。《白虎通·嫁娶》引《王度記》謂:“天子一娶九女,或曰十二女,法天有十二月。”《周禮》則謂:王者除立一後以外,還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不管怎么說,總之是妻妾成群。《後漢書·皇后紀》載,秦“宮備七國,爵列八品”,即除秦本宮外,還把滅六國所得的美人,全部收入後宮,光爵位就分八級(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至漢武帝、元帝以後,“世增淫費,乃至掖廷三千,增及十四”,即後宮已增至三千人,而爵位亦增至十四級。唐代有“後宮佳麗三千人”之說,《舊唐書》記載宮女約有四萬人。明代,康熙說是有宮女九千。面對這偌大一群年輕貌美的少女少婦,如何維護帝王夫權的神聖不可侵犯,保證她們只供帝王一人獨享,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顯然,也只有經過閹割的宦官,才能交錯於婦人之間且不致侵犯夫權,這就是黃宗羲說的:“後世之君,乃以天下為娛樂之具。崇其宮室,不得不以女謁充之;盛其女謁,不得不以奄寺守之,此固必然之勢也。”
最後,也因為人主要實現對臣下的絕對控制,防止有人覬覦皇位。閹人既無嫡親後裔,又無社會地位,他們是家奴,不管作為個人還是宦官群體,都得依附皇帝而生存,因此他們可以作為皇帝的爪牙、耳目與心腹,而不會篡奪皇位。即使是曾經一度弒帝廢君的唐朝宦官,他們新擁立的仍然是李氏的龍子龍孫。所以隨著君權的發展,宦官的數目不僅越來越多,而且使用範圍也越來越廣。儘管歷代宦官在不同程度上的擅權攬政,都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禍害,以致後代君主對此均有所警惕,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君主提出,或者贊同廢除宦官制度。對此,黃宗羲又認為:“閹宦之如毒蛇猛獸,數千年來,人盡知之,乃卒至裂肝碎首者,何歟?則由於人主之多欲也。”這確是說到了要害之處。“人主之多欲”,正是宦官出現和得以長期延續的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