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種技術(第二版)

《作物育種技術(第二版)》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作物育種技術(第二版)
  • 作者:董炳友、張林 主編
  • ISBN:9787122300980
  • 頁數:256頁
  •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董炳友、張林 主編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書號:978-7-122-30098-0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平
版次:2版1次
頁數:256頁

內容簡介

《作物育種技術》(第二版)按照作物育種的工作過程,以作物育種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為基礎,拓寬並豐富了作物育種的實用技能知識,包括:緒論,育種目標,種質資源,作物的繁殖方式與育種,選擇與鑑定,引種與選擇育種,雜交育種,回交育種,雜種優勢利用,誘變育種,遠緣雜交育種,倍性育種,抗病蟲性育種,生物技術在作物育種中的套用和新品種審定、登記、保護與利用。另外,為了提升學生作物育種專業實踐技能水平,還設計了相關的實用技能實訓內容。

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節作物育種的意義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係1
一、作物進化與遺傳改良1
二、作物育種的意義與發展2
三、作物育種與其他學科的關係4
第二節作物品種及其作用4
一、作物品種的概念4
二、作物優良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5
第三節作物育種的成就與展望6
一、我國作物育種工作的主要成就6
二、作物育種工作的展望8
思考題9
第一章育種目標10
第一節現代農業對作物育種目標的要求10
一、高產10
二、品質性狀16
三、穩產20
四、生育期適宜21
五、適應農業機械化21
第二節制訂作物育種目標的一般原則22
思考題23
技能實訓1-1育種材料播前的準備工作23
技能實訓1-2小麥麵筋含量及蛋白質含量的測定28
技能實訓1-3麵粉沉降值測定29
第二章種質資源31
第一節種質資源在育種上的重要性31
一、種質資源的概念31
二、種質資源在作物育種中的重要作用31
第二節作物起源中心學說及其發展33
一、瓦維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學說33
二、作物起源中心學說的發展34
第三節種質資源的研究和利用35
一、種質資源的類別及特點36
二、種質資源的蒐集37
三、種質資源的保存40
四、種質資源的研究和利用43
思考題44
技能實訓2-1玉米種質資源的觀察識別45
技能實訓2-2小麥品種和變種的鑑定和識別46
技能實訓2-3水稻品種資源的認識及鑑別47
技能實訓2-4穀子不同品種的鑑定和識別49
第三章作物的繁殖方式與育種51
第一節作物的繁殖方式51
一、有性繁殖51
二、無性繁殖52
三、作物授粉方式的研究方法53
第二節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遺傳特點及其與育種的關係54
一、自花授粉作物54
二、異花授粉作物54
三、常異花授粉作物55
四、無性繁殖作物55
第三節作物品種類型及育種特點55
一、作物品種的類型55
二、各類品種的育種特點57
思考題58
第四章選擇與鑑定59
第一節選擇的原理與方法59
一、選擇的意義59
二、選擇的基本原理59
三、選擇的作用60
四、選擇的基本方法61
五、作物的繁殖方式和常用選擇方法62
第二節性狀鑑定63
一、性狀鑑定的作用63
二、性狀鑑定的一般原則64
三、性狀鑑定的方法65
思考題66
技能實訓4-1小麥育種材料的田間調查與室內考種66
技能實訓4-2水稻育種材料的田間調查與室內考種68
技能實訓4-3大豆育種材料的田間調查與室內考種70
技能實訓4-4玉米育種材料的田間調查與室內考種73
第五章引種與選擇育種75
第一節引種75
一、引種對發展農業生產的作用75
二、引種的原理76
三、重要生態因子、品種特性與引種的關係78
四、作物引種規律79
五、引種的程式和方法81
第二節選擇育種82
一、選擇育種的簡史和成效82
二、選擇育種的意義和特點83
三、選擇育種的原理84
四、選擇育種的程式85
五、提高選擇育種效率的幾個問題91
思考題92
第六章雜交育種93
第一節親本選配93
一、選擇適宜親本94
二、配製合理組合95
第二節雜交方式和雜交技術98
一、雜交方式98
二、雜交技術100
第三節雜種後代的處理103
一、系譜法103
二、混合法106
三、衍生系統法107
四、單籽傳法107
第四節雜交育種程式和加速育種進程的方法109
一、雜交育種的程式109
二、加速育種進程的方法110
思考題111
技能實訓6-1小麥有性雜交技術111
技能實訓6-2大豆有性雜交技術112
技能實訓6-3水稻有性雜交技術114
第七章回交育種117
第一節回交育種的特點及遺傳效應117
一、回交育種的概念與意義117
二、回交育種的優缺點118
三、回交育種的遺傳規律118
第二節回交育種技術120
一、親本的選擇120
二、回交的次數120
三、用於回交所需植株數121
四、回交育種程式122
思考題126
第八章雜種優勢利用127
第一節雜種優勢利用的概況及其表現特性127
一、雜種優勢利用的簡史與現狀127
二、雜種優勢的類型與度量128
三、雜種優勢的表現特性129
四、雜種優勢的固定130
五、雜種優勢利用與常規雜交育種的比較131
第二節雜種優勢的遺傳基礎131
第三節雜交種品種的選育133
一、利用雜種優勢的基本原則133
二、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利用雜種優勢的特點134
三、自交系的選育與改良134
四、配合力及其測定137
五、雜交種品種的親本選配原則139
六、雜交種品種的類型140
七、利用雜種優勢的途徑142
八、雜種優勢利用的育種程式144
第四節雄性不育性在雜種優勢利用中的套用145
一、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種的意義145
二、雄性不育的遺傳類型145
三、質核互作雄性不育性的套用147
四、核基因不育系的套用150
第五節自交不親和系的選育和利用150
一、作物的自交不親和性150
二、自交不親和性在雜種優勢中的利用151
第六節作物雜交制種技術152
一、選地與隔離152
二、制種田的規格播種153
三、精細管理154
四、花期預測方法154
五、去雜去劣155
六、去雄和人工輔助授粉155
七、分收分藏156
思考題156
技能實訓8-1玉米的自交和雜交技術156
技能實訓8-2育種試驗田的小區收穫158
技能實訓8-3育種試驗地的場圃觀摩159
第九章誘變育種161
第一節誘變育種的依據、特點和意義161
一、誘變育種的依據161
二、誘變育種的特點162
三、誘變育種的意義163
第二節誘變因素163
一、物理誘變163
二、化學誘變170
三、理化誘變劑的特異性和複合處理172
第三節誘變育種的方法和程式173
一、處理材料的選擇173
二、誘變劑量的確定173
三、處理群體大小的確定173
四、誘變處理後代的選擇174
五、不同繁殖方式的作物誘變處理的特點175
六、誘變育種的育種程式176
第四節提高誘變育種效率的方法176
一、根據影響誘變效果的因素,採取相應措施,提高誘變育種效率176
二、提高誘變育種效率的其他方法177
思考題177
第十章遠緣雜交育種179
第一節遠緣雜交的概念和作用179
一、遠緣雜交的概念179
二、遠緣雜交在育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179
第二節遠緣雜交不親和的原因及克服方法182
一、遠緣雜交不親和性及其原因182
二、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性的方法183
第三節遠緣雜種夭亡、不育及其克服方法185
一、遠緣雜種的夭亡與不育性185
二、克服遠緣雜種夭亡和不育的方法186
第四節遠緣雜種後代的分離與選擇187
一、遠緣雜種後代性狀分離和遺傳的特點187
二、遠緣雜種後代分離的控制188
三、遠緣雜種後代處理的育種技術188
思考題189
第十一章倍性育種190
第一節多倍體育種190
一、植物多倍體的種類、起源及其意義190
二、多倍體育種技術193
第二節單倍體及其在育種中的套用198
一、單倍體的起源、類型及特點198
二、誘導產生單倍體的途徑和方法199
三、單倍體的鑑別與二倍化201
四、單倍體在育種上的套用202
思考題202
第十二章抗病蟲性育種204
第一節抗病蟲育種的意義與特點204
一、作物抗病性、抗蟲性的概念204
二、抗病蟲育種的意義與作用204
三、抗病蟲育種的特點205
第二節作物抗病蟲性的類別與機制205
一、病原菌致病性及其變異206
二、作物抗病蟲性的類別207
三、抗病蟲性的機制209
第三節抗病蟲性的遺傳與鑑定210
一、抗病蟲性的遺傳210
二、基因對基因學說210
三、抗病蟲性鑑定212
第四節抗病蟲品種的選育及利用213
一、抗源的收集和創新213
二、選育抗病蟲品種的方法214
三、抗性品種的利用策略215
思考題216
第十三章生物技術在作物育種中的套用217
第一節細胞和組織培養在作物育種中的套用217
一、體細胞變異與突變體的篩選218
二、離體培養技術在植物育種中的套用219
三、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的其他利用途徑220
第二節作物原生質體培養與體細胞雜交221
一、原生質體的分離與培養221
二、體細胞雜交技術223
三、雜種細胞的選擇225
四、雜種細胞的鑑定225
五、誘導雜種細胞產生愈傷組織和再生植株226
第三節基因工程在作物育種中的套用226
一、目的基因的獲取227
二、載體系統及其改造228
三、重組DNA的製備229
四、植物的遺傳轉化229
五、轉基因植株的鑑定231
第四節分子標記與育種231
一、分子標記的分類231
二、構建遺傳圖譜232
三、分子標記基因定位233
四、分子標記在種質資源研究上的套用235
五、分子標記在輔助選擇中的套用235
第五節人工種子的生產程式和方法236
一、人工種子的概念和研究進展236
二、人工種子的結構和研製意義236
三、人工種子的製作237
四、存在問題和展望238
思考題238
第十四章新品種審定、登記、保護與利用240
第一節品種的區域試驗與生產試驗240
一、區域試驗240
二、生產試驗和栽培試驗242
三、試驗總結243
第二節新品種審定與品種登記管理243
一、品種審定的意義與任務243
二、品種審定與登記管理244
第三節植物新品種保護與合理利用246
一、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意義及概念246
二、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247
三、品種保護與品種審定的區別250
思考題251
技能實訓14-1品種(系)區域試驗總結251
參考文獻25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