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廢證

作廢證,這裡指被國務院取消的一些職業資格認證。但據媒體報導,這一政策在執行中存在變通和打折扣的現象,一些被取消的職業資格認證仍是就業“攔路虎”,部分與被取消的職業資格名稱、性質相似的認證仍在進行。網民呼籲相關部門加大清理整頓力度,加強事後監管,督促地方取消相關職業認證,強化落實效果,並且要儘快建立職業資格認證“正面清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作廢證
  • 外文名:Invalidated certificate
背景,問題,原因,如何整頓,網民觀點,

背景

作廢證中國從1994年開始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包括準入類職業資格和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由人社部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設定。此外,各地方、各部門也自行設立了大量職業資格。“自行”不是問題,問題就在於一些地方故意讓認證變得“濫”了起來,一些部門、協會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濫設資格認定,出現了“證出多門”現象。
作廢證作廢證
近年來,國務院已分6批次取消319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國務院取消319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目的正是為了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可一些地方在執行中卻總在“走形”。

問題

取消多餘重複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是大勢所趨。首先,改革前,一個行業可能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職業資格,到2013年全國各地區、各部門設定的職業資格達到1100多項。隨著職業資格種類越來越繁多,交叉重複的現象較為嚴重,一些職業資格“含金量”較低,參加培訓和鑑定的人員支付費用取得證書卻沒有實際效用,導致人才負擔嚴重。
其次,職業資格過多,一方面抬高了創業就業門檻和準入限制,另一方面,也容易導致一些機構藉機斂財,通過辦班、教材、考試來收取高額的培訓費、教材費、考試費,增加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的負擔。

原因

“作廢證”背後存利益鏈
有網民指出,一些協會和部門熱衷組織考試和設定門檻,部分原因是職業資格證從培訓、考試到頒發證件,都有利可圖。也有網民發現,一些已經被取消的認證考試,被一些部門變了個花樣又開始報名收費……
網民“莫開偉”說,取消職業資格許可事項,為何執行起來如此艱難?關鍵還在於壟斷利益一時難以被打破。在當下,一些職能部門思想認識模糊,意識不到簡政放權的重要性,仍沒有處理好政府權力與市場邊界之間的關係;更有一些部門“利益自肥”意識膨脹,認為取消職業資格許可事項減少了部門經濟利益。

如何整頓

作廢證雖然國家從多年前就開始分批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但在一些地方,部分與被取消的職業資格名稱、性質相似的認證仍在進行,不少“作廢證”仍成就業攔路虎,整頓這種現象,迫在眉睫。這就需要一方面督促地方加大清理力度,儘快列出職業資格“正面清單”,這樣更容易讓公眾知情權得到保護,在保證現存資格認證的規範有序的基礎上,按照國家規定對取消的相關職業認證強化落實效率;
作廢證作廢證
另一方面,需要快刀斬亂麻加大執行力度,改變“靠考證吃飯”的不良模式,打破地方的壟斷利益。尤其在國家號召大眾創業興業的時下,逐步淘汰一些不符合發展需求的職業資格證,意在保護這種好苗頭,而那些“作廢證”一旦成了就業攔路虎,不僅違反國家政策,更是對大眾就業創新熱情潑涼水。更重要的是,一旦涉及了不該動的利益乳酪,有人因此還可能鋃鐺入獄。

網民觀點

整頓要快刀斬亂麻
網民表示,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但要達到預期效果,必須要“對證下刀”,要系統著眼,通盤考慮,而不能僅盯著被取消的那些證書以及政府的一紙通知。
網民“宮超”說,首先,要防止地方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對中央政策懶政懈怠、陽奉陰違。督促地方取消相關職業認證,強化落實效率、效果至關重要。其次,要保證現存資格認證的規範有序。
網民“王洪春”認為,針對目前一些部門、協會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濫設資格認定的“證出多門”現象,應繼續加大清理力度,儘快列出職業資格“正面清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