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提烏

佛提烏

拜占廷哲學家。曾任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堅持希臘教會獨立於羅馬教廷,因而與教皇尼古拉一世發生衝突,導致了佛提烏分裂。他對於希臘學術在拜占廷帝國的復興作出了重要貢獻。聖西里爾及聖默多狄兄弟就是他的學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提烏
  • 曾任: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
  • 出生於:拜占廷
  • 成就:哲學家
人物生平,個人著作,外界評價,

人物生平

佛提烏(希臘語:Φώτιος Phōtios ; 約810年- 893年)也稱聖佛提烏,大佛提烏,佛提烏一世,中世紀前期基督教君士坦丁堡教長(858〜867年和877〜886年在位)。他在東正教會被認為是聖佛提烏大帝。
很少知道佛提烏的起源和早年。他出生於一個著名的家庭,他的叔叔塔拉西奧斯(Tarasios)從784-806在女皇艾琳( 797-802 )和皇帝尼克羅斯一世(802-811)在位年間擔任君士坦丁堡的教長。 在814年開始的第二次瘟疫中,他的家人遭受迫害,因為他的父親塞爾吉奧斯是一個敬虔的聖像追 隨者。他們一家在842年恢復圖像敬拜後才重新回到家。
佛提烏在皇后狄奧多拉攝政(842〜856)之初任宮廷教師,約公元855年任東羅馬皇帝米海爾三世(Michael III)的首席書記官。 858年,海爾三世廢黜君士坦丁堡教長依納爵,任命佛提烏為新的君士坦丁堡大教長。引起西邊羅馬教重尼古拉一世不滿。從此,東西羅馬開始分裂,史稱「佛提烏分裂」。
867年,掌握權力的大臣巴西爾刺殺了米海爾三世篡位,建立馬其頓王朝,是為“巴西爾一世”。巴西爾一世為了得到西方的支持,廢黜了佛提烏,讓依納爵復位。 869年羅馬教皇阿德利安二世在君士坦丁堡第四次公會議上處罰佛提烏。然而,不久佛提烏返回皇宮,任王子教師,直到877年依納爵死,佛提烏復任教長。此時,由於羅馬教皇約翰八世需要拜占庭海軍的支持,以驅逐騷擾義大利沿海的摩爾人,佛提烏獲得了羅馬方面的支持。 879 〜880年教皇派遣使團參加在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召開的會議。根據這次會議的協定,保加利亞劃歸羅馬宗主教管轄,但希臘教會繼續留在該地,因而仍與東方保持聯繫,此後,使用馬其頓斯拉夫語的拜占庭禮儀從保加利亞傳到其他斯拉夫語地區。同時羅馬教會不再要求君士坦丁堡教長讓出義大利和希臘境內的各主教區。 886年,佛提烏的學生利奧六世即任皇帝位後,他再次被廢黜,並被流放到亞美尼亞,最後死於該地。
在佛提烏任教長期間,發生了九世紀拜占廷教會歷史中兩件關鍵事件:開始跟羅馬分裂,以及正教首度向斯拉夫人宣教。跟教宗不咬弦的理由最初是政治性的,教宗拒絕承認伊格那丟辭任和佛提烏按立為君士坦丁堡教長。然而佛提烏把爭議擴大至教義方面,即是有關羅馬接納在信經中對聖靈之所出的描述加入「和子」(Filioque) 的字眼。當時佛提烏去信教宗,攻擊他接納「和子」的說法,列舉其中的異端含意。宣稱聖靈從父及子而出,這樣修改信經似乎承認在創造中有兩個來源。經過一輪充滿敵意的信函往返後,佛提烏在867 年於君士坦丁堡召開會議,罷黜了教宗尼古拉二世,並將他逐出教會。
君士坦丁的教長
佛提烏能作教長是與凱撒巴達斯和他的侄子有關,年輕的皇帝-麥可在856年結束了攝政的西奧多拉(Theodora)和Drome Theoktistos的管理。在858年,當時的君主伊格那丟(Ignatios)反對凱撒巴達斯進入聖索非亞大教堂,因為據說巴達斯與他的寡媳婦有染。然後,巴達斯和麥可謀害伊格那丟(Ignatios)得叛國罪以將他革職,從而空出教長寶座。寶座很快由巴達斯的親戚佛提烏接任,他在858年12月20日被剃頭,接下來的四天,他被依次任命為講師、副軍官、執事和牧師。他在聖誕節被奉獻為君士坦丁堡的教長。
當時,伊格那丟(Ignatios)的革職和佛提烏的突然上任導致出現醜聞和教會廣泛分裂,因為教皇和其他西部主教要為伊格那丟(Ignatios)的事負責。由於後者的革職沒有正式通過教會的審訊,這暗示佛提烏的選舉是不正統的,最終教皇尼古拉斯一世嘗試確定繼承的合法性。他派軍隊往君士坦丁堡去調查,發現佛提烏井井有條,他們在861年的一個主教大會默許他的當選。他們回到羅馬後,發現這根本不是尼古拉斯一世的意思,在863年羅馬的一個宗教議會上,教皇罷免了佛提烏,並重新任命伊格那丟(Ignatius)為合法的教長,觸發分裂。其後有一次更大的分裂,史稱「佛提烏分裂」。
佛提烏分裂
佛提烏在皇后狄奧多拉攝政(842〜856)之初任宮廷教師,約公元855年任東羅馬皇帝米海爾三世(Michael III)的首席書記官。 858年,海爾三世廢黜君士坦丁堡教長依納爵,任命佛提烏為新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但佛提烏只是一位有修養 的平信徒。米海爾三世要求西邊羅馬教皇尼古拉一世(Saint Nicholas I the Great)承認,但遭拒絕。不僅如此,尼古拉一世還公開稱佛提烏為「西方的頑敵」,並在863年將其革除教籍。同時,依納爵所在修道會不滿依納爵被廢。依納爵勢力與羅馬勢力聯合。 867年,羅馬主教尼閣老一世宣布廢黜佛提烏。被開除的大牧首佛提烏針鋒相對,他認為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權位不在羅馬教皇之下。在867年君士坦丁堡會議上,佛提烏指揮羅馬教會傳教士在保加利亞境內擅改教義,更動禮儀;譴責尼古拉,並判處他以絕罰。他以傳播異端的罪名同樣開除了尼古拉一世的教籍。從此,東西羅馬教會算是正式撕破了臉,開始分裂,史稱「佛提烏分裂」。同年,佛提烏自己提出一個委員會並以異端理由將教皇排除在傳教之外,去回應「和子說」問題。由於羅馬教皇的權威高過整個教會的權威,以及對新轉化的保加利亞帶有管轄權爭議,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作為保加利亞人的靈性之父,佛提烏以其對真正的信仰以及教父的信理所持的極大熱忱,無法容忍教宗的神職人員因著教宗尼各老的贊同而犯下的罪行。因此,他準備以合法的方式拯救他的靈性子女,為此,他決定召開一次公會議來解決這一問題。
他給所有東方的宗主教寄去了通諭書函,邀請他們或是親自前來,或是派遣代表出席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的這一大公會議,這樣,他們就能團結一致,共同檢驗並判罰教宗尼各老為異端。在這書函中,佛提烏寫的部份內容如下:
「教宗尼各老試圖以錯誤的觀點與受曲解的言語破壞神聖的尼西亞信經──該信經因著公會議與普遍的決議擁有所向無敵的能力──他們在信經中加上:聖神( Holy Spirit)不但如信經所宣告的由父所發,也由子所發。直到如今,沒有人曾聽過有任何異端曾宣布過這樣的教導。有哪一個基督徒會接受將雙重根源引進聖神內呢?亦即,父是子與聖神的一個根源,子是聖神的另一根源,由此使聖三的獨一根源,轉變為雙重神性根源。
為什麼聖神要發於子,也發於父呢?因為如果他之由父所發是圓滿而完全,那么,為什麼還要由子所發呢?並且,子不能作為父與聖神之間的中介,因為聖神並非子的屬性。如果在天主性中存在著兩種原則、兩種根源,那么,天主性的合一就被摧毀了。如果聖神是由父及子共發的,那么,他之惟獨發於父必定或是圓滿的,或是不圓滿的。如果是不圓滿的,那么,為兩個位格而言,(聖神的)被發就會比只發自一個位格更勉強、更不圓滿。如果並非不圓滿,那么,他為什麼必須也要發自子呢?
如果子分享了父自身的位格品質或屬性,那么,子與聖神就喪失了他們自身的位格特徵。在此,我們就陷於半薩貝里異端(semi-Sabellianism)。若認為在天主性 記憶體在著兩種原則,一個是自主的,另一個則由第一原則獲得其起源,這樣的主張毀壞了基督教的天主概念的根源。與其這樣,不如將這兩個原則闡述為三個更好,因為這更與人對聖三的理解相符。
但是,由於父是原則與根源,不是因為天主性的特性,而是因為位格屬性(父的位格並不包括子的位格),因而子不能是原則與根源。 「和子說」實際上是將父的位格一分為二,或是子的位格成了父的位格的一部份。因著「和子說」,聖神距父有二級或二步之遙了,因此,聖神比聖子就更低了一級。如果聖神也是由子所發,那么,在天主的三個位格中,惟有聖神有超過一個的根源或原則(ἀρχή)。
因著聖神也是由子所發的教導,父與子最終就彼此比父與聖神更為親密,因為子不但擁有父的本性,還擁有父的位格屬性。聖神之由子所發,或是與其由父所發相同,或是不同,在此情形下,在聖三之中就存在著對立。 〔聖神的〕雙重之發是無法與下面的原則相調和:即不為天主的所有三個位格所共有的特性,排外地只屬於三個位格中的一個。如果聖神也是由子所生的,那么,為什麼沒有是從聖神所發的,由此天主的位格之間的平衡才會得以維持?
因著聖神也是由子所發的教導,父顯得偏愛子。與子相比,父或是聖神較大的根源,或是較小的根源。如果是較大的根源,子的尊嚴就受到凌辱;如果是較小的根源,這就凌辱了父的尊嚴。拉丁人使子比聖神更大,因為他們認為他(子)是一個原則,不恭敬地將他置於與父更緊密的地位。通過像他們所做的那樣,將雙重原則引進聖三,拉丁人冒犯了子,因為他們使他成為早已有了根源者的根源,由此,他們使他成為不必要的根源。他們也使聖神分裂為兩部份:一個是源於父,一個是源於子。在結合於不可見的合一之中的聖三內,所有三個位格都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但是,如果子也有份於聖神的受發,子的身份就受到了損害,位格屬性就被破壞了。
如果借著(父之)生子,聖神由他所發的能力也被賦予了子,那么,聖子本身具有一個根源,卻成了另一個與他同等的、且與他有著相同的本性的位格的根源,而他作為子的身份又怎能不被破壞呢?按照「和子說」的教導,我們無法理解為何聖神不能被稱為孫子呢?如果父是子的根源,而子是聖神的第二根源,那么,父就既是聖神的直接根源,又是聖神的間接根源了!在天主性內的雙重根源,不可避免地得出雙重結果的結論;因此,聖神的位格也必定是雙重的。因此,「和子說」的教導將兩個原則──雙重根源(dyarchy)──引進天主性,這破壞了天主性的合一性──父的唯一根源性(monarchy)。 」
譴責不久之後,佛提烏與巴西爾一世重新修好關係,成為拜占庭皇帝孩子的導師。佛提烏於流放期間在Skepi修道院寫的倖存信件,前君主給拜占庭皇帝施加壓力去恢復他的職位。伊格那丟(Ignatios)的傳記者論述佛提烏偽造了一份巴西爾一世的族譜和有關規則的檔案,並把它放在皇家圖書館裡,因為他的朋友是圖書館員。根據這份檔案,拜占庭皇帝的祖先不僅是所有人認為的農民,而且是亞美尼亞阿爾薩德(the Arsacid Dynasty of Armenia)王朝的後代。不管是否,這個故事揭示了巴西爾一世對佛提烏於文學和意識形態事物的依賴。佛提烏召回後,伊格那丟和前教長相遇, 並公開表示他們的和解。伊格那丟於877年10月23日過世,佛提烏在三天后即取代了他的位置。
在879年11月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佛提烏得到了基督教世界的正式承認。教皇約翰八世也有出席,及準備承認佛提烏作為合法的教長,教皇受到拉丁教會的譴責。佛提烏在幾方面作出堅持:在東方和西方教會之間重要分歧上、要求向教皇道歉、保加利亞教會的管轄權、及西方教會在尼西亞信經上增加了「和子說」。最終,佛提烏拒絕道歉或堅持「和子說」(filioque),教皇把他由保加利亞召回到羅馬。然而這一讓步,純粹是名義上的,如保加利亞在870年回歸拜占庭禮已經獲得了一個自主教會。如果沒有保加利亞君主鮑里斯(Boris I of Bulgaria,852-889)的同意,教皇無法行使其請求權。
在巴西爾一世和他的繼承人利奧六世之間的爭執,佛提烏與拜占庭皇帝同一陣線。在883年,巴西爾一世指責利奧六世的陰謀和限制王子到宮殿; 如果他沒有被佛提烏和Stylianos Zaoutzes(Leo的情婦Zoe Zaoutzaina的父親,)勸阻,他甚至會被利奧六世蒙蔽。在886年,巴西爾一世揭發和懲罰Hikanatoi John Kourkouas家庭長老及其他官員的陰謀。在這一陰謀中,利奧六世沒有被牽連,但佛提烏很可能是反對巴西爾政權的陰謀者之一。
根據官方的說法,巴西爾於886年因狩獵受傷而身亡。 Warren T. Treadgold認為,當利奧六世成為皇帝後,他的恩師佛提烏也被廢黜。其後,佛提烏被拜占庭皇帝的弟弟史蒂芬取代,並放逐到亞美尼亞的博爾迪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Bordi in Armenia.)。從教皇史蒂芬(Pope Stephen)的信件確認,利奧擺免佛提烏。在887年,佛提烏和他的門徒(protégé)Theodore Santabarenos被審判叛國。這審判是由高級官員安德魯(Andrew the Scythian) 所領導的判決。雖然證據都是指出佛提烏是值的同情的,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審判最終無罪。但Pseudo-Symeon的記綠清楚表示,佛提烏被趕到Gordon的修道院,他後來死在那裡。然而,似乎在他剩餘的生命沒有繼續被侮辱。
佛提烏在流亡期間仍繼續他的寫作生涯,利奧(Leo)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年恢覆了他的聲譽;大約在888年,利奧在他兄弟的喪禮演說中,提及佛提烏的毫不遜色,及將他描繪成合法的大主教、統一教會的角色,與以往教長不同風格的處事方式。佛提烏確實在他死後才被平反。據一些史書,他的屍體被埋葬在君士坦丁堡。此外,根據伊格那丟反烏斯傳記(anti-Photian biographer of Ignatius),在他死後,他的前教長黨派努力要求他被封為 「聖人」(sainthood)的榮譽。此外,利奧內閣的領導成員Leo Choirosphaktes寫了一些詩紀念當代人物,如雷歐的數學家和教長史蒂芬,他也為佛提烏寫了一首。
東正教教會崇敬佛提烏為聖人,他的節日是2月6日。

個人著作

佛提烏在公務之餘,博覽群書,勤於搜訪古籍,編了一部《群書摘要》(Bibliotheca),輯錄的古典著作達280種。不少古典著作都有賴於佛提烏的輯錄才能流傳下來,這部作品特別豐富了歷史作家的作品,可惜其原稿現在很大程度上遺失了。
一些早期學者推測,佛提烏實際上是在巴格達編修這部《群書摘要》,當時佛提烏在巴格達的阿巴斯法院擔任大使。因為許多提到的作品很少在所謂的拜占庭黑暗時代期間(630-800年)被引用。並且人們知道,阿巴斯人對希臘科學和哲學的作品感興趣。然而,這一時期的拜占庭時代的專家,如保羅·萊默爾,表明佛提烏是不可能在巴格達完成他的《群書摘要》。因為在《群書摘要》的引言和後記里,佛提烏清楚地說,當他獲悉他被任命做大使時,他給他的兄弟寄出一本他曾看過的書《自從我學會了如何理解和評價文學》。此外,阿巴斯人只對希臘科學、哲學和醫學感興趣;他們並沒有希臘歷史、修辭,或其他文學作品的翻譯;他們也沒有翻譯基督徒的著作。然而,大部分在《群書摘要》中的作品都是由基督徒所寫的,而且包含很多歷史、語法、文學作品和修辭,而不是科學、醫學或哲學。這進一步表明,佛提烏的《群書摘要》里大多數的作品是不能在阿巴斯帝國被閱讀的。
對於佛提烏的《群書摘要》,我們幾乎會對所擁有的克特西亞斯(Ctesias)、伊拉克利亞的門農(Memnon of Heraclea)、卡農(Conon),及已遺失的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Diodorus Siculus)和阿里安(Arrian)等的作品感到失望。 《群書摘要》里的神學和教會的歷史有很充分的代表性,但詩歌和古代哲學幾乎完全被忽視。佛提烏似乎不認為有必要處理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自然會熟悉的作者。他的文學批評,通常以敏銳和獨立的判斷來區分,摘錄的長度差異很大。許多傳記可能取自於米利都的赫西丘斯的作品。
一本出版晚於《群書摘要》的詞典(The Lexicon),可能是佛提烏的一些學生的主要工作。這詞典的目的是作為參考書,以幫助讀者去閱讀古典和神聖作者的著作,因為他們的語言和辭彙已過時。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這詞典的唯一手稿是加利亞斯法典(Codex Galeanus),它進入了劍橋三一學院和巴奧利以斯(Berolinensis)的圖書館,可惜兩者都不完整。但在1959年,塞薩洛尼基大學的Linos Politis在希臘格雷韋納的沙法達修道院(Zavorda)中發現了一份完整的手稿,即「Zavordensis 95」抄本,它直到現在仍然存在。
佛提烏最重要的神學著作是《亞菲路志》(Amphilochia),收集了大約300條給基齊庫斯(Cyzicus)大主教亞菲路斯(Amphilochius)有關聖經疑難的問題和答案。其他類似的作品,包括有四本他的論文書,記載他反對摩尼教(Manichaeans)和保羅派(Paulicians),及以拉丁文寫成有關聖靈巡遊的爭論。佛提烏還寫了一封很長的神學建議信給保加利亞新任的鮑里斯一世。許多其他的書信也仍然保留至今。
佛提烏也是兩篇《王子的鏡子》的作者,寫給保加利亞的鮑里斯‧麥可(Epistula 1, ed. Terzaghi)和智者利奧六世(巴西爾一世的勸告書)。 《王子的鏡子》是在中世紀早期、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寫作的一種文學作品,當一個年輕和沒有經驗的統治者即將登基時,《王子的鏡子》是給他的教科書。
對佛提烏生活中最影響的,就是帕夫拉戈尼亞(Paphlagonian)的尼古拉斯,他是記載佛提烏的對手伊格那丟(Ignatios)的傳記作者。
聖化修道院(Holy Transfiguration Monastery)的第一本英譯本是佛提烏的《聖靈的神秘》(Mystagogy of the Holy Spirit),於1983年出版。另一個翻譯出版於1987年,前言是由埃特納(Etna)的屈梭多模(Chrysostomos)修道院院長(現任的大主教)所寫的。

外界評價

佛提烏是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不僅是9世紀的拜占庭,而是拜占庭帝國的整個歷史。作為他那個時代最有學問的人之一,甚至是他的一些反對者和批評家。他是那個時代最多產的神學家,他的名聲不單是因為參與教會衝突,也是因為他的智慧和文學作品。
分析他充滿智慧的著作,Tatakes認為佛提烏是「心態轉向實踐而不是理論」。他認為因為佛提烏,人道主義成為東正教作為中世紀拜占庭民族意識的基本要素,這是返回到晚期羅馬(早期拜占庭)時期。 Tatakes也認為,在理解了這種民族意識之後,佛提烏在與西方教會的辯論中成為希臘民族及其精神獨立的捍衛者。阿德里安·福斯考克(Adrian Fortescue) 認為他是「中世紀最偉大的人」,並強調「雖然在教會大分裂的歷史中沒有提及他的名字,但他將永遠被記住為那時代最偉大的學者」。
A. Ehrhard評價佛提烏是傑出的傳道者,但不是最重要的神學家。他的神學作品主要是收集及摘錄自希臘教師及其他來源。他有淵博的學識,在中世紀應可說是無與倫比的,但他沒有原創性…但他發現和子說(Filioque Grievance)似乎是原創的。
然而,Shaun Tougher指出,「但是佛提烏的離去對於一個偉大的拜占庭歷史似乎是無聲無息」。利奧(Leo)肯定不允許他回到政治領域。肯定的是,他從這個舞台上的缺席,說明他安然地過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