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秋色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秋色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秋色》的主要內容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第二章佛山秋色賽會;第三章佛山秋色習俗源流與發展;第四章佛山秋色習俗的人文內涵;第五章佛山秋色習俗的保護、繼承與發展;第六章附錄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秋色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 頁數:214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世界圖書
  • 作者:余婉韶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05340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佛山秋色》由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簡介

余婉韶,女,1936年出生,原籍佛山南海。曾任佛山市文化館副館長、市文化局業務科副科長、社會文化科科長,兼任社會文化管理辦公室主任,1991年退休。現為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廣東省民俗研究會常務理事,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專著有《嶺南文化知識書系·佛山秋色藝術》、主編民間歌謠集《金三角風雅》等,參加編撰《廣東民俗大觀》、《佛山市志》

圖書目錄

總序
第一章佛山秋色習俗
第一節佛山秋色的概念
第二節秋色習俗的特點
第二章佛山秋色賽會
第一節秋色賽會的介紹
第二節競展的秋色工藝品
第三節秋色工藝品的特點
第四節秋色巡遊表演項目
第五節秋色巡遊的流程
第三章佛山秋色習俗源流與發展
第四章佛山秋色習俗的人文內涵
第一節慶豐收、頌昇平
第二節愛自然、愛生活
第三節講創造、比智慧
第四節重靈氣、追求美
第五章佛山秋色習俗的保護、繼承與發展
第一節建國後的佛山秋色
第二節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
第三節佛山秋色的創新與發展
第四節佛山秋色的保護與現狀
第五節發展前景與對策
第六章附錄
第一節著名秋色藝人及傳承人
第二節秋色故事
編後語

後記

佛山秋色,是佛山人民創造和培育的民間藝術之花,以競展或巡遊的形式展現,而成為民間節令習俗。它根深葉茂、繁花朵朵、永不凋謝。佛山秋色,是佛山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它樸素自然、晶瑩亮麗、光彩照人。佛山秋色,是嶺南民俗文化的奇葩,它一株獨秀、新枝競發、碩果纍纍。佛山秋色佐證了佛山的興旺發達,它是祖輩們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以民間大型巡遊競技賽會形色展現的佛山秋色習俗,在嶺南乃至全國都是獨樹一幟的。本書的出版,將成為外地民眾了解佛山的視窗,對保護、傳承和發展佛山優秀民俗文化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書力圖翔實地記錄佛山秋色習俗的源流、習俗形式、工藝特點、藝術特色,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保護價值,以及傳承和發展對策……。在編寫工作中,得到廣東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席吳世楓同志對書稿認真審閱和修改;佛山市博物館郭燕冰同志做了大量的編校工作;佛山市文廣新局、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佛山市博物館以及陳志傑、吳子洲、梁根祥、鐘新棠、梁愛媛等同志和眾多民間秋色老藝人、和熱心人士的支持,提供了大量素材,本書的編輯和照片資料的整理,還得到市民間文化志願者姚遠、陳兆成等同志積極支持和協助,使本書得以成書面世。《佛山秋色》是集體智慧的積累,研究創作的成果,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謝!鑒於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難免,望讀者多多賜教。
編者

序言

源遠流長——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
總序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代口耳相傳且經過歲月的篩選存留下來的瑰寶,是祖先千百年來積累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財富,是留給我們的珍貴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無形的、活態流變性的,它始終鮮活生動地傳遞著、見證著歷史文化,可謂:“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是真魂。”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如今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面臨著消失或喪失多樣性的嚴重威脅。佛山也不例外,我們必須面對這種緊迫性、重視保護傳統文化多樣性、民族化、本土化,加倍珍惜其文化價值,搶救、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的精神價值,這是時代賦予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由以往的單項選擇性項目保護逐步走上全國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⑦在歷史上有著繁榮、豐厚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佛山,非遺保護工作也緊跟國家與省的戰略步伐,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在這個長期、浩大又複雜的文化傳承系統工程中,理論建設是非遺整體保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我市經過普查、整理、申報的諸項工作,已經編撰出版圖文並茂、收人19項省級及以上名錄的《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以及對佛山民俗歸納較全的《佛山民俗文化》,傳統美術專項集《佛山剪紙》、《佛山木版年畫》,進人嶺南文庫的通俗讀本有《佛山秋色藝術》、《龍舟歌》、《石灣公仔》、《南音》等“非遺”類書籍。其知識性與普及性,無疑增強了“非遺”的傳播力度。但鑒於我市豐富厚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內容複雜,各有側重,有跨學科、跨領域的文化特徵與知識屬性。因此,我們編撰了這套《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叢書組成是每單個項目獨立成書,目的是要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做進一步詳盡的記載與一定的理論提升,主要立足的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內容,包括歷史淵源、創作及製作等行為過程、傳承活動、發展現狀等比較詳盡的描述,包括過程的動態細節。有的項目也對它的綜合性、時空性、周期性等特徵進行了分析論述。這套叢書的產生是經過更加深入的田野調查,走訪項目的原生地與不同年齡的傳承人,運用錄音、攝影、攝像等手段獲得的資料,這種真實的記錄具有可信性與保存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土”味。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首先知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是怎樣的”,力爭通過這套叢書對許多項目真實面目及內部結構有個清晰地認知,廣泛營造整個社會的保護氛圍,鼓勵傳承人群的創作靈感與傳承熱情,激發更多人們的文化自覺和參與意識,提高青少年熱愛祖國與民族文化的精神境界。同時注重夯實理論建設中的基礎部分,期待著逐漸將理論推向深入,不斷上升到更高層面的理論研究,避免盲目性的、甚至是破壞性的“保護”。最終實現凝聚傳統精神、推進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產業、保存文化多元性的具體實踐。逐步地走向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合理化的軌道。在認識中繼承,在繼承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
普查中得知,佛山非物質文化資源極其豐厚,這套叢書的形成將是一個系統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逐步將我市重要的“非遺”項目進行專項收集、整理、彙編成冊逐本推出。目前本套書籍的作者多數是來自第一線的“非遺”保護專家和工作者,隨著保護的深人和理論的提升,期待著有更多的學者和專家加入作者的行列。更加以平等、寬鬆、和諧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術與編輯相統一的氛圍中,以面向未來的視野,推進撰寫、編輯和出版工作。
這種歷史資源不可複製的獨特性與時代文化胸懷寬廣的創新緊緊聯繫在一起,是一個城市不可多得的軟實力,是增添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將為佛山塑造文化品格、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詩意棲居”的精神魅力,即在智慧佛山的建設中做一個堅實的基礎工作。
這套叢書的編撰過程中,得到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吳世楓、楊明敬、蘇章鴻等專家的悉心指導,得到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專家們的有力支持,市民俗攝影家協會的熱心供稿,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感謝。
儘管我們做出很大努力,但是在編輯過程中仍然會有疏漏和錯誤,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編撰委員會
二○一三年三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