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要依託預防獸醫學和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二個校級重點學科以及植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及食品安全、作物種資資源分子遺傳研究與創新兩個重點學術方向建設,整合四學科及其它相關學科的現有科研資源,提升科學研究水平,為廣大教師及研究生提供更好的研究條件,為2009年申報碩士點以及今後申報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本中心將瞄準國內外前沿水平,採用現代先進科技手段,緊密圍繞佛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和熱點問題開展研究,努力把本中心建設成佛山市生物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 地址:佛山市
  • 研究內容:病原分子生物學
  • 重要成果:水禽傳染病診斷與防制
中心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內容,重要成果,

中心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內容

1.病原學研究
(1)病原分子生物學:動物傳染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動物病原免疫逃逸的研究;動物病原耐藥分子機理的研究;動物傳染病的快速分子鑑別診斷方法的研究;動物病原毒力基因的研究。
(2)水禽傳染病診斷與防制:水禽傳染病免疫機理、診斷方法、防制措施的研究。
(3)家畜傳染病診斷與防制:豬傳染病病原學、流行病學、病理學以及免疫預防和綜合防制方面的研究。
(4)動物免疫學:動物免疫系統結構與功能研究;動物免疫監測方法的研究;動物分子免疫學研究;動物生物製品的研究;動物病原免疫機理的研究。
(5)人獸共患傳染病預防與控制:人獸共患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瘋牛病、炭疽、鏈球菌、結核病、狂犬病、大腸桿菌O157)病原、診斷、預防和控制關鍵技術的研究。
2.細胞工程研究
(1)動物細胞工程:動物幹細胞、轉基因動物以及細胞凋亡等研究。
(2)植物細胞工程:花卉與中藥組織培養研究。
(3)動物組織結構:動物免疫組化、動物細胞與分子病理學研究。
3.分子生物學研究
(1)家禽遺傳育種:家禽生產性狀的遺傳特性及其規律的研究;家禽品種的選育與改良研究;畜禽規模化養殖技術研究。
(2)動物分子遺傳育種:水禽育種;動物基因打靶的研究;動物免疫分子遺傳學研究;抗病基因的篩選與利用的研究。
(3)動物品種資源利用:畜禽遺傳資源評價;動物品種資源特性的研究;動物品種基因庫的建立;動物品種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
(4)動物分子營養:與畜禽肉質、畜禽生長和免疫功能密切相關的功能基因表達的生物學發育規律研究;營養素或生物活性因子對與畜禽生長和體蛋白沉積相關的物質基因表達的影響的研究;營養素或一些條件營養素對與畜禽肉質(色、香、味、嫩度和系水力)相關物質基因表達的影響研究;營養素或生物活性因子對畜禽一些關鍵免疫物質(抗菌肽或抗菌蛋白)基因表達的影響研究;飼用微生物目標基因(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的挖掘和利用研究;飼料微生物目標蛋白分子結構和功能關係的研究; 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從分子水平研究營養因素對繁殖性狀調控的機理研究。
(5)植物分子遺傳研究:開展轉基因植物包括改良遺傳性狀,提高植物(中藥)活性成分含量及開發植物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工業用酶、昂貴醫藥多肽、口服疫苗等;開展植物種質資源的引種、鑑定、保存及遺傳分析,同時建立種質資源庫,建立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體系進行資源保存、高價值中藥和花卉、果蔬的快速繁殖;開展植物比較基因組學研究,對主要植物的遺傳性狀如抗逆性、產量和生理性狀等進行基因定位,克隆相關基因。
4.生物分析與檢測
(1)動植物生理生化檢測與分析:主要從事動植物生物生理生化指標的檢測與分析。
(2)動植物活性物質分析與利用:主要進行動植物(中藥)活性物質的分析檢測、提取分離和分子改造等研究。其中,中藥及其植物原料藥效成分檢測分析、重要活性成分的有效提取分離和分子改造將是研究的重點。
(3)食品安全檢測:主要從事農產品安全檢測方面的研究。
上述四大研究方向涵蓋預防獸醫學、動植物遺傳育種、基礎獸醫學、分子生物學、植物保護、園藝學、食品安全等多個學科、專業領域,合理整合現有的科技資源和搭建相應的研究平台開展工作,實現生物技術套用研究的可持續發展。

重要成果

在豬病病原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的豬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開展了豬病毒性繁殖障礙的幾種傳染病的PCR診斷研究工作。在禽病病原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參加華南農大禽流感的HA和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工作;目前正在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鴨肝炎病毒的基因克隆和基因序列變異的分析比較工作;開展了禽類細小病病(番鴨三周病和小鵝瘟)VP2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PCR區別不同毒株的方法;在禽副粘病毒感染方面,套用RT-PCR方法擴增和克隆了來源不同禽類的禽副粘病毒分離株(鴿瘟、鵝副粘病毒感染等)的F基因,並進行序列分析比較;在豬病毒性繁殖障礙疾病病原研究上,也成功進行了PRRSV、PRV、HCV、PCV等病原的多聯PCR實驗研究;在豬細菌性呼吸道傳染病病原分離鑑定基礎上,開展了APP、HPS等細菌的分子生物學鑑定及分子克隆、序列測定等工作。已取得了多個研究成果,其中雞痘病毒載體研究獲軍隊總後勤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專利;小鴨幾種急性傳染病診斷與防制經省級鑑定,獲佛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了一系列較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論文。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資助的鴨肝炎病毒病原分子生物學2項研究,有望獲得突破性的成果。
(2)水禽傳染病診斷與防制
水禽傳染病診斷與防制研究方向開展工作已有二十餘年的歷史,承擔或參與承擔國家、省、市及橫向課題十餘項,已對小鵝瘟、番鴨細小病毒病、鴨肝炎、流感、番鴨“花肝病”、鴨疫里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等進行了一系列研究,近三年來發表相關論文和專著二十餘篇(部)。已取得代表性科研成果“小鴨幾種急性傳染病診斷與防制研究” (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系統鑑定了鴨肝I型變異毒株,闡明番鴨細小病毒病免疫機理,闡明鴨I型副粘病毒病免疫動態規律,形成了鴨場科學的疫病綜合防治理論與技術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一系列急烈性傳染病的防治問題,使鴨肝炎免疫保護率達到96%,控制了小鴨的發病死亡;鴨I型副粘病毒病免疫保護率達到90以上,控制了母鴨產蛋率下降的疫情。
(3)家畜傳染病診斷與防制
近十年來,廣東省養豬業迅猛發展,養殖總量及企業規模均名列全國前矛,在廣東省畜牧業乃至三高農業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豬的疫病不斷增加和複雜化。據統計,廣東每年死於傳染病的豬只達200萬頭,尤為嚴重的是一些影響繁殖和生長發育的非典型、慢性、亞臨床形傳染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加巨大。另外,人畜共患傳染病對人民身體健康亦造成 很大威脅,因此,加強對豬傳染病病原學、流行病學、病理學以及免疫預防和綜合控制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
已取得科研成果:1.在豬傳染病研究方面:(1)與其他院校合作進行了全國豬瘟的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分析了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48個發病豬場流行情況。對這些省市豬瘟的疫苗使用情況、疾病流行特點、臨床症狀、病理變化及分子病原學變化都進行了普查分析。有些研究成果走在我國豬瘟研究的前沿,也為本學科今後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開展了對豬偽狂犬病、衣原體病、繁殖呼吸綜合徵等豬繁殖性傳染病的研究,並取得階段性的成果。(3)在對豬細菌性腹瀉防治的研究中,研製生產了MX-98、抗痢靈等微生態製劑。這是一種不產生耐藥性、無藥物殘留的綠色製劑,在生產中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2000年8月黑龍江省科技廳鑑定為“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4) 與許多大型養豬企業有密切合作,長期為這些企業在豬病防治方面提供技術指導,並作為技術負責人主持黑龍江省科技廳課題《北方寒區養豬綜合配套技術的研究》,2001年經黑龍江省科技廳鑑定為“國內先進水平”。參編、主審《豬病學》、《豬病圖說》等著作及《豬病》CAI課件。2.在犬貓等伴侶動物傳染病的研究方面:本研究方向成員已經開展了伴侶動物的主要傳染病如犬瘟熱、細小病毒等疾病的研究,並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防治犬病毒性疾病生物製劑的研究》獲佛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4)動物免疫學
2001年以來,主要從事寄生蟲(主要是肝片吸蟲、球蟲)免疫學、家禽主要傳染病尤其是水禽病毒性傳染病的免疫機理、免疫學診斷與防制、新型免疫增強劑以及肝臟免疫學方面的研究。在寄生蟲免疫學方面系統研究了肝片吸蟲的免疫逃避機制和水牛與山羊對肝片吸蟲免疫抵抗機制以及肝片吸蟲病ELISA診斷方法。在水禽傳染病免疫學方面主要研究了鴨病毒性肝炎、番鴨“白點病”、番鴨細小病毒病和鴨瘟等烈性傳染病的免疫機制和免疫防制。在肝臟免疫學方面研究了生物性肝損傷和化學性肝損傷以及刺激原對肝臟直接刺激時機體免疫機能變化,在國內首先提出肝臟不僅是一個消化代謝與內分泌器官,而且是一個免疫器官的新觀點。
已取得成果有:1)中國水牛片形吸蟲病的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及新的診治方法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2)小鴨幾種急性烈性傳染病綜合防制的研究 佛山市科學進步一等獎;3)急性感染肝片吸蟲水牛的某些免疫反應研究 佛山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4)雛鴨感染鴨肝炎病毒後血液中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變化 佛山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5)動物遺傳學與育種
水禽遺傳育種研究(尤其是肉鴨育種研究)在我省同類專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並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歷史悠久、沉澱最厚的肉鴨育種及相關研究,已成為我校研究特色。在水產分子遺傳育種方面,佛山現有魚塘面積約72.9萬畝,其中名優水產養殖25.1萬畝。該研究項目的新品種的推廣將使佛山桂花魚成魚總產量提高約10%,故該新品種的推廣有望使佛山桂花魚成魚養殖每年增加7000-8000萬元的經濟效益,而佛山桂花魚新品種的推廣將使佛山的新品種魚苗占領全國絕大部分魚苗市場,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其經濟效益可觀。在豬、雞分子遺傳育種方面,在推動廣東省、佛山市地方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巨大,主要表現在促使畜牧業更上一個新台階,對地方經濟產生重大的經濟效益。
已取得科研成果:1)“仙湖三號肉鴨配套系選育與推廣”獲廣東科技進步三等獎。仙湖三號肉鴨配套系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水禽品種,對佛山市、廣東省以及華南地區畜牧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2)“鴨用預混料系列及全價顆粒飼料研究”獲佛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美國太陽魚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冬閒田種草養鵝配套技術”獲中國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6)植物分子遺傳研究與套用研究
轉基因植物研究-開展轉基因馬鈴薯生物反應器研究,包括合作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教委發展基金,承擔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佛山市專項發展基金, 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立項。橫向課題-與佛山市海天調味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釀造菌種基因工程改良。建立了較完善的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能夠開展植物分子生物學課題研究,部分儀器設備為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共享,另建造了相關的組織培養室、轉基因植物實驗基地、動物飼餵室。課題組研究課題獲得了轉基因馬鈴薯植株,並發表了多篇植物基因工程相關論文。建立了植物基因DNA和蛋白質序列資料庫,開展了生物信息學與植物分子育種數據挖掘分析。
(7)植物活性物質分析與利用
開展了植物黃酮類、多糖類、食用色素、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和分子結構改造以及功能活性的研究,植物潛在生理功能利用及新型活性物質研究。在植物活性成分替代有害農藥用於安全農產品生產方面,開展了印楝素、菸鹼、勝紅薊素等植物活性物質的提取分離和藥效研究。
在植物組織培養研究上,開展了花卉、中藥的組織培養快繁研究。研究組具備較強的科研隊伍,植物活性物質分析檢測的儀器設備仍有待加強,植物組織培養有較好的研究基礎並具備大規模生產育苗的能力。
(8) 食品安全
在安全食品生產加工方面,開展了無公害蔬菜培育、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新型農藥開發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確保植物的高效安全生產。研究了多種殺蟲植物如印楝、菸鹼、勝紅薊對多種害蟲如蚜蟲、蝗蟲、小菜蛾等的殺蟲機制,並利用昆蟲生態學的方法對其控制作用進行了評價,以生物學方法減少和避免安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有害農藥的使用。還進行了有機蔬菜、肉類食品的保鮮研究。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 佛山市科協於2005年9月成立了以董華強教授為組長的專題調研組,課題組成員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衛生局以及市農林技術推廣中心的相關專業人員組成,於2006年10月完成報告並報送佛山市領導,受到高度重視,現報告已由市領導批轉給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部門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