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七苦

佛家七苦

佛家對人生組成的七種痛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紅塵無可留戀,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在於人。在於人與生俱來的弱點和本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家七苦
  • 外文名:Buddhist seven bitter
  • 性質:宗教
  • 解釋: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佛家七苦說,[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愛別離苦],[六、怨憎會苦],[七、求不得苦],

佛家七苦說

佛教將人生之苦分為七種,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其中前四種是自然的痛苦,難以避免。
後三種即是一種社會現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現實,而苦的總的原因和概括則是求不得,
欲求長生不老不得,
欲求身體健康不得,
欲求不遇怨敵不得,
欲求愛侶不分不得,
這些都是痛苦,有求不得,有願不遂,當然使人痛苦。
佛曰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字不過十三,然脫此諸苦需多少年?天龍八部中玄苦大師縱是玄苦大師,是否又徹底解脫七苦了呢?臨死之際“臉上又是驚駭、又是痛苦、又混和著深深的憐憫和惋惜之意”,這般表情又為哪般?遍觀天龍八部芸芸眾生不乏豪傑,卻更恩怨糾纏,幾乎無一人盡脫諸苦,可謂深得七苦之真諦。可見解脫七苦之難。
或曰五台山南山寺有一聯,其辭曰:我未生時誰是我,我生之後我是誰。佛且如是,白羽何能?不敢言生。人生苦短,然所去尚不過十之三四,未得有言老之實;嘗記老萊子戲彩娛親,高堂安健,焉敢有言老之心,是故不言老。然則其奈病何?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幸得二十餘載遠杏林。雖欲言病而不能,計從安出?奈何!奈何!論語先進有言,未知生焉知死。聖人尚如此,況白羽呼?罷罷罷,死之為物,亦道不得。怨憎會,人世之憾事也。眾唯忘之不及,更無訴怨憎之於筆端。君子坦蕩蕩,羽亦坦蕩蕩,並無怨憎博君一呬。愛別離自是尋常事,然執手相看淚眼之故事,實不足為外人道也。非理勿聽,羽不敢誤人。求不得或可做君子論道之資也。詩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非獨美色求不得使然。予奪之大柄,差鬼之孔方,求不得則苦人尤甚。羽俗人,胸中無大志,無點墨,無成竹,無丘壑,更無昭昭之野心,平生求不得之撼大抵心儀之書失之交臂,蓋無欲則無求,無求則無求不得,唯知足者常樂。

[一、生苦]

生苦有五種:一者,受胎。謂識托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二者,種子。謂識托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三者,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之下,熟髒之上,間夾如獄。四者,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五者,種類。謂人品有貴富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是名生苦。

[二、老苦]

老苦有二種:一者,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二者,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是名老苦。

[三、病苦]

病苦有二種:一者,身病。謂四大不調,眾病交攻。若地大不調,舉身沉重。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風大不調,舉身倔強。二者,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是名病苦。

[四、死苦]

死苦有二種:一者,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二者,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是名死苦。

[五、愛別離苦]

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是名愛別離苦。

[六、怨憎會苦]

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是名怨憎會苦。

[七、求不得苦]

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