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晚渡

余甘晚渡

余甘晚渡,瀘州八景之一。

余甘渡是大北門至小市上碼頭的古渡名,因古時渡口有餘甘樹而得名。瀘州地處長沱兩江交匯處,余甘渡正好就在這兩江水交匯的前哨。這裡曾是南宋抗擊蒙古鐵騎南侵的水上堡壘,也是經濟上的吞吐良港。民國年間,自貢井鹽以及上游土特產從此出入,每月稅收銀洋10萬,就有“金瀘州”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甘晚渡
  • 地理位置:四川瀘州
歷史沿革,詩歌描述,

歷史沿革

余甘渡是大北門至小市上碼頭的古渡名,這裡曾是南宋抗擊蒙古鐵騎南侵的水上堡壘,也是經濟上的吞吐良港。民國年間,自貢井鹽以及上游土特產從此出入,每月稅收銀洋10萬,就有“金瀘州”之稱。入夜,上下河道數百艘船隻停泊於此,江上波光粼粼,岸上燈火明滅,酒樓茶肆,燈紅酒綠;笙簫鼓樂,歌舞昇平。
清代詩人張問陶詠瀘詩句“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正是此情此景的寫照。
北宋詩人唐庚《余甘渡》詩云:“百斤黃鱸鱠玉,萬戶赤酒流霞。余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清代詩人何錫璠也著有同名詩《余甘渡》:“一水瀠洄繞郡城,余甘渡口暮潮生。多情最是扁舟子,日夜殷勤送客行。余甘渡下月籠沙,兩岸人家水一涯。何異秦淮三五夜,蕩舟處處聽琵琶。”詩人將余甘渡與秦淮河相比,可見當時風景之盛。

詩歌描述

過雨人家正夕薰,江沱燕尾兩支分,三迴轉折成巴字,萬壘縈紆類轂紋。滾滾江槎分玉浪,層層雲樹接霞棼。子西山谷留佳句,唱作漁歌遠近聞。——楊升庵《詠江陽八景送客還滇南·余甘晚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