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中藥)

余甘子(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余甘子,中藥名。屬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其果鮮食酸甜酥脆而微澀,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喉甘子,庵羅果,牛甘果等。該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綠色,有淺黃色顆粒狀突起,具皺紋及不明顯的6棱,果梗約1mm。余甘子樹耐旱耐瘠,適應性非常強,喜光喜溫。生長期1-3年。甘、酸、澀,涼。歸肺、胃經。有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余甘子
  • 別稱:米含、望果、木波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金虎尾目
  • :大戟科
  • :葉下珠屬
  • 分布區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冬季至次春
  • 用量:3-9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地,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成熟乾燥果實。

性味

甘、酸、澀,涼。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主治

血熱血瘀,消化不良.腹脹,咳嗽,喉痛,口乾。

用法用量

3-9g,多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乾燥。

生理特性

余甘子樹耐旱耐瘠,適應性非常強,喜光喜溫。一般在年均溫20℃左右生長良好,0℃左右即有受凍現象。生於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叢、荒地或山溝向陽處。對土壤要求不嚴,南方各類山地均可種植。以向陽山坡、梯田和園地栽培為宜。

產地

產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中國野生分布在雲南、廣西、福建、海南、台灣、海南、四川、貴州等省,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部分地區也有。

相關論述

1.《唐本草》:“主風虛熱氣。”
2.《本草拾遺》:“主補益,強氣力。取子壓取汁和油塗頭生髮,去風癢,初塗發脫,後生如漆。”
3.《海藥本草》:“主上氣咳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