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曼白

余曼白

余曼白(1918—1968年),名超,字立寰,號祥雯;因推崇齊白石、蘇曼殊,遂改名曼白,竹山縣田家壩人。他擅長金石雕刻,工藝書法繪畫.對詞章亦頗有造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曼白
  • 出生地:湖北省竹山縣
  • 出生日期:1918
  • 逝世日期:1968年
  • :立寰
個人履歷,個人成就,個人作品,人物生平,

個人履歷

民國33年(1944年),飄泊到四川,
民國35年應友人邀請來到此地。到市之初,在正街民意茶園展示其書法和金石作品,頗得藝術界人士的好評。
民國37年應聘於夏洞寺(今市工人療養院駐地)元瑞職業學校任教,不到一年該校停辦,又到貢井旭川中學任課。
民國38年任高峰寺國小校長,因待遇微薄,在三聖橋(今解放路東段)一家茶館掛牌“治印”.謀取額外收入,寄回老家瞻養家 解放時,他失了業。
1950年寄住孫爾嘉家中,每天在三聖橋刻字營生,因顧客稀少,生活非常清苦。
1951年,經市文聯主任張宇高推薦,為市皮席廠繪出送萊比錫博覽會展出酌
皮席上的古典花紋圖案,得到外國友人的讚賞。這時,他見報紙上出現剪紙,即行試剪,並虛心向人求教,不斷改進,其剪紙終於在自貢成為一枝獨秀。余曼白也成為自貢剪紙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備受美術界人士酌讚許,常為省、市報紙所刊載。
1956年,進入市手工業聯社從事剪紙設計。
1958年轉到市工藝美術合作工廠工作。次年到工藝美術服務部.除自己創作外,還培訓一批青年學生。
196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為其出版《余曼白剪紙圖案集》專集。余曼白被命名為能工巧匠,並成為自貢唯一的一名中國美術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還被推薦為第三屆市政協委員。
1965年,他培訓的學生已有14人,美術服務部剪出的反映社會主義現實生活的作品日平均一千件左右,品種有數十種。這些美術品,遠銷成都、重慶、北京、上海等地。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剪紙作品被誣衊為“封、資、倍”產物,停止生產.余曼白受到嚴面的批判。
1968年8月11日,含恨逝世,時年50歲。

個人成就

1983年12月,余曼白家鄉湖北省竹山縣文化局、縣誌辦公室和縣文化館聯合舉辦他的遺作展覽,展出其一生酌主要作品380餘件,近1500幅,受到家鄉人民廣泛酌注目和讚賞。
幼年家貧,唯讀兩年私塾,喜雕刻、書畫。1940年後,顛沛於以東一帶,開始艱苦的自學生涯。1946年,流落四川達縣,以經營書刊、字畫為業並致力剪紙技藝,尤善人物剪紙,後遷自貢市定居,繼續鑽研。新中國成立後,技藝得到充分發揮。1955年,當選為自貢市政協委員,中國美書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同年編成《剪紙圖案集》出版發行,次年製作的《英雄勝過趙子龍,幹勁賽過穆桂英》剪紙門畫獲四川省美術創作一等獎和全國美術作品創作獎。1959年國慶10周年時,赴京參加人民大會堂裝飾設計。1960年,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深造,得美術界名師韓向、劉宏宇、徐天沖等指導,藝業益進。自貢市龔扇、剪紙、蘭印花布三大工藝美術品在國內素負盛名,稱自貢三大特產,余曼白即是自貢剪紙藝術的集大成者。經長期研究探索,余曼白形成了自己頗具個性的剪紙風格:融北方粗獷、樸實和南方細膩、纖柔為一體,又吸收木刻、繪畫、篆刻方面的表現手法。以余曼白為代表的自貢派剪紙作品題材廣泛,不拘一格,雅俗共賞。1962年出版《四川民間剪紙》,其入選作品占全書三分之一。1983年,四川省舉辦“首屆民間美術展覽”,展出其作品19幅。
余曼白

個人作品

1963年,創作表現北方民間風俗的《迎親》多次參加國內各種美術作品展覽。1964年,創作的《迎春曲》、《彝族後代》、《載歌載舞》等作品曾參加當年廣交會展出,受到港、澳同胞和外商稱讚。此外,還創作形式多樣的窗花剪紙和大量影戲人物臉譜,並將明清時期裝飾圖案、花紋圖樣創造性地運用於龔扇、蘭印花布、刺繡、陶瓷、打花玻璃等工藝品中,在國際市場頗受歡迎。其動物剪紙亦獨具匠心,如《金魚》、《雙魚》、《錦雞》、《松鼠吃葡萄》、《獅子滾繡球》等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之妙。其餘的作品自50年代起多次刊在《人民日報》、 《工人日報》、 《四川日報》、《成都晚報》上。

人物生平

余曼白,1918年11月出生於湖北省竹山縣田家壩,兩歲無娘,六歲亡父,與祖母相依為命,僅上過兩年私塾便輟學了。當過學徒,挑過貨擔,擺過雜貨攤,歷盡艱辛自學成才。青年時期於國民黨竹山縣、巫山縣、萬縣、宣漢縣等地任職,閒暇時攻詩文,尤喜雕刻繪畫。因痴迷於蘇曼殊之詩文詞章,又崇尚齊白石之水墨畫風,遂改名為余曼白。1947年春,輾轉落腳於自貢,不再出任偽職,轉攻剪紙藝術,終成一代名家。解放後出版了《余曼白剪紙圖案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民間剪紙專輯》,三分之二以上的作品出自他和藝徒之手,其作品先後於蘇聯、日本、東德等國展出,深受國際友人歡迎。享譽中外的自貢燈會於1964年舉辦首屆時,余曼白受命任總體設計師。十年動亂中,余曼白受到批鬥,1968年8月11日含恨投河自盡,年僅50歲。
家貧多難 從政負案
余曼白兩歲時,母親病逝;六歲時,父親去世。老祖母只得含淚將余曼白的兩個姐姐送人當了童養媳,六口之家只剩下祖孫倆相依為命。在這樣的家境下,祖母仍將余曼白送去讀了兩年私塾。
余曼白11歲時,到鎮上的“永祥商號”當學徒,三年學徒期未滿便偷跑回了家。不久,祖母雙目失明,癱瘓在床。余曼白求親告友借了一點微薄本錢,進了一些針頭麻線日用雜活,挑著貨擔走鄉串戶賺一點腳力錢。1938年秋祖母去世,21歲的余曼白才被官渡鄉的國小教師張溫谷招為上門女婿,同其女張詩珍結了婚。
在官渡,余曼白結識了一個叫王蘊瑜的人,此人文學功底深厚,負案逃亡於官渡。余曼白便向他求學,使僅有兩年私塾文字功底的他學識大增,不但能替岳父代課,甚至還於1940年應聘到白河鄉國小當了一名國小教師,此間還被白河鄉聯保主任叫去幫辦一些書記事務。
這一時期,由於抗戰已進入第4個年頭,日軍推進到了離鄖陽僅幾百里的地方。湖北省第八區專署在鄖陽調訓行政幹部,余曼白被白河鄉推薦前往受訓三個月。訓練班結束時,全體學員集體參加國民黨,然後參訓人員每縣留下4人再參加3天特訓,余曼白被留了下來,學習諜報基礎知識,三天特訓結束後,這些人被分回本縣從事“防止日諜漢奸、整肅史治”工作。余曼白被分回竹山縣官渡區擔任諜報員。
此間,余曼白在乾訓班的同學郭怒先暗中組織發動民眾爆動事敗,竹山縣縣長鄭恆武打電話給余曼白,要求余設法將郭怒先騙進縣城加以逮捕。余曼白將此變故通知郭怒先,讓他趕快逃走。不久,官渡區區長楊養田探聽到是余曼白暗中通風報信放走了郭怒先,便將余曼白扣押了起來。當晚五更之時,他趁區公署警衛鬆懈之時,翻牆逃了出來。這天,是1941年8月12日。不久,余曼白遭到國民黨政府布告通緝,逃到了巫山縣龍村鄉,投靠同鄉楊天亦,為了生存,自學雕刻作品出售。後在湖北同鄉、巫山縣司法處主任蔡星南的保薦下,入巫山縣政府幹文員工作,1943年派任巫山縣大昌區指導員。
輾轉漂泊 落腳鹽都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余曼白這一時期痴迷於篆刻創作,已達到相當水平。一次,國民黨萬縣專員曾德威巡視巫溪路過大昌。在區公署休息時見余曼白正在雕刻篆刻作品,巧好此公也是箇中愛好者,他對余曼白的作品大加讚賞,竟提出調他去萬縣工作,以便就近相互切磋技藝。余曼白當即便答應了,不久去萬縣專員公署當了一名代理科員,幾個月後,又丟掉飯碗。余曼白在川東輾轉漂泊五年多,於1947年春來到鹽都自貢。
余曼白在自流井正街民意旅館住了下來,在益文書局和斯大得書店掛牌賣藝,所得竟不能維持食宿費用。愁苦之間,幸遇在建築工程局當工程師的同鄉陳方友的支持,借給他五萬舊幣。余曼白用這筆借款買了紙墨,書寫了幾十幅篆書作品,裝裱後在富順辦了一次展銷,終於獲得了30餘萬舊幣,歸還借款和拖欠的旅館住宿費後,尚有一些剩餘,使他度過了難關。
不久,余曼白應邀送書畫作品去貢井大鹽商余述懷處,余述懷念及余曼白為本姓漂泊之人,好意將其收留於府中吃住,此間也去威遠為競選國大代表的余述懷之子余厚欽幫辦一伙食。余厚欽競選國大代表成功後,便將余曼白介紹到旭川中學任教。此後他又先後去夏洞寺元瑞職業學校和富順高峰寺國小教書,於1949年初任高峰寺國小校長。
教書期間,余曼白於閒暇學習國畫,此間與多名中共地下黨員接觸,暗地裡閱讀《嚮導》、《生活》等進步書刊,並讀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新民主主義論》手抄本。不久,自貢解放,余曼白興奮得不能入眠,帶著學生到舒坪、毛頭鋪等地宣傳,慶祝解放。
痴迷剪紙 成就斐然
解放後,余曼白也想參加工作,但想到自已曾在好幾個地、縣國民黨政府里乾過,思想上有許多顧慮,最後決定還是以賣藝為生。他在自貢三聖橋松榆茶館門口擺了個攤子,收件刻字。這一時期,他又迷上了剪紙藝術。
余曼白髮現,剪紙作為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有近兩千年發展史的藝術積澱,它那新穎優美的形式既便於普及也利於提高,其濃厚的民族特色和民間藝術本質,深為民眾所喜愛。余曼白開始試著剪一些花鳥蟲魚,盆景瓜果。由於其長期的雕刻書畫藝術實踐經驗和造詣,余曼白很快掌握了這門藝術技巧,創作風格日臻完美,他將作品投寄報刊,也屢被採用。
1954年,余曼白的剪紙作品受到北京中國工藝美術服務部的關注,開始向他訂購剪紙作品。他的作品送到德國萊比錫博覽會上展出,深受外國友人喜愛,紛紛要求訂貨,由於數量較大,余曼白每天都要乾到深夜一兩點鐘。他的剪紙藝術成就,此時也受到市文聯負責人張宇高的注意,在張宇高的支持幫助下,1955年自貢市成立手工業生產合作聯社時,他被吸收進社,正式參加了工作。不久,他被安排當選為市政協委員,並被吸收為中國美術家協會重慶分會會員。
不久,余曼白作品在省美術作品展覽中獲一、三等獎,被評為市勞動模範,同時擔任了自貢市工藝美術廠設計室主任職務。上級還給予他經濟補助,幫他將離別了18年的妻子接到自貢與他團聚。這使余曼白十分感動,表示要“跟著共產黨走,把自己僅有一的點藝術貢獻給社會主義建設”。
這一時期,余曼白創作了《和平鴿》、《雙鵝》、《向日葵》、《餵雞》、《石榴松鼠》等大量作品,在報刊先後發表,他創作的《英勇勝過趙子龍,幹勁賽過穆桂英》,則成為余曼白剪紙藝術創作道路的一個里程碑。這幅剪紙門畫作品以其時代氣息濃烈,寓意深刻,手法獨特,畫面壯美而大受歡迎,風靡全國,獲建國十周年全國美術創作獎。四川人民出版社一次印刷即達340萬張。
余曼白深知剪紙的根基在民間,民間多聖手。一次,他得悉民間藝人張義卿採用臘刻技藝可提高剪紙工效,便將張誠邀到家,切磋技藝,大受啟發。此後,他將剪刀改為刻刀,採用剪刻結合,又改良了一批工具,製作了大、小半圓刀、沖子切削工具,採用臘版工刻手段進行剪紙創作,使工效成倍提高,藝術質量更上一個台階。由於他具有近20年的雕刻功夫,此一改革,得心應手,使他的作品更具有藝術張力,匠心獨運,迅速走紅全國,作品先後送前蘇聯、日本、東德等國展覽,亦大獲成功。從此,以余曼白作品為代表的自貢剪紙藝術,成為自貢“小三絕”之一。
余曼白屬於那種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對民間藝術情有獨鐘,對雕刻、治印、書法、繪畫諸多藝術領域的涉獵,使他的剪紙作品能溶各藝之長,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而他對藝術的苦苦探索追求,永不滿足的自勵精神,則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1960年,組織上為了進一步發掘他的藝術潛能,提高他的創作素質,將他保送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深造,師從韓向、劉宏宇、徐天許等名家,使他開闊了眼界,拓寬了藝術領域,在藝術理論上有了一次系統的學習吸收,在創作實踐上有了更具深厚的藝術思想的引領,使他回到自貢後的創作有了質的飛躍。
藝至化境 名播海外
196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余曼白剪紙圖案集》,這是對他藝術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標誌著他的創作走向成熟與完美。他先後在報刊上發表的數百套(件)作品,使人們記住了他的名字,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美的享受。這年,他被自貢市人委命名為“能工巧匠”。
這一時期余曼白創作的《獅子滾繡球》、《錦雞》、《松鼠吃葡萄》、《牧羊姑娘》、《回娘家》、《載歌載舞》、《迎春曲》、《迎親》等作品,都受到廣泛好評和民眾的喜愛,成為余曼白的代表性作品。
余曼白對人物剪紙,尤其擅長。他創作的剪紙人物形象眾多,工、農、商、學、兵、婦女、戲曲人物,無所不及,千姿百態,生動傳神,各具特色,構圖樸實,富於民間浪漫色彩。他創作的《打漁姑娘》、《趕集》、《載歌載舞》、《迎春曲》、《彝族後代》等作品,在廣交會上受到海外客商和港澳同胞的喜愛。
《亞非團結》和《各民族大團結》是余曼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剪紙作品。《亞非團結》及此後他大量創作的外國婦女頭像剪紙;《各民族大團結》及此後他創作的中國各族婦女人物頭像剪紙,往往供不應求,一上櫃即被搶購一空。這些中外婦女頭像剪紙作品在北京國際書店、友誼書店展銷,深受國際友人青睞,一次訂貨往往上萬張,遠銷世界各地。
余曼白為使剪紙藝術後繼有人,發揚光大,他先後收徒15人,精心傳授技藝,不但滿足了單位對剪紙藝術人才的需要,也為這一技藝的發展培養了一批骨幹。
1964年底,自貢市舉辦首屆燈會,市人民政府任命余曼白為總體設計師,在一無經驗二缺技術隊伍的情況下,他擔負了燈會總體設計規劃並親兼民間彩燈藝術顧問,團結製作設計人員,大膽創新,不分白天黑夜地奔波操勞,終於不辱使命,使首屆燈會如期開展,獲得成功。他親自參與設計製作的大型主題燈組《萬象更新》,亦獲得好評。
十年動亂中,余曼白遭到批鬥,他於萬念俱灰中於1968年8月11日含恨投河自盡,年僅50歲。1978年,余曼白平反昭雪。這年,他的遺作頭像剪紙在全國工藝美展中入選達10幅之多。中央電視台、外事部門還將其剪紙藝術拍攝專題片向國內外宣傳介紹。
1983年12月,余曼白的家鄉湖北省竹山縣有關部門舉辦了余曼白遺作展覽。自貢市有關部門也於1982年3月舉辦了余曼白剪紙遺作展覽,共展出余曼白遺作256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