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坊鄉

余坊鄉

余坊鄉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位於縣境北部,鄉政府駐地余坊村距縣城55公里。福銀高速公路和省道金泰線橫穿境內。2005年,全鄉轄9個村委會、1個良種場、67個村民小組,有2591戶9637人。 境內地勢東南較高,西北偏低。西有寶台山,南有南花山、九峰山,北有各寶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主要溪流余坊溪、張坑溪流入泰寧縣境,匯入金溪。鄉所在地年均氣溫17.2℃,無霜期282天,年均降水量1701毫米。轄隆興、余坊、馬嘶、瓜溪、周厝、余源、洋源、張都、朱嶺頭9個村委會。

2017年,余坊鄉行政區域面積13629公頃,常住人口488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余坊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福建省 三明市將樂縣
  • 下轄地區:隆興、余坊
  • 地理位置:位於縣境北部
  • 面積:13629公頃
  • 人口:4884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閩G
建制沿革,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業發展,經濟發展,鄉鎮企業,人文歷史,科教文衛,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明清時期,境內有隆興、張源都和隆集都部分村。民國初期,沿襲清制。民國23年(1934年),設隆興保,轄6保,屬第三區署。民國28年,轄8保,民國30年5月,改為隆興鄉,轄9保,增設馬嘶、張都鄉。1952年8月,萬安)公社。1961年10月,余坊公社成立,轄12個大隊。1966年,轄8個大隊。1970年,轄9個大隊。1984年9月,改制余坊鄉。1990年,轄9個村民委員會、69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全鄉有耕地1.78萬畝,其中水田1.68萬畝;林業用地12.03萬畝,其中有林地11.49萬畝,森林覆蓋率77.2%,林木蓄積量38.26萬立方米,立竹量390.45萬根。周厝、張都、馬嘶等村用材林蓄積量均在10萬立方米以上;余坊、隆興等村油茶林均在500畝以上。礦藏有金、石英石、鉀長石、雲母等。寶台山、南花山、九峰山、各寶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余坊、隆興村有遺址3處。西漢時期,閩越王曾在百丈山建置台榭。百丈山、太靈峰、寶台峰、油雲岩、石燕洞等處風光秀麗。

基礎設施

1991年後,鄉內菸草站、鄉政府辦公樓、財政所、水利工作站、農技站、信用社、土地所、派出所、郵電所、供電所等公共建築相繼新建。余坊、周厝等村建新村部。1992年,張都村建設新村,新建住宅58戶。張都坑自然村全村農戶26戶搬至橫溪自然村。1993年,余坊村開發建設橋南新村,新建住宅26戶。 1996年,余坊口至余坊村公路鋪設柏油路3公里。同年,日產890噸的水廠建成,可供3600人口飲用。1997年,隆興村規劃建新村,新建住宅89戶。1999年,洋源村規劃建新村,新建住宅 23戶。2001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生產生活用電實現城鄉同網同價,100%自然村用上電。2002年,余坊村開發建設下擔前新村,新建住宅16戶。2003年,境內福銀高速公路朱嶺頭段2.72公里路面動工興建,2005年12月竣工通車。2004年,余坊村至隆興、馬嘶口、張都、余源、瓜溪、周厝等村總計37.4公里的水泥路鋪設完成,實現村村通水泥路。2005年,全鄉公路通車總里程37.4公里,鄉駐地建成區面積15.2公頃。15年中,全鄉共新建住房1800戶,建築面積43.4萬平方米。全鄉人均住房面積44.6平方米。自來水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全鄉90 %人口飲用自來水。

農業發展

1991年,全鄉農業總產值24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6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植31823畝和10412畝。之後,調整農業產業種植結構,推廣種植菸葉、蔬菜、食用菌、西瓜、花生、玉米等,山坡地以種植黃花梨為主,少量種植青柰、水蜜桃、板栗等。1992年,發展制種業,主要品種有汕優63、D優63、D優155等,共制種800畝,產量20噸。1993年,引進飼養太湖母豬64頭。1996年,引進哈白兔飼養,當年養兔2600隻。1998年,引進建鯉、三角魴、雲斑等名優魚苗稻田飼養60餘畝,畝產125公斤。2000年,引種台灣蜜雪梨160畝。2002年,余坊鄉被省政府列入建設生態農業"示範鄉"。2005年,全鄉農業總產值37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40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植20990畝和10220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分別減少34%和2%。糧食總產量7920噸,畝產377公斤;種植菸葉4280畝,菸葉產量449噸;果園7120畝,產果3408噸,其中黃花梨3840畝,產量 2143噸,柑桔1750畝,產量665噸;食用菌鮮品產量202噸、乾品產量460噸;蔬菜與瓜果種植3750畝,總產量4024噸;魚、蝦、蟹、貝類淡水產品產量634噸;牛存欄198頭,羊1230頭,豬3200頭;家禽存欄2.02萬隻。

經濟發展

余坊鄉有金、石英石、鉀長石、雲母等礦.全鄉耕地1.81萬畝,其中水田1.76萬畝.林業用地17.84萬畝,其中有林地14.67萬畝,森林覆蓋率70.3%,林木蓄積量39.89萬立方米,立竹量254.67萬根.周厝、張都、馬嘶等村用材林蓄積量均在10萬立方米以上,余坊、隆興等村油茶林均在500畝以上.2004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2254萬元,糧食麵積23568畝,菸葉4186畝,菸葉收購10483.9擔,菸農收入5646432.57元,食用菌種植300萬袋。集體林權改制13.7萬畝。
2007年
全鄉完成農業總產值7850萬元,增長13.4%;鄉鎮企業總產值6780萬元,增長13.2%;固定資產投資650萬元,增長12.1%;鄉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達15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80元,增長5.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1.7萬畝,產量達5780噸以上,生產花優63、D奇寶優527等優質稻7800畝3500噸以上。⑵是鞏固制種基地。生產良種20萬斤,為農民創匯180萬元以上。⑶是做好優質菸葉生產基地。2007年全鄉種植菸葉達3000畝,收購烤菸7500擔以上,產值550多萬元。農民人均菸葉收入達560元;⑷是畜禽養殖基地。發展山壠鴨、山羊新養殖大戶。⑸是食用菌生產基地。以南片馬嘶、周厝2個行政村為食用菌生產主基地,發展反季節香菇、姬松茸、竹蓀、靈芝等食用菌,農民人均食用菌收入達70元左右。
全年積極培育5萬畝速生豐產林,年生產商品材1.5萬立方米;科學培育3.1萬畝竹林生產基地,年產筍5000噸,毛竹50萬根以上。加強毛竹精品示範片建設,提高毛竹生產科技含量。重點抓好鄉科技示範片1片513畝,重點村示範片3片746畝,一般村示範片3片384畝;完成毛竹標號1340畝,竹林低改2000畝。
2007年已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加大余源金礦和隆興銅礦的勘探力度,隆興銅礦已投入資金150多萬元。規範朱嶺頭、瓜溪和梅溪鉀長石、石英石的開採,保持資源可持性利用。
2011年
全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5910萬元,比2006年增長45.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50萬元,比增319%;財政收入156萬元,比增20%;農民人均純收入7260元,比增89.1%。
產業經濟有效提升。積極推廣高產、優質、高效的農業種植模式,鞏固萬擔菸葉種植基地,建立千畝良種繁育制種基地,持續推進竹業開發,成立源民蔬菜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發展大球蓋菇、姬松茸、竹蓀等珍稀食用菌種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著力抓好工業經濟,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提升新華活性炭有限公司、盈瑞紙品廠生產效益,新引進總投資4000萬元的鑫源竹業炭素有限公司,目前項目一期竹製品生產線已正式投產。
基礎設施逐步改善。五年來投入水利、土地平整、煙基項目、道路施工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近3500萬元,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高度重視民生工程,投入310萬元完成改造余坊口至余坊公路;投入500多萬元完善幸福小區景觀、綠化、道路、環城路及水、電、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努力把幸福小區打造成精品小區;投入380萬元新建集鎮自來水廠,解決民眾飲水安全問題,目前清水池及一體化設備已基本完成,管道鋪設正在抓緊施工,明年3月份可實現通水;投入510萬元新建余坊鄉三農服務中心及公租房大樓,著力改善幹部、職工的辦公、生活環境,近日大樓將封頂。
會建設成效顯著。紮實推進人口計生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8‰以內。科技事業穩步發展,科普宣傳得到加強。全面落實“雙高普九”,下力氣提升余坊學校教學質量及水平,認真實施學校食宿工程,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新建學生宿舍樓一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健全。

鄉鎮企業

1991年,全鄉有企業358家,從業人員1217人,總產值2884萬元。同年,周厝村民張楊明創辦化學炭廠,年產化學炭1500噸。1998年,余坊村創辦玉華紙製品廠,生產再生機製紙,年產機製紙200噸。2002年,創辦新華活性炭有限公司,年產量2000噸。2003年,創辦玉鑫木製品廠,主要生產芯條板。同年,在洋源村建順發石英砂廠,年產石英砂2000噸。2005年,鄉內有企業230家,從業人員 1093人,總產值16444萬元,實現利稅274萬元。其中產值500-1000萬元的企業有玉華紙製品廠、玉鑫木製品廠等2家,產值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新華活性炭有限公司等1家,生產的化學炭、再生紙、石英砂等產品主要銷往省內外,部分產品出口。全鄉有小水電站4座,裝機總容量1000千瓦,年發電量425萬千瓦.時。

人文歷史

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余坊、隆興村有3處遺址.西漢時期,閩越王曾在百丈山建制台榭.百丈山、太靈峰、寶台峰、油雲岩、石燕洞等處景色各異.
余坊富有光榮革命傳統.清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隆興都民江政、江益率義軍2000餘人攻打將樂縣城,遭清兵鎮壓,江益被殺.民國20年6月至民國21年,中國工農紅軍曾解放隆興、隆集都,成立余坊、馬嶺區革命委員會,張都、朱嶺頭、馬嘶、周厝、隆興余源、瓜溪、余坊等村建立蘇維埃政權,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等活動.民國22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再次進軍余坊,重建蘇維埃政權,並成立中共余坊區支部.民國23年2月,朱德曾抵余坊指導革命鬥爭.

科教文衛

1991年,鄉中心校國中部有8個班,在校生389名;國小11所,在校生1071名;幼稚園1所9個班,在園幼兒218名;教職工總數118名。1996年,余坊中學新建教學綜合樓(慶恩樓),建築面積1390平方米; 隆興村新建"希望國小"教學樓,建築面積1087平方米。1997年,鄉內初等義務教育通過省"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同年,朱嶺頭村新建國小教學樓,建築面積462平方米。2000年,余坊中學新建實驗樓 ,建築面積1450平方米。2003年,周厝村新建國小教學樓,建築面積567平方米。同年9月,余坊學區更名為余坊中心校。因生源減少, 2004年9月,下張源村國小撤併。2005年,鄉中心校國中部有8個班,在校生338名,教職工34名;國小10所,在校生521名,教職工49名;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40名,教職工3名。
1991年,鄉文化站有工作人員3名。部分村老年人活動中心建立。每逢元宵節民眾自發組織開展舞龍、扛橋燈活動;籃球、桌球、羽毛球、田徑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2005年,鄉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
1991年,鄉廣播站有工作人員4名。1994年,余坊村、余源村等行政村開通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1996年開通程控電話。1999年,全鄉實現村村通電話。2004年,閉路電視延伸到自然村,可以收看13套電視節目,實現村村通閉路電視。同年,縣鄉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7套電視節目。2005年,鄉廣播站有工作人員4名;全鄉有電視發射機2台,衛星地面接收站1座,電視覆蓋率90%;固定電話用戶1800戶,電話入戶率69 %,行動電話擁有量1600部,擁有率17 %;家庭電腦 70部。
1991年,余坊衛生院有醫護人員6名,床位9張。1996年,新建衛生院門診綜合樓,建築面積2912平方米。1998年,余坊衛生院通過全國一級乙等衛生院評審。2002年,衛生院實行全員聘用制。2005年,余坊衛生院有醫護人員6名,設內外、中醫、兒科、婦產、五官、化驗、急診、X光 等科(室)和住院部,有床位7張;村衛生所8個,均達到甲級衛生所標準。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余坊鄉政府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