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業

何鴻業

何鴻業,1923年11月出生,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西莊村人。青少年時期就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年僅14歲毅然投筆從戎,於1937年12月參加革命,1938年7月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排長、政治指導員、連政委、副政治教導員、副團長、團長、團政委,衛戍區後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鐵道兵後勤部政委,武警部隊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等職。

何鴻業同志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革命戰爭血與火的生死考驗中,逐步成長為我軍的一名優秀指揮員。

何鴻業同志1998年3月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鴻業
  • 別名:何昇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西省崞縣
  • 出生日期:1923年11月4日
  • 逝世日期:1998年3月6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
  • 信仰:中國共產黨
個人生平,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之後,個人評價,

個人生平

何鴻業同志1923年11月4日出生於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三區西莊村一個農民家庭。他青少年時期就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年僅14歲的何鴻業同志毅然投筆從戎,於1937年12月參加革命,1938年7月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排長政治指導員、連政委、副政治教導員、副團長、團長團政委,衛戍區後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鐵道兵後勤部政委,武警部隊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等職。何鴻業同志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革命戰爭血與火的生死考驗中,逐步成長為我軍的一名優秀指揮員。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何鴻業同志先後任晉西北臨縣決死四縱隊十二總隊戰士,晉察冀軍區冀中軍區一分區二十一團十連排長,晉察冀軍區三縱隊南進支隊教導二隊政治指導員、二十一團連政治指導員、十六團營副政治教導員,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十六團一連政治委員,軍分區獨立大隊政治委員,軍區第九軍分區特務營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抗日與南下討逆中的大張、李家窪、白莊、古雲集、東北莊、高堡、三合鎮、小灘、袁莊、南清店、楚旺、柳下屯、八孔橋、六塔集、鴨固集新汴鐵路、破擊南(樂)清(豐)公路等戰役戰鬥。作戰中,他捨生忘死,身先士卒,英勇頑強,沉著機智,指揮果斷,以善於打硬仗惡仗而聞名,先後兩次負傷不下火線,繼續堅持戰鬥,經受住了生與死的嚴峻考驗。1941年9月,晉察冀軍區三縱隊南進支隊創“三模”時,被評為模範黨員;3月評為模範幹部;10月被評為戰鬥模範。1944年12月參加了冀魯豫軍區、冀魯豫行署和平原分局聯合召開的群英大會。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何鴻業同志先後任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衛封大隊副政治委員,第十五團副團長,十團副團長,十二團團長,三五七團團長,華北軍政大學學員。期間,率部隊參加了豫北定陶、隴海、平漢、長垣滑縣開封等戰役,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先後榮立一等功兩次,並榮獲冀魯豫軍區授予的一等功臣獎章和獎狀。解放戰爭初期,在堅持豫北地區的鬥爭中,在敵人重兵壓境、環境殘酷的條件下,何鴻業同志勇與敵人鬥智鬥勇,尋機殲敵,屢屢致敵以重創。1946年8月,他率兩個連在封丘縣代村集,以無一傷亡的代價殲敵整編第三師先頭部隊一個加強連,為全殲該師作出了貢獻,受到晉冀魯豫軍區的通報表彰。1946年9月,在滑縣雙營村,他指揮一個營的兵力殲敵一個營,創造了解放戰爭初期在我軍力量弱小的情況下殲敵的突出戰績。1947年3月,他率十五團參加了著名的岳王莊伏擊戰,生俘國民黨少將副師長高強斌,擊斃敵第四綏靖區中將政治部主任XXX。4月又帶領十五團以神速的動作追殲敵保全團於賴縣、大三里村,將敵全殲,繳獲戰馬30餘匹,機槍20餘挺,我軍無一傷亡。1948年春,他率357團在濬縣與敵保全三團遭遇,由於採取了先敵展開、先敵占領要點、先敵開火的戰術,不到一個鐘頭便殲敵一個營,打了個漂亮的殲滅戰

建國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何鴻業同志先後擔任綏遠省軍區36軍騎兵3團政治委員,第23兵團36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1951年9月參加抗美援朝,參加了搶修介川、泰川機場的反轟炸戰鬥。1952年7月回國後,相繼擔任華北軍區司令部警衛處副主任兼警衛團政委,軍區司令部軍交處北京軍運處政委。1956年2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完成系學習(獲大專學歷)。1959年2月後任北京衛戍區後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鐵道兵後勤部政委等職。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時期,他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關於人民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方針政策,努力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和軍隊政治、後勤工作理論,勤奮工作,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部隊管理工作的特點,狠抓部隊正規化建設,為加強部隊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擔任北京衛戍區後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期間,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他從黨、國家和軍隊的根本利益出發,忠於職守,嚴守紀律,堅持原則,發揚我軍政治工作光榮傳統,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為加強衛戍區的後勤建設和政治思想建設,為保證首都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擔任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期間,他主管學校的行政和後勤保障工作,堅持為教學服務、為教研人員服務的方針,帶領大家發展生產,科學管理,為學校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在與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他旗幟鮮明,光明磊落,講原則,不盲從,堅定地站在黨和人民一邊,為保護大批老幹部做出了努力,表現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崇高品格。在擔任鐵道兵後勤部政委期間,為完善鐵道兵後勤保障體系,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初為鐵道兵部隊推行成本核算,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83年1月,何鴻業同志調任新組建的武警部隊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參與組織領導了武警部隊的重建工作。他積極疏通供應渠道,順利組織完成了武警部隊組建初期的接供工作和83式服裝改革。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繼承和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經常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武警部隊建設規律,在不斷完善武警部隊後勤保障體系,加強後勤保障機構和後勤保障力量建設,建立健全後勤標準制度,以及加強武警部隊行政管理工作、院校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礎性工作,為武警部隊後勤工作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85年底,何鴻業同志退出一線領導崗位後,參加了武警總部諮詢小組。在此期間,他滿腔熱情地支持新班子的工作,一如既往地關注武警部隊的建設和發展,積極給總部黨委出主意、當參謀,表現了一位老軍人、老黨員的崇高風範。

個人評價

何鴻業同志在六十餘年的革命生涯中,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火的生死考驗,無論道路多么坎坷,始終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他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思想上政治上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他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總是兢兢業業,不畏艱難,勇挑重擔,身體力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嘔心瀝血,廢寢忘食,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文武兼備,曾在部隊、院校、機關的軍事、政治、後勤等領導崗位工作過,都出色地完成黨所交給的各項任務。何鴻業同志離休期間,仍孜孜不倦地學習鄧小平理論,關心國際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關心國家的改革開放,關心武警部隊的建設和發展,把自己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給了軍隊和武警部隊建設事業。
何鴻業同志黨性堅強,堅持原則,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胸懷坦蕩,光明磊落,正直厚道,剛正不阿;團結同志,聯繫民眾,愛護幹部,關心部屬;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廉潔奉公,生活儉樸;勤於學習,勇於開拓,作風深入,勤奮紮實。不為名,不為利,不爭功,不諉過,嚴格要求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何鴻業同志品格高尚,深受武警部隊廣大官兵的敬重和愛戴。
何鴻業同志於1998年3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7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