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嬰

何立嬰

何立嬰:北京教育學院教授,長期從事社會心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尤其在教育社會心理學上有較深造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立嬰
  • 國籍:中國
  • 職業:大學教授
  • 性別:女
個人簡介,師之道,

個人簡介

著有《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心理學》、《中國小心理衛生學》、《組織行為學(教育)學習指導》等書。
何立嬰

師之道

師道包括兩個含義,即為師之道和求師之道,在這裡我們談的是為師之道。
1.高度決定視野
何立嬰教授用教育社會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教育環境中的現象和問題,這是對教育研究的獨特貢獻。講座就學校教育中的若干主要問題,結合教育社會心理學的有關研究成果做了有益的探討,如:“教師的期待效應”、“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習得無能”、“良好的紀律在於保持一種有助於目前和將來的學習氣氛”等多項課題。
2.角度改變觀念
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待教育,看待學習,從而挖掘和整理影響學生髮展的多重因素,這是教育社會心理學的最大特色。講座中包括了“師道(為師之道)是教育活動中客觀存在的規律和由此引出的教師需要遵循的行為法則”、“師道(為師之道)首先在教師的心目中必須是尊嚴的”等頗有建樹的論題。
3.尺度把握師道
教師要起到傳承人類文明、培養下一代的應有作用,就必須承認師道的崇高和嚴肅,認識和理解師道,並把它作為自己思想行為的最高準則,身體力行,對師道懷有敬畏的心理,時刻謹遵師道。教育社會心理學是社會心理學的新分支,更是一個發展很快的多學科的交叉學科。有志於教育事業的教師必然努力遵循師道,探討師道。講座中對“教師角色和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師生關係本質上是成人和未成人的關係”、“師源性心理問題”等焦點問題進行了精彩的講解。
4.教育熱點瞭然於胸
何立嬰教授從教育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縱論教育熱點問題,頗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快感,對當今教育熱點問題如何理解、如何解決、如何操作瞭然於胸。如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獎勵與懲罰”、“課堂紀律及其管理”、“師生關係”、“青春期教育”、“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教師的心理健康和職業倦怠”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