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祖順

今年63歲的何祖順是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師。他1981年從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分配到新昌中學任教,1985年調縣教研室擔任政治教研員,1989年擔任新民中學校長,1994年9月重返教研室,擔負起培養新教師、評選優質課、指導教學研究和論文寫作等教科研任務,直至2008年2月退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祖順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又稱:演講達人
介紹,天生熱心腸,舌頭像磁場,功夫在詩外,

介紹

縣關工委夕陽紅講師團副團長、退休高級教師何祖順,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特別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演講達人”。他從2001年開始到有關學校作法制宣傳報告,十年如一日,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自我保護教育當作一項人生使命來從事,足跡遍布全縣各地中國小校,甚至走出新昌,至今已累計作報告150多場,聽眾達11.3萬人次,所到之處,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近年來,他4次到紹興市關工委系統作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經驗介紹,多次被評為市、縣關工委系統先進個人。'

天生熱心腸


今年63歲的何祖順是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老教師。他1981年從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分配到新昌中學任教,1985年調縣教研室擔任政治教研員,1989年擔任新民中學校長,1994年9月重返教研室,擔負起培養新教師、評選優質課、指導教學研究和論文寫作等教科研任務,直至2008年2月退休。
何祖順性格爽朗,談吐幽默,天生有一副熱心腸。他告訴記者,近十幾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不斷上升,青少年犯罪比例之大、增長速度之快可謂觸目驚心。對此,他深感不安,覺得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萌發了當一名法制教育義務宣傳員的念頭。
何祖順說,他從小喜歡看包公戲,喜歡看那種鋤強扶弱、為老百姓伸冤吶喊的影視劇和書籍。1986年,他參加縣法律知識競賽曾獲一等獎,1991年還被評為全縣法制宣傳先進工作者。他說,法制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作為一名政治教研員,如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本來就屬於他的研究內容,同時他對法制教育也特別感興趣。於是,他在緊張的工作之餘,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博覽群書,廣采博收,致力於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並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了大量專題論文。
2001年10月24日,何祖順首次應邀到道南中學作報告。在這次長達110分鐘的“處女秀”中,他分三個方面講述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在師生中引起巨大反響,學生們都說:“過去從沒聽到過這樣精彩的報告。”從此,何祖順找到了一條教書育人的新途徑,並樂此不疲地一直走到了今天。

舌頭像磁場


“同學們,今天我到這裡來跟大家談談有關青少年自我保護問題,感到很高興。為什麼呢?因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通過跟大家交流,使大家能夠健康成長,我不亦樂乎!下面,我舉一個例子……”這是何祖順最近在西郊中學作題為《學會分析應變,實行自我保護》法制宣傳報告時的開場白。新穎別致的開頭,就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及早進入角色。
法制教育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學生不太喜歡聽。如何讓學生願意聽、聽得進、記得住呢?對此,何祖順自有一套理論和方法。例如,他在對未成年人教育的各個環節進行研究後,總結出了“內容故事化”、“開場情景化”、“事例典型化”、“形式互動化”、“分析點睛化”、“語言精彩化”、“材料鮮活化”、“操作可行化”、“氣氛輕鬆化”等一系列方法。
何祖順說,青少年很喜歡聽故事,卻不愛聽說教。為此,他非常注意蒐集符合主題要求的生動故事,經過精心編選,把它奉獻給青少年。為儘快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他每次演講都要設計一個別出心裁的開頭。在演講中,除選擇典型事例作畫龍點睛的分析之外,他還特別講究語言的精彩化,非常注重語調的抑揚頓挫,同時儘可能穿插一些詩詞、諺語、俗語,把語言講得生動一些,做到聲情並茂。演講過程中,他還經常進行一些雙邊或多邊互動,調動學生動腦動口的積極性。聽著他那抑揚頓挫、高亢激昂的新昌書面話,台下的師生常常凝神屏氣,鴉雀無聲,講到幽默詼諧處,會場裡會突然爆發一陣熱烈的掌聲,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有位哲人說過:最美的,也就是最樸素的。淺顯的語言,通俗易懂的生動比喻,闡明深刻的道理,是最受人歡迎也是最令人感動的。可以說,樸實無華正是何祖順報告的最大特色。何祖順具有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他在演講中充分運用對仗、比喻、排比、反問等語言美學中的技巧,名言警句和新昌土話莊諧並用,既通俗易懂,又平中見奇,充滿了機敏和睿智,因而對青少年學生具有很強的感召力。

功夫在詩外


翻開何祖順的法制教育資料本,只見裡面貼滿了大大小小從全國各類報紙雜誌上剪下來的案例,上面還有紅筆做的標註。他在全國各級期刊上發表過的關於青少年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論文也裝了滿滿一袋。
何祖順是一位鑽勁很足的學者型教師。為使法制報告收到良好的宣傳效果,他動了不少腦筋。他自費購買了《犯罪心理學》、《刑法案例》等大量書籍,經常翻閱《浙江法制報》等報刊,特別注意從地域接受性強的《紹興日報》、《今日新昌》上收集剪報資料。他還專門在客廳茶几上放置了紙筆,隨時從央視《社會經緯》、《今日說法》等電視節目中採摘有用信息。可以說,無論是書報雜誌還是電視,只要看到跟青少年問題有關的典型案例,他都會馬上記下來,作為素材加以保存,然後擠出時間來進行分類整理,不斷充實演講內容,做到常講常新。經過日積月累,何祖順如今已整理出了關於青少年教育的十個專題,其中包含了青少年如何正確實施正當防衛、如何提高中學生抗擊挫折的承受能力、採取綜合措施預防違法犯罪以及青少年如何調控不良情緒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在何祖順的案頭,陳列著很多書,其中詩詞方面的占了不少。何祖順說,他對詩歌的愛好從1971年發表第一首詩歌開始一直延續至今。特別是退休後,他積極參加天姥詩社的集體活動,被大家推舉為詩社副社長兼秘書長。近年來,他推薦了不少愛好文學的年輕教師加入到詩社中,並通過舉辦每月一次的講座、交流、野外採風活動和刊發一年兩期的《天姥新吟》詩刊,促進新老成員之間相互學習,使天姥詩社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何祖順告訴記者,演講和寫詩是他的兩個愛好。作為一名法制宣傳的熱心人,他更願意多跑一些學校,多作一些報告,多使一些學生受到教育。他說:“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項艱苦而細緻的工作,需要長期不懈地堅持下去。如果通過我的報告,能有一兩個思想模糊的學生受到教育而懸崖勒馬,不跌入犯罪泥坑,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穫,也是對我的最大安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