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敬

何思敬

何思敬,中國哲學家,法學家,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家。浙江人。幼勤奮好學。13歲喪父,進書肆當學徒,後轉銀行打雜。1912年,進日本中等美術工藝學校學習。回國後,在杭州天章絲廠從事圖案設計。1916年,再次東渡,留學日本,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班。一年後,轉仙台第二高等學校,攻讀法學和哲學。1920年秋,以優秀成績取得中國政府的官費生資格,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攻美學、德文和社會學。1926年春,又入帝大研究院進修。受經濟學家河上肇教授影響,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參加帝國大學師生進步活動。1923年入創造社,以何畏筆名發表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思敬
  • 別名:何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杭縣(今餘杭)
  • 出生日期:1896年
  • 逝世日期:1968年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東京帝國大學
  • 主要成就:毛澤東曾稱他是“全國第一流的法律學家”。
人物生平,民主革命時期,延安時期,解放前後,個人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民主革命時期

1927年2月回國,受廣東革命政府之聘,到國立中山大學任法學院教授兼法學院副院長。後多次在講台上揭露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的罪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取消赴德留學考察計畫,在上海參加文化界反日會,初負責宣傳工作,後主持會務。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應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號召,傾囊捐款支持上海軍民抗日,並撰文揭露日本侵略野心,抨擊蔣介石退讓政策,呼籲抗日。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重返中山大學,任文學院社會學系教授,何思敬在中山大學任教期間,就研究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和G.W.F.黑格爾的法哲學、精神現象學,開設《經濟學》、《方法論》和《戰爭哲學》等課程,講授《資本論》、《黑格爾哲學和唯物辯證法》、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和《歷史唯物主義》。舉辦學術講座,講述抗日形勢,宣傳紅軍長征必勝。收集兩廣政治、經濟、軍事情況,寫成《關於紅軍西征(即長征)的報告》,向黨組織反映廣東各階層對長征的反響;撰寫《上國聯書》,駁斥國際調查團為日本侵華辯解的《國際調查團報告》。1935年3月,聯合近百名教授發布《反對中日親善通電》,痛斥蔣介石、汪精衛合唱的“中日親善”論,並以《塞皇帝與蔣皇帝》為題,撰文指斥蔣介石媚敵投降路線。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發表後,在《新宇宙》上撰寫《悲壯的民族史詩的序曲——抗戰之號召》一文,呼籲全國人民回響中共號召,奮起抗日。這年底,北京一二·九運動的訊息傳到廣州,中大學生群起回響,掀起廣州各界抗日救亡運動高潮。廣東軍閥陳濟棠血腥鎮壓學生愛國運動,釀成“荔枝灣慘案”,並陰謀加害何思敬、鄧初民等人。何被迫於1936年1月轉移香港,組織社會輿論,抨擊廣東軍閥的倒行逆施。5月,應邀出席宋慶齡等在上海發起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被推選為常務委員。隨後,與陳汝棠等在香港成立全國各界救國會華南區總部,主持日常工作,編輯出版《存亡》月刊和《前夜》雜誌,宣傳抗日救國。兩廣事變後,率南總代表團參加李宗仁白崇禧召開的南寧會議,與“全救會”代表楊東蓴等一起,按照中共《八一宣言》精神和“全救會”《抗日救國初步綱領》,為解決兩廣事變作出努力。

延安時期

1937年到達延安,歷任抗日軍政大學教員,中共中央軍委編譯處譯校,延安大學法律系主任、法學院院長,延安新哲學會負責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領導成員等職。抗日戰爭期間,翻譯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哥達綱領批判》、《哲學的貧困》、《經濟學—哲學手稿》、《論綜合技術教育》、《國民經濟批判大綱》和黑格爾的《法律學批判》與《大邏輯》等著作,並受毛澤東的委託編譯了克勞塞維茨的《論戰爭》。1943年8月,在《解放日報》發表《駁蔣介石法律觀》,駁斥蔣著《中國之命運》一書。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次年,任中共代表團法律顧問,隨毛澤東周恩來參加重慶國共談判。並先後在《解放日報》撰文揭露蔣介石推行“憲政”的欺騙性和《五五憲章》的反動實質,譴責美蔣製造“安平事件”的陰謀和罪行。

解放前後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辦公廳法律組副組長、中央法律委員會委員。1948年3月,協助周恩來草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並為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作準備。1949年9月,參加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此後歷任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和哲學系教授、系主任、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教授,中央法律委員會委員,外交部專門委員,政法學會常務理事。

個人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繼續從事法律、哲學的研究、教學和翻譯工作,他一方面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撰寫了介紹《德意志意識形態》、《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實踐論》等重要哲學著作的文章,同時繼續以嚴肅的科學態度從德文原版翻譯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其中有《法律家社會主義》、《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經濟學哲學手稿》等。
他還用譯述的方法發表了《恩格斯論教育和生產勞動底結合》和《馬克思、恩格斯論共產主義的全面教育》兩篇著作,批判了1958年出現的片面理解生產勞動與教育的關係的某些錯誤思想和做法,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教育革命的思想,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人物評價

毛澤東曾稱他是一位“有正義感、有勇氣、有學問”的人,是“全國第一流的法律學家”。“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殘酷迫害,於1968年含冤逝世。1979年,黨中央為其平反昭雪,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追悼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