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岸(中國油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57.8—) 廣東廣州人。 擅長油畫。 1980年進修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南海艦隊軍人俱樂部美術員。 作品有《關懷》、《西沙之晨》 、《夜海漁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岸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廣州
  • 出生日期:1957.8
  • 畢業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南海艦隊軍人俱樂部美術員
  • 代表作品:《關懷》、《西沙之晨》 、《夜海漁歌》等
何 岸的藝術人生,南海艦隊時期,美國時期,廣州時期,

何 岸的藝術人生

(1957.8—) 廣東廣州人。 擅長油畫。 1980年進修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南海艦隊軍人俱樂部美術員。 作品有《關懷》、《西沙之晨》 、《夜海漁歌》等。
  • 美國一家畫廊老闆帕翠西亞·特維利葛曾經這樣評價過中國油畫家何岸:“何岸擅長畫肖像畫,他畫的具有浪漫風格的女性肖像使他成為美國最受追捧的畫家之一。何岸對女性的極大傾慕和尊重從他所有的作品中體現出來。”但用何岸自己的話來說,那是一些為了“生活而作的畫,畫白人女子,老感覺畫的不是自己最想畫的。”2005年,回到廣州的何岸才重尋到了自己文化和情感上的根。
和大多數“訥於言而敏於行”的藝術家一樣,何岸口拙,甚至沉默。“讓作品來說話吧。”對他而言實在是再好不過。所幸的是,在採訪他之前,我認識他並非通過沒有血肉的資料和生平簡介,而是他充滿說服力的作品。第一次看到他的畫是懸掛在廣東著名攝影家陳紀萱先生客廳里的一幅《海邊絮語》,陳先生介紹說那是何岸在南海艦隊時的創作,軍隊的題材被畫家以一個柔和的側面反映出來,四五個年輕的漁家女,在絮絮私語,表情恬靜、柔美,遠處是歸來的艦隊,令人遙想起漁家女的話題和艦隊上的軍人相關,整個畫面充溢著溫馨的愛情意味。畫面中心的幾個漁家女子,容顏美麗,身材纖細,表情寧靜,傳遞出兩個信息:一是作者對美的把握已經超出了寫實的範圍;二是作者 在肖像畫上的功力遠非一般的畫家所比。然後就是在他的新畫室,畫架上是一幅剛完成的肖像畫,畫中人和畫中之景以及畫境的和諧,令作品與觀者之間,達成了對美的認同。採訪已經是一周之後的事,在這期間我一直反覆地翻閱著畫冊《中國當代實力派油畫精品叢書——何岸油畫藝術》,看到他在美國所畫的美麗女子,所有的畫都指向同一個主題——美是永恆的生命力。
何岸
何岸,1957年生於廣州藝術世家。上世紀80年代初即轟動廣東畫壇的油畫家。1978年,中國隨改革開放發生巨變,他的一系列浪漫主義色彩作品橫空出世,在南海艦隊期間創作的《西沙之晨》,《夜海漁歌》等油畫,讓年僅24歲的他成為中國美術協會當年最年輕的會員。1986年,何岸赴美國紐約美術學院繼續深造,通宵達旦作畫使他接到大量契約,是美國少數作品能在高端畫廊受追捧並在美加地區多次操辦個展的畫家之一。

南海艦隊時期

人生中最精彩的十年
何岸出身繪畫世家,祖上為清代嶺南畫派著名畫家何翀(字丹山),擅畫花鳥、人物,廣東省博物館和廣州藝博園都有其畫作藏品。父親何克敵廣東畫院著名油畫家,曾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其畫作《百色起義》為中國軍事博物館所收藏,畫作《特區的晌午》為廣東美術館收藏。在這樣的環境下,何岸從小跟畫筆顏料打交道。而除了父親的指導之外,作為在畫院大院裡成長的孩子,何岸還得到了很多人一生都得不到的機會,那就是跟林墉關則駒湯小銘陳衍寧伍啟中等比自己年長一些的畫家們的指導,何岸經常到畫室去看他們作畫,也經常將自己的習作拿去給他們修改,家學和專家的指導加上刻苦努力以及天賦,為何岸打下了良好的專業基礎。就在初三畢業那一年,16歲的他被時任南海艦隊美術創作組的黃樹德特招進入南海艦隊美術創作組。
何岸在海軍時期的代表作何岸在海軍時期的代表作
何岸在南海艦隊一呆就是十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那是 “最有成績的十年,最精彩的人生,最好的作品都產生在那個時期。”當時的文藝兵都需要下放鍛鍊。他被安排到艦艇上當槍炮兵,因為只有槍炮兵才能到甲板上,才可以看到海,看到島,看到漁民。在南海艦隊時期,他下到了南海的各個島嶼。大海、海島、戰士、漁民、漁港,奔涌的生活成為了他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他在那個時期創作了大量畫作,包括《西沙之晨》、《海邊絮語》、《陸戰隊員》、《在太平洋上》、《夜海漁歌》、《興隆》,何岸這一時期的代表性畫作都參加過全國和全軍的美術展覽以及全國青年美展,這些作品生活氣息濃郁、充滿作者的創作熱情、技法嫻熟,在美術界引起了重視和關注,1981年,何岸成為中國美術協會會員,那時他還不到25歲。
南海艦隊時期的作品,已經可以看到何岸繪畫風格形成和成熟,在他的作品中,雖然也不乏如《陸戰隊員》、《在太平洋上》這樣直接描寫海軍生活、充滿陽剛之氣的作品,但面對生活時,他總能以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尋找到自己的視角,選取生活的側面,以自己對美的判斷和審視,為畫面組織出一些優美的動作。他的《夜海漁歌》(1980)畫的是潛艇上的戰士在晚上浮出水面的輕鬆一刻;《路不斷地延伸》(1983)的畫面中心是幾個帶著孩子的海南島女人,她們身邊堆著的斷木代表了一條即將開通的道路,女人和孩子的臉上都顯示出對生活和未來充滿期待的幸福神情,那是對海南島開發的一個側面記錄。
在創作上豐收的同時,何岸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那幅我最初見到的《海邊絮語》,畫面中心的女子 ,原型就是他當時的女朋友——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的演員欒明,欒明後來成了他的太太,也成為他後來很多作品中的模特。

美國時期

最受追捧的畫家之一
1985年,母親李植芳出國,何岸也隨後移民。何岸將初到紐約的那一段時期稱為自己的彷徨期,找不到藝術的出路,也找不到工作。為了謀生他和所有初去美國的藝術家一樣,都經歷了艱苦的謀生生活。“不知道怎么找畫廊,語言也不通,到美國的第一天我就想回來。”而這樣的情緒直到他在兩年後賣出第一幅畫的時候還持續著,1987年,他在舅舅的餐館上掛的一幅他曾在雲南體驗生活,後來到美國才畫成的畫作《歲月》以200美元的價格被一個就餐的顧客買去,他拿到錢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終於看到了前途,這錢夠買一張機票回國了。”然而他終於還是留了下來,1987年,在朋友蔡楚夫(蔡也是畫家,當時在美國的華人畫家中已經非常有名)的介紹下,他找到了畫廊,終於“做回了本行”,開始了繪畫、賣畫的生涯,也選擇了定居在舊金山。
何岸(中國油畫家)
到了美國之後,何岸開始大量接觸到法國、歐洲的藝術家的作品,他畫中的虛實結合和美感,更為成熟。在美國主要面對的是一般的大眾市場,於是“好看”就成為何岸這一時期繪畫的主要追求,在不斷的摸索 中,他找到了一條表達美的新路子——美麗女子的肖像畫。他美國時期的作品,以肖像畫為主要題材,對他這一時期的畫作,加州一家銷售他畫作最多的畫廊老闆帕翠西亞·特維利葛的評價最具代表性。他的畫中人都有一份優雅,體現了美好的內涵。他畫的女子超越時限,嬌柔而若有所思。這一張張臉上都蘊藏著深度,或俏皮,或高雅,或智慧,或好奇。每一張畫都有生命,捕捉到畫中人在時空中的某個時刻。何岸的畫作也常常設定在一個藝術的氛圍里:或是芭蕾舞者在表演前做伸展準備;或是女子坐在鋼琴前,自豪地聽孩子彈奏;或是拿著小提琴的女子在音樂室內,手裡的琴弓還在半空中似剛剛演奏完,觀者似乎還能聽到餘音繚繞。”

廣州時期

重尋文化和情感上的根
儘管在美國,如同帕翠西亞·特維利葛所說的,“何岸的畫懸掛在世界各地的高層和皇室成員的家裡,許多人多年來一直收藏他的畫作,他的畫總是供不應求,滿足不了收藏家的需求。而收藏家總是耐心地等待他的作品。”而仿佛是冥冥中注定一樣,2005年,回到廣州的何岸感覺到自己突然一下子又回到了從前,發現“大家 坐在一起竟然又可以聊畫,而且竟然還有人記得我”的時候。一個下午,他接到了一個電話,電話是中國台灣的蔣祖台先生打來的,蔣先生說自己受某著名食品集團的羅先生所託,一直在尋找他。上世紀80年代,羅先生留學美國,在一個畫展上看到了何岸的一幅畫,非常喜歡,可當他去取錢再回來買畫的時候,畫已經被買走了。羅先生一直念念不忘,但因一直無法確定何岸的中文名而尋找多年,終於在20年後找到了他。蔣祖台代羅先生到廣州探望了何岸,並給何岸在天河設了一個畫室,於是何岸在美國之外,又擁有了一個在廣州的畫室。
何岸(中國油畫家)
何岸(中國油畫家)
如今,何岸在美國和廣州的時間是對半分的。回到廣州,何岸重新尋到了自己文化和情感上的根。而2005年和2006年,何岸與陳紀萱先生兩度進入新疆採風,新疆的美給了他前所未有的觸動,也激發了他新的創作熱情。接下來,何岸打算一面要繼續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而另一面,他將創作出一系列以“中國美” 為主題的油畫作品。而這系列作品將以2008年為白先勇先生製作的、將赴英國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創作三幅巨型油畫為開始!天命之年的何岸,勢必會在廣州這塊土地上,煥發出更為耀眼的藝術之光。
“沉醉知歸路”——旅美中國畫家何岸油畫展將於11月22日在東風東路廣東港澳中心七樓藝海堂美術館展出,展示畫家浪漫抒情、唯美寫實的藝術之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畫壇嶄露頭角的何岸赴美國去追尋夢想。本次畫展是他首次在國內舉辦個人畫展。本次畫展的價值在於體現了這位華人藝術家穿越中西文化所進行的文化融合實踐。
成熟在軍隊, 出名在美國, 畫家的歸屬在故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