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炯

何天炯

何天炯(1877年—1925年),字曉柳,興寧石馬鎮新群村客家人。中國國民黨元老、民主革命先驅,民國元老。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曾任同盟會廣東支部長。民國成立後,歷任南京臨時大總統府秘書、駐日全權代表、總統府顧問等職。1925年在廣州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天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興寧縣石馬鎮新群村
  • 出生日期:1887年
  • 逝世日期:1925年
  • 職業:中國國民黨元老、民主革命先驅,民國元老
  • 信仰三民主義
  • 代表作品:《無赫齋詩草》、《山居一年半》、《革命史衡》等 
人物生平,憶子淵族叔,

人物生平

何天炯受到維新思想影響,深恨滿清的封建統治,嚮往民主政體,1903年,他毅然剪掉髮辮,東渡日本留學,攻讀政治,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在日本時,他先後結識了孫中山黃興秋瑾章太炎廖仲愷朱執信汪精衛胡漢民等人。
何天炯《憶子淵族叔》何天炯《憶子淵族叔》
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創立同盟會,天炯毅然參加。同盟會最初的組織設總理一人(孫中山)、協理一人(黃興)、下設三個部門,就是書記、庶務、會計。第一任書記為胡漢民、第一任庶務由黃興兼任,第一任會計為何天炯。後來天炯調任同盟會廣東支部長,會計一職由廖仲愷繼任。
天炯加入同盟會後,協助孫中山在黨內起領導骨幹作用,當1906到1908年間,同盟會在國內所組織的多次武裝起義都告失敗,一部分意志薄弱的會員表示消極,與組織脫離了聯繫。這時孫中山、黃興都不在日本,同盟會成了群龍無首,組織渙散。何天炯與吳玉章盡力設法團結各省在東京的會員,加強聯繫,使同盟會總部的工作得以正常進行,吳玉章所著《辛亥革命》一書,曾著重提及此事。
何天炯在日本積極進行革命工作,除了廣泛聯繫留日的愛國人士外,還積極聯繫同情中國革命的日本朝野人士,如犬養毅頭山滿、宮崎寅藏兄弟等,尤其是和宮崎寅藏的交情特別深厚,宮崎素擅音樂,有一次天炯對他談到同盟會的經費支絀,宮崎便毅然為同盟會籌集經費到街頭去賣唱。宮崎一家弟兄三人對中國革命全力支持、始終不渝,這和天炯與他們共同的政治卓識與深厚交情有重大的關係。
一九一一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黃興領導了廣州起義。事前,天炯由日本秘密回到香港,參與籌備策劃。當時,他擔任由香港至廣州的運輸聯絡工作,運送槍枝彈藥。起義之日,他在香港組織了五十多人的敢死隊,親率前來廣州參加,到了廣州,起義己告失敗,只得折返香港。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於一九一二年一月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委派唐紹儀為駐日全權代表,何天炯為副代表,唐紹儀沒有到日本,實際上,由何天炯執行全權代表職務。
一九一六年,袁世凱稱帝,何天炯與執信等密謀討袁,事敗,避居海外,袁世凱懸賞十萬元緝捕何天炯與朱執信
一九二一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時,又派何天炯為駐日全權代表,由於天炯過去與日本朝野人士有密切往來,乃派他出任使節,以便更好地發揮他的外交才能,使中國革命獲得日本人民更多的支持。後來,天炯回國擔任總統府最高顧問,當陳炯明叛亂,圍攻總統府,孫中山處於危難之時,天炯焦急萬狀,曾迂迴火網,冒槍林彈雨,潛行至沙面,擬以私人關係商請英國領事以正義行動協助孫中山脫險。後來聽到孫中山安全登上水豐艦才放心下來。
一九二一年夏,陳炯明叛變後,廣東境風陷於戰亂,何天炯原患心臟病,因憤陳炯明叛變,病情增劇,遂返原籍休養。
一九二四年一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協助下,改組國民黨,何天炯在鄉閱報,得悉國民黨內上層領導之間,在聯共問題上發生分歧,於是扶病到了廣州,斡旋於廖仲愷與胡漢民之間,盡力調和黨內意見,服從孫中山實行三大政策,使國共合作得以鞏固和發展。
一九二五年三月,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傳來,天炯悲痛萬分,由於心力交瘁,遂病入膏肓,於同年七月逝世於廣州博愛醫院,終年四十九歲。
何天炯遺著有《革命史衡》、《山居一年半》、《無赫齋詩草》、可惜前二種己遺失不傳。《無赫齋詩草》是他的次子何承天蒐集他平生所作大部分詩詞,於一九三七年刊行於世。
1910年,“黃花崗起義”前夕,何天炯深情寫下《憶子淵族叔》,將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喻為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萬世基業的中華帝師赤松子

憶子淵族叔

【憶子淵族叔】
久虛蕪簡上星窩,羨煞山居萬象和
愛我幾人同骨肉,哀時無術彌風波。
秋容漸向楓前老,詩思偏從客里多;
欲訪故園赤松子,征程十丈競如何!
入夜驚心祝並韓,悄然黯淚依欄桿;
滿盤弱肉供強漢,大海微塵唾一官。
腰瘦不因貧病折,髯粗難買世人歡;
那堪阿叔憐才處,青眼於今尚忍看。
——日本並韓後在日本東京舉行合併之祝典
1903年,何子淵不僅自己慷慨解囊,而且奔走全縣發動何氏族人“湊會”集資,後吸納其他姓氏入會,全力贊助自己的得意門生何天炯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至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前夕,由何子淵親自主持,利用“會款”盈餘資助,送出近20多位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赴日留學,其中有14人追隨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走上了推翻滿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據興寧收藏家李雲莊介紹,他的家人在石馬一直很窮,而他的故居因為是國民黨元老的也根本沒有重視的。1984年因為去找收藏,李結識了何的後人,建議他們將何的遺物(包括許多書籍)捐獻興寧圖書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