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明(雲南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

何大明(雲南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大明,漢族,男,1959 年生,博士、教授、博導,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雲南大學亞洲國際河流中心主任、 “973”項目(《縱向嶺谷區生態系統變化及西南跨境生態安全》)首席科學家。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姓 名: 何大明

所在大學: 雲南大學

所在城市: 雲南 昆明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學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大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58年12月18日
  • 職業:教育 教授、博士生導師
  • 代表作品:《中國國際河流》,《國際河流研究系列叢書》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8-1982年在四川大學讀水利工程學學士;
1985-1988年在南京大學讀自然地理學碩士;
1998-2000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讀環境科學博士。
工作簡歷輔導
1982-1985年在水利電力部昆明水電勘測設計院工作,任研究實習員,參加天生橋、魯布革、漫灣、柴石灘幾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調查和設計;
1988-2000年在雲南省地理研究所工作,先後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擔任環境演變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室主任、地理所副所長和《雲南地理環境研究》雜誌主編。其中1997年受美國科學院資助在Memphis大學研究國際河流可持續發展和TVA模式;
2000年7月至2006年在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亞洲國際河流中心工作,擔任教授、博導、副院長、中心主任等職;
2006至今擔任雲南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院院長、亞洲國際河流中心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中國投資環境學會理事和《雲南地理環境研究》雜誌副主編等。

研究方向

國際河流與跨境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生態系統變化及跨境生態安全、流域區可持續發展及其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建設等。

主要貢獻

共主持科研項目近40項,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項目(“97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點項目和國家“九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九五”、“十五”重點項目和省“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等。
發表學術成果共出版學術著作14本(其中國家級出版社出版6本,國外聯合出版英文1本),內部出版7本;已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提交國際學術會議英文論文/摘要約70篇;研究報告及內部刊物發表文章30餘篇。336260 37。
1988年以來,先後主持完成國家“973計畫”項目(2003~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997~2000)、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000~2006)和國際合作項目等多項,合作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在科學出版社等合作出版學術著作10多部,提交涉密研發成果30多份,先後獲得科研和學術貢獻獎等各類獎勵27次。在國內外多次主辦和合作主辦國際河流學術會議。
(1)其中:1988-1993,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資助下,組織地學、生物學和社會學等16個學科領域的專家,系統地開展了伊洛瓦底江上游獨龍江流域的綜合考察研究,填補了該流域區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空白,出版了系列成果,促進了該地區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等綜合基礎研究的跨越式發展;
(2)1986~2007: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攻關計畫以及水利部、交通部、國家發改委和雲南省政府等的連續支持下,組織和合作組織開展了瀾滄江流域等國際河流的綜合開發與協調管理、“瀾滄江-湄公河水利用與流域合作”、“瀾滄江國際河流梯級開發生態安全調控關鍵技術”等系列研究,在國際河流生態水文過程及區域回響、跨境水資源系統變化與整體水分配、流域綜合開發和協調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研發、高原高山峽谷區敏感河段大規模梯級開發環境影響累積效應與生態安全綜合集成調控等方面,取得研究創新與技術突破,大量涉秘成果被國家和地方政府及企業廣泛套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
(3)2003~2009:得到國家“973計畫”和雲南省政府的資助,主持完成了“縱向嶺谷區生態系統變化及西南跨境生態安全”多學科交叉研究,出版了系列專著,構建了縱向嶺谷區生態系統變化的理論框架和區域國際第一個跨境生態安全綜合調控模式;提交了系列諮詢報告並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為科學規劃生態脆弱區重大工程建設、有效保護物種資源、制定國家相關政策等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通過廣泛的國際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消除了國際河流開發跨境影響的一些國際誤解,支持了國家的環境外交。

獲獎記錄

先後22次獲得科技成果和科技貢獻獎,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排名第一)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3次,地廳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雲南省中青年科技人員突出貢獻獎1次;雲南省教育突出貢獻獎1次。共濟網
開展學術活動112室
先後參加國際會議26次,多次率團出國考察和科技交流,多次在國內外聯合舉辦國際會議或任大會主席/執行主席,14次在國際會議上作大會報告。輔導
培養人才
“九五”期間,用項目經費資助和聯合培養了碩士10人、博士12人、博士後6人,目前負責跨境生態安全博士及碩士學位點的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