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源

何國源

何國源是國際IT業巨子,出生於新會,1962年移居香港,1974年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電子工程系,1983年移民加拿大多倫多,1985年白手起家創辦了ATI公司,生產電腦圖像晶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國源
  • 國籍:加拿大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業:IT企業家,投資商
  • 畢業院校:成功大學
  • 主要成就:創辦ATI公司
人物經歷,職業生涯,勤工儉學,以弱勝強,再創業,人物成就,

人物經歷

他就是利用這筆金錢於多倫多市區一處停車場舊址創辦了ATI公司,生產電腦圖像晶片。從此何國源白手起家步入青雲路,並先後獲得1998年度安大略省科技企業家、企業風雲人物、加拿大全國企業家大獎,更獲商業周刊選為全球二十五位最傑出行政主管之一。ATI辦事處遍布歐洲、美國、亞洲等十八個國家,而晶片生產基地則主要在台灣。
何國源何國源
何國源白手起家的傳奇故事,亦是一部難得的移民奮鬥成功史,因為八十年代是港台移民大舉湧入加拿大的時期,華人移民發現在加拿大創業成功幾乎是天方夜譚,於是就出現大量回流做“太空人”的潮流。何國源對此表示:“其實,你只要多喘一口氣,就能捱過難關。”他就是靠著這種不願服輸的信念,闖出了一片燦爛的天空。
何國源有一個貧窮受人冷落的童年,因此自幼就決心發憤圖強,從台灣學成回香港從事電腦業的工作,更訓練了他在科技業界生存與脫穎而出的本領,但是移民加拿大後,卻陷於就業的困境,於是他興起創業的念頭,憑著一口不太流利的英文,但高瞻遠矚的獨到眼光,從生產晶片著手,果然只花半年的時間,便在加國站穩腳步,創業第二年便躋身加拿大五十大高科技公司之一,與IBM齊名,第三年營業額激增至五千六百萬加幣。加拿大環球郵報以顯著篇幅介紹這位來自香港的成功企業家,並把何國源的信條“領先、增長與穩健”譽為ATI公司成功的秘訣。
何國源靠區區三十萬加幣闖出名堂,他自認為成功的因素不在資金,而在員工的高度認同感,何國源的本事就是讓員工有知遇之恩的感受,使到西方社會體驗到中國人的管理哲學。信心、毅力、衝勁,是何國源的成功座右銘,他懂得企業持續經營的概念,獲利後要再投入大筆資金在研發與創新上,使企業不斷創新。何國源更有和員工分享成功果實的廣大胸襟,使員工能上下一心,促使ATI蒸蒸日上。

職業生涯

勤工儉學

1950年,何國源出生在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祖父是開書局賣書的,父親常年在香港做化工生意,平時在鄉下家裡就是母親帶著何國源和他的兩兄一姐過活。父親的生意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會寄錢回來,狀況不好的時候,全家人要靠借錢過日子,家裡的生活很拮据。
為了補貼家用,上國小的何國源就開始在學校旁邊的空地里種菜,賣菜得的錢不多,不過可以給家裡面一些幫助。少年何國源的另一項“重要”收入是編草帽。在課堂上,很多時候何國源是一邊聽課,一邊就在課桌下面偷偷編草帽。
1962年,上到國小六年級的何國源隨母親來到澳門,第二年到了香港。剛到香港這樣的大城市,大人們都告訴何國源不要亂走亂動,“我自己也不敢出去走,出去走就要花錢,家裡哪有錢啊”,何國源小時候就嘗到生活的艱辛,大部分時間,他都待在家裡。
整個少年時代,何國源感到最沮喪的就是為什麼自己總是那么小,為什麼自己還不到18歲?當時他的大哥已經開始一邊進修,一邊賺錢幫補家裡了,可他自己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賺錢呢?
在香港,何國源家的房間很小,一家人就擠住在一個小房間裡面。房間裡面只能放下一張床,上下鋪搭著,卻住了父母、他和哥哥四個人。這個房間只有一個很小的視窗。從小窗戶,何國源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人間百態。每天觀察,每天想:“我什麼時候能飛出窗外呢”。何國源的意思不是要離家,而是“找出我自己的新天地,找出我的未來。”
1970年,何國源中學畢業的時候,他想去賺錢,但社會形勢更差了,一個中學生很難找到工作。很多同學留在香港或到歐美讀大學,可那樣花費很多,一個親戚告訴何國源,“去台灣讀書很便宜,每個月讀書生活費100塊港幣就夠用”。於是,20歲的何國源隻身來到台灣,就讀台灣成功大學電子工程系。
在學校里,何國源不算是特別好的學生,因為他的學習成績總是剛開始很好,還拿到獎學金,但不管在中學還是大學,到了快畢業,何國源的成績就會明顯地掉下去。這個時候,何國源的心思其實已經不在學校,他在盤算著“還有一年就畢業了,我該怎么去找工作?怎么去賺錢?”
其實那時候很多何國源的很多同學都是念完工科學位再去拿一個商科學位的,可是何國源沒錢。“家裡環境那么差,父親又剛好失業了,所以我畢業的時候就一定要回去香港,要工作,要養家”。1974年,何國源大學畢業回到香港,在那裡找到了他平生第一份正式工作。
年薪50萬美元的“濕毛巾”
何國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Control Data”電腦公司作品管主管(Control Data是當時美國第四大電腦公司),四個月後,他被調升作品管電腦工程師,工資從最初的900塊港幣升到了1000多塊。雖然看到公司里的老工程師可以拿到幾千塊港幣的月薪感到很羨慕,但這個薪水和其他同學比起來,算是比較高的了。
第一個月發了工資,何國源把其中600交給媽媽,自己只留下300塊。這筆錢不多,每天不過十塊,坐公車、轉車、吃午飯、穿衣、周末偶爾陪爹媽一起去飲茶之外就剩不下什麼。但何國源高興的是自己畢業了,從此不再向家裡要錢。
一年以後,Control Data倒閉。接到員工解散的通知單,何國源當然感到失望,但也有些興奮——何國源覺得“這裡福利好,公司大,就好像政府機構,個人也很快就升職了,所以不想離職。但不離職就永遠要留在這裡工作了,就沒辦法‘飛’了”,現在有機會去嘗試新的工作,當然是好事情。
在那之後,何國源陸續做過生產管理、材料計畫控制、品質控制等消費電子產業的職位,後來又轉到Philips公司,作到製造總管的職位。知道消費電子產業的流程是怎么回事以後,1980年的一個機會,把何國源推到了香港王氏電子公司總經理的位置。開始的時候,總經理的薪水並不比他原來在“國民電子”工作的時候高,但這個高級管理層的職位,可以讓把他以前工作中學過的種種知識綜合運用上,這恰恰是何國源所看重的。
作職業經理人,何國源可以很成功。1983年,何國源決定去加拿大發展之前,年輕的他在王氏電子公司已經做到了總經理。在他領導下,這家私營公司在一年間就從不到100人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的規模,他的年薪也從十幾萬塊港幣破格升到了50萬美元。
坐在別人公司的大班台後面,何國源嘗到了“高級打工仔”的成功,但也開始感到“高級打工仔”的無聊。50萬美元當然足夠何國源和他的家庭生活得很好,但50萬美元也並不多,因為收入高了意味著支出也在增加,“給別人打工,始終只能是省錢,自己辦公司才能賺錢”。
何國源的第一任老闆曾跟他說過一個“濕毛巾”理論——“公司把每個打工的人看作濕毛巾,把你的最後一滴水分榨乾了,就會丟掉”。雖然何國源知道,“要不斷充實自己,看到毛巾快幹了,就該馬上加些東西進去”。但無疑,作別人的“濕毛巾”感覺始終不好,尤其是,何國源知道,年薪50萬美元幾乎已經是經理人的極限,上面就是老闆,不可能更高了。可何國源不願意就此為止,他永遠還要更高,他開始思考自己創業的問題。
1983年,何國源的一位校友準備移民去加拿大,問他要不要也去看看,何國源說“當然啊”。於是何國源去買了一張旅遊機票,懷著送朋友外加旅遊的心情踏上了ATI的誕生福地-多倫多
沒錢所以做顯示卡
何國源留在加拿大的決定性原因是愛情-在這裡32歲的他碰到了他未來的太太。這個畢業後留在大學裡工作的女孩是何國源一個朋友的堂妹。一見鐘情的故事發生在他們之間,第一次見面,何國源就知道,這個活潑率真女孩是自己的另一半。何國源決定移民,義無反顧地放棄在香港的一切成就,留在多倫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男人無論怎樣,都是要被女孩子控制的”,回想當年浪漫的決定,何國源的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溫情與滿足。
八十年代是港台移民大舉湧入加拿大的時期,很多華人移民發現在加拿大創業成功幾乎是天方夜譚,於是就出現大量回流做“太空人”的潮流。但何國源不是一個能夠容許自己退縮的人,他的人生信條就是要不斷地向前沖。“我這種人永不回頭,不後悔,猶豫的話就會動搖,就會導致信心不足,無意中就會放棄很多機會,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原來在香港薪水太高了,在加拿大工作不好找,何國源決定自己創業。但為什麼要做顯示卡,而不去做那時候看起來利潤更豐厚的電腦製造?何國源說是因為自己是“小本生意”。“那時候做電腦需要的資金比較多,時間也比較長。當然這在今天看來是不對的,但是當時我們確實沒有那么多錢”。1985年,何國源和另外兩名香港移民Benny Lau(產品開發副總裁)和Lee Lau(策略計畫副總裁)共同創建的ATI(Array Technology Inc.)公司在多倫多北面的萬錦市宣告成立。
成立之初,ATI公司確實沒有什麼錢,全部資本就是六個創始人共同投資的30萬加元。何國源拿出的並不是他的全部積蓄,而只是其中的三分之一。“狡兔三窟”是何國源的做事原則,“三分之一我要留著結婚安家,還有三分之一就留著保險,萬一失敗了還可以有機會從頭再來”。
公司剛成立,員工一共只有十幾個,很多事情都需要何國源親力親為。過去在香港作職業經理人,光秘書就有好幾個,出入高級寫字樓,現在公司就設在他家的車庫裡辦公,連車庫的衛生都要自己打掃。過去的同事來看他,幾乎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反帶著棒球帽、手持大掃把掃“車庫辦公室”的人就是從前領導幾千人、年薪50萬美元的超級總經理。
但再苦再難何國源都坦然承受下來,因為他對自己做的事業有信心。他負責的事情也多,除了研發,其它一切工作幾乎都需要何國源來處理。何國源每天忙完了客戶忙資金,忙完了資金忙市場,很多事情需要別人幫著做,何國源就把需要請別人做的事情安排在白天,晚上才加班做自己的工作規劃。那時候,每天早上八點多鐘,何國源把車庫大門打開讓大家進來工作,經常要做到第二天凌晨3、4點鐘才下班把大門關上。何國源有一套錄音機,放在辦公室裡面做“計時沙漏”用,每次都想著:磁帶轉完了就到了下班時間。但因為總加班,有時候磁帶多轉了十幾圈,音樂一遍一遍重複放著,自己卻還是回不了家。
這一年,ATI用十幾萬加元研發出的第一款顯示卡產品上市,在使用傳統半導體開發晶片的年代,ATI的積體電路卡減少了許多外部的零件,產品在功能和價格上在同行業內占有優勢。何國源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公司的技術優勢體現到市場上,這才是最困難的事情。

以弱勝強

從世界的範圍看,進入顯示卡市場的最佳時間可能是1982年,ATI 1985年進入已經有些晚了,但何國源有自己的看法,“做什麼事情都會晚的,但做什麼又都不晚——你不開始就晚,你開始了,一步一步去競爭,就不算晚”。
進入市場晚,市場上已經有了很多廠商,並且,很多廠商有“後台”,其中有些已經發展成規模龐大到十幾億的“大象”,而ATI的規模不過是只“小老鼠”。何國源把所有現存的廠商視為很大的競爭對手,想打敗他們就等於要小老鼠打敗大笨象,這並非不可能,何國源知道,自己的優勢在於速度與應變。
ATI的產品好,但不是永久最好的,因為技術這東西總是一山還有一山高,而且總是會有人追上來。何國源把ATI成功的原因歸結於靈活:看得準,出手快。“我一個遠東去的人,在北美洲做市場當然比不上那些老外”何國源說,“但我觀察力很強,對行業了解,另外我速度快,就算別人先起步,我也能很快從側面超過去”。
剛開始,公司沒有名氣,客戶不願意購買ATI的產品。何國源到了對方辦公室,還沒等從提包裡面拿出自己的產品展示,他們就會對他說,“你們那么小,我們怎么跟你們合作?萬一你們倒閉了還要連累我們”。特別是美國的客戶,他們手裡把玩著ATI的產品,漫不經心地問何國源,“喔,加拿大也有高科技嗎?”。有,何國源一定要證明這一點。
打造品牌知名度的方法是做廣告,何國源拿出公司全部家當的三分之一,10萬加元來做雜誌廣告。做廣告很貴,一萬多美元只能做一版,10萬塊一下子就花出去了,但他咬牙堅持下來。該花的錢絕對要花,省錢可以在別的方面:出差時他自己抱著笨重的手提電腦和零件上飛機,為了省下託運費;他和旅行社搞好關係,時刻盯著他們的機票信息,為了買到更便宜的機票……
廣告做完,ATI的產品進入了美國市場-何國源眼中最重要的市場。“我就是不安分做一個加拿大本地的公司,ATI只是在加拿大成立的公司而已”,很快的,何國源就把觸角伸向了國際。慢慢的,幾家當時國際上最大的電腦公司如確能、Tandy、Wyse都跟ATI簽署了購貨契約,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開始。
公司剛開始運作,賺錢不賺錢倒還在其次,何國源最擔心的是資金周轉的問題。ATI的現金流不是沒有遇到過危險,但何國源的誠懇和情義幫了他。公司小,銀行不給信用證,1986年1月,何國源自己開車跑到新加坡海外聯合銀行加拿大分行,花了二十幾分鐘,用誠懇感動了對方經理,拿到了30萬加元的信用額度。兩個星期後,銀行主動將信用額度追加到150萬加元。資金還不夠,何國源就打電話給朋友,因為平時對待朋友有情有義,關鍵時刻朋友都願意幫他,比如Kaytro“我一個電話打過去,他們就會把錢幫我匯過來。又不夠了,我再打,他們再匯”。
那時候ATI的業務人員很少,市場主要靠自己跑。何國源認為,比自己跑更好的方式是:將朋友變成業務夥伴。如果客戶也能變成自己的業務員,“通過客戶介紹過來業務,對公司的幫助不是也很大么”。但問題是,怎么把客戶變成自己的業務?何國源說,“大家要誠懇,要信任,大家也要有情”。“中國有很多哲學書,幾千年來積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要能學會的話,就是很好了。”
成立第一年,ATI取得960萬加元的收入業績,其中盈利超過160萬。第二年,收入已經增加到了3900萬,盈利1000多萬,在加拿大所有高科技公司中位列第40位。在這項“加拿大五十大高科技公司”的獲獎名單中,跟ATI列在一起的,還有IBM等大公司的名字。第三年,ATI總收入已經達到5600萬加元,第四年達到8000萬加元。
不可以說我們是“一代拳王”
到90年代初,ATI已經是顯示卡市場上各方面的王者。但這個位子並不那么好坐,顯示卡的歷史教訓明擺著:曾經呼風喚雨的WD、Videot、Tseng Labs、Cirrus Logic已成明日黃花,黯然退出;一度做得非常成功的S3也終於被其它企業收購。ATI能把“拳王”的金腰帶留下多長時間?
1997年,晶片巨頭英特爾推出了把圖形晶片與主機板晶片組、CPU打包的全套方案,這大大刺激了何國源的神經。因為ATI不僅僅是一個顯示卡提供商,同時還在做筆記本、桌面電腦等業務,如果上游技術全部被其他廠商壟斷,自己的日子將非常難過。
為了和英特爾展開競爭,ATI也開始針鋒相對,研究自己的CPU.在486時代,英特爾CPU主頻不過300Mhz多的時候,ATI的CPU主頻已經超過了600Mhz.但這始終不是ATI的主業,在英特爾放棄了全盤開發計畫後,ATI也很快放棄了CPU開發計畫。
nVidia的崛起是這期間的事情,“我們的競爭對手不用像我們去考慮那么多,他們只要考慮今天的事情就好了。而我們作為行業領導企業,還要考慮很多相關產品怎么做,明天怎么做”。何國源這樣評價對手的興起,“不是我們的技術不好,而是我們的注意力分散了,給了對手一個很好的機會”。
當時,nVidia的增長勢頭和市場份額一度超過ATI.有人對何國源說,“你們已經失去‘拳王’了,你們不行了”。何國源聽了非常不服氣,“我不信啊,我知道我自己的實力,我們可以做到業界的常青樹”。“我的衝勁還在,我還可以衝到第一名”。
“歷史是人寫的,ATI就是要重寫歷史”何國源像宣誓般地這樣說,“不可以有人說我們是‘一代拳王’,我們要回到我們最風光的年代。”終於,2003年,ATI的市場份額超過nVidia,重新成為圖形晶片市場老大。
很多對手為什麼消失了?在何國源看來,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研發。比如S3公司,他們聘請了一個新CEO,決定要做中低端顯示卡,那時候何國源就知道S3快不行了。“我們這個行業就是這樣,今天的高端就是明天的中低端”何國源問道,“放棄了高端的研發怎么行?”
堅持做研發的苦衷也許不足為外人道,ATI是一家上市公司,有責任每年拿出好看的報表來給投資人看。何國源知道,只要把研發費用減下來,財報就可以直接增加六七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收入-2003年ATI用在研發上的費用達到2億美元-可是這個費用絕對不能減。不減報表就不會太好看,不減就要挨罵,這是上市公司的悲哀。“作為公眾人物,挨罵就挨罵吧”何國源無奈地說,但他忍不住抱怨,“我這么有遠見,可他們把我罵得那么慘!”
有人問何國源,“他們罵你,你不會自卑嗎?”何國源反擊,“我當然不!他們比我了解這個行業么嗎?他們罵得那么凶,他們能創辦出一家二十幾億的公司嗎?”
“成敗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要看長遠。別人說的那個最聰明、最笨的人都是你啊”,看慣起伏悲歡之後,這是何國源總結出的成敗觀。
華人做IT的很多,能堅持的很少
不管在哪裡,何國源始終把自己看作中國人,他說,“我受的是中國的教育,只要我一天還可以呼吸,我腦袋裡面的東西就不可能改變”。
這么多年來,何國源已經看到了太多華人在從事IT產業,尤其最近這些年,祖國大陸的資訊人才也多起來了,但遺憾的是,這些人中能堅持下來的很少,能最終做成國際品牌的也很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小富即安”的心理,很多華人沒有雄心或野心持續地冒險。“很多人賺到了一筆錢,就拍拍胸說夠了,就賺這筆錢,以後不幹了”。而何國源自己則是“我是不是已經賺夠錢可以不乾,可以好好過生活了?老早以前就是了。可是公司是要成長的,看到ATI的名字(是我設立的),還是有滿足感。”;另一方面也是有自身的困難,“我們生活在遠東,‘拔’過去再種,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開始生根,對國外社會環境的理解當然比不上老外那么根深蒂固”,另外“我們語言要比他們差。或者說,即使語言上通了,但懂外國語言不等於懂了外國文化”。
但是,很多華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我們受了中國的教育,然後來到國外,學到了他們先進的東西”何國源說,“我們是左右手跟他們那些‘單左手’‘單右手’來競爭,我們兼具東西方文化,肯定有優勢啊”。
作為海外華僑,大陸、港台發生的事情總在牽動何國源的榮譽神經,他也在考慮,自己能為祖國做些什麼呢?“可以說我現在有了一些財力,我能不能替中國的人才也創造不同的美夢實現的機會?讓他們也走進國際的舞台?”
喜歡說“飛出窗外”的何國源堅持認為,讓更多華人“飛出窗外”,這是一件讓全體華人“更有面子”的事業,這個事業很重要。
國際化就像做比薩餅 
“不同國家的管理並不困難,”關於國際化,何國源的說法與眾不同,“就好像做比薩餅一樣,薄餅做好了,面前放著五個調料瓶,你想放哪個就放哪個,不同的比薩就是這些調料的不同排列組合,你要做的就是放上去而已”。那么難度在哪裡?何國源說,“調料放上去很簡單,做薄餅才困難啊”。
何國源個人認為,企業國際化很有必要。因為“我成長所以我存在,我不成長的話就死亡”,就像逆水行舟一樣,不進行國際擴張就會退步。目前,ATI“王國”已經在全球十幾個國家有了分公司,全部由本地化的人才負責打理。
國際化需要的是一個決心,一個行動,不是一個口號。國際化有風險,所以要分析:“國際這么大,我們要走哪裡?我們要選哪個點開始?”何國源的結論是,每個公司的背景都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國際化沒有聖經,不可能使用一成不變的方法。
“我還是很保守的,我們進入一個陌生的市場,一開始總是先跟別人合作。我們派出業務代表,而不是設立分公司。”1991年的時候歐洲就說93年西歐會統一,何國源當時認為第一重要的市場是美國,第二重要的市場就是歐洲,所以要在歐洲開辦公室。當時他一直在考慮在英、法、德哪一個國家設立辦公機構,最後選了德國,“考慮到未來歐盟還要包含東歐,德國的位置比較中心一點。”
就自己的經驗來說,ATI做國際化也並不總是一開始就順利的,甚至大部分都不是那么順利。一般何國源是開一個“衛星辦公室”,情況穩定了之後再開下一個,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算做好。總結這些經驗,何國源給國內IT企業開出的國際化藥方是這樣說的,“要知己知彼,避免操之過急,不要猛打猛衝,不要想著一步登天,儘量使用實驗室的方式。”而要對對方市場更加了解,最好的方法是,“訓練一些本地化的人才,用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人才最重要”。
最遺憾沒在50歲的時候退休
創業近20年,何國源幾乎沒有享受過公司的年假,說來可憐,何國源現在竟然已經沒有任何嗜好,“從前念書時還有運動方面的愛好,現在個人時間都犧牲掉了”。就算偶爾有了時間,恐怕也沒有那份閒情,“我頭腦裡面百分之九十幾的時間都在想ATI”。
但最遺憾的不止於此,加拿大滙豐銀行的CEO是在55歲的時候退休的,何國源說自己要更早,到50歲就要退休——可是終於沒有做到。如果真的50歲退休,何國源就可以在父親去世前有一年的時間跟他一起,可惜這個唯一的機會失去了。
母親去世的時候,何國源雖然傷心,畢竟還能在她身邊;父親去世的時候,很遺憾,何國源正跟隨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在中國訪問,他僅僅從電話裡面知道了這個噩耗。
為了退休,何國源不是沒有找過接班人。但找接班人很難,不一定是因為對方不好,但對方的才幹是否能適應公司的環境是個大問題。很可能並不適合ATI的企業風格。“我們的優點是機動性,無論我們的計畫什麼樣,需要改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立刻改變。”“我們每個人都要建立公司的系統,而不光是遵守一種制度。”但何國源說,到今年夏天,自己畢業三十周年的時候要把CEO的職位交出去,“一定要走出這第一步,不然總也走不出來”。
雖然自己衝勁兒還很足,但一定要把位子交出去的原因不是自己沖不動了,而是自己未來將更重視亞太區的市場推廣,要再一次帶頭來衝上戰場。過去六個月,何國源來了大陸6次,平均每次是三個星期。這樣他根本沒有辦法去保持執行長的頭銜去做很多公司日常行政管理的工作。而何國源肯定不能放棄在亞太市場第一線衝殺的機會,他的風格一向是“我讓他們沖,我自己不會只在後面指揮,我一定在第一線”。
在2000年,韓國90%的顯示卡晶片市場都被ATI所占有。但是到了2002年末,這個數字急劇跌到10%。ATI最近已經成功地奪回60%的韓國市場,但何國源表示對此仍不滿足,他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前,重新將該國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到80%到90%。“韓國市場已經拿下來了,但還要繼續鞏固領先的地位。中國的市場還需要大力開拓”何國源用手指在酒店的大桌子上比劃著名,嘴裡念念有詞,仿佛面前的就是一張ATI亞太區的銷售地圖。
交班的另外一個原因是3年多前加拿大政府曾對企業做出規定,要求上市公司最遲5年後董事長與總裁不能由一人兼任。現在時間快到了,何國源必須考慮接班人的問題。從大形勢上看,目前ATI已經重新成為顯示卡技術上的龍頭和市場占有率的龍頭,這個時候放權給年輕人,何國源也比較放心。
“你可以培養很多人,把自己的衝勁兒傳給他們,這樣自己就又變成18歲了”在何國源看來,培養接班人,把衝勁兒始終傳遞下去,這是一件想起來就令他非常愉快的事情。
ATI不是最後一站
何國源的人生信條是三個詞,“信心 毅力 衝勁”。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意味著50%的機會。毅力是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目標,而衝勁則是永不止息,追求更美好的夢想,飛出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所以何國源說,“ATI不是我的最後一站”,在他看來,引導ATI重回輝煌之後,就可以算是“功成身退”,然後可以再去發更多的美夢。
何國源今年59歲了,鬢角也開始有了灰色的頭髮,但他絕對夠“勤勞”,夠“用功”。“我常常知道自己技不如人,我們中國人講勤能補拙,我知道自己比不上別人,所以就逼迫自己要更勤勞。我比不上你,那我就更用功地去做嘛。像讀書一樣:你很聰明,可以過目不忘。我雖然笨,但是我可以讀上十幾次二十幾次,也可以一次清楚的背下來一字不漏么。慢慢地,就將自己培養上去了。”在北京接受採訪的前兩天,何國源在上海為盛大、雙敏電子 “站台”;昨天,何國源在為七彩虹 “站台”;今天早上,何國源接受了多家媒體採訪……何國源從來沒有改過向前的衝勁,這讓他總覺得自己還年輕。他常常這樣開玩笑,“夫子說‘四十而立’,那我才只有十幾歲而已,不是五十幾歲啊”-他堅持夫子說的是“四十而立”。
1994年,ATI遭遇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波折;2001年,ATI遭遇了。com泡沫破裂帶來的“擦傷”……很多事情發生了,但何國源從來沒有被擊倒過。1990年代初期,ATI就成為業界領袖公司;今年上半個財年,ATI已經賺了8000多萬美元,何國源預計2004將是一個好年景……很多事情發生了,但何國源從來沒有驕傲過。因為,他想的問題從來都不是成敗,而是,“我要向前沖”。
在何國源看來,打敗很多對手,創立一個世界級品牌,得到很多金錢這些都不是他最大的收穫。“公司做得好,員工們開心歡笑,做得不好,員工們會真的為公司傷心”,能達到這個境界,這才是他最大的收穫。
和團隊一起“沖”的過程中有著巨大的滿足感,這是何國源最大的快樂。同事告訴他,當他們看到他要“沖”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要笑出來,因為他們也都開始喜歡“沖”的感覺,已經開始享受“沖”的感覺。
總是“打仗”,總是這樣帶頭沖啊沖,不會覺得疲倦嗎?何國源的答案是不會,“只要你不斷地充電,就像汽車電池一樣”。“在ATI已經20年了,你看我‘漏氣’了嗎?”何國源自問自答,“不會啊,因為我就是汽車電池啊!”

再創業

繼IT業後,何國源創辦了加拿大BNK投資公司,並任主席。
2008年,何國源在回鄉訪問時,接受了江門日報記者的專訪,細述華人異鄉創業史。
“自從ATI賣掉以後,工作範圍廣泛了很多,跟以前有所不同,我這幾年就專心於金融、房地產、創投等投資領域。”何國源向記者介紹了他的近況。
作為國際知名IT人物,很多人對何國源離開IT界轉身投資領域感到不解。“因為當你從零開始,賺到了第一桶金的話,就可以用這桶金去尋找更多桶的金了。”何國源解釋說。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離開IT行業,我仍然關心IT行業,但是接觸範圍比以前更加廣泛,從諮詢到金融、地產等。”何國源說:“我想充分利用我自己創業的經驗,幫助那些富有衝勁的年輕人創業。”
此次回到家鄉,何國源覺得家鄉變化很大。“從前,香港是亞洲四小龍,現在中國已經是巨龍了。家鄉的經濟、城市、民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和從前完全不可比。成績是有目共睹,但是仍需繼續努力。”何國源說。
何國源說,中國舉辦奧運會空前絕後,就拿志願者說,在國外是擔心夠不夠,而在中國擔心的是能不能被選中。中國雖然經濟暫時不如日本,但是舉辦奧運會等都是很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地方,但是更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是,中國雖然今年發生了兩次災害,但是抗震救災的能力卻是別的國家無法做到的。“全世界受到災害的地方那么多,但是有哪一個地方的領導能在那么快的去到災區;美國交通發達,但是受到風災,美國的領導幾天后才去;中國地震,幾個小時後國家總理就抵達災區,而且還是那么危險的地方。

人物成就

他先後獲得1998年度加拿大安大略省科技企業家、企業風雲人物、加拿大全國企業家大獎,更獲《商業周刊》選為全球25位最傑出行政主管之一。2006年,ATI以54億美元價格售給AMD公司。 2004年6月,他從ATI卸任CEO一職之後,擔任加拿大BNK投資公司主席。繼2005年被江門市政府聘為江門市信息產業高級顧問後,於2008年又受聘為江門僑界青年聯合會名譽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