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叫天

何叫天

何叫天(1919年10月14日~2004年1月27日),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祖籍江蘇省建湖縣,原名何萬泰,在長期的藝術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表演藝術經驗。他的主要藝術成就之一,就是在傳統曲調的基礎上,創造並發展了“自由調連環句”,極大地豐富了淮劇唱腔的表現力,為淮劇唱腔藝術做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萬泰
  • 別名:何叫天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9年10月14日
  • 逝世日期:2004年1月27日
  • 職業:表演藝術家
  • 主要成就淮劇何派創始人
  • 代表作品楊家將》《忠王李秀成》《三女搶板
簡介,藝術經歷,代表作,貢獻,何派創始人,作品特點,何派藝術展演舉行,表演之外,淮劇名家逝世,

簡介

何叫天,男,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原名何萬泰,江蘇建湖人。8歲學藝,10歲登台,藝名十歲紅。初演醜腳,後改老生,兼演小生、淨,戲路很廣。他嗓音高亮淮劇曲調的“連環句”是其創造的。代表劇目有《楊家將》(老令公、楊六郎),《忠王李秀成》(李秀成),《三女搶板》(黃伯賢)等。
何叫天何叫天
上海淮劇團的著名演員。2004年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5歲。
誕辰:1919年10月,農曆己未年
逝世:2004年1月27日,農曆甲申年正月初六日,晨。
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江蘇、上海等地演出。建國後,歷任上海人民淮劇團藝委會主任、中國劇協上海分會副主席。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二等獎。曾在傳統曲調的基礎上創造了“連環句”,豐富了淮劇唱腔的表現力。擅演《楊家將》、《忠王李秀成》等劇。

藝術經歷

何叫天8歲學藝,10歲登台,藝名十歲紅。初演醜腳,後改老生,兼演小生、淨,戲路很廣。他嗓音高亮淮劇曲調的“連環句”是其創造的。代表劇目有《楊家將》(老令公、楊六郎),《忠王李秀成》(李秀成),《三女搶板》(黃伯賢)等。
何叫天何叫天
是享譽淮劇劇壇的前輩藝術家。歷任上海市第一、二屆政協委員,上海淮劇團藝委會主任、副團長、藝術顧問等職。中國共產黨黨員。上海淮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何 叫 天 先生曾先後榮獲1950年、1951年上海市春節戲曲演唱演員一等獎,1952年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二等獎,以及1954年華東地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一等獎等等眾多的榮譽。1953年,他隨上海市人民淮劇團參加了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代表團的演出。他1956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1957年,何叫天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何 叫 天 是一位能文能武,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初演丑角,後改老生兼文、武小生,武生,鬚生和花臉等行當,可謂“生、醜、淨”俱全。他素以功底深厚、戲路寬廣著稱。自十歲登台以來,已演出了一百多出古今劇目。

代表作

他在淮劇藝術長廊,成功塑造了《三女搶板》中的黃伯賢,《秦香蓮》中的王廷玉和包拯,《楊家將》中的楊六郎和楊令公,《黨的女兒》中的馬家輝,《不能走那條路》中的宋老定,《忠王李秀成》中的李秀成,《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海港的早晨》中的王德貴,《玉梨飄香》中的老班長等一系列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深得業界同仁盛讚,更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由何老先生親自挖掘、整理、改編和創排的淮劇劇目眾多,歷經多年的舞台磨礪,漸漸成為一系列淮劇老生戲的保留劇目,代代相傳,久演不衰。

貢獻

何 叫 天 創立的“何派生腔”,是淮劇重要唱腔藝術流派,貢獻卓著。該唱腔流派講究演唱的技巧性和藝術性,吐字清晰,音韻純正,嗓音宏亮,用氣深沉,給人以流暢、蒼勁、舒展的藝術美感。善於運用顫音極富情感特色,並注重運用真假嗓,造成音色的強烈對比。其創作的“自由調連環句”更是開創了淮劇生腔藝術的新局面。何派生腔藝術在大江南北廣為流傳。它成功借鑑民間說唱藝術,以較快節奏演唱的特點來運用於淮劇並加以革新,使曲調抒發人物情感或敘述情節,達到一瀉千里的藝術效果。
何叫天何叫天
為上海淮劇院的著名演員。2004年病逝於上海華東醫院,享年85歲。

何派創始人

江蘇是一個流傳著多種戲曲曲種的戲曲大省。既有錫劇揚劇、蘇劇等本省劇種,也有京劇越劇等外來劇種。其中最主要的本省地方劇種有:錫劇揚劇淮劇淮海戲淮劇又叫江淮劇,系基於民間說唱音樂而豐富發展,屬於民間說唱類型說唱系中的一個劇種,發源於古制“淮六屬”中的兩淮、鹽阜與“揚八屬”中的寶應等地,即由東(下河地區)、西(上河地區)兩大支流的音樂匯合而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流行於大江南北,滬寧線上,特別是在蘇北地區有著堅實的民眾基礎。
何叫天何叫天
承前啟後的何派生腔(何叫天)唱腔特點是吸氣深,吐字勻,無論是抒情唱句還是連環句都能用氣自然、噴口有力、氣口不留痕跡,使中老年戲劇人物的唱腔具有鮮明的年齡特色。
50年淮劇天蟾舞台聯合義演何任舞台管理
出生於淮劇世家,幼年隨父親何孔德、叔父何孔標學淮劇。10歲登台,後在上海、阜寧和江蘇等演出,有“十歲紅”之稱。初演小丑,後該演老生、小生、武生。早期在上海與馬麟童筱文艷蒯雲霞等合作演出。功底深厚,戲路寬廣。曾與筱文艷等組“共和班”。1947年與馬麟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合演《五台山》,全場爆滿,1950年參加上海市春節戲曲演唱競賽一等獎,1951年參加淮光淮劇團任副團長、藝委會副主任,同年以《美人計》參加上海市春節戲曲演唱競賽獲演員一等藝術獎。1952以《千里送京娘趙匡胤一角參加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演員二等獎,1954年以《不能走那條路》宋老定一角參加華東地區觀摩演出大會獲演員一等獎。195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擔任上海市人民淮劇團學館教師。

作品特點

淮劇界被譽為“淮劇馬連良”之稱,何叫天自10歲登台演以來演過許多出劇目。在上世紀30——40年代,何叫天借鑑民間說唱藝術,將眾多唱詞串在一起,以較快速度演唱的特點,他將這種演唱方法運用到淮劇中加以革新發展,無論用以抒發人物感情或敘述情節,達到一瀉千行的強烈藝術效果,在傳統曲調基礎上,創造了[連環句]。當[自由調]興起之後,他吸取了自由調靈活多變特點,又形成了他的自由調連環句,開創了聲腔藝術的新的局面。何派唱腔演唱技巧吐字清晰、音韻純正、嗓音宏亮、用氣深沉。他的演唱給人流暢、蒼勁、舒展的美感。建國後對聲腔藝術進行了大膽革新,在《三女搶板》中“適才間在公堂”這大唱腔大膽運用[老拉調]轉[自由調]的結合,在《海港的早晨》中破除了聲腔一般不用小悲調的習慣,用小悲調改換定弦的方法,適應了聲腔的音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碼頭工人對舊社會的按種悲哀、痛苦的感情。 多年來塑造過:《三女搶板》的黃伯賢、《方卿見姑》的方卿、《海港的早晨》的王德貴、《忠王李秀成》的李秀成、《大禹治水》的大禹、《秦香蓮》的王廷玉和包拯、《鍘包勉》的包拯、《玉梨飄香》的老班長、《牙痕記》安文亮、《千里送京娘》的趙匡胤等。
何叫天何叫天

何派藝術展演舉行

為慶賀淮劇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上海淮劇團特邀老中青幾代淮劇人坐鎮逸夫舞台,舉辦淮劇表演藝術家何叫天流派藝術展演。 何叫天在傳統曲調基礎上,創造並發展了自由調連環句,形成了風格獨特的何派生腔藝術。10日晚的“原創篇”將以紅火的晚會形式詮釋淮劇何派生腔的藝術魅力,11日晚的“傳承篇”則將彰顯淮劇何派生腔的發展與光大
何叫天何叫天
10月10日、11日,慶賀淮劇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暨淮劇表演藝術家何叫天流派藝術展演專場演出在逸夫舞台舉行。
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何叫天祖籍江蘇建湖。他自成一派,在長期的藝術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表演藝術經驗。他的主要藝術成就之一,就是在傳統曲調的基礎上,創造並發展了“自由調連環句”,極大地豐富了淮劇唱腔的表現力,為淮劇唱腔藝術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所創立和引領的“何派生腔”藝術,更為早期淮劇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此次流派藝術展演分為原創篇和傳承篇兩場演出。原創篇包括淮劇千里送京娘》、《琵琶壽》、《夫妻橋》、《女審》、《三女搶板》的經典唱段;傳承篇則挑選了《贈塔》、《揀煤渣》、《吳漢三殺》、《紅燈記》、《金龍與蜉蝣》等劇目選段。演出名家雲集,除了馬秀英何雙林梁偉平施燕萍淮劇著名演員,劇團還特邀裔小萍王志豪、戴建民等蘇北名家,為廣大淮劇觀眾獻上了精彩的演出。兩天的演出座無虛席,劇場內不時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文廣演藝中心總裁吳孝明、黨委書記盧國慶、副總裁黃乾明等領導出席並觀看了演出。

表演之外

有“淮劇老生泰斗”美稱的表演藝術家何叫天在華東醫院病逝。他的兒子、上海淮劇團著名演員何雙林說:“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沒有這樣好的生活和醫療條件,父親是活不到85歲高齡的。所以,他生前常常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 何叫天先生身染疾病已有多年,近三四年來,他幾乎都是在醫院的病床上度過的。儘管如此,這位生性樸實的老藝術家對生活始終感到很滿足、很快樂。何雙林說,像父親這樣的老一輩淮劇演員出身貧寒,經歷過舊社會的艱辛磨難,深知普通大眾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進入新社會、新時代後,他們的翻身感特彆強烈,因此對國家、對劇團、對觀眾更是有著非常真摯樸素的情感。
1989年,何叫天先生退休後,雖然體弱多病,卻沒有呆在家裡靜心休養,而是以滿腔熱情投入到民眾淮劇活動中去。上海的許多社區、街道里活躍著大大小小的淮劇沙龍、茶座、社團和俱樂部。當這些民眾自發的組織請他去參加活動時,他總是有求必應,有請必到,從來不要分文報酬,而且路再遠也堅持自己乘坐公車前往。他指導票友演唱,與戲迷聯歡,為推廣淮劇藝術,培養淮劇觀眾盡心盡力。“父親總是提醒我們,淮劇藝術是紮根在勞動民眾當中的,淮劇演員就要和大眾打成一片,為他們服務,與他們交朋友,”何雙林說。正因為此,大家都親切地叫何老先生為“何爹爹”。

淮劇名家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何叫天因病醫治無效,於1月27日晨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5歲。 1919年10月,何叫天生於江蘇建湖,原名何萬泰,藝名十歲紅。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生、醜、淨行俱擅,戲路寬廣,功底深厚。他勇於創新,在演出實踐中形成獨特風格,世稱“何派”。他創造了頗受觀眾喜愛的“連環句”,為淮劇唱腔藝術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4年10時15分,何叫天遺體告別儀式在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