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典(張南莊著滑稽諷刺小說)

何典(張南莊著滑稽諷刺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典》是一部用吳方言寫的借鬼說事的清代諷刺小說。成於清嘉慶年間,翻刻於光緒四年(1879年),而真正流傳開來則在1926年。1981年,工商出版社印行“內部發行”版。2005年,學林出版社再出新注彩繪本。《何典》編著者“過路人”原名張南莊,清代上海人;評者“纏夾二先生”原名陳得仁,清代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一九二六年六月,劉復(半農)將此書標點重印,魯迅曾為作題記(後收入《集外集拾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何典
  • 創作年代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張南莊
簡介信息,作者簡介,版本記要,影響信息,圖書目錄,

簡介信息

《何典》,又名《十一才子書·鬼話連篇錄》,是清代用吳方言撰寫的長篇滑稽諷刺小說,被稱為天下奇書之一。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此書得到新文化名家的推崇。

作者簡介

《何典》原署名“纏夾二先生評,過路人編定”。
1926年,劉復考訂其作者為張南莊,評者為陳得仁。
張南莊生平不詳。據光緒刊本“海上餐霞客”跋,張為乾、嘉時上海“高才不遇”的“十布衣”之冠首。他的書法學習歐陽詢,詩詞則仿效范成大陸游,“歲入千金,盡以購善本,藏書甲於時。著作等身;而身後不名一錢,無力付手民”。所作文稿在鹹豐初毀於兵火,獨此書倖存。據考證,“南莊”是其號,並非實名。因此“張南莊”究竟為誰人仍是謎團。張南莊兒張春蕾,孫張小蕃。“海上餐霞客”乃是張小蕃的表兄弟。人們對張南莊所知,僅此而已。
評者纏夾二先生
《何典》戲仿《史記》體例,每回終了,由“纏夾二先生”作評語,有畫龍點睛之妙。
評者“纏夾二先生”真名陳得仁,清代江蘇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纏夾二”為吳方言詞語,指說話囉嗦、表達不清、喜歡糾纏、亂生枝節的人。
故事梗概
《何典》是一部很怪異很奇特的章回體小說,共10回。該書以滑稽幽默、口無遮攔的吳方言,虛構了一部鬼話連篇的鬼世間的鬼故事,通過鬼的故事來諷刺人間的現實,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可謂別具一格。
通篇故事都安排在鬼蜮世界裡,說的是陰山下鬼谷中三家村有一財主名活鬼,中年得子,不料在謝神還願之際,有人因鬥毆死了,遂被當地土地餓殺鬼訛財,氣病而亡。其子活死人少小無依,母親雌鬼改嫁,為舅母逐出行乞,得遇仙人指點,從鬼谷先生學藝,後因平息黑漆大頭鬼等反叛有功,被閻羅王封為蓬頭大將,並奉旨與臭花娘成親,安居樂業。
藝術特色
《何典》值得稱道的地方主要有4點:
2000年5月學林出版社《何典》2000年5月學林出版社《何典》
一是強烈的反傳統傾向。《何典》通篇運用方言,一改引經據典的八股作風,讀來親切,膾炙人口,與傳統的文學創作套路分庭抗禮。
這一點得到了劉半農、魯迅、吳稚暉等文學大家的高度評價。尤其是魯迅,不但喜歡這部鬼書,而且在對《何典》的出版刊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何典》的反傳統傾向與魯迅的文學主張有相似的地方,正是魯迅推崇它的原因之一。
二是結構緊湊,語言簡練,往往只有三言兩語,就能把一段故事情節說得清楚明白。雖然有許多詞語添加了滑稽的修飾,但並沒有拖泥帶水之感。
作者在塑造眾鬼形象上,頗化心思,如活鬼、死鬼、雌鬼、形容鬼、老鬼、扛喪鬼、酒鬼、催命鬼、餓殺鬼、令死鬼、野鬼、色鬼、臭鬼、冒失鬼、冤鬼、大頭鬼、替死鬼、偷飯鬼、摸壁鬼等等,足有40多個。
還有叫作臭花娘、醋八姐、雌雄人、羅剎女等,和許多沒有名字的眾鬼,可謂鬼物眾多,栩栩如生,讓人讀來不但不覺可怕,還使人歡喜暢快,各個關係交代得清晰,一點不覺繁雜,表現出了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力。
三是辛辣的諷刺,模寫人情世故生動活潑。這些很有意思的鬼名字,完全可以與人間各類人物的形容一一對應,應有盡有,極具諷刺意味。能於嬉笑怒罵之間,現出憤世嫉俗之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世態人情。
《何典》的風趣文筆帶有一些粗獷的野性,它的結構,它的設色,它的手法就像閃爍著聰明智慧的桃花塢版畫,樸素無華,親切可愛。
四是方言典故運用巧妙,幾乎成為吳方言的典籍。正如魯迅在《〈何典〉題記》中所說,“談鬼物正象人間,用新典一如古典”。
2003年9月盲文出版社《何典》2003年9月盲文出版社《何典》
《何典》中大量收集了吳語方言的成語、俚語,且常常使用其轉義和借義,隨手拈掇,信口開河,筆墨恣肆,窮形盡相,常令讀者會心而笑,是方言文學的別致之作。但是,作者過分著力於此,不免失於油滑淺薄。

版本記要

《何典》最早的版本是在清代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由上海《申報》館刊行。
1926年5月,劉半農在北京的廠甸廟市中無意間得到了《何典》的舊版本,標點校注後準備出版,並請魯迅作序。魯迅在5月25日連寫了《題記》和《為半農題記<何典>後,作》兩篇文章,前者收入《集外集拾遺》,後者收入《華蓋集續編》。
1926年6月北新書局出版排印本,為民國的初版,有魯迅的《題記》。
1928年5月刊行的第三版,上海卿雲圖書公司藏版。《何典》32開本(13x18.3cm),100頁,平裝書,右翻。封面以鬼的形象作畫面,設計大膽,黑、深藍和淺藍三色蝕版印刷,內文繁體豎排。
書前有《購書諸君注意》一則,卿雲圖書公司謹啟。然後是《提要》,海上浪人識;目錄;《原序一》,太平客人題;《原序二》,過路人題;《原跋》,海上餐霞客跋。本書的扉頁上表明中華民國十五年七月(1926年7月)初版,與北新書局初版僅差一月,可見在同一年出版了兩種版本。
有說是吳稚暉與劉半農同時得到了《何典》的舊本子,而各自出版。此事待考。
標註吳稚暉的《何典》標註吳稚暉的《何典》
1926年7月上海卿雲圖書公司出版《何典》初版,1928年5月第三版;裝幀精緻,封面是羊皮的,燙金字,書上標明是陸友白校,內文與友聯出版的差不多,改的部分文字也相同,扉頁前有“海上浪人”寫的提要,內容也出自北新書局版和光緒四年版的廣告,行文中沒有新意。
1932年,日本打算編印《世界幽默全集》,魯迅把《何典》作為中國的八種幽默作品之一,推薦給增田涉。
1935年5月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出版《何典》,標明是再版的,周郁浩標點。
1946年10月上海友聯出版公司收入“萬人手冊第一輯”的《何典》,口袋書開本,封面上寫著“吳稚暉先生推薦不朽傑作”,印數一萬;文中部分文字已改。
1981年2月,中國工商出版社印行“內部發行”版《何典》。
1981年5月,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新排校注本《何典》。
2000年12月,中國學林出版社出版新注彩繪本《何典》,封面標:“張南莊著 魯迅題記 成江點注 唐西林彩繪”。
2003年9月,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何典》,封面標:“這本書拯救了北大”。

影響信息

此書出版前後,新文化運動正在大力推動“白話化”,把白話文叫“人話文”,把文言文叫“鬼話文”。《何典》徹底的口語化、俗語化及“鬼話連篇”的文字,正合“白話文”的胃口。《何典》初版時,劉半農刪除了一些“鬼話”。魯迅看後,批評了他,說:“空格令人氣悶”,“士大夫氣似乎還太多”。當年年底,劉半農再版《何典》時,恢復了全本。魯迅在為這個版本所作“題記”中評《何典》“談鬼物正像人間”,“展示了活得人間相”,可謂精到。正因為《何典》說“鬼話”,所以,也就顧不得人間許多“當講不當講”的,口無遮攔,直抒胸臆,讓人在閱歷“人間相”時更為解頤。
1932年,日本編印《世界幽默全集》,魯迅把《何典》作為中國的八種幽默作品之一,推薦給增田涉

圖書目錄

附錄:學林出版社《何典》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題記
為半農題記《何典》後,作
關於《何典》的再版
此出何典,何出此典
第一回
五臟廟活鬼求兒
三家村死人出世
第二回 造鬼廟為酬夢裡緣
何典何典
做新戲惹出飛來禍
第三回
搖小船陽溝里失風
出老材死路上遠轉
第四回
假燒香賠錢養漢
左嫁人坐產招夫
第五回
劉莽賊使盡老婆錢
形容鬼領回開口貨
第六回
活死人討飯遇仙人
臭花娘燒香逢色鬼
第七回
騷師站痴心幫色鬼
活死人結髮聘花娘
第八回
鬼谷先生白日升天
畔房小姐黑夜打鬼
第九回
貪城隍激反大頭鬼
怯總兵偏聽長舌婦
第十回
閻羅王君臣際會
序跋
序一
昔坡公嘗強人劭平鬼;辭曰無有,則曰"姑妄言之"。漢《藝文志》云:"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為也。"由是言之,何必引經據典而自詡為鬼之董狐哉?吾聞諸:天有鬼星;地有鬼國;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盧充有鬼妻,生鬼子;《呂覽》載黎邱奇鬼;《漢書》記嫠亭冤鬼;而尺郭之朝吞惡鬼三千,夜吞八百,以鬼為飯,則較鐘進士之啖鬼尤甚。然或者造無為有,典而不典。若乃"三年伐鬼",則見於《書》;"一車載鬼",則詳於《易》;"新鬼大,故鬼小",則著於《春秋》。豈知韓昌黎之送窮鬼,羅友之路見揶揄鬼,借題發揮,一味搗鬼而已哉?今過路人務以街談巷語,記其道聽途說,名之曰《何典》;其言則鬼話也,其人則鬼名也,其事實則不離乎開鬼心,扮鬼臉,懷鬼胎,釣鬼火,搶鬼飯,釘鬼門,做鬼戲,搭鬼棚,上鬼當,登鬼籙,真可稱一步一個鬼矣。此不典而典者也。吾只恐讀是編者疑心生鬼,或入街鬼窠路雲。太平客人題。
序二
無中生有,萃來海外奇談;忙裡偷閒,架就室中樓閣。全憑插科打諢,用不著子曰詩云;詎能嚼字咬文,又何須之乎者也。不過逢場作戲,隨口噴蛆;何妨見景生情,憑空搗鬼。一路順手牽羊,恰似拾蒲鞋配對;到處搜須捉虱,賽過搲迷露做餅。總屬有口無心,安用設身處地;儘是小頭關目,何嫌脫嘴落須。新翻騰使出花斧頭,老話頭箍成舊馬桶。陰空撮撮,一相情願;口徑唐唐,半句不通。引得笑斷肚腸根,歡天喜地;且由我落開黃牙床,指東說西。天殼海蓋,講來七纏八丫叉;神出鬼沒,鬧得六缸水弗渾。豈是造言生事,偶然口說無憑;任從掇冊查考,方信出於《何典》。新年新歲,過路人題於罨頭軒。
《何典》一書,上邑張南莊先生作也。先生為姑丈春蕃貳尹之尊人,外兄小蕃學博之祖。當乾嘉時,邑中有十布衣,皆高才不遇者,而先生為之冠。先生書法歐陽,詩宗范、陸,尤劬書;歲入千金,盡以購善本,藏書甲於時。著作等身,而身後不名一錢,無力付手民。憶余齠齡時,猶見先生編年詩稿,蠅頭細書,共十餘冊。而鹹豐初,紅巾據邑城,盡付一炬,獨是書倖存。夫是書特先生遊戲筆墨耳,烏足以見先生?然並是書不傳,則吉光片羽,無復留者,後人又何自見先生?爰商於縷馨仙史,代為印行,庶後人藉是書見先生,而悲先生以是書傳之非幸也。光緒戊寅端午前一日,海上餐霞客跋。
重印何典序
吳老丈屢次三番的說,他做文章,乃是在小書攤上看見了一部小書得了個訣。這小書名叫《豈有此理》;它開場兩句,便是“放屁放屁,真正豈有些理!”
疑古玄同耳朵里聽著了這話,就連忙買部《豈有此理》來看,不對,開場並沒有那兩句;再買部《更豈有些理》來看,更不對,更沒有那兩句。這疑古老爹不但是個“街楦頭”(是他令兄“紅履公”送他的雅號),而且是一到書攤子旁邊,就要攤下鋪蓋來安身立命,生男育女,生子抱孫的。以他這種資格,當然有發現吳老丈所說的那部書的可能,無如一年又一年,直過了五六七八年,還仍是半夜裡點了牛皮燈籠瞎摸,半點頭腦摸不著。於是疑古老爹乃廢然浩嘆曰:“此吳老丈造謠言也!”
夫吳老丈豈造謠言也哉?不過晃記錯了個書名,而其書又不甚習見耳。
我得此書,乃在今年逛廠甸時。買的時候,只當它是一部隨便的小書,並沒有細看內容。拿到家中,我兄弟就接了過去,隨便翻開一回看看;看不三分鐘,就格格格格的笑個不止。我問為什麼,他說:“這書做得好極,一味七支八搭,使用尖刁促揢的挖空心思,頗有吳老丈風味。”我說“真的么?”搶過來一看,而開場詞中“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兩句赫然在目!
於是我等乃歡天喜地而言曰:“吳老丈的老師被我們抓到了。”
於是我乃悉心靜氣,將此書一氣讀完。讀完了將它筆墨與吳文筆墨相比。真是一絲不差,驢頭恰對馬嘴。
一層是此書中善用俚言土語,甚至極土極村的字眼,也全不避忌;在看的人卻並不覺得它蠢俗討厭,反覺得別有風趣。在吳文中,也恰恰是如此。
二層是此書中所寫三家村風物,乃是今日以前無論什麼小說書都比不上的。在吳文中碰到寫三家村風物時,或將別種事物強拉硬扯化作三家村事物觀時,也總特別的精神飽滿,興會淋漓。
三層是此書能將兩個或多個色采絕不相同的詞句,緊接在一起,開滑稽文中從來未有的新鮮局面。(例如第四回中,六事鬼勸雌鬼嫁劉打鬼,上句說“肉麵對肉麵的睡在一處”,是句極土的句子,下句接“也黨風光搖曳,與眾不同”,何典乃是句極飄逸的句子)這種作品,不是絕頂聰明的人是弄不來的。吳老丈卻能深得此中三味;看他不費吹灰之力,只輕輕的一搭湊,便又搗了一個大鬼。
四層是此書把世間一切事事物物,全部看得米小米小;憑你是天皇老子烏龜虱,作者只一例的看做了什麼都不值的鬼東西。這樣的態度,是吳老丈直到“此刻現在”還奉行不背的。
綜觀全書,無一句不是荒荒唐唐亂說鬼,卻又無一句不是痛痛切切說人情世故。這種作品,可以比做圖畫中的caricature;它儘管是把某一個人的眼耳鼻舌,四肢百體的分寸比例全部變換了、將人形變做了鬼形,看的人仍可以一望而知:這是誰,這是某,斷斷不會弄惜。
我們既知道Caricature 在圖畫中所占的地位,也就不難知道這部書及吳老丈的文章在文學上所占的地位。
但此書雖然是吳老丈的老師,吳老丈卻是個“青出於藍”,“強耶娘,勝祖宗”的大門生;因為說到學問見識,此書作者張南莊先生是萬萬比不上吳老丈的。但這是時代關係,我們那裡能將我們的祖老太太從棺材裡挖出來,請她穿上高低皮鞋去跳舞,被人一聲聲的喚作“密司”呢!我今將此書標點重印,並將書中所用俚語標出(用○號),又略加校注(用⊙號),以便讀者。事畢,將我意略略寫出。如其寫得不對,讀者不妨痛罵:“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
劉復一九二六,三,二,北京
魯迅題記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該有四十七年了,有光緒五年的申報館書目續集可證。我知道那名目,卻只在前兩三年,向來也曾訪求,但到底得不到。現在半農加以校點,先示我印成的樣本,這實在使我很喜歡。只是必須寫一點序,卻正如阿Q 之畫圓圈,我的手不免有些發抖。我是最不擅長於此道的,雖然老朋友的事,也還是不會捧場,寫出洋洋大文,俾於書,於店,於人,有什麼涓埃之助。
我看了樣本,以為校勘有時稍迂,空格令人氣悶,半農的士大夫氣似乎還太多。至於書呢?那是:談鬼物正像人間,用新典一如古典,三家村的達人穿了赤膊大衫向大成至聖先師拱手,甚而至於翻筋斗,嚇得“子曰”店的老闆昏厥過去;但到站直之後,究竟都還是長衫朋友。不過這一個筋斗,在那時,敢於翻的人的魄力,可總要算是極大的了。
成語和死古典又不同,多是現世相的神髓,隨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又即從成語中,另外抽出思緒:既然從世相的種子出,開的也一定是世相的花。於是作者便在死的鬼畫符和鬼打牆中,展示了活的人間相,或者也可以說是將活的人間相,都看作了死的鬼畫符和鬼打牆。便是信口開河的地方,也常能令人仿佛有會於心,禁不住不很為難的苦笑。
夠了。並非博士般腳色,何敢開頭?難違舊友的面情,又該動手。應酬不免,圓滑有方;只作短文,庶無大過云爾。
中華民國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魯迅謹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