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肛瘺

低位肛瘺是指瘺管管道或創腔位於肛門外括約肌深層以下的肛瘺,中醫稱肛漏。本病可發生於各種年齡層和不同性別,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近年小兒發病率逐年上升。因肛周局部特殊的解剖生理環境,肛瘺發生後若未及時治療,常常導致肛周反覆感染、腫痛及瘢痕化。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肛腸科
  • 多發群體:青壯年男性
  • 常見病因:肛周膿腫、直腸肛門損傷、肛裂反覆感染、會陰部手術等因素所致
  • 常見症狀:流膿、腫痛、瘙癢、消瘦、精神萎靡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1.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自行潰破或切開引流後造成。
2.直腸肛門損傷
外傷、吞咽骨頭、金屬,肛門體溫計,肛門鏡檢查等損傷肛管直腸,細菌侵入傷口即可引起。
3.肛裂反覆感染
肛裂反覆感染可並發低位瘺。
4.會陰部手術
內痔注射誤入肌層或手術後感染,產後會陰縫合後感染,前列腺、尿道手術後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門直腸,引起膿腫及瘺。
5.結核病
結核病可並髮結核性肛瘺。
6.潰瘍性大腸炎
7.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伴發肛瘺者高達14%~76%。
8.血行感染
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病,因機體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低位肛瘺。

臨床表現

1.流膿
肛門間歇性或持續性流膿
2.腫痛
—般無明顯疼痛感,當膿液積聚時可覺肛門腫痛,當膿液引流通暢後腫痛馬上減輕。
3.瘙癢
由於膿液或分泌物不斷流出,刺激肛周皮膚而引起潮濕、瘙癢,有時可伴發肛周濕疹。
4.全身症狀
低位肛瘺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若反覆發作,長期流膿血時,可出現形體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狀。結核性肛瘺可伴有兩頰潮紅、低熱等症狀。

檢查

1.視診
可見破潰外口,外口閉合者可觸及硬結。
2.觸診
是診斷低位肛瘺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通過觸摸可了解瘺管管道的深淺,走向及內口的位置。低位肛瘺一般能觸及硬性條索,按壓瘺管可有分泌物從外口處溢出,齒線附內口多可摸到硬結或凹陷。
3.肛門鏡檢查
主要觀察肛隱窩有無充血、凹陷、流膿現象。在治療中可配合探針檢查內口位置。
4.染色檢查
肛內放置一塊乾紗布,將亞甲藍溶液從外口注入,如內口未閉合,則紗布著色,能幫助找到內口的位置。
5.影像學檢查
肛內B超及磁共振成像檢查,一般較少用於低位肛瘺,但對複雜性低位肛瘺有一定診斷價值。

診斷

觸診是診斷低位肛瘺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通過觸摸可了解瘺管管道的深淺,走向及內口的位置。

治療

1.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適用於發作期伴有流膿、紅腫、疼痛等症狀時,或者暫時不適合手術者,可先採取藥物治療暫時緩解症狀。
(1)外治用活血消腫止痛洗劑坐浴,外塗金黃膏。
(2)使用抗生素急性發作期可以使用抗生素,但使用時間一般不要超過一周。
(3)中藥內服用萆薢滲濕湯加化毒除濕湯加減,伴發熱者用仙方活命飲。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將瘺管敞開,使之引流通暢,創口逐漸癒合。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正確地找到內口,然後將內口切開或切除。常用的手術方法有:
(1)切開術用探針查清瘺管走向及內口位置,一次性全部切開瘺管,剔除瘺管管壁及壞死組織,修剪創緣,引流通暢。切開術是低位肛瘺的常用手術方式,操作簡單,治癒率高。
(2)切除術適用於已經纖維化的低位肛瘺。用剪刀從瘺管底部完整游離外壁,將瘺管及內外口一併切除,將瘺管周圍的瘢痕組織也切除,直到顯露出健康組織。

預後

1.低位肛瘺術後併發症較少,手術治癒率高,術中若找準內口,則復發率較小。
2.合併有糖尿病、白血病、克隆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患者,需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

預防

1.養成良好排便習慣,每日排便後坐浴,保持肛門清潔,避免久蹲久站、過食辛辣刺激、腹瀉便秘等的發生,對預防低位肛瘺形成有重要意義。
2.及時治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避免發展成肛周膿腫和肛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