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寧話

休寧話

休寧話,即徽語休黟片休寧方言,今休寧縣屯溪區毗鄰部分地區使用的方言,是徽州方言的一個分支,休寧話保留了很多的古音因素,和北方官話差別大,和所有徽州話一樣,休寧話的強迫式的在句子中連讀變調的發音特徵是另一個與官話的顯著差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休寧話
  • 使用地區休寧縣屯溪區毗鄰部分地區
  • 分類:音調差異
  • 使用人口:47萬人
簡介,分類,休寧縣簡介,屯溪區簡介,分片,語音特點,聲調,聲母,韻母,辭彙和語法,辭彙和正字,辭彙,辭彙特點,小結,現狀和保護,

簡介

休寧話又稱休寧方言,正式名稱是徽語休黟片休寧方言,使用範圍在今休寧縣大部、屯溪(除屯光鎮的篁敦村)、祁門縣鳧峰鄉及靠近休寧的的新安江下游歙縣石門、橫關二鄉(今屬王村鎮),使用人口約為47萬人。 徽州方言又稱徽語,徽語是古代吳越語系的一個分支,是《中國語言地圖集》中新劃分出的一種漢語方言,也有學者傾向於將徽語劃歸到吳語里去。徽州方言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土著方言,也是安徽省最難懂的土語群。明嘉靖四十五年《徽州府志》云:“六邑之語不能相通”。已故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在《徽州方言的幾個問題》(民國23年《世界日報》“國語周刊”152期)一文中說:“在我已經研究的幾種方言裡,徽州話可算是夠複雜的了。”他還說“在我沒到徽州以前,我總覺得各縣各鄉的差別不過是聲調的高低罷了,但是實際的現象,非但縣與縣之間是截然兩個方言,就是一個縣裡各鄉的音也有時候非分成兩個系統不可。”這些史料都證明了徽州方言的複雜性。
休寧方言區休寧方言區
徽語基本分為五片:
績歙片,基本分布在績溪縣歙縣和徽州區、黃山區南部湯口鎮、譚家橋鎮、宣城市旌德縣西鄉、寧國市的胡樂、浙江省淳安縣的威坪鎮。
休黟片,基本分布在休寧縣黟縣屯溪區
祁婺片,基本分布在祁門縣婺源縣、江西省德興市、浮梁縣和東至縣的西南郎木塔一帶。
嚴州片,基本分布在浙江省淳安縣建德市、臨安市(昌化以西)、桐廬縣(西部)。
旌占片,基本分布在旌德縣的白地、仕川等鄉鎮、池州市石台縣的占大。
徽語總人口大概在436萬人左右。
休寧話是徽州方言的六個次方言區之一,徽州方言的次方言區包括績溪話歙縣話休寧話黟縣祁門話婺源

分類

和所有徽州話一樣,休寧方言也存在著內部差異,但是內部僅僅是音調的差別,相對於其他徽州方言,內部通行度較高。

休寧縣簡介

休寧縣徽州六縣之一,主體位於徽州盆地,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設縣,初名休陽、海陽,隋文帝開皇九年(598年)定名休寧縣,
縣城海陽鎮(含原秀陽鄉)
齊雲山鎮(含原岩前、蘭渡二鄉)
藍田鎮(含原儒村、南塘二鄉)
東臨溪鎮(含原汊口鄉)
五城鎮(含原月潭、西田二鄉)
溪口鎮(含原冰潭、江潭、花橋三鄉)
流口鎮
汪村鎮(含原山後鄉)
萬安鎮(含原潛阜鄉)共9鎮
渭橋鄉(含原渠口鄉)
白際鄉
山斗鄉
鶴城鄉(含原馮村鄉)
板橋鄉
商山鄉(含原洪里鄉)
嶺南鄉
陳霞鄉(含原回溪鄉)
源芳鄉(含原鄭灣鄉萬金台村委會)
榆村鄉(含原鄭灣村藏溪、酒店、文田、嶺上、嶺下五個村委會)
龍田鄉
璜尖鄉12鄉
面積2125平方公里,人口27萬(2004年)

屯溪區簡介

屯溪區簡稱“昱”,是市政府所在地,位於徽州盆地最低點,原屬休寧縣地,休寧縣自隋文帝(598年)定名始即為休寧縣黎陽東鄉十六都屯溪都(都為古代村鎮名)。明末設屯溪鎮,屬休寧縣,1949年5月設徽州專區,治所設屯溪,從休寧縣析出,1987年撤地建市後即為市轄區(休寧縣梅林鄉和歙縣篁敦鄉劃入)、市政府駐地,轄黎陽陽湖弈棋屯光新潭5鎮和昱東昱中昱西、老4個街道辦事處。
面積249平方公里,人口20萬。

分片

休寧方言現基本分為五片:
北鄉片(海陽片),分布在休寧縣縣城海陽鎮、齊雲山鎮、藍田鎮、渭橋鄉的原渠口鄉地域、萬安鎮商山鄉、屯溪區新潭鎮梅林鄉。
東鄉片(臨溪片),分布在東臨溪鎮(含原汊口鄉)、榆村、源芳、白際等鄉和屯溪區(新潭鎮梅林鄉和屯光鎮篁敦村除外)、歙縣王村鎮的原石門、橫關二鄉。
南鄉片(五城片),分布在五城鎮(含原月潭鄉)、山斗鄉、龍田鄉等。
西鄉片(溪口片),分布在溪口鎮(含原冰潭、江潭、花橋三鄉)、陳霞鄉等。
西南鄉片(流口片),分布在流口鎮、汪村鎮和鶴城鄉的原馮村鄉大部地域。
註:休寧縣和屯溪區境內部分地區使用的不是休寧方言而是其他片的徽州方言。
(1) 黟縣南鄉話 屬徽語休黟片黟縣方言,分布在藍田鎮的儒村鄉;
(2) 婺源北鄉話 屬徽語祁婺片婺源方言,分布在與婺源縣相鄰的板橋鄉、溪口鎮的原花橋鄉、馮村鄉部分村落和流口鄉大連村。
(3) 婺源東北鄉話 屬徽語祁婺片婺源方言,分布在原渠口鄉渠口村委會等地區。
(4) 歙縣西鄉話 屬徽語績歙片歙縣方言,分布在屯溪區屯光鎮篁敦村。
(5) 淳安話-遂安話 屬徽語嚴州片,新安江水庫移民使用。
(6) 船上話 語界未定 類似吳語處衢片的江山話。
本區存在的其他方言區都是雙語區(在家使用客籍方言,外出使用休寧方言)。

語音特點

聲調

1. 古四聲今分六或七調,海陽和鳧峰分七調,屯溪六調(如圖)。
2. 休寧方言多數分陰陽上,除北鄉海陽外,陰上都有緊喉現象(唯休寧流口、祁門鳧峰陰陽上不分),清濁入有別,但僅北鄉(海陽、鳧峰)分陰陽入,其 它點濁入混入陰平(如東鄉屯溪),此外,休寧五城(南鄉片)帶喉塞音。
休寧音古調類休寧音古調類
北鄉海陽有19個聲母(含零聲母)、30個韻母、7個調類,
東鄉屯溪有19個聲母(含零聲母)、31個韻母(包括自成音節的[m n])、6個調類,輕聲在外。

聲母

1.全濁塞類聲母分讀送氣清音和不送氣清音兩類
如屯溪,“糖t’ ɑu≠堂tɑu”,同t’ ɑn≠銅tɑn,都是定母平聲唐冬韻字
祁門鳧峰,橋 ʨ'iɔ,簟t’iɪ,直ts'l送氣,而棋ʨi、電tiɪ、舌tsE不送氣
2.塞擦聲母分為ts、ʨ兩組,今齊齒韻前仍分尖團
“鉤藕原共嗅”,因讀y-和i-,所以也混入團音ʨ。
3.匣母清化後為x/ɕ,徽ɕu,灰xщγ,但部分合口字讀零聲母(同吳語),如屯溪“活”u:δ,滑xu:δ
4.泥來二母逢洪音相混,連i元音韻都為l,能,屯溪lε,海陽la
5.日母以n、ȵ母為主,文讀有讀零聲母的,如“人”,屯溪ian,但部分詞語如“丈人”的“人”讀ni~,保持白讀讀法,同北部吳語。
6.開口呼影母讀ŋ,如鴨ŋo? 6.開口呼影母讀ŋ,如鴨ŋo?

韻母

1.休寧方言都有長元音韻母,多數把i、u、y介音延長為主元音,原來的主元音轉變為輕短含混的韻尾,至於哪些韻母讀長,各地並不一致
u元音延長較常見,如 話 海陽u:ε,鳧峰u:a
奪 海陽t’uε:,鳧峰t’u:a
又有某些點不長的,如 孫 海陽su:ε 鳧峰sæ,(註:屯溪suȵn是韻尾兒化而來)
半 海陽pu:ε,鳧峰pD
活 海陽uʏ,溪uʏ,鳧峰u:a
又如“園” 海陽yε,峰vuī”,
這點和永康吳語及龍衢小片也很相似。
2.蟹攝多讀單音節,泰(見系)與灰混讀ʏ,泰(端系)與佳皆混,讀a,o;與止攝和三讀y都相差很大,
如,“灰、開、蓋”同韻,屯溪 xuʏ、k’ʏ、kuʏ
“太、鞋、戒”同韻,海陽 t’a、xa、ka
“貴、跪”同韻,屯溪讀 ʨy(55), ʨy(42)
3.痕魂、登庚耕、東冬等韻的都較低或較前,東冬多仍帶鼻尾-ŋ(或-n,或-m)不鼻化。
如,“魂、橫、紅”,屯溪 xuε、uε、xan
海陽 xua、vua、xεn
唯鳧峰 xuæ、vua、xæ
又如,“增、爭、中”,屯溪 tsE、ʨiε、tsan
海陽 tsa、ʨia、tsεn
唯鳧峰 tsa、tsɑ、tsæ,全失鼻音
4.曾三等與梗三四等有別,清青庚三元音較開、多與曾一等梗二等混,而蒸韻多數較閉,多與臻深攝混。
如 精=增 海陽tsa,屯溪tsE
聲=生 海陽ɕia,屯溪ɕiε,鳧峰sa
而 蒸=真≠征,海陽ʨien≠ʨia,屯溪ʨan≠ʨiε
鳧峰tsæ ≠ tsa
5.通三等泥、見組讀細音,區別於績歙片。
如“共、龍、綠” 海陽ʨ'in、lin、liu
鳧峰ʨ'iæ 、liæ、 liu
6.齊韻跟止攝四韻有別。
如“齊、洗、雞” 海陽t’e、se、ʨie
鳧峰ts'E、SE、ʨi:e
而“遲、絲、棋” 海陽ʨ'i、sl、ʨi
鳧峰ts'l、sl、ʨi
7.效攝豪餚有別。
如 保≠飽,海陽pʏ≠po,鳧峰pʏщ≠po’
三四等又分尖團,所以比績歙片能區分更多的效攝字。
如“焦、招、驕” 海陽tsau、ʨio、ʨio
鳧峰 tsiɔ、tsɔ、ʨiɔ
8.宕攝江攝不分開合。
如 鋼=光,屯溪、海陽 kau
“章、床、樁”同韻 海陽 ʨiau、sau、tsau
鳧峰 tsD、s D、ts D
狂王 海陽 k’au、au
鳧峰 k’ŋ、ŋ

辭彙和語法

1. 休寧方言鼻韻尾丟失弱化,普遍以帶鼻音式兒化-n尾作為小稱形式,屯溪尤為發達,(除陽平外並變r調,陰平遇今-n尾韻也可變為24)。
如 舌兒ʨia:n,盤兒puδn,指指兒ʨi? ʨi:n,妮兒le:n,放牛囡兒(放牛孩子)fɑu ȵin ȵa:n ,燕兒 ia:n
索兒so:n, 雞兒(男陰)ʨiE:n
蠶兒tsɔ:n,
群兒ʨ'yan
洋幅兒(手帕)ian fu:n
此外,“好hε”等字作連讀“好好”時變兒化韻尾 hε:n hε:n。
這些變化跟吳語婺州片、台州片極為相似,和缺乏鼻音式兒化的贛語、江淮官話相互區別。
2. 第一人稱,海陽為“吾”ngo,萬安為“我” nga,屯溪為“我” a(是nga疑母ng脫落所致),
第二人稱“你” 一律為“爾” n,
第三人稱“他” 一律為“渠” k' ʏ。
有時(如人稱後即為結束語)會在人稱後加“le”或“ne” 即儂字,如屯溪“我” a le,“你”n ne。
3.三身代詞複數在單數後加“人”
“我們” 我人,海陽ngo iεn,屯溪 a ian
“你們” 爾人,海陽 n iεn,屯溪 n ian
“他們” 渠人,海陽k' ʏ iεn,屯溪k' ʏ ian。
4.子尾讀tsl的常用於“聾子、瞎子”等殘疾人,來源不明。
結構助詞“的”,變“個”,如“剃頭個、女個、好個”,同吳語。
指代此 近指 用“個”,如 這裡---這個,
遠指 用“物”,如那裡---那個。
5.動詞時態助詞,用“著”,表完成時用ʨio,吃了=吃著,表示吃完了  表進行時用ʨ' io,吃了=吃著,表示正在吃。  表示完成的 “掉”也同吳語,如擦掉=揩掉
表示完成的 “掉”也同吳語,如擦掉=揩掉
6,處置式的介詞,用“幫、遞、掇”,pau、ti、tɔ,而且內部說法不統一。
7.形容詞表程度的,如“很熱”說“真熱”,“熱得很”。
8.否定詞用“不”(入聲),而不用“弗”,區別於吳語。

辭彙和正字

辭彙

一、國語中存在的詞
1、天文(9個)
太陽——日頭、太陽 月亮——月光
小雨——細雨 小雪——細雪
小風——細風 結冰——凍冰
下雪——落雪 下露——打露水
下雨(了)——落雨
2、地理(4個)
小路——細路 溫水——溫暾水
鵝卵石——河螺扁
開水(煮沸的水)——滾水
3、時令 時間(24個)
白天——日間 先前——先頭
去年——舊年 明年——明年
昨天——昨日 星期天——禮拜日
後天——後日 大後天——大後日
前天——前日 大前天——大前日
每天——每日 前幾天——前幾日
後來——後頭 中午——當晝
明天——明日 十幾天——十幾日
每天晚上——每日夜間
往年(以往的年頭)——前幾年
凌晨(天快亮的時候)——天光
黃昏(日落以後星出之前)——挨夜邊
夜晚(天黑到天亮這段時間)——夜間
除夕(農曆一年最後一天)——三十夜
清晨——晨光早
4、農業(2個)
井繩——井索 垃圾——垃圾(lε sε)
5、植物(16個)
浮萍——薸 芫荽——洋須菜
扁豆——扁莢 小米兒——細米
山芋——紅苕 鳳仙花——指甲花
玉米——苞蘿 向日葵——絲瓜蓮
茄子——落蘇 馬鈴薯——馬鈴芋
蕎麥——烏麥 四季豆——四月莢
小白菜——細白菜 黃瓜——生瓜
杜鵑花——映山紅
6、動物(19個)
公雞——雞公 母雞——雞母
雞蛋——雞子 鴨蛋——鴨子
魚卵——魚子 黃鱔——蛇魚
蚯蚓——河恨 蜘蛛——蛛蛛
蠍子——酸蠍 蚊子——蚊蟲
青蛙——蛤蟆 癩蛤蟆——癩個寶
牛犢——細牛 羊羔——細羊
翅膀——竹翼 猴子——猴猻
兔子——毛兔兒 蝴蝶——布翼兒
蝙蝠——了巴伏翼 螢火蟲——點燈星
7、房舍(13個)
樓上——閣上 樓下——閣下
樓板——閣板 窗子——檻窗
鑰匙——鎖匙 廚房——灶下
客廳——堂前 廁所——屎缸
牛圈——牛欄 豬圈——豬欄
樓梯——閣樓梯
門坎兒——門舌兒
門後(門扇的後面)——門後腋
8、器具 用品(11個)
桌子——桌 洗臉水——洗面水
繩子——索 臉盆架——面盆架
耳挖子——耳朵環
簸箕——畚出 糨糊——麵糊
釘錘——狼頭 臉盆——面盆
東西——物事
9、稱謂(7個)
男孩兒——(男)囡家跛子——折腳
女孩兒——妮家  鐵匠——打鐵個
補鍋的——補鍋個
吝嗇鬼——小毛鬼
小孩子——囡兒、伲家
10、親屬(20個)
曾祖母——老太 小舅子——插米舅
祖父——老朝 祖母——婄
外祖父——公  外祖母——姥姥
伯父——伯爺 伯母——伯娘
舅父——舅爺 姐姐——姊
哥哥——大郎 嫂子——嫂
弟弟——弟郎 弟媳——弟婦
妹妹——令妹 妹夫——令妹夫
兒子——囡兒  兒媳婦——新婦
女兒——妮兒 女婿——妮婿
11、身體(18個)
臉——面嘴 大腿——大髈
頭——頭腦殼 頸——頭下頸
肩膀——肩膊 口水——嘴涎水
左手——反手 小指——小指指兒
右手——順手 手指——指指頭兒
屁股——屎窟 肛門——屎窟眼
眼淚——眼淚水 掉頭髮——跌頭髮
鼻孔——鼻孔眼 胳肢窩——胳落莢
鼻涕(液體)——鼻孔水
鼻子(五官之一)——鼻孔
12、疾病 醫療(3個)
小病——細病 羅鍋兒——駝子
肚子疼——肚裡痛
13、衣服 穿戴(2個)
尿布——屎片 手絹兒——洋幅兒
14、飲食(10個)
餅——餜 油條——絲瓜菩
早飯——天光 白酒——燒酒
午飯——當頭 米湯——米羹水
晚飯——晏飯、夜飯 江米酒——酒釀
蛋羹(加水調勻蒸的)——雞子糕
煮雞子兒(連殼煮的雞蛋)——蘿蔔雞子
15、紅白大事(4個)
嫁閨女——嫁妮 生孩子——生囡
新郎——新郎倌 新娘——新人
16、日常生活(16個)
盛飯——舀飯 吃早飯——吃天光
喝酒——吃酒 吃午飯——吃當頭
抽菸——吃煙 吃晚飯——吃夜飯
洗臉——洗面 吃零食——吃零碎
洗澡——洗浴 逛街 ——盪馬路
睡覺——困 睡不著——困不著
做早活——打早朝
小便(動詞)——拉尿
大便(動詞)——拉屎
(衣服等)洗一次——(衣服等)洗一水
17、訟事(1個)
斬首——砍頭
18、交際(2個)
丟人——跌股 拉近乎——套關係
19、商業 交通(6個)
零錢——零碎鈔票
三分錢——三分洋
四角錢——四角洋
五塊錢——五塊洋
腳踏車——腳踏車
20、文化教育(2個)
學校——學堂 教室——課室
21、文體活動(2個)
玩——嬉 捉迷藏——躲羊
22、動作(5個)
遇見——碰著 撿起來——跋出來
知道——曉得 不知道——不曉得
聊天——說鱉
23、位置(8個)
上面——上頭 下面——下頭
裡面——裡頭 外面——外頭
右邊——順邊 手裡——手裡頭
左邊——反邊 心裡——心裡頭
24、代詞等(12個)
我——(吾)我儂 我們——(吾)我人
你——爾(儂) 你們——爾人
他(她)——渠(儂) 他們——渠人
我的——個 你的——你個
他的——(吾)我個什麼——得物
你們倆——爾人兩個
他們倆——渠人兩個
25、形容詞(2個)
涼快——涼修修 安靜——冰冷修靜
26、副詞、介詞等(5個)
和(這個~那個一樣個)——跟
向(~渠打聽一下)——跟
問(~渠借一本書)——跟
給(~大家辦事)——遞(~大家辦事)
給我(虛用,加重語氣。如:爾~吃乾淨這碗飯!)——遞我
二、休寧方言中存在,而國語中並不存在的詞
在休寧方言中,有的辭彙是休寧方言中特有的,但這些辭彙的分布範圍並不相同,有些只是分布在屯溪區的部分地區。
植物類中——苞蘿:玉米。薸:浮萍。
房舍類中——檻窗:窗子。堂前:客廳。 灶下:廚房。
器具用品類中——洗面:洗臉。
親屬類中——朝:祖父。新婦:兒媳婦。
飲食類中——餜:徽州方言區非常常見的一種圓餅形的麵食。
日常生活類中——洗浴:洗澡。
交際類中——跌股:丟臉、丟人。
文體活動類中——嬉:玩。
形容詞類中——鬎[le33]:物細長。氣魄量:形容男子漂亮。
老老大:非常大。 浪浪淺:水很淺。
拱:凸。 急拉拉:焦急。
得人憎:令人討厭的傢伙。
附加成分中——個:結構助詞“的”。
添:動詞的後置性成分,相當於“再”。
還有一些休寧方言特有的詞在結構上或構詞方式上不一定都是國語中現成的詞,它可以是短語或固定搭配,甚至有的只是一個單純的記音符號,如:“一世夫妻三年半”指舊時徽商夫妻相聚時間很短,“清家白說”指聊天。這些固定結構是對屯溪作為歷史古城的特定歷史文化現象的反映,在其他方言及國語中往往比較少見,可以說,它們是屯溪方言中特有的詞。

辭彙特點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休寧方言中不少方言詞富有修辭色彩,有趣地反映了休寧人的形象思維。
如:時令時間類中的“挨夜邊”,在國語中即指黃昏,是“日落以後星出之前的時候”,而在休寧方言中稱“黃昏”為“挨夜邊”,取“挨著夜的旁邊”意,從字面即可理解其含義。
動物類中的“蛇魚”,在國語中指“黃鱔”,《現代漢語詞典》中釋“黃鱔”為“魚,身體象蛇而無鱗,黃褐色,有黑色斑點。生活在水邊泥洞裡,也叫鱔魚”,就是這樣一種似魚非蛇的動物,在休寧方言中被稱為“蛇魚”,充分體現了黃鱔的特點,也反映了休寧人起名的智慧所在。
休寧屬徽州府,徽州古民宅多為平房,青磚石瓦。徽商外出歸來翻新修蓋,無法擴大房屋的占地面積,則在空間上下功夫,在高高的平房上又架起一層較矮小的樓,雕樑畫棟。直至今日,休寧方言依舊稱 “樓上”為“閣上”,稱“樓下”為“閣下”,稱“樓板”為“閣板”。這就與古徽州民俗“未出閣的及笄少女不得下樓”聯繫上了。(見房舍類)
此外,像稱“右邊”為“順邊”、“左邊”為“反邊”則與人們平時的生活習慣相關聯,吃飯、寫字多用右手,用右手幹活“順手”,用左手則“不順手”,因此將“順手”的“右邊”稱為“順邊”,將“不順手”的“左邊”稱為“反邊”頗有符合人們生活習慣的味道。而把“中間”稱作“中間心”,緣於古人認為“心”是人身體最重要的部分,而古徽州風俗中,祖宗畫像是置於堂前正中的,由此可見“中間”這個位置是很重要的,將同樣都很重要的“中間”與“心”相關聯,則更顯休寧人對堂前正中的重視程度,表明了休寧人尊崇先長的優良傳統。(見位置類)
休寧人還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如:將整間房子視作一個人。房子本是毫無生氣的,門是門,窗是窗,但在休寧人眼中,門檻猶如一個人的嘴裡的舌頭,故稱門檻為“門舌兒”。又把一扇門看作人的胳膊,那“門背後”自然被稱作“門後腋”了。(見房舍類)
外地人到屯溪,最大感覺是屯溪人講話語速快、辦事速度快,風風火火。的確,屯溪人性子急,雷厲風行,猶如燒開了的沸水,而那些性格不爽快的人,則被冠以“溫暾”一詞。“溫暾水”指“溫水”,在屯溪方言中,以不冷不熱的水為喻,形容一個人性格不爽快。舉例說:你這個溫暾象,如何辦得大事!其實,“溫暾“一詞並非休寧人原創,《廣韻》中:“暾,徒渾切。” 《說文解字》中:“溫,從水昷聲。”在唐人王建《宮詞》第四十八:“新晴草色暖溫暾。”白居易也有詩:“池水暖溫暾”、“溫暾凍肌活”。)這些詞句中均以“溫暾”形容水溫。而屯溪方言中以水喻人,更顯屯溪人思維的靈活生動。(見地理類)
除上文略舉的幾例表明了休寧方言辭彙的形象性特點外,具體地,休寧方言辭彙還具有如下特點:
一、休寧方言辭彙不僅富有修辭特點,而且有些還保存有古詞,甚至延用古義。
徽州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古代除土生土長的“山越人”外,在隋末、唐末、南宋初有過中原世家大族和百姓向徽州山區的人口大遷移。古徽州人大多依姓構築聚落,但語言經細細考察,仍可發現諸多歷史遺存。現舉幾例如下:
1、 先
廣韻·下平聲·卷二》中:“先,蘇前切。”《史記·晁錯傳》:“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先所。”徐廣曰:“先即先生。” 《漢書·梅福傳》:“夫叔孫先非不忠也。”顏師古註:“‘先’猶言先生也。”而在休寧方言中,“先”也作“先生”的省稱,通常在前面冠以姓或名,稱為“某先”。如休寧方言中:“王先,爾今朝下午冇得課吧?”(“王先生,爾今天下午沒得課吧?”)在這裡,“先”字就是延用了古義。
2、 吃(酒) (見日常生活類)
在休寧方言中,“吃”不僅用於一般食物的咀嚼吞咽,如“吃飯”、“吃肉”,而且用於吞下流體的各種飲料,喝茶可以叫“吃茶”,喝酒通常稱“吃酒”。一般在酒席上,主人勸菜勸酒通用一個“吃”字,不分是“吃菜”還是“吃酒”。也就是說,“吃”字在休寧方言中兼有古漢語的“食”與“飲”以及現代漢語的“吃”和“喝”的雙重意義。
“食”與“飲”在古代漢語中一般用法有分工,如《荀子·大略》:“飲而不食者,蟬也;不飲不食者,浮蝣也。”在現代漢語中,“吃”與“喝”的分工更是清楚,《現代漢語詞典》中:“吃,把食物等放到嘴裡經過咀嚼咽下去。”“喝,把液體或流食咽下去。”
其實,“吃”和“喫”同。“喫”可訓“食”,“食”又可訓“飲”。《說文解字》:“喫,食也”,《正韻》:“食,飲也”。可見,“吃”可以兼有飲、食兩種用法。唐代大詩人杜甫《送李校書》詩:“對酒不能吃”中“吃”便是指“飲”。至於元人雜劇及明清小說中,把飲酒叫作“吃酒”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如《警世通言》:“捕人也吃了幾遍水酒,全無影響”,《儒林外史》:“鄰居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水滸傳》:“原來楊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將起來,兀自捉腳不住”,“客官,你要吃酒時,還有五六碗酒哩!只怕你吃不的了。”
“吃”既是“食”,那么,“吃酒”當然也可以叫做“食酒”。清人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記載了這么一件事:有闤闠子作日記冊云:“某日買燒酒四兩食之。”人遂傳為笑柄,而不知亦未可非也。《於定國傳》曰:“定國食酒數石不亂。”柳子厚《序飲》亦云:“吾病痞,不能食酒”。則酒之言食,其來有自這則隨筆中涉及到的有於定國,漢代丞相,郯人;柳子厚,唐代人,河東人。這則隨筆告訴我們,早在漢、唐時期,“食酒”一詞通用於郯地及河東(即今山東、山西一帶)的詩文語彙之中,只是到了清代,“食酒”一詞漸為“吃酒”、“飲酒”代替,人們少見多怪,反而嘲笑闤闠子,這正表明他們不了解歷史,暴露了他們自己才是無知之徒。
把“飲”、“食”或“吃”、“喝”予以明確的分工,這是我們漢語語言進步的一種表現,現代漢語中不再說“食酒”而是說“飲酒”,國語里也常用“喝酒”而不說“吃酒”了。
唐代有“吃酒”,也有“吃茶”。詩人盧仝的《走馬謝孟揀議寄新茶》詩:“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在休寧方言中,與“茶”搭配的也往往是“吃”而非“喝”與“飲”。
3、 涼修修(見形容詞類)
在休寧方言中,形容天氣涼爽有風,常用的是一個“ABB”形式的形容詞:“涼修修”,如:今朝夜間涼修修的,特別舒服(今天晚上天氣涼爽有風,特別舒服)。
《廣韻·下平聲·卷二》:“涼,薄也,亦寒冷也,呂陽切”。“修,息流切”。唐代韓愈在他的詩《赴江陵途中》云:“湘水清且急,涼風日修修。”白居易的《舟中雨夜詩》中也有句:“江雲暗悠悠,江風冷修修。”“涼修修”也讀作“涼颸颸”。《廣韻·上平聲·卷一》:“颸,風也,楚持切,又側持切。”《廣雅釋詁四》:“颸,風也。”《文選·吳都賦》:“颸,疾也。”《說文新附》:“涼風也。從風思聲。”陸游《七月二十四日作詩》有:“涼颸入袂詩初就,幽鳥呼人夢不全。”
由此可見,以“涼修修”喻天氣涼爽有風是古已有之。
4、利市
休寧方言中,遇事有個好的開頭,常說“發利市”。“利市”初見於《易經》:“為近‘利市’三倍”。本指做買賣發了財、賺了錢。後人引申為交到好運氣,出現好兆頭。我國古代民間各地多有乞求“利市”的風俗,如廣東一帶每年臘月二十四日市井迎神賽會,挨家挨戶去乞求“利市”(見《乾淳歲時記》);明人小說中也記載“正月初五,蘇州風俗,是日家家戶戶,祭獻五路大神(即財神),謂之燒‘利市’”(見《警世通言》)。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宋代風俗“娶婦至兒家門,從人及家乞見利市財物。”休寧方言把這叫做“討發利市”。現在人們改為向新娘討喜糖,表示祝賀喜慶,已不再單純是“乞討利市”、“討發利市”的含義。
5、 造化
休寧方言把幸運叫作“造化”。“造化”本為創造化育的意思。《淮南子》說:“懷萬物而友造化”,註解“造化”為“天地”。古人以為人的命運由天決定,所以俗稱幸運的事為“造化”,有“天幸”的意思。
在元人雜劇里,“造化”這個詞常見到,如說運氣不好,“今日造化低,惹場大是非”(《黑旋風》);說運氣好,“他如今不來尋你,就是你的造化了”(《燕青博魚》)。《紅樓夢》里有“我們也沒有這么大造化”,意思是在說福氣。
在休寧方言中,“造化”一詞還常用於某些僥倖避免意外事故的時候,如說“好造化,我將走過,那堵牆就倒下來著”,這和現代國語的用法是有一定差別的。
6、物事
“物事”一詞在吳語中很常見,也是休寧方言中最常見的詞之一,“物”,讀若“木”, “物事”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東西”。它是“事物”一詞的倒裝,也是具體的“事”與“物”的總稱,可以指代許多具體的對象。例如用休寧方言說:“我上街買物事。”(我上街買東西)中“物事”指代物;說“爾儂做何物物事?”(爾做得物事情?)中“物事”就是指代事。
“物事”一詞本來分指“物”和“事”。指“物”,如《古今注》:“農家呼粟麥可食之物,以為物事”;指“事”,如《隋書》:“張衡臨死大言曰:‘我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見《辭源》)由此可見這個詞的來歷很早。
明清時,“物事”一詞在口語中很普遍,如《警世通言》:“這神道上個作怪的物事,欒太守來看,故不敢出來”。又:“娘問:這物事哪裡來的?”《聊齋志異》:“簾內諸官,皆以此等物事進身”,這裡的“物事”則指那種蕪雜冗長粗鄙不能卒讀的文章。而在《紅樓夢新補》中也有一句:“分給各房的物事,你可仔細挑選,值多少大小不一般哩!”這句話中也沿用了清代當時“物事”這一土語。
“物事”一詞在現代的書面語言中多寫作“事物”,只有方言中還保留著它,在休寧方言裡有,吳語中也經常看到及聽到。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將長期地廣泛使用,不會那么快被其它辭彙淘汰。
二、休寧方言中有些與國語詞義不同或不盡相同的辭彙
現略舉幾例:
1、擔
“擔”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釋義:“用肩膀挑”和“擔負;承當”,而在休寧方言中,“擔”卻是“拿”或“拿取”的意義。
如:爾擔本書來遞我看看(你拿本書來給我看看)。
我叫爾馬上就擔來(我叫你馬上就拿來)。
2、是
“是”在國語中是表示認同的判斷動詞,但在休寧方言中,“是”有時表示“在”義,有確定語氣。
如:媽媽是屋裡困(媽媽在屋裡睡覺)。
令妹是體育場,爾到那尋(妹妹在體育場,你到那找她)。
3、標緻
“標緻”在休寧方言中是“美麗”、“漂亮”的同義詞。
“標緻”在古代原指文章的思想內容明白顯示,如《魏書》有“自晉聖達之作,賢哲之書,莫不統理成章,蘊氣標緻”。“標緻”也可指文採風度,虞集文有“尚標緻,則多清談”的話。休寧方言引申作姿質美麗,如說某人貌美,就說某人“標緻”,用於女性,也用於男性。
“標緻”一詞在別的地方方言中也有,常見於前人作品中。如雜劇《鴛鴦夢》:“聞知他有個小姐,生得十分標緻”,《紅樓夢》:“(香菱)給薛大傻子作了屋裡人,開了臉,越發出挑得標緻了”,《警世通言》:“田氏一見楚王孫人才標緻,就動了憐愛之心”。現代作品裡也有時見到,如魯迅《藤野先生》里諷刺那些“留學生”:“也有些解散辮子,盤得平的……實在標緻極了”。
在休寧方言中,“標緻”不僅用於形容人的美,而且可以形容許多事物,如形容色彩、花朵、服等,都可以用“標緻”,較其它地方方言用途更為廣泛一些。
4、將就
對於某些不盡如意的事物,勉強接受下來,休寧方言叫做“將就”,有姑且如此的意味,比如說:“這件舊衣服,你將就穿一下吧!”
“將就”見於《詩經·周頌·訪落》“將予就之,繼猶判渙”,意思是說,將勉強依順它,還恐怕分離,合不到一切。後人把“將”與“就”合成“將就”一詞。
“將就”在各地方言都有,古人作品中例句也不乏少數。如元雜劇《竇娥冤》:“我是你親爺,將就的你”,又:“這也還少些兒,將就他罷”。“將就”後帶賓語,都用作動詞,這和休寧方言的用法有些區別。
5、記認
在休寧方言中,“記認”有“記號”、“暗號”、“標誌”的意思。叫做“記認”,是作個“記”號便於辨“認”,是名詞。
某些物品大家都有,為了避免搞錯,或遺失後便於認領,在自己的物品上人們不注意的地方做個暗號,叫“做個記認”。有的嬰兒胎裡帶來身上某處有個黑痣或疤塊一類的印記,家人就把它作為自己孩子的標誌。例如說:“我家囡耳朵背後有個記認。”在長期的封建社會裡,常有由於天災人禍,孩子從小散失,長大以後,憑著身體上的特徵——“記認”,和家人重新同居的悲喜劇。
“記認”一詞,較早見於古籍。如唐人筆記《王氏見聞》,記一個蜀漢故事:“使人細問之,其男身有何記驗,曰:‘我兒腳心上,有一黑子,余不記之’”。這裡的“記驗”,是“記認”的近音詞。另外,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取過筆來,在卷子尾上,點了一點,做個記認”,李漁《連城壁》:“巴子多了,各有記認。這是小的用熟的,難道不認得?”這裡的:“記認”的詞句都是在物品上做暗號的好例子。
6、翳[ie42]
《現代漢語詞典》中:“翳,眼睛角膜病變後遺留下來的疤痕。”在休寧方言中,“翳”指瓜果病了不長,也指人幼年有病不發育。如:“那個小絲瓜翳塌了,好可惜!”又:“對面老張家囡都十五歲了,是恁只這點個子?怕是哪裡翳著了吧?”
《廣韻·上平聲·卷一》:“翳,蔽也,於計切。”《說文通訓定聲》:“翳,假借為殪。”《詩·大雅·皇矣》:“具畜其翳,修之平之。”《毛傳》:“立死曰菑,自斃為翳。”陸德明《釋文》:“翳,韓詩作殪。”《孔子家語六本》:“殪而不避。”
由此可見,“翳”字在休寧方言中是沿用了古義,且與國語詞義很不相同。

小結

本文依據丁聲樹先生的《方言調查辭彙手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的《漢語方言詞語調查條目表》及屯溪市地方志編纂委員編的《安徽省地方志叢書·屯溪市志·方言》共收錄223個詞條。《方言調查辭彙手冊》中共收錄334個詞條,其中屯溪方言與其有異的79條,所占比例23%;《漢語方言詞語調查條目表》中共收錄3315個詞條,其中屯溪方言與其有異的233條,所占比例7%。本文所例詞條已排除僅讀音有差異的辭彙,而選擇了辭彙構造上有差異的辭彙,並對此展開研究。
我們可以看出在休寧方言中,單音詞豐富,如:有很多物名詞不帶“子”綴(被——被子、箱——箱子、桌——桌子、桃——桃子);有一些親屬稱謂詞大都不重疊使用(公——外公、姊——姐姐、婄——奶奶、嫂——嫂子);還有一些國語習慣用雙音節複合詞,而屯溪方言卻習慣說成單音詞(飯——米飯、面——麵條、忍——忍耐、薸——浮萍)。有的複合詞雖詞形與國語相同,但詞義卻不相同,如:“學生”(方言還包括學徒義),“跌”(方言還包括物體丟失的意思),“可以”(方言還有能幹的意思),“鴨子”(方言義為鴨蛋,但國語義為鴨)。此外,休寧方言還有許多他處方言沒有的語言現象,像介詞後置(“坐坐添”、“吃一碗添”之類),人稱代詞後有附加成分(“我儂”“你人”“渠個”等),稱祖父為“老朝”,稱“丟臉”為“跌古”等等。而且,休寧方言還保留了不少中國古音古韻,是寶貴的語言化石,如稱“玩”為“嬉”等。現代方言學學者對徽語的研究仍不成熟,而徽語的博大精深之處仍等待人們去發現和研究。
休寧話填詞 用《春神曲 》的曲 ,1十多歲年紀 你就出去往外跑 外頭世界真是漂亮 wu(屋)是老高zan(堆)車接幾百米 馬路密密四邊通 商場老大你要去數 物事幾萬種 北邊吹過來的風 經沒經過我門洞 要問的話你應該懂屋後桃花紅 一個想家的孩哪 伸手抓著風問不完的話 說來說去都是空 要是家裡混得快活 哪個還打工 2 拖著只皮箱 後袋插著塑膠瓶 上月進廠現在辭職 沒有哪個送 人要往前走 不管天黑落雨霾
昨日喬司今日蕭山 明日又城東 水平有限,填的不好,對曲是一竅不通。希望大家提點建議。幫我修改一下。一直就想看到用休寧話唱的歌,沒看到別人的。只能自己瞎搞了。誰能幫我把她唱出來,那就太高興,有什麼建議請跟我說。 獨坐松蘿山

現狀和保護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屯溪作為市區,在方言上有所普化,原因有二
一,徽州各地方言不相通,各縣甚至難以交流,市區匯集了大量各區縣的人口,但是各縣方言不通,所以在屯溪,屯溪方言有所普化。
二,城市化的加劇,加上國語在推廣的過程中有不小的問題,很多屯溪的家長已經不教孩子們說屯溪話了,這個問題值得人們的深思和注意。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應當保護和發揚,蘊含著深厚徽州文化底蘊的徽州方言也應當保護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