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祠

伏羲祠

伏羲祠又稱白圭廟,位於上蔡縣城東15公里處的白圭廟村。相傳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率領部落族人沿黃河中下游東遷,建都於陳(即今河南淮陽)。據說是伏羲用蓍草畫卦的地方,當地流傳著伏羲氏生於天水、畫卦於蔡地、葬於淮陽的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羲祠
  • 又稱:白圭廟
  • 位於上蔡縣城東15公里處的白圭廟村
  • 起源於:明代
建造歷史,活動,保護,

建造歷史

後南遊至古蔡時,夜夢仙女帶他飛到古蔡東方三十餘里處。
只見此處蓍草叢生,靈龜發光,猶如人間仙境。
伏羲隨夢境尋至此地,果見蓍草茂盛,靈龜出沒。蓍草一根百莖,葉綠花紫,異香沁人心脾,“夜晚觀之上有青雲覆之,下有白龜守之”。
白色靈龜已有千年之久,伏羲視之為神地,就運用蓍草之莖與白龜之甲在此始創先天八卦,肇啟華夏文明,遂名此地為蔡。
後人為感念伏羲,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伏羲廟。後又稱白圭廟,又名白龜廟。
伏羲祠,始建於漢代,宋時稱羲皇城,明時稱羲和寨。
當時內建有占地6萬平方米的一廟一城。其寨東西寬800米,南北長1200米,四面各建有城門,雙道護城河
白龜廟廟門向南,門前有玉帶河,橋頭立有“蓍台”石坊。
向北正中,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是伏羲大殿,後有三皇閣,閣西有垂花門通蓍草園,園中有先天八卦亭一座。羲皇城歷代多次遭受破壞,現存廟內部分古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重修,1985年,上蔡縣人民政府進行了修繕,2004年,由當地居民引資重修了白圭廟,改名為伏羲祠。
祠內現有伏羲殿三間,伏羲大殿前蓍草園一圃,龍王殿三間,禪房九間,東廂房三間,西側有伏羲畫卦亭一座。
伏羲畫卦亭史稱造文字之先,創中華民族文明之始。
畫卦亭建於高2米的八角形磚台之上,亭為八角攢尖琉璃瓦頂,青石圓柱,分立於八角磚砌台基上。亭檐下刻有“乾、坤、震、艮、巽 、離、坎、兌”八字,象徵八卦。亭門南開,兩側有青石條框上刻有楹聯:“仰觀俯察一畫明天地之道,數往知來六爻發古今之藏。”亭旁刻有東漢蔡邕題寫的“伏羲畫卦碑”一通。遺存至今的蓍草,歷數千年盛而不衰。
民間傳說蓍草可驅凶避邪,招祥納福,蓋屍防腐,醫治沉疴雜疾。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均把蓍草列為藥中上品,世稱祥瑞神草。

活動

白圭廟廟會起源於明代,是豫南當數首屈的一大古廟會。
每年農曆3月15日至25日的廟會期間,戲演連場,晝夜不息。
各類貨行劃市成街,連綿數里。
四鄰諸省的商賈雲集於此,入廟祭拜的香客如潮,上會人數逾十萬之眾。歷年的每月初一、十五日,均有善男信女群集朝聖拜祖,連年不輟。

保護

1997年,白圭廟被上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