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達觀

伍達觀

伍達觀先生原籍騰衝縣騰越鎮下西街人。在騰衝讀完國中,遇日寇入侵逃難到界頭,輾轉到昆明,進入昆明長城中學讀高中。高中畢業後到香港,後到美國費城紡織工學院讀書,直至取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授。上世紀70年代回到香港投入商界,雖幾經挫折,仍堅持不懈,終獲成功。他事業成功後,遵照母親的教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先後向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捐資,以母親的名義,建立“伍謝瑞芝文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伍達觀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中國·雲南·騰衝
  • 出生日期:1928年(戊辰年)
  • 逝世日期:2010年5月15
  • 職業:商人
  • 畢業院校:美國費城紡織工學院
  • 主要貢獻:伍達觀教育基金,伍謝瑞芝文庫
求學經歷,高尚的品質,詳細介紹,對母親的愛,養育之恩,母親,香港經商,對社會的貢獻,伍謝瑞芝基金,對兒女的教育,簡樸生活,重視中國教育,

求學經歷

伍達觀先生雲南省騰衝縣人。早年到美國求學,專攻紡織工程學。其父伍集成是雲南有名的富商。可是,伍達觀在美國讀書,沒有完全靠父親,基本上憑自己勤工儉學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後,伍達觀先生在大學從事教學與科學研究。他至少有兩項值得中國人驕傲的科學研究成果。一項是美國的第一面國旗年久破損。這是美國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之一。他以高超的紡織技巧,修復了這面價值連城的旗幟。他的紡織工藝,“整舊如舊”,天衣無縫地使美國的“國寶”恢復了原貌。為此,美國國會將他列為做出突出貢獻的美國公民永載史冊。另一項是人造血管技術。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做心臟手術時就採用了他參與研製發明的人造血管技術。
伍達觀伍達觀

高尚的品質

上世紀七十年代,伍達觀先生回到香港經商。他經歷過艱難、挫折和痛苦,但他以百折不撓的堅強毅力,慘澹經營,奮力拚搏,終於闖過難關,取得成功。在他取得成功後,他沒有把財產留給子女,而是捐獻給祖國人民。他說:“成器的兒女,不靠父母的財產過日子;不成器的兒女父母給的錢越多越不成器。錢財取之於社會,要服務於社會”。因此,他在家鄉騰衝捐款,幫助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重返學校;獎勵優秀學生上進;救濟貧寒的農村孤寡老人。他的義舉和善行在騰衝地區有口皆碑,被廣泛地讚頌和傳揚。1996年初,他捐款115萬美元給雲南大學,設立“伍達觀教育基金”,每年獎勵優秀教師及優秀學生。1997年,捐款人民幣30萬元在雲南大學創建“伍謝瑞芝文庫”。1998年7月捐款人民幣512.4萬元修建雲南大學校醫院。1999年他又捐資40萬元人民幣在雲南大學圖書館建立“伍謝瑞芝文庫”。2002年10月捐款70萬美元修建伍馬遙人類學博物館。

詳細介紹

伍達觀先生生於雲南騰衝城關(騰越)鎮,是香港著名實業家和慈善家,美籍華人。他早年遠赴美國研讀紡織工程學,在異鄉求學的過程中,伍達觀先生家境富足殷實而不要其父資助,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勤工儉學,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獲得博士學位。學成之後,伍達觀先生在大學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業績斐然,取得了令全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科學研究成果。他以令人驚嘆的紡織技巧,巧奪天工地修復了第一面美國國旗———年久而破損的美國“國寶”,經他“整舊如舊”,恢復了原貌。為此,美國國會將他列為有突出貢獻的美國公民。另外,他參與研究發明的人造血管技術,在俄羅期前總統葉爾欽的心臟手術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70年代,伍達觀先生回到香港進入商界,歷經艱難困苦,滄桑風雨,以頑強的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奮力拚搏,終於取得巨大成功。事業既成,他遵循“錢財取之於社會,服務於社會”的信念,沒有把財產留給子女,而是奉獻給祖國和人民。

對母親的愛

養育之恩

伍達觀先生始終忘不了母親的養育之恩,深切銘記母親的教誨之情。他是母親唯一的兒子,母親含淚把他送到海外求學,希望他學有所長,自立自強,而母親一個人在家過著孤寂、冷落的生活。母親常對他說,人生有很多機會,你只要抓住一個機會就可取得成就,要緊的是,你要有抓住機會的本事和利用機會的能力。他對母親的教導,拳拳服膺。他在大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當學生成績優秀,當教師工作出色,搞科研成果豐碩。當他取得成績時,總會向母親報告,感謝母親的教養之恩。他說:無論我走到天涯、還是海角,都走不出母親的胸懷;無論命運把我拋到哪裡,我都在母親的庇蔭之下;母親的慈顏時常在眼前微笑,母親的教誨時常在耳際迴響。母親傳給我勤謹好學,艱苦樸素,自力更生,與人為善的古訓,用中華民族的美德永遠激勵我自律、自強、自尊、奮發、進取、向上。

母親

伍達觀先生的母親謝瑞芝,清光緒丙午年(公元1906年)生於騰衝縣晉家園謝氏,及笄,與伍集成先生結為連理。抗日戰爭初期離開騰衝到了昆明,後伍集成和伍達觀到了香港,伍達觀先生的母親為了伍氏事業,留在昆明,直至一九八五年逝世。伍謝瑞芝自離開騰衝到昆明後,雖僅返回騰衝一次探望自己的母親,但她心中時時懷念著騰衝的山山水水。解放前她多次去過香港,解放後,伍集成和伍達觀也多次要接她到香港定居,但她捨不得離開昆明。她生前曾擔任過雲南省工商聯的執行委員和昆明市僑聯委員,在經濟、僑務方面做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她常常為未能夠直接幫助家鄉做一些實事而深感遺憾。在她逝世前病重住院時,滿懷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對在身旁招呼她的妹妹謝庭芝說:“未了的心愿只有由達觀來完成了”。

香港經商

伍達觀先生到香港經商時遇到過挫折,但他從不灰心,毫不氣餒,勇敢地面對命運的挑戰,他時時記著母親“人生有很多機會”的話。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堅忍不拔的奮鬥,抓住機會,取得成功。
伍達觀先生取得成功時,他首先想到母親的教導:社會幫助了你,你應該回報社會;成功的價值不是獨自站在歷史的聚光燈下,一個人去接受鮮花和掌聲,獨自享受幸福與歡樂,恰恰相反,成功的非凡價值就是造福於人類,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貢獻力量,與全人類在陽光下共賞鮮花與掌聲,共享社會進步帶來的幸福與歡樂 9選正是出於這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以母親的名義先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建立伍謝瑞芝文庫,購置圖書,為莘莘學子提供學習人類智慧結晶的更多機會。隨後又在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學院分別建立三個伍謝瑞芝文庫。雲南大學文庫主要購置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圖書,昆明理工大學文庫主要購置理工方面的圖書,雲南師範大學文庫主要購置教育方面的圖書,雲南民族學院文庫主要購置民族方面的圖書。將這四個文庫用電腦網路起來,就成為一個圖書種類眾多、藏書豐富的大圖書館。伍達觀先生在雲南大學設立獎學、獎教、助學金後,又把獎勵的範圍擴大到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學院。還捐資100萬美元建設雲南大學校醫院,這是雲南省最好的大學校醫院,也是全中國第一流的大學校醫院。在迎接21世紀到來之際,又捐資70萬美元,在雲南大學建造“民族學博物館”,向雲南師範大學捐獻50萬美元建蓋面積5200平方米的伍謝瑞芝圖書館大樓。伍達觀先生是為雲南省教育事業捐資最大,貢獻最多的海外優秀華人。

對社會的貢獻

伍謝瑞芝基金

伍達觀先生熱愛自己的母親,也像母親一樣,熱愛自己的家鄉;他把對母親、對家鄉的熱愛和感激之情,一起化為對家鄉的無限眷戀和無私奉獻。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在家鄉騰衝出資創辦“伍謝瑞芝基金”民間慈善機構。
“伍謝瑞芝基金”收到伍達觀捐資40萬元人民幣,先後獎勵了全縣高、中考的育英獎、精英獎,為騰衝一中、五中、民族中學、縣圖書館捐贈圖書,獎勵農民作家段培東,設立見義勇為基金、教育扶貧基金,捐助遭受火災的民眾重建家園,幫助失學兒童重反校園,為孤寡老人捐贈寒衣,發放過年錢等公益事業。隨後捐資100萬元人民幣在騰衝縣第一中學設立“伍達觀母子教育基金”獎勵優秀教師學生,同時捐贈當年的獎金人民幣5萬元。又捐贈20萬元美金,建設騰一中“伍達觀圖書館”,現已基本完工,可稱得上全省中學中最好的圖書館。又與愛國愛鄉的張之龍先生各捐資60萬元港幣,共120萬元港幣在騰衝縣第一職業中學建設“伍謝瑞芝、張董訓道母子綜合樓”。這項工程剛完工,緊接著又同張之龍先生各捐資65萬港幣共130萬元港幣建設一職校“伍謝瑞芝、張董訓道母子圖書館”。工程正在建設之中。伍達觀先生還和張之龍先生各捐資20萬元港幣,總計40萬元港幣,為騰衝縣騰越鎮洞山中心國小建設教學樓。據不完全統計,伍達觀先生先後為騰衝縣教育、福利事業捐資500餘萬元人民幣。
伍達觀先生每天要看8份報紙,4份中文報紙,4份英文報紙。他以睿智者的目光,敏捷的思維在報紙上發現商機,也從報紙上吸取不斷創造,永遠進取的營養。他時常把在報紙上讀到的好文章剪下來給員工們學習,提高員工們的素質與能力。周末,大家都在度假休息,可伍達觀先生仍在勤奮地工作,認真思考。他對一周發生的事反覆推敲,把報紙上得來的大量信息進行深入精細的研究,作為科學的決策。星期一一上班,他就提出本周的工作原則、運作方案和行動路線。伍達觀先生總是以超人的智慧,在許多人尚未理出頭緒、想清問題時,就以出人意料的高招取得成功。技高一籌的才能,出於他夜以繼日的勤學苦思;出手不凡的決策,來自他日積月累的深謀遠慮。在他成功的後面,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工作。
伍達觀先生的父親伍集成是雲南富商。伍達觀自小就生活在錦衣紈絝,飲甘饜肥的優裕環境中。作為雲南騰衝縣人,母親時常用家鄉流傳數百年的民謠:“好個騰越州,十山九無頭,財主無三代,清官不到頭”來告誡他。所謂“十山九無頭”是指騰衝境內百座新生代火山大都沒有峰頂。“財主無三代”,是指富人第三代就家道式微了,究其原因,富家的孩子一般是花花公子,不思進取,貪圖享樂,揮霍浪費,以窮困潦倒而告終。母親希望他不能靠父母過一輩子,要獨立自主地創造自己的生活。遵循母親的教誨,青年的伍達觀告別父母,告別雲蒸霞蔚、溫馨可人的富貴家庭,孤身負笈,遠涉重洋,到美國求學。在美國他不僅學到科學技術,更學到美國人的獨立自強,勇於創新的精神。他沒有完全依靠父母的金錢,而是依靠自己的奮鬥,靠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完成學業。

對兒女的教育

成家立業後,伍達觀先生對自己的三個孩子從不溺愛,教育孩子自幼抓起,要他們自立、自尊、自信、自強。伍達觀先生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孩子的祖父伍集成為自己的孫女準備了優裕的養育環境,可是伍達觀夫婦把孩子帶到美國,靠自己微薄的工資艱難撫育孩子。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知艱識苦,勤勞奮鬥,自力更生。三個孩子都象父親一樣依靠自己的才智,靠獎學金與勤工儉學完成學業,自立於社會。他的兒子伍用中在大學求學時,主動把自己得到的獎學金讓給更困難的同學,主要靠個人奮鬥以優秀的成績完成學業。伍達觀先生時常提起一件往事,他的大女兒讀大學時在商店看中一件漂亮的羊毛衫,可無力購買。女兒沒有買到羊毛衫,可女兒錘鍊了艱苦奮鬥的頑強意志,使她在崎嶇坎坷的人生旅途中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終於取得成功。貧困憂患玉汝於成,貧困不完全是壞事,不肯勤勞奮鬥,不思奮勇進取,不願吃苦耐勞,才是人生的大患。
伍達觀先生的父親伍集成在晚年多次要給自己的孫子2億港幣,伍達觀先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清醒地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自力更生的精神,艱苦奮鬥的毅力,奮發向上的勇氣,開拓創造的膽識,獨立自強的品格。2億港幣不是一個小數,但一個花花公子守業無方,創造無法,任意揮霍,很快就會坐吃山空,淪為貧民。相反,一個有志氣,能奮進,能吃苦,善創造的青年,也許不會成為億萬富翁,但一定能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做出新貢獻,同時為自己創造新生活。享受自己創造新生活的樂趣,是依靠遺產度日的人所體會不到的。伍達觀先生並非要打破“財主無三代”的傳說,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民眾的真正的人,是否富有倒在其次。

簡樸生活

伍達觀先生以巨資資助祖國的教育事業,他本人和家人都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他經歷過艱難曲折,他之所以富有,僅僅是因為生活消費大大低於收入,日積月累攢集了財富。生活的教訓使他信守傳統美德:勤奮工作,不事張揚。他認為,當今社會,要靠勤勞和智慧才能擺脫貧困。靠巧取豪奪或殘酷剝削致富已沒有多少市場了 9選他在美國勤工儉學的經歷,使他懂得匱乏、貧窮和不幸,因此他崇尚勤儉。他常說:勤儉不僅是美德,更是生活的必需品。勤奮節儉不是外加的規範,而是每個有作為的人的自覺行動。

重視中國教育

雖然伍達觀先生已加入美國國籍,但他依然熱愛中國,熱愛家鄉,熱愛中華民族,是一位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善於“克己利他”的優秀華人。不少人希望伍達觀先生到祖國大陸投資,提出過不少能帶來滾滾財富的投資項目。但伍達觀先生認為從長遠看,搞好教育才是國家富強,社會昌盛,民眾幸福的主要途徑。他說:“歷史證明,教育是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先導”。所以伍達觀先生將在美國賺來的錢,無私地捐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成為在雲南捐資助學貢獻最大的海外華人。面對來自各方面的讚譽,伍達觀先生總是謙遜而客觀的說:“我捐款不是為了名利,我以自己的有限的能力,資助教育,就是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教育、支持教育,沒有教育就沒有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