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希斯龍

伊希斯龍

模式種是柯氏伊希斯龍(I. colberti),原先在1997年被分類在泰坦巨龍屬的一種,但後來在2003年個別建立自己的屬;屬名中的Isis,是印度統計研究院(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的縮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伊希斯龍
  • 拉丁學名:Isisaurus
  • :動物界
  • 生活時期:上白堊紀
簡介,外形特徵,相關內容,科學分類,

簡介

伊希斯龍(學名:Isisaurus)是蜥腳下目泰坦巨龍類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印度。
伊希斯龍伊希斯龍
伊希斯龍的頸部較短而且是垂直的,前肢很長,這是與其他蜥腳下目不同的地方。伊希斯龍的化石較其他泰坦巨龍類的化石更為完整,已經發現大部份的顱後骨骼。根據估計,伊希斯龍的身長約18米,體重約14公噸。
伊希斯龍的糞化石上有真菌,被認為是由伊希斯龍排出的。由於這些真菌已知是感染樹葉的病原,所以顯示伊希斯龍是吃樹葉的。

外形特徵

巨龍類(Titanosauria)描述了約三分之一整個白堊紀的蜥腳類恐龍,尤其是在南半球為多。在學術分類上逐步形成的巨龍類之專業解釋是一種"寬規格"——多種屬於巨龍的共源性狀,如四肢,足跡並不能清楚地辨認,它們之間的分類很難解釋清楚。所以"巨龍類"這一命名應該被取消。
伊希斯龍的化石伊希斯龍的化石
1877年裡德克(Lydekker)根據部分股骨和兩塊不完整尾椎命名了巨龍。迄今有14個種的巨龍被發表,它們遍布在白堊紀的印度,寮國,馬達加斯加,歐洲和阿根廷,時間跨越整個6000萬年。現在,全部種類的巨龍被重新評估與修正。研究的結果令人吃驚,很多曾經被認為是巨龍的種被認為是無效的。留下了僅僅的5種。

相關內容

Neuquensaurus(='Titanosaurus')australis
Magyarosaurus(='Titanosaurus')dacus
Laplatasaurus(='Titanosaurus')araukanicus
Peiropolis產的'Titanosaurus'種
Peiropolis產的'Titanosaurus'colberti
而且模式種的T.indicus也因為不完全特徵被認為是無效。結果不僅使巨龍(Titanosaurus)為無效名,連巨龍亞科(Titanosaurinae),巨龍科(Titanosauridae),巨龍超科(Titanosauroidea)也一併取消。而伊希斯龍(Isisaurus)[新屬]全面取代巨龍(Titanosaurus)這一屬名。
伊希斯龍(IsisauruscolbertiJain&Bandyopadhway,1997)的研究者在收藏了絕大多數印度古脊椎動物標本的印度統計研究所(IndianStatisticalInstitute)發現並記載了伊希斯龍的模式標本。
翻譯:邢立達-中國恐龍網
伊希斯龍是最後的蜥腳類食草恐龍,但其尾脊椎殘體多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沒變,頭小、尾長、大象般的肢,頸有點短。其最重要的區別處是尾脊椎開始處的球凸和凹窩鉸合處。由於臉很長,故最完整的顱有點像梁龍。至少有一種骨質鱗甲演化為甲殼。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未分級)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科: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亞科:
後凹尾龍亞科
Opisthocoelicaudiinae
屬:
伊希斯龍屬 Isisaurus
Wilson & Upchurch, 20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