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經典叢書:我是貓

企鵝經典叢書:我是貓

這部作品是以一位窮教師家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隻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的貓。小說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時期的資本主義社會。

基本介紹

  • 書名:企鵝經典叢書:我是貓
  • 譯者:尤炳圻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152537
  • 作者:夏目漱石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頁數:400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圖書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企鵝經典叢書:我是貓》是以一位窮教師家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夏目漱石 譯者:尤炳圻 胡雪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臣匠,被稱為“國民大作家”。年輕時選定英國文學作為自己的專業,並立志要“通達英語英文,以外語著述偉大之文學,以震驚西洋人”。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旬、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夏目漱石一生才華橫溢,十年創作中留下了一系列珍品。他的作品大體反映了明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一顆痛苦而不安的靈魂,反映了他在東力思維和西方文明,在虛幻理想與殘酷現實,在迂腐守舊與拜金大潮之間的艱辛探求與慘痛折磨

專業推薦

特別可以注意的是漱石的文章,那是有無比的靈妙,決不是剮人所能追隨的 第一由他的學問淵博,對於東西文學都有極高的造詣,他是主張技巧的,用豐富的文字,文句也極意修飾變化。再加上輕快灑脫的幽默和頓智機才,自然使他的文章絢爛極目了。
——作家 章克標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漱石筆下那隻貓

序言

這套中文簡體字版“企鵝經典”叢書是人民文學出版社攜手上海九久讀書人與企鵝出版集團(Penguin Books)的一個合作項目,以企鵝集團授權使用的“企鵝”商標作為叢書標識,並採用了企鵝原版圖書的編輯體例與規範。“企鵝經典”凡一千三百多種,我們初步遴選的書目有數百種之多,涵蓋英、法、西、俄、德、意、阿拉伯、希伯來等多個語種。這雖是一項需要多年努力和積累的功業,但正如古人所云: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由艾倫·萊恩(Allen Lane)創辦於一九三五年的企鵝出版公司,最初起步於英倫,如今已是一個龐大的跨國集團公司,尤以面向大眾的平裝本經典圖書著稱於世。一九四六年以前,英國經典圖書的讀者群局限於研究人員,普通讀者根本找不到優秀易讀的版本。二戰後,這種局面被企鵝出版公司推出的“企鵝經典”叢書所打破。它用現代英語書寫,既通俗又吸引人,裁減了冷僻生澀之詞和外來成語。“高品質、平民化”可以說是企鵝創辦之初就奠定的出版方針,這看似簡單的思路中植入了一個大膽的想像,那就是可持續成長的文化期待。在這套經典叢書中,第一種就是荷馬的《奧德賽》,以這樣一部西方文學源頭之作引領戰後英美社會的閱讀潮流,可謂高瞻遠矚,那個歷經磨難重歸家園的故事恰恰印證著世俗生活的傳統理念。
經典之所以謂之經典,許多大學者大作家都有過精闢的定義,時間的檢驗是一個客觀標尺,至於其形成機制卻各有說法。經典的誕生除作品本身的因素,傳播者(出版者)、讀者和批評者的廣泛參與同樣是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必要條件。事實上,每一個參與者都可能是一個主體,經典的生命延續也在於每一個接受個體的認同與投入。從企鵝公司最早出版經典系列那個年代開始,經典就已經走出學者與貴族精英的書齋,進入了大眾視野,成為千千萬萬普通讀者的精神伴侶。在現代社會,經典作品絕對不再是小眾沙龍里的寵兒,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經典都存活在大眾閱讀之中,它已是每一代人知識與教養的構成元素,成為人們心靈與智慧的培養基。
處於全球化的當今之世,優秀的世界文學作品更有一種特殊的價值承載,那就是提供了跨越不同國度不同文化的理解之途。文學的審美歸根結底在於理解和同情,是一種感同身受的體驗與投入。閱讀經典也許可以被認為是對文化個性和多樣性的最佳體驗方式,此中的樂趣莫過於感受想像與思維的異質性,也即穿越時空閱盡人世的欣悅。換成更理性的說法,正是經典作品所涵納的多樣性的文化資源,展示了地球人精神視野的寬廣與深邃。在大工業和產業化席捲全球的浪潮中,迪斯尼式的大眾消費文化越來越多地造成了單極化的擬象世界,面對那些鋪天蓋地的電子遊戲一類文化產品,人們的確需要從精神上作出反撥,加以制衡,需要一種文化救贖。此時此刻,如果打開一本經典,你也許不難找到重歸家園或是重新認識自我的感覺。
中文版“企鵝經典”叢書沿襲原版企鵝經典的一貫宗旨:首先在選題上精心斟酌,保證所有的書目都是名至實歸的經典作品,並具有不同語種和文化區域的代表性;其次,採用優質的譯本,譯文務求貼近作者的語言風格,儘可能忠實地再現原著的內容與品質;另外,每一種書都附有專家撰寫的導讀文字,以及必要的注釋,希望這對於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會有一定作用。總之,我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絕對不低的標準,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將讀者引入莊重而溫馨的文化殿堂。
關於經典,一位業已邁入當今經典之列的大作家,有這樣一個簡單而生動的說法——“‘經典’的另一層意思是:擱在書架上以備一千次、一百萬次被人取下。”或許你可以驕傲地補充說,那本讓自己從書架上頻繁取下的經典,正是我們這套叢書中的某一種。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
上海九久讀書人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一月

後記

漱石筆下那隻貓
◎高橋英夫

我想說,漱石的小說中,沒有比《我是貓》更有名的了吧。可是剛說完,我就想起還有《哥兒》。所以當說起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時候,應該同時列舉這兩部作品吧。這兩部,是原英語語言學家兼英語教師漱石作為小說家華麗登場的初期作品。《我是貓》由明治三十八年一月起至第二年的八月,在高浜虛子主編的雜誌《杜鵑》①上分十次連載。《哥兒》於明治三十九年四月,一次性刊登在《杜鵑》雜誌上。《哥兒》刊登的那一期雜誌上也登了《我足貓》的第十章。
那么,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兩部作品共同的特徵。這種一個勁兒湧出的豐富語言與斷得恰到好處的文體,好像稍微欲言又止就會堵住一樣。這正是二者的共同之處。漱石將這種語言與文體作為自己的特點,邁出了小說家的第一步。從個別作品來看,《我足貓》以新奇的想法讓“貓”作為敘述的主體,建立了一種讓太平盛世的逸民們盡情演繹、訴說滑稽與諷刺的饒舌小說的規則。另一方面,《哥兒》講的是年輕的江戶教師投身鄉下中學,與舊習、偏見做鬥爭的酣暢淋漓的勸善懲惡小說。如果把這兩部小說放在一起比較其特徵的話,它們應該是作者漱石本人或許也沒有完全駕馭的豐富的小說語言的水脈。
這樣理解的話,在那之後的諸多作品和初期的兩部作品之間,有怎樣的聯繫,或者說有怎樣的區別,這個問題也許會浮現於眼前。雖說漱石最有名的作品是《我是貓》,不過要說優秀,可能還是他的後期作品,比如:《心》、《路邊草》、《明暗》。應該保持這一意識,或者有一半這樣的意識來思考這個問題。當然,即使拒絕持有這種想法,經過思忖品味之後仍然覺得《我是貓》才是漱石最好的作品,對思考問題也沒有任何影響。
光看印象,也許有人會認為,滑稽、諷刺、饒舌的《我是貓》和熱血、酣暢淋漓的《哥兒》與沉悶得透不過氣的後期作品相距甚遠,這種想法並不奇怪。從文詞、文體來看的話,每部作品也可以說各有千秋。不過,是不是真是這樣的呢?也許還有必要再深思熟慮一下。從《後來的事》開始,人性中自我的部分浮出水面。之後在《門》、《行人》、《心》、《路邊草》、《明暗》中也不斷出現。這一問題長久盤踞在漱石的心中,不曾間斷。對自我的醜陋執著刺痛著漱石,在苦悶地尋求超脫的同時,漱石意識到人類是絕對無法擺脫自我的,甚至不得不承認,人類必定會被自我這個障礙纏上。就這樣,自我在兩個層面上困擾著漱石。如果這是漱石真實的內心的話,那么《後來的事》之後的作品都可以稱為“自我現實主義,,吧。
但是從文學史來看,作為現實主義開創者的自然主義者們,否認漱石的真實感,像那些不打算面對人生真相的“餘裕派”、“低徊派”一樣,以輕視、拒絕的態度來看待漱石。這是自然主義文學史的常識嗎?還是自然主義的扭曲?不過,在漱石眾多的作品中,《路邊草》真實地描繪出樸質的人際關係,因而在自然主義者這邊受到了很高的評價。這一插曲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話題似乎從《我是貓》偏離了。不過,後期漱石的內在現實主義(自我現實主義)為什麼不能被接受呢?我認為,作為這一重要問題的源頭,可以想像得到《我是貓》開始進發出的激烈、豐富的語言與文體的力量。換句話說,若是想要發現《我是貓》以及《哥兒》中的語言特徵,不只是這兩個作品,還有必要關注他之後的作品。我的理解是,正是由於漱石徹底表現了人性中的自我現實主義、被自然派所“誤解”的那個根本,即《我是貓》的語言特徵。
《明暗》雖然沒有寫完,但它是漱石最長的作品。第二長的就是《我是貓》,讓我們來思考一下讓這兩篇作品長篇化的共同因素。他們所共通的應該是,通過無拘無束的增加延長來獲取優勢,然後賭一下看看能否達成一些什麼的文學性冒險。《明暗》中明顯包含了津田、津田的妻子阿延、津田的妹妹阿秀大量冗長的對話。通過他們的對話——直接對話的激烈——不斷映射、刺透、攪動人類心理與倫理的深層黑暗空間。這部作品作為徹底驗證自我的小說,越往下看越嚴肅、越深刻,全歸功於漱石擁有足以能夠驗證自我的堅韌的語言表現方法。
在現實中,我們不可能聽到他們的冗長對話。從這層意義來講,《明暗》並不是一般的現實主義。畢竟,這是沿著追求自我的現實主義的文學性矢量才能成立的對話。另外,在日本人應該還沒有完全掌握說話的藝術的明治大正時期,《明暗》應該比現在更加令人們感到震撼。

當我們有所了解之後會發現,《明暗》中所出現的複雜龐大的對話並不是不合時宜的。不過,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我是貓》中各種人物的多彩、驚人的饒舌與喋喋不休。當然,在氣氛上《我是貓》的饒舌與《明暗》相距甚遠。但是在超越常規的能說會道、語言過剩的特徵這兩點上,必須要承認這兩部作品是相同的。
……

漱石對現實的把握力十分傑出。光輝的、鮮明的情景描寫;人物們交錯的表現、對待尖銳對話的應酬能力,都比自然主義者們出類拔萃。剛才的那段描寫也能證明這一點。但是漱石的世界並不僅僅是視覺的、三次元空間的現實。如果僅此而已,他將會無可挑剔地被看作寫實派巨匠。但正因為事實並非如此,漱石行進的文學軌跡應該沿著另一個方向。 展現“梁上君子”的現實主義的,與其說是漱石,不如說是“貓”的觀察、思考與獨自。語言與語言之間有相互吸引、交錯、重疊的作用。語言是絕對不會崩壞的,會一直維持我所謂的“蒟蒻”狀態。這樣一來,其實已經形成了現實主義。如果有必要說明的話,或許可以說,漱石是為了超越現實主義,才明確地包裹住現實主義的核心部分的。
為了對抗“存在事實最原本的狀態”、“為了更接近人生的真相,不得不追問”這樣的固定概念,漱石偶爾會選擇的方法是:不僅僅是描寫,還要發現和研磨能夠支持觀察、省察、分析、變形、滑稽化、諷刺、批判等複合性本質的語言。並非要符合所有的特性,只要有至少兩三個特性相乘的表現、文體能夠定型即可。作為小說家,最早寫出的作品是《我是貓》,漱石語言的相位,大致就是上述的這些了。
假如說漱石是一個又幽默又諷刺的人,那么就無法綜述他的所有作品了。從《哥兒》來看的話,也可以說漱石是一位具有正義與善於行動的作家。然而,漱石為了能更加接近現實的多元化,所以他的天平稍稍過於傾向於語言的湧現力。如果這么定義他的話,就能概括他從初期至中期,再到後期的絕大多數作品了。
電車在路口急速拐彎時,氣球追趕上來竄進代助的腦海里。載著小郵包的紅色車子同電車擦身而過時,又映進了代助的腦海里。香菸店的布簾是紅色的,揭示商品“大減價”的旗子也是紅色的,電線桿子又是紅色的,塗著紅漆的招牌一塊連著一塊……最後,人世間變成了一片大紅的火海,火舌圍繞著代助的腦袋不停地噴吐。(《後來的事》第十七章,吳樹文譯)
津田無法臆測夫人將提出些什麼要求,因而他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假如陷進那么一種窘境:接受之後又撤銷,那就完蛋了。他想像著屆時夫人的樣子。不論按地位來說,按性格來說,還是從與津田有特殊關係這一角度來說,夫人決不是個能夠寬容他的人。假如夫人永遠不肯饒恕,他便宛如一具喪失了復活條件的殭屍。他擅於深謀遠慮,沒有勇氣跨進無望生還的險地。(《明暗》第一百三十七回,於雷譯)
隨便舉的兩個例子,要理解它們與《我是貓》在語言上足共通的,可能有些麻煩。為了證明這件事,或許需要相當繁瑣的程式。不過至今為止我所說的,都是建立在一個假說之上:漱石對小說語言的追求,足比他的其他因素、其他目標更始終如一的。這是對兩三個例子的研究結果。將這一假設延續的時候,從剛才列舉的《後來的事》與《明暗》的兩段話中,或許能夠產生出至今為止沒有發現的新關聯。優先考慮此類預測,然後在《我是貓》的字裡行間里儘可能地停頓,停頓之後再讀一遍漱石的前期,或者是後期的系列作品。這種轉換視線的複眼方法,或許正是讀者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讀到的。 (王皎嬌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