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命特徵

企業生命特徵是指企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生命的存在物,有其生命的內涵,可以從兩種角度進行分析:空間上,企業是構成它的有機體的那些物質的、社會的、文化的要素的有機結合系統,這個系統具有存在和活動的能力。此時,它是一種生命結構。時間上,企業組織是遵循著自身規律(沿著演化路徑)在開放中與環境相互作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以求得自身目標的實現。此時,它是一種生命過程。企業的空間生命特徵使企業的存在表現出結構性,企業的時間生命特徵使企業表現出過程的功能性和動態性。只有企業存在的空間特徵和時間特徵相結合,也就是企業結構和功能相結合,才能形成企業這個有生命的有機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生命特徵
  • 詞性:名詞
  • 具體內容:企業的肢體特徵等
  • 簡介:企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生命的存在物
具體內容
一.從生態學的角度講,企業也具有人體一樣的生命特徵,它與人體一樣,具有肢體、思想、活動以及類似的生態特點。
(1)企業的肢體特徵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它所擁有的實物資產以及相應的組織結構就是其肢體,企業藉助於這些肢體進行經營與活動。當企業接收到大腦——“管理層”的決議時,就會相應地做出反映,執行管理層下達的各種政策和決定。同樣,這些肢體也是企業這個生命體不可隨意進行刪改或變動的,在進行改組或其他變動時,企業需要考慮因此所造成的結果,並對此結果負責。
企業的肢體應該是由其所擁有的有形資產、人力資源、組織結構構成,這些組成部分分別執行各自的任務,並將結果傳輸給企業的思想中樞,即管理層。
(2)企業的思想特徵
企業如同人體一樣,也具有自己的中樞神經網路以及大腦這一決策制定者。在企業中,扮演大腦角色的部分就是企業的決策層或管理層,他們根據企業的特點,制定企業戰略和競爭策略,對相應的活動進行指導與管理,使之達到標準的要求。
同時,管理層需要接收從外界傳遞過來的各種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反映,調整政策與作戰路線等。
(3)企業的行為規範特徵
作為一個生命體,企業需要具有一套行為規範,它約束企業的行為與活動。這一規範不僅約束企業在外界的活動習慣,還要約束企業內部各部分的活動,是企業進行活動的行為準則。
這些行為準則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總結並不斷遵守的,在它的約束下,企業的經營效率才得以保證。這些特徵常常體現為公司的規章制度、公司章程、理念與文化等。
二.從時間上看
1.“死”與“生”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曾經用森林中的樹木生長描述企業的生存競爭和成長,在他看來,任何企業與樹木一樣都不會永遠成長壯大下去。這似乎不是沒有道理的。據設在瑞士洛桑的國際管理髮展研究所(IMD)統計,冢族企業的估計壽命為24年,而上市公司的估計壽命為40年。另據美國商務部統計,公司的平均壽命是六年,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還沒有歡度一周年紀念就消失了。這些統計未必完全具有跨時空的代表性,但它們足以說明,絕大多數企業的生存和成長不過是一時性的。當然,這並不是要過於悲觀地斷言,一切企業都不免一死。事實上,具體企業的壽命具有相當大的彈性,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不可限量的。今天,許多世界知名大企業都已有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生存和發展的歷史了。著名的杜邦公司已差不多200歲了,並且,歷經風雨沉浮愈發壯大,穩居美國乃至世界最優秀企業之列,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潛能。1995年杜邦的營業額為422億美元,利潤達33億美元,又攀上了其有史以來的最高峰。可見,企業塑造持久活力和成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過,要真正實現它絕非易事。
阿里·德赫斯對殼牌等長壽公司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要持久地生存和發展,需要具備以下4個要素:(1)對周圍環境的敏感代表了公司創新與適應的能力;(2)凝聚力與認同感,是公司建立社區與人際關係的內在能力的一些方面;(3)寬容,或者說分權都是公司的生態意識的特徵,它表明了與公司內部或外部的實體建立關係的能力;(4)保守的財政,是公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表明了有效控制公司本身的增長與進化的能力。
此外,從社會或企業群體、整體的角度看,單個企業或其局部的死亡往往並不意味著企業生命的寂滅,相反,它是新組織生命孕育產生的必經階段和溫床——由死亡企業衍生出新的生產要素集合體幾乎是一種必然。企業的死亡並不一定就是企業要素的完全消失,實際上往往是生產要素在全社會範圍的再配置。正因為如此,一個老產品、老企業的死亡就意味著一個新的生產要素集合體的再生,意味著社會的資源重置以及社會資源配置機制的重構。只有少數企業的死,才能換來大多數企業的生,只有少數企業的死,才能使大多數企業活得更好。生與死是任何生命體運動過程的一對矛盾,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既各自存在,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老化”過程
自然衰老的規律在每一個企業都存在,活力、專注、創新和創業精神隨著每一個新的成長而衰退,這就是無所不在的企業老化過程,也正因為它的存在,絕大多數企業最終會走向死亡。
美國的伊查克·愛迪斯博士在其所著的《企業生命周期》一書中,闡釋了企業“老化”的本質。他從“靈活性”與“可控性”這兩大因素之間的關係來說明企業的成長與老化。他認為,“老”意味著企業對行為的控制力比較強,但缺乏靈活性,缺乏變革的意向。他指出,企業同生物體一樣,年輕時充滿丁靈活性,較容易做出變革調整,但由於控制力不一定很強,因此其行為難以預測和把握;而企業老化時,可控性增加了,但靈活性卻減少了;當然如果太老了,那么連控制力也會減弱乃至喪失殆盡。
事實上,“老化”是企業在整個生存、成長過程中幾乎自始至終都在發生著的一種生命運動,它是企業生命甚至企業活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企業保持生命平衡的重要因素。在某種意義上,在組織局部發生作用的老化機制恰恰是促發企業剔除腐朽,棄舊揚新的基本方式,當然,一旦老化過程在整體上主導了企業,就會導致企業活力的衰弱,甚至危及企業生命。不過,老化過程是否以及何時成為組織生命運動的主宰,使企業實質性地進人衰退乃至消亡,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企業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自決力。
3.生命周期
由於有生也有死,有生機也有老化,因此企業組織的演變並不是直線延伸的,它呈現出某種波浪式的曲線運動,這便是所謂的企業生命周期的表現形式。由於研究的基點、焦點以及目標、方法等的不同,因此,理論上對企業生命周期的具體描繪是多種多樣的。愛迪斯博士對企業生命周期做過極為細緻的分析研究,他曾將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十個階段;邱吉爾和李維斯等將企業成長周期分為存在階段、生存階段、成功擺脫束縛階段/成功成長階段、騰飛階段以及資源成熟階段。當然,無論怎樣具體細分,構成企業正常生命周期的不外乎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這幾個基本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最常提到的生命周期外,企業組織運動中還存在著業務周期、產品周期和技術周期等,它們同企業的生命周期交織在一起,有時,它們同生命周期重疊,有時卻又是分離甚至相背的,不過,總體上看,它們乃是企業生命周期的有機組成部分。
和一般的生命體一樣,許多企業組織並沒有走過一個完整的企業生命周期,它們往往在中途由於各種因素而夭折,或者出於某些考慮而停留在某箇中間階段不再向前發展。不過,同一般生命不同的是,企業在完成一個生命周期後並不一定必然走向死亡,它可以通過轉型、創新等方式實現再生,也就是,由原來的成長曲線轉跳到一個新的曲線上,從而開始一個新的生命周期。所以,企業的長期生命周期是由多個小的生命周期組合而成的,“再生”或者“曲線跳躍”本就是企業長期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