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是四川大學邱英2007年發表的企業管理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邱英著
導師
乾勝道指導
學科專業
學位級別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企業管理 財務管理 可持續性發展 經濟評價
館藏號
F279.23
館藏目錄
2009\F279.23\23

中文摘要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標誌著黨和政府在發展觀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毋庸置疑,可持續發展作為人類全球問題,自然是巨觀層次上的長遠戰略問題,是我國追求國富民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中,企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它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參加者,也是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同時是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素質的高低、企業是否適應環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直接關係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因此,關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套用研究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界和實踐界普遍關注的課題。 郭復初教授在其著作《經濟可持續發展財務論》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財務活動層面探討了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主要財務問題。而對財務關係的可持續發展則較少述及,比如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企業與環境、企業與社會間的財務關係及其評價。本文從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角度系統地考慮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理論問題。 本文的總體研究思路是,在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明確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評價的依據,即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目標,然後以該目標為指導,從財務關係角度討論了企業與環境、社會的關係,明確為什麼要評價企業的環境績效和社會績效,最後設計評價指標體系並建立可持續發展度計量模型。根據以上的研究思路,本文研究共分七章,其具體結構安排如下: 第一章,導論。在這一章中,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結構安排,並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進行了文獻回顧,指出了現有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理論的不足,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二章,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般理論。首先對增長、發展、可持續發展這一組概念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其區別與聯繫。其次,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內涵進行解析,提供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依據。最後,界定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的概念及研究範圍,並通過ST公司年報,經統計分析,初步確定了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財務因素,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提供了理論依據。 第三章,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目標,指出了財務目標應該是在各種財務關係約束下,實現財務活動結果(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提供了參照。在本章中,明確了財務目標之於財務理論研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財務目標提出的背景以及與企業發展實踐的差距,探討了各種財務目標之間的衝突與不足,並指出了在企業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各種目標之間融合的可能性以及融合的方式,最終確立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目標函式:利益相關者利益約束條件下的企業價值最大化。該目標函式保持了價值最大化的根本特性,同時也運用了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精髓,將企業的長期價值最大化定為公司的財務目標,並將其作為制定各利益相關者之間權衡政策的標準,並適當權衡公司所有重要利益相關者的需要。 第四章,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關係研究,主要說明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為什麼要評價環境績效和社會績效。本章從正、反兩個方面為企業與環境“雙贏論”提供了一定的經驗證據。正面的證據主要是通過比較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在獲得稱號前後的財務業績變化趨勢,經統計分析,結論是:獲得該稱號的企業其主營業務收入及淨利潤均有顯著的上升趨勢;反面的證據則是採用事件研究方法,通過分析四川沱江特大污染事故後股票市場的反應以及事故前後川化股份的會計收益變化,統計檢驗的結果是:從縱向來看,川化股份的三個收益指標(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和主營業務利潤率)在事故發生當年(2004年)都明顯地低於2003年:從橫向來看,三個收益指標在2003年均明顯地大於同行業均值,而在事故發生當年卻顯著地小於行業均值。最後,提供了企業績效與社會績效間正向關係成立的國內外研究成果簡介,以佐證對社會績效評價的必要性。 第五章,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活動專題研究,主要是對兩類著名的可持續增長模型進行了比較研究,以確定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方法。從理論上對基於會計口徑的希金斯模型和范霍恩模型進行了比較,認為後者更符合可持續增長率的內涵;又對基於現金流口徑的拉巴波特模型和科雷模型進行了比較,認為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均建立在現金流量的基礎上,都認為可持續增長率是現金流為零時的增長率。都建立了增長與現金餘缺的直接聯繫,指出企業增長與現金流的線性負相關的關係,而約束企業增長的關鍵因素是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最後,運用五糧液歷年的財務數據對兩類模型進行比較,發現基於會計口徑的可持續增長模型是增長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夠找到企業在可持續增長中出現的問題,對增長管理的預測和控制更具指導意義,而基於現金流量的可持續增長模型可以作為前者在現金流管理上的有益補充。並提出了五糧液的增長管理策略。 第六章,企業可持續發展度計量模型研究。在本章中,回顧了財務評價方法的歷史沿革,並對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五類評價方法進行了綜述,通過對以往理論和實證研究的分析,作者認為,要全面評價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必須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經濟績效、環境績效、社會績效三個方面來評價,根據統計分析和文獻研究的結果,確定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問卷調查法與層次分析法對指標權重進行了重新設計,以期更接近管理實際;最後,對三重績效評價模型進行了改進,建立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度計量模型,即S=A×B模型,並運用19家鋼鐵企業的財務數據、環境管理績效以及社會績效數據對該模型進行了簡單套用,計算出了寶鋼2005年可持續發展度。 第七章,本文基本結論與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首先,綜合論述本文的基本研究結論,對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評價理論與方法作了總結。然後,指出本文的創新之處,並對本文的不足進行分析,最後,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運用了公司財務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方法,較為全面地論述了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評價理論與方法,並進行了案例驗證。是目前國內較為系統分析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評價理論與方法問題的學術論文之一。整體而言,本文創新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本文在郭復初教授對財務活動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財務關係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架構。本文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應分為財務活動可持續發展和財務關係可持續發展兩個方面,並將財務關係細化為企業與人的關係、企業與環境的關係、企業與社會的關係等三種關係。因此,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評價也應該既評價財務活動的效果,又評價經濟、環境與社會績效的協調發展;提供了與現有文獻不同的研究視角。 2、本文從正、反兩個方面為中國企業環境管理與財務業績“雙贏論”提供了一定的經驗證據。國外文獻的研究結論有正向、負向、無變化三種關係,大多數的研究支持正向即“雙贏”關係,而國內的研究僅從有利事件出發從正面給出了支持證據。本文既包含了國家環境友好企業所體現的正面支持證據,也包含了川化股份沱江污染事故所體現的反面支持證據。 3、運用問卷調查法和層次分析法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了確定,由於調查結果來自於政府及企業界中高層管理者,所以其權重應該更接近管理實際,更具實踐意義。而現有的文獻則認為三重績效是等權的。 4、對三重績效評價模型進行了修正,建立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度計量模型,即S=A×B模型;並運用該模型對寶鋼股份的可持續發展度進行了計算。與三重績效評價模型相比,作者沒有考慮動態協調度並分析了原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