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子錢(民間習俗)

份子錢(民間習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份子錢,亦稱禮金,指的是中國的一種民間習俗和傳統。所謂份子錢即是別人結婚、生孩子、老人歸老、包括單位、個人喬遷之類的,相關的人要去送錢,包括禮金和禮品。古代:在古代並沒有流行送份子錢的習俗,人們習慣送東西給新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份子錢
  • 所屬:中國習俗和傳統
  • 流行:明代中葉至今
  • 主要活動:別人結婚、生孩子、老人歸老
  • 地理分布:中國各地
歷史背景,社會現象,程式,背後,看法,

歷史背景

清末民初:送份子錢成為上流社會舉辦喜事必不可少的項目。尤其是滿族八旗,為了體現身份更講究送份子錢的禮節。老舍先生的小說《正紅旗下》就描述過家裡為了湊份子錢發愁作難的情景。
解放初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流行送份子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結婚特別簡單。
“文革”時期:不興送份子錢,但是親朋好友會送暖壺、臉盆等生活用品。
改革開放後:人們手上也有了閒錢,隨著商品經濟觀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錢為全社會所接受,送份子錢成為祝福新人的方式。

社會現象

份子:1、集體送禮時各人分攤的錢:湊份子。 2、泛指做禮物的現金:出份子
份子錢代表了對新人的一份祝福,但是錢永遠不能代替感情,誰份子錢給得多,就代表誰更親近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不能讓錢成為感情的量化標準。份子也寫作分子,是一個老詞,打從明代中葉開始就流行。這種叫法,本身顯示湊份集資、群策群力的風氣。
份子錢份子錢
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三出《秘議》:“便是杜老爺去後,謊了一府州縣士民人等許多份子,起了個生祠”,便是一例,四處募捐修祠堂,頗有古代亂集資、亂攤派的意思。至明末清初之際,份子更加流行,譬如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通篇眼花繚亂儘是“湊份子”、“派份子”、“出份子”。例如第二十七回道:“歸姑爺也來行人情,出份子”。全書有十個章回不止一次出現“份子”,有的章回出現四、五次。
通常在圈子裡做事,朋友同事一有人結婚,自己心裡就發緊。唉,又要破費了,請柬似罰款單。遇著好友辦喜事還心甘情願,偏偏常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諸如沒見過面的親戚、同學的弟弟、單位管鍋爐的臨時工,不勝其煩。但是,請柬本身具有制度強制力,效力不亞於交通警察開的罰單,收到請柬的無一例外趕緊湊份子錢。這規矩打從明朝就開始了,一直傳到現在。
如今的婚禮有多重功效,作江湖樣本效果神奇,涵蓋江湖化社會許多元素,譬如關係、人情、面子,是江湖化社會運作的範例。中國小城市婚禮運作,乃是關係網制度運作之集大成。譬如,前篇“關係網”,曾借用喜筵賓客名單為素材,研究了關係網一般規模大小;後篇“面子季場”,還要分析婚禮大操大辦中的面子訴求。本篇,我們還以婚禮為樣本,分析“份子錢”的人情運作。
各地份子錢各地份子錢
所謂份子錢,就是在一個熟人圈中,大家集資向某人送賀禮。原本並不局限於婚事,其他大事譬如做壽、滿月、動土、喪葬等等都可以湊份子,但是湊份子以婚喜事最盛。
份子現象與東亞文化緊密相關,與儒教泛家族主義以及群體取向的社會組織體系有內在聯繫,不光中國人湊份子,日本、韓國也有湊份子風俗。

程式

在南方小城,婚禮份子錢的運行程式大抵如此:
一擇來賓
主人制定涵蓋所有親戚和熟人朋友的來賓名單。名單的第一順序是所有近親。主人不請親戚,或者親戚不來,按習俗都會被人責怪。第二順序是單位、公司同事,如果單位、公司規模太大,就只請本部門同事,尤其關係要好的同事。再往後是同學,包括國小、中學、大學同學,主要涉及常交往的同學。最後,依個人工作歷程,邀請部分戰友、工友、客戶等等。
其中最要緊,愛面子的家族會盡力邀請當地名流來撐門面。
二派帖
擬完名單,到酒店定了酒桌,就要開始派帖子送請柬。按照舊禮,送紅帖的同時還要奉上一包糖果糕點,表示喜氣均沾。紅帖和糖果包的形式,是婚禮CI設計的一部分,顯示主人的品位和地位。
份子錢份子錢
三呈份子
客人收到請柬後,開始準備份子錢,包在紅包內並寫上自己名字。這一點很要緊,不寫名字就不能確認禮金屬主,而禮金是雙方人情交易的一部分,大家都很在意。譬如,在福建南方,送紅包時間沒有嚴格限定,但原則上不能遲於喜酒,遲於喜酒會被拒收,不是主人不想收,而是規矩規定不收。送紅包時間一般有三種情形:一在通知下達時,在收帖的同時委託來人捎去;二如果沒有準備不要緊,可以在婚禮前任何時候呈交;三沒有空也不要緊,可以在喜筵當天親手交給主人。按習俗,主人家在酒店門口有專人收受紅包,散席後匯總。
四匯總
主人收到份子錢,客人吃完酒,從人情角度說,這一輪互動暫告一段落。但事不算完,喜酒吃完了,人情在加深,債務紀錄要刷新,人情平衡表面臨改寫。晚上,主人把這些份子匯總,列表一一記錄在冊。這本冊子,就等於一本人情賬,是本次人情的一個明細項目,來賓中將來任一方有紅白喜事自己都要如法炮製,湊份子給對方。若時間隔得久了,價碼有變化,還要隨行就市。
人情賬很難徹底算清,陳谷爛糠刨起來不計其數。以前有張三李四的,也有李四曾經欠張三的,甚至還有家族中幾輩人欠下來的,來回份子,算不清誰欠誰。更加上兩個家族除婚禮外還有其他人情交易,所以份子錢就與總的人情債攪和一起,難解難分。這個爛賬其實是好事,正是人情體制和關係網系統追求的境界,無形之中加深了相互糾葛和聯繫,維繫了私人關係。

背後

每份份子價碼與筵席市場行情二者之間,具有一種穩定態博弈均衡,價碼總是隨行就市,水漲船高,與物價水平及民眾生活水平密切相關。以閩南為例,喜宴份子錢的總和,在扣除筵席開支後通常略有盈餘,也就是盈頭,調查每家每戶大多如此,屢試不爽。除非主人執意免收紅包,否則很少出現份子錢不夠開席現象。何以出現這種好像精心設計的行情呢?答案是份子錢價碼依喜酒行情推算,自然形成。比方說,按照當地物價及喜宴規格,一桌酒席行情1000元,按每桌10人計,每人份子就是100元,份子行情就是這樣自然產生的。
份子錢份子錢

看法

份子錢
掏“份子錢”的味道
支持者
感情深!使勁掏!送少了不太好,朋友關係就遠了,錢多少說明個問題,朋友關係怎么樣。
反對者
掏到心都涼了,結婚隨份子這錢是越漲越高,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這種隨份子已經由原來的一種表示一種心意現在都變成了一種金錢負擔。 本來結婚是好事,那大家都覺的特別開心特別高興,但如果說一個月要是碰上,三次到四次的話,真的覺得受不了。
中立者
掏自己的,讓別人說去吧!上次一個普通同學結婚,我想用200塊隨禮,可媽媽說要么不送,送200還好意思?,最後我沒有去參加婚禮,想想也是的,對於好朋友結婚那是要多送點了,偶準備明年貴點的東西給我好友。 朋友間結婚本來就是互送一種祝福,那這錢咱就不能少出點嗎?  
份子錢份子錢
心態:送者需費腦筋,收者需還人情 
隨份子本應你來我往,互不相欠,以達到增進感情的目的。可現在,增進雙方感情的功能大大淡化,當然會出現心理上的不平衡。
[分析]攀比心理在作怪 
多少年來,政府不斷提倡婚喪事簡辦,禁止奢靡之風,現實卻是,婚典越辦越大,“份子錢”越隨越多,早已失去了其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原汁原味”。
[對策]集體湊份子 
既然“隨份子”已經成了一個讓收者和送者都十分尷尬的事情,那么集體湊份子不失為一個皆大歡喜的形式噢!
專家看法:如今的“份子錢”變了味兒
變味的“份子錢”早就讓大家頗有微詞,但人們又身不由己地被其牽著鼻子走。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一些讀者還真有高招,比如以上提到的幾種。但記者總是感覺,這些辦法看似有道理,也許還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實屬無奈之舉。簡辦,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想,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只是,這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不計小利,不拘小禮,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