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院士傳記

任新民院士傳記

《任新民院士傳記》以航天型號工程總體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任新民的人生旅途為主線,講述了任新民的傳奇人生和成功經歷,濃縮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閃光軌跡,體現了老一代航天人為國爭光、無私奉獻、勇於拼搏的精神。

基本介紹

  • 外文名:Academician Ren Xinmin's Biography
  • 書名:任新民院士傳記
  • 出版社:中國宇航 (2014年1月1日)
  • ISBN:7515905875
  • 開本:16
  • 作者:譚邦治|主編:許達哲//高紅衛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頁數:340頁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內容,編輯推薦,文摘,後記,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基本內容

任新民院士傳記

編輯推薦

譚邦治編著的《任新民院士傳記》以航天型號工程總體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任新民的人生旅途為主線,講述了任新民的傳奇人生和成功經歷,濃縮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閃光軌跡,體現了老一代航天人為國爭光、無私奉獻、勇於拼搏的精神。

文摘

4月17日清晨,就在錢學森、李福澤、任新民等即將乘專機返回發射基地之時,總理辦公室通知:“經黨中央和偉大領袖毛主席批准,東方紅一號衛星上不裝安全自毀系統。”
任新民返回發射場後,旋即召集運載火箭試驗隊的全體人員,傳達4月14日匯報會的精神和周總理的指示。嚴格地按照他們在向中央政治局提交報告中的承諾和周總理的要求,精心組織參試人員進行發射陣地的垂直測試檢查。4月20日上午8時,周總理親自給國防科委羅舜初副主任打來電話,這次發射要做到“安全可靠,萬無一失,準確入軌,及時預報”,並要求將這16字要求傳達給在基地的全體參試人員。很快,一幅書寫著16字要求的紅色巨幅標語,便高高地、醒目地懸掛在了發射塔架上。
4月24日,周總理再次打電話給國防科委羅舜初副主任:“毛主席很重視這次衛星發射,希望大家鼓足幹勁,過細地工作,要一次成功,為國爭光。”4月24日晚上8點鐘,發射衛星的工作正按著既定的程式進行著,發射指揮員下達了發射前“一小時準備”口令,周總理又發來了指示:“關鍵是工作要準確,不要慌張;不要性急,要沉著、謹慎,把工作做好!”任新民同現場的所有參試人員都側耳傾聽廣播喇叭里傳來的周總理指示,仿佛周總理就在身邊,頓時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了,21時35分,隨著一聲響亮的“點火”命令,一聲巨響,剎那間火箭一級的四個發動機同時噴出橘紅色的火焰,“長征一號”托舉著“東方紅一號”徐徐升起,發動機噴出的十幾米長的火焰光亮奪目,照亮了夜空。當任新民在地下控制室的電視螢幕上看到火箭起飛的圖像後,他和他的同事們拔腿便往外跑。地下室的通道又窄又長,他和另一位年長的控制系統技術負責人沈家楠跑在最前面,同事們都讓著他們,後邊急著往外沖的年輕人,看見前面的兩位長者,都不好意思擠過去,只好耐著性子跟在後面。跑到外面,只見美麗的火焰劃破夜空,直奔東南方向而去,火箭越飛越遠,越來越高,亮點越來越小,到後來只隱隱約約地看到亮點。在歡呼雀躍的人群中任新民顯得很鎮靜,默默地自言自語:“一、二級可能正常分離了!”他又趕忙跑回地下控制室,廣播喇叭里傳來“捕獲目標”“跟蹤正常”“飛行正常”“二、三級分離正常”“衛星入軌”等一連串捷報。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了我國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聲音清晰洪亮。鴉雀無聲的地下指揮室頓時沸騰起來,“我們成功了!”的歡呼聲震天動地,連成一片,人們彼此握手祝賀、擁抱,不知不覺地流出了激動而歡欣的熱淚。這是千萬人辛勤勞動而結出的碩果啊!毛主席發出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偉大號召終於實現了。這在我國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而揭開了我國航天活動的序幕,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進入空間時代。
平時喜怒哀樂不形於色的任新民,此刻似乎更沉靜了,他站在發射塔架前面的廣場上,望著那焦黑的導流槽,塔架上面空落落的,昔日天天撫摸、培育的“寶貝”已經巡天,遨遊蒼穹了,真像心愛的女兒出嫁一樣,有些戀戀不捨之情。他若有所思地在廣場上踱來踱去,默默地返回駐地了。
22時整,國防科委羅舜初副主任向周總理報告:“運載火箭一、二、三級均工作正常,衛星與運載火箭分離正常,衛星已入軌,國家廣播事業局已經接收到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周總理聽後高興地說:“準備慶賀!”並立即向毛澤東主席作了報告,毛主席連聲說:“好!太好了!”後來,在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說,毛主席聽到衛星發射成功的訊息後,眉開眼笑,一下子扔掉手中的香菸,竟然高興得舞起來,這在毛主席一生中是很罕見的。
P133-135

後記

航天院士是伴隨著我國航天事業創建、發展、壯大,通過航天型號工程研製和預先研究以及技術基礎設施設備、技術手段建設等科研生產活動實踐,陶冶出來的科技精英。撰寫航天院士傳記要記述傳主的生平、業績、貢獻和品格,也必然涉及航天科技工業的發展歷史,涉及航天型號工程研製等科研生產活動,涉及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孕育與傳承。所以航天院士傳記是集史實、科技、思想於一體的正傳。
任新民院士從1956年8月參加籌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起,經歷了中國飛彈與航天事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創建發展全過程。他無怨無悔,專心專注,誠實務實,以其輝煌的業績、卓著的貢獻、高尚的品格,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成為廣大航天工作者的楷模。
筆者雖在任老總直接或間接領導下工作多年,與其保持近距離接觸、交流長達30餘年,但在成書過程中仍感史實和具體情節的欠缺。由於任老總年事已高,很多往事已經記不清楚,靠任老總回憶、講述自己的奮鬥歷程已不現實。筆者只好查閱、研究有關史料,重溫有關航天型號工程與專業技術資料,求助於不同時期與任老總共事的老同志……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工作,《任新民院士傳記》終於付梓出版了。欣慰之餘,也感到任老總60多年的科學精神、學術成就和思想品格仍有挖掘和提升的空間。就書稿而言,也難免有謬誤和掛一漏萬之處,敬請熟知者指正。
譚邦治
2013年4月8日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少壯懷志 救國救民
1.血氣方剛 14歲入團
2.革命受挫 苦苦求索
3.求學南京 蓄勢深造
4.學造兵器 抗日救國
5.異地邂逅 喜結伉儷
第二章 赴美深造 報效祖國
1.惜別妻兒 遠渡重洋
2.潛心攻讀 學業有成
3.剛毅女性 含辛茹苦
4.捨棄優裕 毅然回國
5.好事多磨 參軍履職
第三章 毅然參軍 投身國防
1.解放舟山 研製火箭
2.籌建軍工 招賢納才
3.良師益友 陳賡院長
4.結識錢老 共敘火箭
第四章 開拓奠基 創建航天
1.未雨綢繆 提出建議
2.輔佐錢老 制定規劃
3.籌建五院 選調專家
4.肩負重託 接收“P-1”
5.主抓動力 仿製“P-2”
6.動力總師 研製“東二”
第五章 拼搏奮鬥 研製飛彈
1.“兩彈結合” 動力先行
2.“東風三號” 取得佳績
3.技術負責 研製“東四”
4.衛星功臣 歷盡艱辛
5.發射“東五” 副總指揮
第六章 攻堅克難 衛星通信
1.預先研究 探索氫氧
2.力陳己見 “長三”立項
3.攻堅克難 研製“長三”
4.工程總師 技術協調
5.鎮定自若 指揮發射
6.衛星通信 改進提高
第七章 古稀之年 耕耘不輟
1.親臨一線 發射“風雲”
2.拼搏奮鬥 改進“風雲”
3.遙感總師 盡職盡責
4.商業發射 零的突破
5.牢記責任 又“顧”又“問”
第八章 戰略思維 制定規劃
1.參加規劃 “八年四彈”
2.技術帶頭 制定“三抓”
3.領導制定 新的規劃
4.高瞻遠矚 謀劃未來
第九章 勤奮樸實 追逐事業
1.獨立自主 自力更生
2.淡泊名利 執著追求
3.實事求是 深入實踐
4.敢於負責 果斷決策
5.嚴肅認真 精益求精
6.嚴於律己 寬以待人
第十章 老當益壯 霜重心紅
1.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2.風口浪尖 勇挑重擔
3.關鍵時刻 挺身而出
4.舉賢薦才 提攜後輩
5.載人航天 嘔心瀝血
6.獻計獻策 謀求發展
任新民大事年表
任新民部分論著目錄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譚邦治,研究員。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曾從事飛彈控制系統及總體設計工作,後曾在七機部辦公廳任秘書,航天部科技委辦公室主任、科技處處長,航天工業總公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經濟貿易部總工程師。現任“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學術研究部主任。榮獲航天部二等功、三等功,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發表科技論文、報告140餘篇,參加編寫《世界飛彈與航天工業要覽》《航天入門必讀》《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程技術編航空航天卷1、2)》《新世紀百科知識金典》《兩彈一星元勛傳》等圖書。

序言

古往今來,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漫長而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為了正義、自由、解放而進行的戰爭中,不乏馳騁沙場、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叱吒風雲的英雄豪傑。他們時而身先士卒,奔赴前沿,排兵布陣;時而凝視戰場上的烽火,審時度勢;時而全神貫注地查看地圖和地形,選擇突破口和搶占制高點,謀劃克敵制勝、決勝千里的戰略戰術;時而鏗鏘有力地向下屬闡述既定的決心和決策,慷慨激昂地下達命令……這些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造就了無數名垂青史、千古流芳的功臣和戰將。他們是在無數次腥風血雨的戰鬥中錘鍊出來的,也是從無數有名和無名的革命先烈的生命與鮮血中掙扎出來的。
在中國人民進行的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奪取無產階級政權和維護國家安全與統一的偉大革命戰爭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勇往直前。他們的英名和業績都將載人中華史冊,永垂不朽。
然而,在人類追求生存、發展、文明和進步的征程中,還有一個向科學技術領域進軍,戰天鬥地,追逐科學和真理,創造科技成果和財富的另一個碩大的、永恆的戰場。在這一戰場上,同樣有眾多的志士仁人不懈地奮鬥、拼搏和奉獻。他們為科學技術付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艱苦卓絕的勞動和全部的心血,甚至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他們的努力旨在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服務於祖國和人民,提升人民生存與生活的質量和社會文明的水平。
這其中也孕育出了科學技術的將帥、英雄和功勳。僅就中國而言,古代的如蔡倫、畢昇、張衡、李時珍等。近現代的如詹天佑、茅以升、嚴濟慈、梁思成、李四光、周培源、華羅庚、侯德榜等。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20世紀開展了偉大的“兩彈一星”事業(飛彈、核彈和人造衛星),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偉大的事業也造就了偉大的功勳,1999年9月18日,在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這23位科技專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功臣,是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輝榜樣。任新民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向“四個現代化”進軍、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征程中,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的研製就是其中艱巨的重任。由於其技術複雜,新難高精技術多,工程的研製是多種專業技術與學科最新科技成果的高度綜合與運用;涉及面廣,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數以百計的各類單位和數以萬計的各類人員的大力協同、協作,組織協調的難度大;研製周期長,投入的經費也相對比較多。因此,更需要精通技術、擅長組織的科技將帥,統領和指揮跨部門的成千上萬的科技大軍,在崎嶇而險要的科學技術之路上登攀、拼搏與奮鬥,去跨越一道道難關、隘口,突破一個個艱難險阻,攻克一座座明碉暗堡,駕馭航天科技工程的航船,駛達成功的彼岸。任新民就是這一航天將帥群體中的傑出代表之一。
誠然,無論軍事方面還是科技方面的將帥,都沒有常勝將軍,他們也會“走麥城”,也會遭受挫折與失敗。可貴的是,一是他們靠運籌帷幄,減少、直至消除挫折與失敗;二是他們既能經受成功和勝利的喜悅,不會欣喜若狂,也能經受挫折與失敗的考驗,善於從成功、勝利和挫折、失敗中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勝不驕,敗不餒,從挫折、失敗走向成功、勝利,並獲得連續的成功和勝利。
尋覓任新民航天生涯的足跡,必須追溯和考究中國航天創建、發展、壯大的歷程,才能清晰而全面地展示他為中國航天事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融於航天的偉大群體之中,才能折射出他那高尚的道德風範、樸實無華的品格和獨具慧眼的科學睿智,也才能從他的足跡中顯現他樸實、求是、勤奮、認真和對科技事業孜孜以求的精神風貌。任新民的風采是眾口皆碑、萬眾敬仰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