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完成法

任務完成法

任務完成法是行為心理學中研究方法,屬於行為觀察法的一種,常用於社會心理學實驗對態度的測量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務完成法
  • 所屬學科:實驗心理學
一、定義,二、研究套用,研究方法,具體研究,

一、定義

任務完成法作為你行為觀察法中的一種,有行為觀察法所擁有的屬性。任務完成法是讓被試去完成某項任務,通過觀察任務完成質量來確定他對這件事的態度,即通過外現行為推斷態度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
行為觀察法是一種通過外現行為推斷態度的方法,它不是一般的觀察法,是研究者在實驗操縱的條件下對被試進行的觀察。研究表明,一般態度與多重行為呈正相關;態度越具體,它和單一行為也越有緊密的相關。所以對實際行為的觀察,是了解態度的重要途徑。

二、研究套用

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中常運用任務完成法來研究態度和行為取向。心理學家E.E.Jones的研究表示,態度對學習有過濾作用。為了證明Jones的這一觀點,研究者讓被試閱讀集中不同傾向的材料,而後要求他們儘可能地進行回憶。依據“和自己態度吻合的材料記得更多、更好”的觀點,去分析被試回憶的成績並判斷其態度傾向。

具體研究

學習態度對學習行為的調節,首先表現於對學習對象的選擇上。對此心理學家E.E.Jones)進行了如 下的實驗研究:他們以兩組美國南部的白人大學生為被試者,第一組平時所表現的態度是反對種族歧視,反對黑白人分校。第二組為種族歧視者,主張黑白人分校。實驗過程是,讓被試者朗讀十一篇反對黑白人分校為主題的文章。然後請被試者將所讀過文章的內容盡力完整地寫出來。結果發現,第一組學生,即學習材料與自己的態度一致者,成績明顯優於第二組。換言之,與既存態度相吻合的材料,容易被吸收、同化、記憶,而 與個體的信念、價值觀違背的材料,則容易被阻止或歪曲。由此可見,態度具有某種過濾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