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鎮

以那鎮

以那鎮位於織金縣西北部,距縣城36公里,與納雍、大方兩縣隔河相望,總面積84.3平方公里。有耕地23130畝,平均海拔1450米,轄17個村,1個社區,186個村民組,9355戶,36643人,居住著漢、苗、布依、彝、穿青等11種民族,省道307橫穿全境,出境公路四通八達,是金北繁華的商業重鎮和商品集散地,是一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熱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以那鎮
  • 別名:以那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2100
  •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貴州中部織金縣西北部
  • 面積:84.3平方公里
  • 方言貴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畢節飛雄機場
  • 火車站織金站織金北站
  • 車牌代碼:貴F
  • 耕地面積:23130畝
  • 平均海拔:1450米
  • 居住民族:漢、苗、布依、彝、穿青等11個
基本介紹,鄉鎮概況,自然條件,歷史文化,社會建設,領導分工,建設措施,取得成績,存在問題,發展重點,

基本介紹

以那鎮為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織金縣西北部,東經105°41′、北緯26°49′,距縣城36公里,與納雍、大方兩縣隔河相望,屬洪家渡庫區上游重鎮。
以那鎮以那鎮
所轄村:以那村,松林村,化村泥,化合村,茶林村,蓮花村,五星村,沙田村,光星村,松樹坪村,三合村,林家寨村,龍興村,箐口村,木興村,大寨村,涼山村

鄉鎮概況

境內煤、鐵、重晶石、高嶺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優質無煙煤現探明儲量1.5億噸,開採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以商貿大街、移民街、步行街、車站、水廠、路燈安裝為代表的城鎮開發建設正在向縱深方向發展;以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
2007年糧食總產量1185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46元,人均占有糧食323公斤。全鎮上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前景美好,煤炭產業,小城鎮建設,畜牧業,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四大支柱產業,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大計。
以那人民勤勞物產、勞動力資源豐富,境內生產的夾缸酒、刺梨酒、竹篩、砂缸(鍋)、清明茶、毛尖茶譽滿省內外,供不應求,西門塔爾、黑白花奶牛、辛地紅、安格斯、秦川牛等雜交牛遠銷湖南、雲南昭通、關嶺、獨山等地。

自然條件

以那地屬亞熱帶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濕潤,全年平均氣溫15℃,日照1120—1805小時,無霜期241—289天,降雨量854—1444毫米
貴州省織金縣以那鎮

歷史文化

以那鎮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文獻記載:以那原屬當地古夷族治理管轄之地,以那架即所轄九底十八嘎之一的野那架而來。又說:此地原為當地仡佬族拉家居之地盤,地名即稱依拉家,以那架由‘依拉家’經歷史變遷而來。境內有方家墳古墓群、水西果攏底古戰場遺址、歷史上曾建有萬壽宮、大佛寺等八大廟宇及雕、塔、牌坊、拱橋等歷史文物古蹟(現存的有川祖廟、三觀殿、龍王廟、黑石廟等)。

社會建設

以那鎮是縣政府規劃的金北開發小區,交通便利,屬縣城一小時專屬經濟圈。已開工建設的廈蓉高速公路、織納水鐵路,在以那設有互通和貨運站,將徹底改變制約以那發展的交通運輸瓶頸。為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鎮黨委、政府確立了工業化強鎮、產業化富民、城鎮化帶動、法治化建鎮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以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2010年各項工作增比進位成效明顯,大目標、國土資源保護、信訪維穩、紀檢監察等工作獲全縣一等獎,政務服務、農村危房改造、黨員黨性黨風百要素鍛鍊活動、安全生產、整髒治亂亦獲縣的表彰獎勵,實現了“工作創一流,目標爭第一”的理念。

領導分工

李發全,男,穿青人,1965年07月出生,本科文化,現任縣人大常委副主任、以那鎮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盤工作,分管人口計生及紀檢監察等工作,聯繫人大工作。
趙祖平,男,漢族,1975年06月出生,本科文化,現任以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協助書記工作,主持政府全盤工作,分管安全生產等工作。
張新,男,穿青人,1969年10月出生,本科文化,現任以那鎮黨委委員、副書記。協助書記工作,分管黨務、群團、民族、宗教、統戰、協管人口和計畫生育等工作;聯繫農業、農村、人大、政協等工作。
王才萬,男,白族,1976年03月出生,本科文化,現任以那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協助書記工作,主抓紀檢監察,分管黨務公開、便民利民服務等工作;主持五星村管理區工作;聯繫沙田、茶林二村工作。
李強,男,穿青人,1966年04月出生,專科文化,現任以那鎮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協助書記工作,分管政法、綜治、信訪維穩、禁毒、武裝、民兵、整髒治亂等工作;主持以那管理區工作;聯繫松林村工作。
龍煜,男,漢族,1969年02月出生,本科文化,現任以那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協助鎮長工作,分管民政、低保、交通運輸、財政、金融、移民、工業、鄉鎮企業、非公有制經濟,主抓整髒治亂、村莊整治等工作;協助李強抓好以那管理區工作;聯繫化合、化泥村工作。

建設措施

(一)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以那鎮著力於農業結構的最佳化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穩糧油、改進品質,強化多種經營。樹立科學發展觀,增加農業科技含量,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以糧食安全為中心,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體現亮點,突出特色,全面完成今年秋冬種的各項計畫任務。
(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助農增效
一是實施好“三小”水利工程。著力解決困難地區的人畜飲水安全問題的同時,2008年建成了化泥村、化合村和沙田村的小流域治理工程,確保了耕地的實際利用率,各村通村通組公路的建設,為農產品的輸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二是農村沼氣池建設工作。在2007年的基礎上又新增50口沼氣池建設,切實解決民眾的燃煤困難,在省錢的同時,又達到環保的目標,使民眾真正看到了循環經濟帶來的實惠;三是充分發揮種、養殖戶的積極性,積極協調貼息貸款,從源頭上增強種、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努力增加牲畜的存欄量,實行科學種、養殖,真正利用科學技術使農民增效。
(三)著力抓好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助農增收
要繼續發揮五星村西瓜種植示範服務基地和養豬示範服務基地、涼山村獺兔養殖示範服務基地等典型示範輻射作用,更新民眾觀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和種植業,壯大規模,逐步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產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2008年,五星村西瓜種植示範服務基地,年可創收2萬餘元;五星村養殖大戶左達峰使用邊釀酒邊養豬的方法,現有生豬50餘頭,年底即可出欄,年收入可達5萬餘元;涼山村獺兔養殖大戶楊春學,現有商品兔2500餘只,年收入可達6萬餘元,在保證全鎮的肉食品供應同時,也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四)不誤農時,積極抓好農作物的種植工作
對“三秋”生產工作,按照“宜糧則糧、宜肥則肥、宜油則油、宜菜則菜”的原則,全鎮不留一塊冬閒田土。在實現滿栽滿插的基礎上,擴大馬鈴薯、雜糧播種面積,增加種植脫毒馬鈴薯面積和優質小麥面積;穩定油菜種植面積,提高“雙低”油菜比重;增加蔬菜面積。加快發展特色蔬菜,積極發展無公化害蔬菜、反季節蔬菜;穩定綠肥面積,加大轉化利用力度。以“一條主線、兩條支線”為主向面上輻射。“一條主線”指:以那——伍佐河,涉及沙田、光星、松樹坪、三合等村;“兩條支線”指:以金線、以茶線,涉及沙田、五星、以那、化合等村。“一條主線、兩條支線”沿公路兩側視野範圍內無斷帶、開天窗。各村要突出工作重點,統籌搞好規劃而局,在確保秋冬種總任務不減的前提下,最佳化種植結構,提高生產效益。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大力推廣農作物良種,提高良種覆蓋率。

取得成績

一是該鎮境內煤、鐵、重晶石、高嶺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優質無煙煤現探明儲量1.5億噸,開採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本鎮境內現有有證煤礦6對,年生產18萬噸,外銷13萬噸,內銷5萬噸,每年為鎮政府提供財政稅收30萬元,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120餘人,同時,通過外地老闆的投資辦廠,也刺激了本鎮的經濟消費,使消費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346元。
二是政府著力改善鎮區的基礎設施條件,2008年總投入450餘萬元,為全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打基礎,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條件,積極爭取資金210萬元修建以那水廠、修建三合村庫區公路、沙田村老院子通組公路;修建林家寨村武佐碼頭;整修大寨、龍興、五星、觀音山公路、組織民眾投工投勞修建沙田村五愛、龍井、涼水井通組公路;投入資金32萬元在三合、光星、化合等村修建小水池221口;投入資金40萬元,新修以那車站;投入資金30萬元實施集鎮路燈亮化工程。這些工程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改善了我鎮的基礎設施條件,全鎮村容鎮貌得到進一步改觀,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三是鎮內頗具規模的示範服務基地有:涼山村獺兔養殖場、五星村無公害西瓜種植示範服務基地和五星村養豬示範服務基地,年可創收上萬元。
四是全鎮共有四個肉牛良種品改點:光星、涼山、木興、化合,2007年共完成肉牛品種改良1800餘頭,2008年在2007年的基礎上上升了15個百分點。

存在問題

1、經濟結構調整及發展過程中缺少龍頭企業的帶動,導致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而且發展落後於市場,“三農”工作雖小有成效,但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2、農業結構調整有待最佳化,發展過程中缺乏巨觀調控,易造成結構雷同,特色不突出。
3、農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中缺少行之有效的生態維護措施,影響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4、煤礦開採誘發地質災害,產生的礦群矛盾特別突出,成為影響新農村經濟和諧穩定的最大頑疾。
5、在科技興農工作中,農民科技意識不夠強,觀念較為落後,須進一步加強。

發展重點

(一)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調整經濟結構,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實施“引鳳回巢”工程,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加快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以市場為導向,使生產的產品符合市場的需求,即: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實行對口生產。切實解決“三農”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二)充分發揮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巨觀調控職能,強化個體工商業者實行公平競爭,杜絕壟斷現象的發生,鼓勵老百姓發展特色產品,著力打造一村一品,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在現有特色產品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深加工,利用精細化的包裝,加大廣告宣傳力度,提高產品的質量,使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更深更廣的知曉度,現實“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目標。
(三)推進新農村建設,如果不充分利用資源,那是一句空話,但在利用資源的過程中又少不了會出現很多環境問題,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為指導,制定相應的措施,切實把“發展好、維護好”作為發展農村的經濟的宗旨,既要充分利用好資源,又要保護好環境,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杜絕毀林開荒,使砍伐的幅度遠小於種植的幅度,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四)煤炭資源作為我鎮的一大特色資源,它儲量大,煤質好,煤炭資源的開發拉動了我鎮經濟的發展和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但在多年的開採過程中,誘發了諸多地質災害,致使礦群矛盾不斷加深,這一現狀又嚴重阻礙了我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前進的步伐。對此,鎮黨委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即:在農民黨員中推選優秀的共產黨員擔任礦群矛盾的調解員,他們生活在最基層,最能了解雙方的利益關係,尤其是在礦群矛盾突出的村,推選出的村級優秀共產黨員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他們最清楚兩者的利益需要,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及時把礦群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從而促進人與人的和諧發展。
(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必須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以科學技術指導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進一步轉變民眾的思想觀念,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使民眾學技術、懂技術、會用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生產,現實科學種植和養殖,破除舊俗,大膽創新,切實打造一批學用致富的新型農民,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主導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