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興鎮:蘇南七都鎮再調查

以工興鎮:蘇南七都鎮再調查

《以工興鎮:蘇南七都鎮再調查》採取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人口學等跨學科的視角,以七都鎮的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為軸線,從農業、工業、基層政治、城鎮建設、職業分化、婚姻家庭、現代農民生活以及農村社會保障等多緯度具體、生動地描述了一個鄉鎮社區的現代化進程,透示了一些有待緩解、解決的“三農問題”。作者對蘇州市七都鎮進行了多年的追蹤調查和研究分析,以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科學研究機構與基層組織相結合的社會學研究方法,使《以工興鎮:蘇南七都鎮再調查》既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又有豐富真實的一手材料作基礎,內容飽滿豐富,論證言之有據,分析深刻獨到。《以工興鎮:蘇南七都鎮再調查》對農民的職業分化與職業流動的分析,對農村家庭婚姻和農民生活變化的論述,為人們認識蘇南農村的發展過程,探索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

基本介紹

  • 書名:以工興鎮:蘇南七都鎮再調查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292頁
  • 開本:16
  • 定價:34.00
  • 作者:劉豪興 馮月根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8081154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以工興鎮:蘇南七都鎮再調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們過去多以一個村作為微型社區發展研究,或以一個縣(市)跨地區進行面上調查,還沒有以一個鄉鎮社區為研究對象作深入調查研究。七都鎮變遷的全貌調查研究是一項有益的嘗試,也是蘇南農村研究的最新成果。七都當代社會發展和本書的總結,為了解、認識蘇南農村發展過程有所啟示。
我們多年堅持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社會科學工作者與實際工作者相結合,科學研究機構與基礎組織相結合,是社會學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套方法是社會學中國化的體現,如今在這本書里也得到了體現。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實踐和新的創造,為促進中國社會學人類學的發展共同做出努力。

作者簡介

劉豪興,廣東信宜人。1965年復旦大學畢業留校任教。1979年春夏轉向從事社會學教學和研究。1982年參加費孝通組織的江村社會調查基地的社會調查,此後20餘年堅持對江村進行追蹤考察,為系統研究江村的社會變遷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發表費孝通學術思想研究論文10餘篇。主要著作有:《社會學概論》(主編)、《農村社會學》(主編)、《人的社會化》(合著)、《鄉鎮社區的當代變遷——蘇南七都》(合著)等。
馮月根,1962年生於江蘇省吳江市。1989年考上蘇州農業學校,1991年畢業分配進七都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1996-1997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進修1年。1997年起任七都鎮黨政辦公室秘書,2002年任七都鎮副鎮長至今。主要研究蘇南農村社會經濟和費孝通富民思想,發表論文10餘篇,合著《鄉鎮社區的當代變遷——蘇南七都》。

媒體推薦

我們過去多以一個村作為微型社區發展研究,或以一個縣(市)跨地區進行面上調查,還沒有以一個鄉鎮社區為研究對象作深入調查研究。七都鎮變遷的全貌調查研究是一項有益的嘗試,也是蘇南農村研究的最新成果。七都當代社會發展和本書的總結,為了解、認識蘇南農村發展過程有所啟示。
我們多年堅持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社會科學工作者與實際工作者相結合,科學研究機構與基礎組織相結合,是社會學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套方法是社會學中國化的體現,如今在這本書里也得到了體現。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實踐和新的創造,為促進中國社會學人類學的發展共同做出努力。
——費孝通(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

圖書目錄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七都社區概述
第一節 七都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沿革
第二節 七都人口
第三節 七都經濟
第四節 七都教育、文化和衛生

第二章 人口壓力、制度變革與農業發展
第一節 制度變革:集體化與逆集體化
第二節 改革後七都農業的發展
第三節 從“以農補工”到“以工補農
第四節 農業發展目標:產業化

第三章 反過密化:農村工業化
第一節 希望與悲觀:農村發展道路之爭
第二節 反過密化:七都鎮工業化歷程
第三節 因地制宜:七都工業化的經驗

第四章 鄉鎮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
第一節 鄉鎮企業產權改革的背景與過程
第二節 鄉鎮企業產權改革的原則與效應
第三節 政府職能的轉變

第五章 鄉鎮企業發展下的鄉村政治權力運作
第一節 鄉村政治結構的轉型
第二節 鄉鎮基層政權建設與動員能力增強
第三節 村民自治
第四節 國家與社會的博弈:鄉村治理路徑考量

第六章 城鎮化進程中的小城鎮建設
第一節 城鎮化理論與小城鎮發展
第二節 小城鎮建設與土地
第三節 小城鎮建設與資金
第四節 小城鎮建設與人口
第五節 小城鎮建設與規劃

第七章 職業視野的社會分層
第一節 職業分化標準
第二節 職業結構變遷
第三節 職業結構分析

第八章 婚姻與家庭
第一節 婚姻行為
第二節 家庭的構成
第三節 家庭結構的變化

第九章 現代化進程中的農民生活
第一節 非農化與收入增長
第二節 收人增長與消費結構
第三節 農村公共衛生

第十章 農村社會保障
第一節 農村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
第二節 農村社會保險制度
第三節 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附錄一 電纜之鄉的創業者——沈銀歸訪談錄
附錄二 高瞻遠矚創新發展——記亨通集團的發展
附錄三 七都歷史上有記載的災害情況一覽
附錄四 蘇南模式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插圖:



第一章 七都社區概述
第一節 七都的地理環境與歷史沿革
一、七都的地理環境
七都鎮位於江蘇省吳江市西南隅,北瀕太湖,南與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鎮隔河相望,東與吳江市橫扇鎮、震澤鎮毗鄰。西與浙江省湖州市織里區接壤,地處長江三角洲之腹地。七都鎮東北距吳江市區的松陵鎮30公里,距蘇州市50公里,東至上海市120公里,西達湖州市40公里,南抵杭州120公里。
七都鎮行政區域總面積103平方千米,鎮區面積為4.76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地吳漊集鎮。鎮域內2條一級公路縱橫南北,南接318國道,北連環湖公路;境內滬蘇浙高速公路設有東西兩個出入口;水陸交織,交通便捷。七都鎮內河港密布,利於水路交通和農田灌溉。鎮區瀕臨太湖,可遙望太湖洞庭諸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眾多,是遊覽勝地。七都地勢平坦,自北向南緩緩傾斜,地面高程為吳淞基面3.1—3.7米。全鎮現有可耕地76 786畝。七都地區,古時為沼澤地,苕溪水夾帶泥沙東流,日積月累,形成平地。七都鎮又是水網地區,水域面積32 534畝。境內湖河港漢縱橫密布,水質清純。七都鎮地處中緯度,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225天。日照較長,年平均日照2 071.1小時,年平均氣溫15.7度,年平均降雨量1062.5毫米。七都土地肥沃,盛產稻麥油豆和茄果蔬菜,蠶桑發達,水產豐富。素稱“魚米之鄉”、“蠶桑之地”。
二、歷史沿革
七都歷史悠久,相傳春秋時期,七都地域為吳越界首。史載吳越五次水戰均與七都有關。
據明弘治《吳江縣誌》記載,七都之名源予宋代的都圖設定,今七都鎮區域在明代,分屬六都、七都,自吳江設縣起,一直為吳江轄地。清雍正四年(1726),析吳江縣偏西地置震澤縣,七都隸屬震澤縣,屬於震澤縣七鎮之一。宣統二年(1910)設吳漊鎮。辛亥革命後,震澤縣併入吳江縣。

後記

在本書付梓之際,我們對上海人民出版社、吳江市七都鎮政府及其各部門、吳江市七都鎮派出所、七都鎮群幸村、豐田村、東廟橋村和其他村、社區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共吳江市委書記徐明在任吳江市市長期間曾囑我們在關注江村時去七都看看,做好調查;現在他又樂意地為本書作了序。七都鎮黨委書記屠福其關心、支持我們的調查研究,對農村的發展很有見解,並為本書作了序。在此,我們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在我們的調查進程中,得到當地許多幹部、民眾的熱心幫助,我們要特別感謝計阿興、嚴月林、沈金虎、朱江琴、吳月新、徐志強、徐國奇、徐惠芳、朱品芳、朱小林、於國良、於法明、宋生榮、宋應法、金森華、沈菊芬、沈斌元、沈林華、沈斌、顧建華、施伯榮、林志萍、姚富坤等同志,他們協助調查,做了許多工作。

序言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02年推出了中國鄉村考察報告的首本著作《鄉鎮社區的當代變遷一一蘇南七都》(劉豪興等著),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認為中國鄉村考察報告是一個好的選題,進而計畫組織出版“中國鄉村考察報告”叢書。這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是社會學等學科發展的需要,是一件好事,我積極支持和參與。
我堅持把認識中國社會作為自己學術研究的方向和動力,但從哪裡人手呢?我是從農村人手的,並一直以認識中國農村社會為社區研究的主體。我重視並堅持農村研究有主客觀的多種原因,但主要的一個是由農村在國家中的地位決定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即使到了21世紀中葉,城市化水平達到70%,16億人口中仍將有近5億人口在農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民、農業和農村即“三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要強盛,首先要使農村不斷有大的變化,農民富裕起來過上好日子。中國基本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都植根於農村這個鄉土社會。這是中國的國情。因此,我認為認識中國社會,認識中國人,首先要認識中國農村社會,認識農村經濟,認識農民生活及其人生態度。只有認識農村社會,才能真正認識中國社會;也只有從中國農村社會的實際出發,才能科學地處理和解決中國城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諸多矛盾和問題。從上世紀30年代中期的廣西大瑤山調查和江蘇太湖邊上的江村調查開始,我一直把研究農村作為己任,並為之奮鬥了近70年。但是,我還不能說,我已認識中國社會了,我只是向認識中國社會這個目標接近了一步。我這一輩子是在不斷提出問題,進行實地調查,有所認識、有所發現,繼而又在新的破題和調查中走過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