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舉猛士敕

《令舉猛士敕》是唐代李治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令舉猛士敕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治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令舉猛士敕
朕君臨宇宙,司牧黎元,普天之下,罔不率服。蕞爾吐蕃,僻居遐裔,吐渾是其鄰國,遂乃奪其土宇。往者暫遣偏裨,欲復渾王故地,義存拯救,事匪稱兵。輒肆昏迷,潛相掩襲,既無備預,頗喪師徒,因此鴟張,每思狼顧。除凶伐叛。王者所急,前歲將發六軍,問其罪戾。復以小寇,無勞大舉,按甲息兵,庶其改過。不思惠愛,更起回邪,敢縱狂惑,專為寇盜。或改團鎮戍,或驅抄羊馬,烽燧頻舉,煙塵不息,候隙乘間,倏來忽往,比止令鎮遏,未能即事翦除。莫懷寬大之恩,遂長包藏之計,禍盈惡稔,當自覆滅。今欲分命將帥,窮其巢穴,克清荒服,必寄英奇。但秦雍之部,俗稱勁勇,汾晉之壤,人擅驍雄。宜令關內河東諸州,廣求猛士。在京者令中書門下於廟堂選試,外州委使人與州縣相知揀練。有膂力雄果弓馬灼然者,鹹宜甄采,即以猛士為名。

作者簡介

李治(628—683),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即唐高宗。631年,他被封為晉王。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於650年改元永徽。即位之初,在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的共同輔政下,他繼續執行太宗制定的各項制度,善於納諫,並愛民如子,每日都引刺史入閣,詢問百姓疾苦;訓令崇儉,所以永徽年間,邊陲安定,百姓富裕,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