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年俗

歲尾農曆臘月廿四日,仙桃人把這天稱為過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動手拭去庭屋頂的塵穢,俗稱''打埃塵'',男人們開始剃頭洗澡以使面目一新,故理髮店廿五日後都貼出紅書''年常舊規加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桃年俗
  • 英文名:無
  • 別稱:''打埃塵''
  • 節日時間:農曆臘月廿四日
民俗文化,節日習俗,

民俗文化

打埃塵後便開始天天出外注意購買過年套用之物,從雞鴨豬羊,茶酒油醬之類的基本食料,以及炒賀,糖餌水果之類的消閒食物,直到香燭元寶,爆竹甲馬雜用物等等。晚上具茶果芻馬敬灶神。在灶前擺有糖果,把全家人名寫在灶疏上焚燒,說這是送灶神父上天,領回全家來年的糧食。 、

節日習俗

臘月三十日,合家團聚吃團年飯。吃飯前,在神前,門前都張帖紅紙寫的春聯,有吃年飯關大門放鞭炮的習俗。除夕之夜,有通宵達旦不寐者,謂之守歲。在出行之前,有先接回灶神再緊財門等禮節。
正月初一,俗稱大年,又曰歲首。早起,點燭焚香,全家新衣新帽履出行,燃放鞭炮,有的地方還燃燒用蘆葦札成的柴煙,稱為燒發寶柴[財],以取財發人旺之意。出行後,即返回屋內,互相恭賀拜年,大人還給小孩發壓歲錢[又稱壓腰錢]。這些禮節完畢後,全家團坐早餐,一般是先在桌上擺糖果點心,然後擺出9個滷菜碟子和一碗糍粑,還有湯圓和麵條。早餐後,孩子到伯父,叔父家拜年,成人則到左鄰又捨去拜年[家中應有主人招待來家拜年的人]。
正月初二,則到外祖父,舅父家拜年;正月初三則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正月初四,主要是走姑父,姨父或遠房親戚家。初五初六就不必說了,老仙勸您最好不要去了,[拜年不拜初五六,有酒就無肉。
正月初九,為上九日,謂之大菩薩[玉皇大帝]生日,信男信女赴寺廟燒香,鼓樂鞭炮,通宵達旦,熱鬧非凡。香客中,有三步一拜,五步一拜地,還有一步一拜的。更有甚者,有的人袒臂單衣,冒酷寒而拜,多么心誠啊!名曰燒[報母香]。還有的出遠門燒香,以自然村為一個燒香群體,一個擎著架子上裝鈰的各種菩薩[民眾稱之謂亮子菩薩]領行,高喊[南無阿彌陀佛],人們隨著引領的口令,叫跪即跪,喊起則起,即使身著綾羅,碰到牛屎稀泥也要跪下,以示虔誠。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白天,人們吃蒸大米糰子[糰子各色各樣,有糖的,有包飯的;形狀有圓形,有石磙形,有鴨形,有雞形等],湯園[又名元宵]以示慶賀,晚上舉行燈會,小孩子們賽燈,熱鬧非凡,因此,仙桃有[年小月半大]之說。在這天晚上,還有人提著燈籠,在各個角落照一照,口中念著;[天照蟲,地照蟲,正月十五照毛蟲],說這樣照了以後,室內再不生蟲。 [沔陽州志]記載;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又名燈節,各村購燈置社廟或人家,以敬社公。自十一至十五日尤盛,簫鼓喧鬧,列戶懸燈於門,宵分始息。是夜幼女輩請紫姑問豐欠,鄉人燃炬放炮竹照田間,聲徹遠邇,謂之趕毛狗驅疫意也。
過了十五掛高燈,即用竹竿把燈籠扯到半空中,一直扯到二月十五才收燈,以示高燈高照,驅凶避邪之意。 從正月初一起到正月十五日止,也是農村文藝活動的高峰時期,龍燈,獅子,高蹺,彩蓮船紛紛雲集市場,有的走街串鄉表演技藝,由東家鳴放炮竹,端茶奉煙,情緒高漲,老人笑逐顏開,兒童僖戲逗鬧,與新春喜慶交織一起,別具一番情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