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寓洞

仙寓洞因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佳,被譽為‘竹海明珠’,位於四川宜賓市蜀南竹海南部仙寓洞景區擦耳岩陡崖之中,是遊覽蜀南竹海一定要去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仙寓洞
  • 外文名稱:Fairy combine hole
  • 地理位置:四川宜賓市蜀南竹海南部仙寓洞景區擦耳岩陡崖之中
  • 著名景點:凌霄殿
歷史成因,旅遊看點,凌霄殿,和尚殿,二佛殿,大佛殿,觀音殿,臥佛,瀑布,

歷史成因

仙寓洞幽深奇險,位於懸岩絕壁的天然岩腔里,只有一條曲折險峻的石階可通洞內。洞上是莽莽的竹林,洞下是竹海大峽谷,隔竹海大峽谷與掛膀岩洞穴群相望。掛榜岩,傳說是仙寓洞成仙的邵道人招收道徒時,將錄取名單題在石壁上,因此得名掛榜岩。
仙寓洞仙寓洞
仙寓洞實際並不算洞,而是一條長約500米的半邊山洞,背靠絕壁,前臨深谷,這裡從前飛閣流丹,香火興旺。現在殿閣都己不在,只殘留下幾壁明代的摩崖造像。
仙寓洞又是一個依山靠岩建造的石窟寺廟,這裡最早是一個道觀,後來佛教興盛,宋朝以後,相繼建了觀音殿,老君殿等活動場所。仙寓洞實際上是一個佛教和道教共同存在的宗教活動場所。據說,眉山先賢蘇東坡曾在此見境生情,題寫了一幅對聯:“天際出懸岩,石竅玲瓏,問混濁何年鑿破;雲中尋古洞,篆煙縹緲,看神仙海外飛來。”

旅遊看點

凌霄殿

從南山門進洞,首先看到的是道家殿堂——凌霄殿。凌霄殿從左至右分為靈官殿、老君殿、玉皇殿,是仙寓洞先佛後道、佛道合一的歷史見證。清末民初,杜柴扉在岩上絕壁處題“凌霄殿”匾額,一統三殿。
凌霄殿凌霄殿
這一壁靈官造像,高1米左右,腳踏風火輪,手舉打神鞭,瞪圓雙目,張開大口,威風凜凜,刻工粗獷有力。

和尚殿

凌霄殿右,是和尚殿,和尚殿是佛家升天火葬後存放骨灰的地方,殿中七重檐攢尖頂石塔乃第一住持僧升天火化骨灰之處,。因為僧人俗稱和尚,故名和尚殿。
二佛殿二佛殿

二佛殿

再往前,是二佛殿,殿內置橫三世佛、八部護法、十二圓覺,額沿上橫向鑿一組高浮雕——太子游四門,即釋迦彌勒的經變故事。之所以稱為“二佛殿”,一是以空間大小而論,該殿比旁邊的大佛殿小,二是因釋迦之經變稱“二佛大事”。
二佛殿前懸岩上那道飛瀑直瀉的水幽里,卷臥著條石牛,此景叫"天河飲牛"。相傳有年大早,織女怕老牛渴死,要拉他上天,老牛堅持要協助竹仙播完竹後才與竹仙一齊回到天上。眼見此地無水解渴,老牛就要渴死,織女又再犯天條,用織梭鑿破了天河,放下一股清泉來救老牛,而此時老牛已因又累又渴死去化成了一條百牛。其實這是一道甘甜的山泉水。
九龍碑九龍碑

大佛殿

大佛殿,又稱大雄寶殿,是仙寓洞佛道共存的典型殿堂,殿中置三世佛、左右分別置文殊、普賢,後側則是道家的天妃殿、財神殿,三世佛、天妃、財神融為一體,正是仙寓洞佛道相融、僧道難分的歷史見證。
殿內還有一塊完好的明刻九龍碑,在高50公分,寬30公分的石塊上刻出九條石龍,昂首翹尾,活靈活現。
紫竹觀音紫竹觀音

觀音殿

大佛殿旁,是建於南宋(公元1259年)的觀音殿,據說當時規模很小,以龕代殿,後人因擴大規模,在岩沿上增刻高浮雕觀音及十八諸神。佛家以圓為本,觀音殿屬圓形,是佛家造像的最佳位置,因此信士者敬塑觀音都選址於此。現在看到的觀音,是一九九四年香港作家、國際佛教學會研究中心研究員何潔居士還捐資修建的紫竹觀音。觀音手握淨瓶,傾倒神水,普渡眾生。觀音殿的石壁上,中間有觀音的立像,左右排列著十八羅漢,額題“向心朝佛”。觀音像前,是“犀牛戲水”:一頭犀牛臥於水函中,天泉飛瀉,水花四濺,好似犀牛在水中搖擺嬉戲。

臥佛

往前,是一龕新鑿臥佛,臥佛鑿雕在紅色砂石岩中,釋迦牟尼佛身後,還有十四天神塑像。這龕臥佛也是何潔居士捐建的。
臥佛臥佛

瀑布

臥佛前,一道飛瀑從山崖直落谷底,這就是十三疊泉。這股水簾高約5米,寬約3米,不同季節水勢有所變化,因為在陽光照射下常顯出幾種色彩,被稱為"紫雲佛光"。石壁上那一條20公分寬的鏈條圖案,天然造就,色澤斑駁,人們說它是仙女留在這裡的一條項鍊。
走完仙寓洞,往前就是天寶寨後門。
仙寓洞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風景俊美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