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義榮

付義榮,男,1972年生,安徽無為人;博士;集美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導,副院長;中國社會語言學學會理事,南京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付義榮
  • 出生地:安徽無為
  • 出生日期:1972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
個人簡歷,個人經歷,求學經歷,工作經歷,主要科研成果,(一)論文,(二)專著,(三)編著,(四)課題,近5年組織或參加的主要學術會議,

個人簡歷

付義榮,男,1972年生,安徽無為人;博士;集美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導,副院長;中國社會語言學學會理事,南京大學社會語言學實驗室研究員;研究專業: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迄今已在《中國語文》、《語言文字套用》、《中國社會語言學》、《華文教學與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

個人經歷

求學經歷

1991-1995: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教育,獲學士學位。
1995-1998:南京大學中文系讀研,專業:現代漢語,獲碩士學位。
2002-2005:南京大學中文系讀博,專業: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8—現在:集美大學文學院任教,教學主要對象:集美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所授本科課程:《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修辭研究》、《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生課程:《西方語言學史》。
2001年8月:被評為講師。
2007年8月:被評為副教授。
2013年9月:被評為教授。
2008-2014:擔任集美大學文學院語言學教研室主任。
2015-現在:擔任集美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2000-2001、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學年工作考核為“優秀”。
獲2009-2010年度集美大學文學院師德先進個人;
獲2011學年集美大學南順獎教金;
獲2012年度集美大學教學業務競賽優秀獎。
2013年7月,專著《言語社區和語言變化研究》獲廈門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主要科研成果

(一)論文

CSSCI論文:
1.《社會流動:安徽無為傅村父親稱謂變化動因》,《中國語文》,2008年第2期。
2.《也談人口流動與國語普及》,《語言文字套用》,2010年第2期。
3.《關於農民工語言研究的回顧與反思》,《語言文字套用》,2012年第4期。
4.《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語言文字套用》,2015年第2期。
5.《社會語言學理論整合的必要性與可能性》,《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2期。
6. 《“風俗”別解》,《紅樓夢學刊》,2011年第一輯。
7.《略論漢語中的字母詞》,《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8.《新老農民工語言狀況比較研究》,《語言學研究》,2016年第2期(總第20輯)。
其他論文
9.《新老農民工語言狀況調查》,《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5)》,商務印書館,2015。
10.《語言研究中的城市與農村》,《中國社會語言學新視角》(論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11.《安徽無為傅村方言狀況之研究》,《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4期。
12.《什麼是“油嘴的牛頭”》,《古典文學知識》,2009年第1期。
13.《漫談“族”尾詞》,《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年第1期。
14.《囫圇之語 精絕奇絕——試論〈紅樓夢〉中的信息差》,《石河子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15.《一次關於方言學調查方法的驗證》,《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16.《論漢語方言的萎縮》,《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3期。
17.《黃廖本〈現代漢語〉(增訂四版)指正》,《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版),2012年第3期。
18.《論拉波夫的語言變化機制》,《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1期。
19. 《體育新聞中的語言暴力》,《新聞記者》,2003年第3期。
20.《論語言的“不足述意”》,《東方論壇》,1999年第1期。
21.《試論人際語言傳播中信息差的生成》,《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22.《南京市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及其思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23.《試論〈荀子〉中的疑問句》,《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24.《豐富多彩的手機簡訊》,《語文學刊》,2004年第5期。
25.《試論漢語格語法研究中的分歧》,《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26.《漢語格語法研究述評》,《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27.《試論言語社區的界定》,《中國社會語言學》,2006年第2期。
28.《我們是如何成為“城裡人”的》,《社會學》,2004年第2期。
29.《語言的研究與語料的的使用》,《汕頭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二)專著

1.《言語社區和語言變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本人獨撰,23.6萬字。
2.《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本人獨撰,17.5萬字。

(三)編著

1.徐大明編著:《語言變異與變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本人承擔該書第四章第二節(言語社區)、第九節(社會網路)的撰寫,共約3萬字。

(四)課題

以下皆為本人主持項目:
1.《閩南農村漢語方言辭彙變化研究》,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時間:2014-2019,項目批准號:14BYY048。
2.《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時間:2011-2014年,項目批准號:11YJC740026,批准經費7萬元,已結項。
3.《語言與社會流動——對安徽無為縣的社會語言學考察》,福建省社科聯項目,經費為8千元,時間:2007年10月-2009年10月。項目批准號:2007B2029,結項證書號:2007214。
4.《對外漢語教學學程建制研究》,集美大學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JY09287,項目經費:1500元,2010年立項,2011年已結項。

近5年組織或參加的主要學術會議

1.組織舉辦“第九屆城市語言調查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1.11.18-21日;主辦單位:集美大學與南京大學;承辦單位:集美大學),並提交與會論文:《論拉波夫的語言變化機制》。
2.參加“第七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間:2010.7.16-20日;主辦單位:中國社會語言學會與清海大學;承辦單位:青海大學),與會論文:《社會語言學理論整合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3.參加“第六屆全國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時間:2011.6.3-5日;主辦單位: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研究所;承辦單位:渤海大學),與會論文:《論漢語方言的萎縮》。
4.參加“第八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2.9.22-23日;主辦單位:天津商業大學與中國社會語言學會;承辦單位:天津商業大學),與會論文:《回顧與反思:關於農民工的社會語言學研究》。
5.參加“‘動態國語:變異與規範’學術研討會”(時間:2014.12.1-2日;主辦單位:澳門大學),與會論文:《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
6.參加“第八屆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時間:2015.5.3-6日;主辦單位: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研究所與北京華文學院;承辦單位:北京華文學院),與會論文:《新生代農民工的語言使用與社會認同:基於新老農民工的比較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