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樂府

《今樂府》詩集,二卷。清吳炎潘檉章合著。《今樂府》一書中的不少作品流露出了潘、吳二人擁護明朝反對清廷的情緒。《今樂府》正是由於描寫了不少觸犯清廷忌諱的內容,表現了強烈的反清復明的民族感情,所以它在乾隆時期被嚴厲查禁。但是,野蠻的政治高壓手段是不能夠徹底禁毀有價值的文藝作品的,《今樂府》的留傳至今即是一例。

基本介紹

  • 書名:今樂府
  • 作者:吳炎,潘檉章
  • 類別:詩集
  • 出版時間:清初
簡介,文字獄案,出資刊刻,參加修撰,著作遭禁毀,擁護明朝反對清廷,歌頌袁崇煥,反清懷明情緒,

簡介

吳炎,字赤溟,又字如晦,號■庵,後更號赤民,吳江人。入清以後,隱跡湖州山中,以詩文自豪,與葉恆奏主盟驚隱詩社潘檉章,字力田,一字聖木,也是吳江人,與吳炎同里同學。檉章入清後隱居韭溪,藏書千卷,致力於學術,綜貫百家,天文地理皇極太乙之說無不通曉,尤其精通史事,也是驚隱詩社中成員。明朝滅亡後,二人同感明代沒有成史,而當時不少寫明史的人才短識淺,並且互相抄襲,以訛傳訛,於是二人決心仿太史公體,合力論著《明史記》。由檉章分撰本紀及諸志,吳炎分撰世家、列傳。創作數年,已成書十之六七。此時莊氏《明史》案發,二人被株連,皆被處死。

文字獄案

莊氏《明史》案是清朝第一件文字獄案,也是清代文字獄案中較大的一樁。莊廷鑨(音long,二聲),浙江吳興縣人,自少有才,但雙目失明。他從明代朱國禎的後人那裡購得一部朱的遺著《明書》史稿後,即延攬賓客編纂明史,對朱國楨原來蒐集的史料進行刪潤論斷,並採用當地老一輩學者茅瑞徽所作的《五芒紀事》和《明末啟禎遺事》加以增補。書成後,取名為《明史輯略》。莊廷鑨並請當地名流、崇禎十三年進士李令晰為之作序,於順治十七年(公元1060年)冬刻成若干部發賣。刻書期間,為擴大影響,莊氏又聘請江浙名士茅元銘、吳楚、嚴雲起等十六人,參與修訂。吳炎潘檉章因為對明史很有研究,也在這十六位被邀的名士之列。

出資刊刻

書編成後才刊刻一部分,莊廷鑨病逝,其父莊允城為了卻兒子心愿,便繼續出資刊刻,並將為此書參訂有姓名可考者十八人列於書中。其中查繼佐陸圻范驤三人名字,是莊允城未徵得本人同意,慕其名而擅自列入的。三人懼禍,遂將此事呈報浙江學道。於是一樁文字大案遂發,釀成莊氏滅門大禍。
此案初起時,辦案人員很不經意,幾乎湮沒不聞,但在幾個勒索貪賄的小人撥亂之下,案情越審越大。康熙二年,刑部不得不如實上報朝廷。時鰲拜等四大臣輔政,四大臣閱案宗後大怒,稱旨嚴刑審訊。查出《明史輯略》一書中悖逆忌諱文字多處,據說犯有八大罪狀,此書遂被定為逆書。是年五月,刑部審訊定讞,擬罪奏報,四輔臣稱旨,以莊氏《明史》傳聞異詞,讚揚故明,毀謗本朝,悖逆已極,著將莊朱兩家及參與該書修撰人及其父兄子侄年十五歲以上者七十人斬決,其中凌遲處死者十八人。妻妾女孫及子侄十五歲以下等被流放為奴者數百人。時莊廷鑨已早死,被掘墳劈棺戮屍。這就是有名的莊氏《明史》案。此案遭禍者數十家,牽連者近千人,死者七十餘人,十分慘酷。

參加修撰

莊廷鑨纂史時曾請吳炎潘檉章二人參加修撰,二人未應請。莊氏以其同心,也將他們兩人的名字列入參訂者之中。案發後,兩縣令及一司理親自上門輯捕。吳、潘兩位一個方巾大袖,一個儒巾藍衫,辭氣慷慨,從容就縛。凡子女妻妾,一一呼出,盡以付之兩縣令,一司理。二人挺身至杭州後,在獄中賦詩如平日。受審時,見到兩部官員,痛罵不屈,齒蹴盡落而不絕口,雖嚴刑拷打也不屈服,最後皆被斬決。時顧炎武在山西汾陽,聽到二摯友遭文字禍慘死訊息,悲憤萬狀,作《書潘吳二子事》及《祭吳潘二節士詩》,哀悼節義文星的隕落。詩中有句云:“一代文章亡左馬,千秋仁義在吳潘。巫招虞殯俱零落,欲訪遺書遠道難。”把吳潘二人與左丘司馬並列,流露了他對文字獄的憤恨之情及對吳潘二人的讚揚。
潘檉章生前有《國史考異》、《松陵文獻》等書行世;吳炎死後,陳去病輯有《吳赤溟先生遺集》一卷。

著作遭禁毀

由於吳、潘二人被莊氏史獄株連,他們的著作在乾隆時期遭到禁毀,包括《今樂府》詩集。《今樂府》詩集的主要內容是詠明代之事,與《明史記》同時所作,意在補《明史記》義例之不足。潘檉章在《今樂府》序言中曾談到他們創作此書的宗旨:“《明史記》草創且半,或謂余兩人固無因循失實之病,然所褒貶多王侯將相有權力者,且草創之始,見聞多隘,子其慎諸。兩人謝不敢。私念是書義例出入,必欲法之當今,取信來世,故不得已而托之於詩,則《今樂府》所為作矣。”收在此書中的詩作仿效白居易的新樂府體,每篇作品多以二字為題,並且在目錄各詩題之下標出創作此詩的旨意,例如“《雅鶻關》,譏李寧遠棄地也。”“《客夫人》,紀乳媼亂政也。”“《紅閣詔》,紀甲申之變。”“《仙霞關》,悲失守也。”此書上下兩卷標目相同,卷上為吳炎所撰,每篇後附有潘檉章所作的評語;卷下則為潘檉章所撰,吳炎作評語,表現出了兩人互相標榜的宗旨。

擁護明朝反對清廷

如《寧遠捷》一詩:”邊火鳴秋笳,驚秋高肥馬。冒頓入眼中,已無寧遠城。寧遠城堅不可下,書生意氣還憑陵。撫循將與卒,勞苦如弟兄。男兒七尺寧作格鬥死,何當隱忍穹帳偷餘生?兩屍夜攻不已,雲樓折衝車起。一炮發,震十里;名王血肉化泥滓,北人為號南人喜。”

歌頌袁崇煥

此詩詩題下標目為“美袁中丞也”。詩人在這首詩里歌頌了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率軍在寧遠保衛戰中打敗後金努爾哈赤之事。熹宗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親自統率後金軍隊攻打寧遠城,袁崇煥指揮軍民英勇抗戰,用紅夷將軍滅虜大炮猛轟後金軍隊,打得金兵丟盔棄甲,落荒而逃。而努爾哈赤在陣前身負重傷,不久後就死去了。這是自從萬曆四十六年後金誓師大舉入侵以來,明朝軍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袁崇煥所守衛的寧遠城在此後的數次抗金戰爭中亦屢建奇功,成功地阻扼了後金勢力的南下,直到明王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將袁崇煥冤殺。吳、潘二人在這首詩里一方面高度讚揚了明軍將士團結一致、英勇抗金,不惜流血沙場、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另一方面對金兵的失敗、明軍的勝利表現出了欣喜鼓舞之情,並且直書名“王血肉化泥滓,北人為號南人喜。”這些在清政府看來當然都是大逆不道的言語。

反清懷明情緒

在《蕪城嘆》一詩中,吳、潘二人反清懷明的情緒流露得更為直接明顯,表現得也更加強烈:“清淮流,鞠城下。顧見穹廬張四野,誰言法公真死者!反覆覆,城當復;我買刀,趨賣犢。”此詩題為“悲維揚也”,控訴了清兵攻占揚州城後,屠城十日的暴行。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清兵南下,史可法督師揚州,領導全城軍民頑強抵抗,誓死不降。城破後,史可法壯烈殉國。清廷為了徹底摧毀江南人民的抗清鬥爭意識,竟縱兵搶劫屠殺,前後十日,死者八十餘萬,揚州城洗劫一空。是為清初抗清鬥爭史上最為慘痛的“揚州十日”。作者在詩中寫道:誰說史可法真的死了呢,被顛倒的一切都要重新顛倒過來,揚州城也一定會收復。此詩表現了強烈而大膽的反清意識,同時對清兵的暴行也毫不掩飾,坦直言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