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物語

今昔物語

《今昔物語》日本平安時代的民間傳說故事集,以前稱《宇治大納言物語》,作者為官位正二位權大納言的日本皇族公卿源隆國,共31卷,1040個故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今昔物語
  • 外文名稱:こんじゃくものがたりしゅう
  • 作品別名:今昔物語集,宇治大納言物語
  • 創作年代平安時代(11世紀)
  • 作者:源隆國
  • 地區:日本
  • 卷數:31
概況,內容簡介,藝術特色,影響,漢語譯本,

概況

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間傳說故事集。總共三十一卷。一至五卷為天竺(印度)部分,六至十卷為震旦(中國)部分,十一至三十一卷為本朝(日本)部分,總計故事千餘則。內容包括佛教故事與世俗故事,前者系說明佛教信仰之功德,後者則敘述歷史人物之逸事與孝子、烈婦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藝、愛情、生靈、怪物、狐狸、仙人、盜賊等各種傳奇故事。每一則故事皆含有通俗處世教訓之寓言。因每卷開頭皆有“古時”二字,故書名《今昔物語》。
包括故事一千餘則,分為“佛法、世俗、惡行、雜事”等部,以富於教訓意味的佛教評話為多。此物語是了解當時日本社會武士與庶民生活、思想的重要資料,並成為後世“物語”創作的典範,sv也是日本多位作家的創作素材寶庫之一。
與《源氏物語》同被列為日本古典文學代表的《今昔物語》,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據該出版社副總編輯止庵介紹,這個譯本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北京編譯社翻譯,並經周作人花了兩年時間校訂。

內容簡介

《今昔物語》是一部取材於佛教傳說的長篇小說集,約成書於12世紀上半葉,全書共分天竺(印度)、震旦(中國)和本朝(日本)三部分。因每個故事皆以“古時……”起頭,故取名《今昔物語》。有的故事原型在絲綢之路上的壁畫和殘卷里能夠找到,有不少發生在中國古代,此外還有波斯、阿拉伯、希臘、羅馬等國的故事。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曾將《今昔物語》稱為日本古代的“人間喜劇”。
今昔物語
又說,“《今昔物語》的藝術生命並不止於‘活生生’一點”,而是充滿“野性之美”,是“一種與優美、奢華最為無緣的美”。
芥川龍之介自己創作的歷史小說,大約有五分之一直接取材於《今昔物語》,包括《羅生門》、《鼻子》、《叢林中》等。這些作品的成功,使得《今昔物語》備受矚目。黑澤明正是以《叢林中》的故事、用《羅生門》的名字,將芥川的小說改編成了一部舉世聞名的電影。
《今昔物語》每篇都以“古時”二字開頭,不難令人感受到編者的嚴謹。從這一點來看,書中雖然收入了大量“格調不高”的俗世奇聞,作者與編者卻絕無由此譁眾取寵之意(與當下的入口網站正好相反),無非是想通過這些異事表達勸誡的主旨而已,這正是早期民間故事與宗教故事的通則。不同的是,《今昔物語》中的故事往往表現出一種野性十足的力量,即使對於最動人心魄的事件,也只以平實之筆道來,看不出作者的心情有絲毫的波動,便是偉大人物突然死去,也只是偶然博得作者“可嘆”之類的評價。

藝術特色

全書處於這種堅硬的氣質之下,往往讓人沒法一口氣讀下去———胸中會有一股磅礴之氣無處發泄。如此看來,這些不留名字的作者,在不經意間竟然超過了後世無數的短篇小說大師,雖然在技巧、氛圍、節奏等等方面都不如後世作品完備,但古樸剛硬到極致,卻自然成就了難以逾越的山峰。芥川雖然從中發展出若干作品,但古人的氣質,其實與芥川完全不同。讀《今昔物語》,有時候不免想到,千百年來,世事不過如此。

影響

作為一本以教訓為主旨的作品,《今昔物語》沒有宗教作品中的嚴苛,更沒有儒教作品中的刻板,書中的教訓,有時候會令人啼笑皆非。比如作者記錄下一則某人半夜荒山遇鬼的故事,得出的教訓便是夜半莫上山,至於路上遇到強盜,教訓自然便是不要輕易露財,最有意思的,某人露宿破廟上廁所時遇到了怪物,於是我們知道以後如廁時候務必要長個心眼———一句話,種種教訓,只關世俗,與精神層面全然無涉。衛道之士看來,這哪裡是訓誡,分明是在開神明與道德的玩笑,至於像那篇“某人下關東與蔓菁交合生子”,作者得出的結論是“前世姻緣”,簡直就是明目張胆地鼓勵有傷風化之事了。
所以在古時候,這書怕是不大適合那些“信仰堅貞”之士,不過今人如果以此給它安上個“思想解放”或者“異端”之類的名號,恐怕就更不合適。且不說書中那些佛教故事濃厚的因果報應勸誡,便是那些看上去活潑潑的世俗故事,作者編者記錄下來,想到的也絕對沒有後人那般複雜———那時候既沒有對精神的嚴格控制,更沒有後世對精神解放的需求,所以生活常識般的結論才來得如此自然。於是這書也就有了一種世俗的日常氣息,直到今日還令人艷羨不已。

漢語譯本

21世紀的2006年,周作人校訂的《今昔物語集》北京編譯社(本朝部)譯本在北京發表(根據周作人校訂手稿重排)。
2006年,在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資助下,在瀋陽出台了金偉、吳彥合譯的《今昔物語集》全譯本。
2000年起,人民文學出版社委約有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學位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語教授張龍妹重新校訂北京編譯社本朝部譯本,2007年完成,2008年配上插圖問世。
張龍妹校訂的北京編譯社本朝部譯本由她完全擔當校訂責任(不含周作人的校訂),得到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資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