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叢書:信

仁義禮智信叢書:信

《仁義禮智信叢書:信》內容簡介:當前,我國正在著力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是人類的共同理想。社會的和諧既源於穩定、協調,又高於穩定、協調,它是社會穩定和協調的理想狀態;它既是一種價值目標,又是一種不斷推進的現實社會歷史過程,它是價值目標和社會歷史過程的統一。作為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無疑,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教育,會大力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仁義禮智信叢書:信》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編著,《仁義禮智信叢書:信》為信卷,收錄了歷史上的經典故事,供青少年小朋友們引以為見。

基本介紹

  • 書名:仁義禮智信叢書:信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頁數:184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教育出版社
  • 作者: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64369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仁義禮智信叢書:信》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編著,“仁、義、禮、智、信”代表五個核心道德觀。多少年來,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傳承弘揚著這種道德觀,我們的祖輩、父輩和歷朝歷代的社會精英,都受到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薰陶和培育。這些理念,形成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了內涵豐富的民族道德人格,造就出了許多人格典範,對於確定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方向,錘鍊民族性格,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曾經起到過重要作用。正是由於中華道德、中華文明、中華精神的力量,才支撐中華民族長存不亡,衰而復興,在多災多難中奮進不止。本冊為信卷,收錄了歷史上的經典故事,供青少年小朋友們引以為見。

圖書目錄

實事求是篇
替齊景公解夢
顏回做飯
莊子辨真儒
表里如一的晏殊
不推卸責任的高允
老實人不吃虧
父子賣馬
唐太宗接受逆耳忠言
樂羊子妻
講誠信的孟信
司馬光悔過
一把普通的斧子
誰來繼承家業
中彩之後
一個小提琴手
誠實的應聘者
誠實守信篇
季札掛劍
梁顥抄書
臾駢不負信
陶侃不違母親遺訓
聽聲數箭
種世衡冒雪拜訪奴訛
李勉葬銀
生死之約
趙柔賣梨
狼來了
烽火戲諸侯
不吃偷來的石榴
人鷺情緣
信任無價
食言的羞愧
只賺一文錢
一毛錢的故事
兩枚硬幣
遵守諾言篇
七擒孟獲
曹操斷髮
曾子殺豬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季布一諾
張良拾鞋
皇甫績守信求責
為人篤信的卓恕
商鞅立木樹誠信
退避三舍
樊無期捨生守信
一生守信的宋慶齡
郭汲講信用
講誠信的毛澤東
我的好朋友
景德鎮的信譽
誠信交友篇
小蝌蚪講的故事
守信用的池莉
以誠信交友
嵇康託孤
範式守信

序言

中共中央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我們“要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對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早在戰國時期,孟子就提出了“仁、義、禮、智”,之後儒家先哲們不斷地豐富其內涵。漢朝董仲舒將其擴充為“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古人稱之為“五常”。這“五常”作為中華倫理主體的重要部分,貫穿在整個道德體系的發展中,它們既是一種道德規範,又形成了一種道德意識。兩千多年來,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構成元素,成為全世界華人精神文化的根系,牽動、影響著整個社會道德體系,也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
“仁、義、禮、智、信”代表五個核心道德觀。多少年來,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傳承弘揚著這種道德觀,我們的祖輩、父輩和歷朝歷代的社會精英,都受到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薰陶和培育。這些理念,形成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了內涵豐富的民族道德人格,造就出了許多人格典範,對於確定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方向,錘鍊民族性格,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曾經起到過重要作用。正是由於中華道德、中華文明、中華精神的力量,才支撐中華民族長存不亡,衰而復興,在多災多難中奮進不止。
今天我們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倡導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觀,在我國傳統道德規範中,樹立立志高遠、自強不息、勤奮學習、昂揚向上、珍惜時間、節儉敬上、禮義仁智、誠信待人等傳統觀念,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通過學習,學會尊重他人,培養愛心,尊崇善良,遵守倫理道德、公共道德、職業道德,提倡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從愛父母、愛親人做起,逐步升華到愛家鄉、愛祖國、愛人類;從愛動物、愛植物做起,逐步升華到愛環境、愛自然、愛地球。
道德教育是潛移默化的社會行為。“形象大于思想”,以文化涵養道德,以道德提升文化。用傳統美德的具體化,教育廣大青少年繼承優秀傳統;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宣傳,傳播傳統美德,正是編寫和出版本叢書的目的所在。
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是人類的共同理想。社會的和諧既源於穩定、協調,又高於穩定、協調,它是社會穩定和協調的理想狀態;它既是一種價值目標,又是一種不斷推進的現實社會歷史過程,它是價值目標和社會歷史過程的統一。作為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完全一致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無疑,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教育,會大力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2005年7月22目,中共中央常委李長春同志、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同志都對此表示了高度重視,作出相應批示。為此,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組織國內學者,對“仁”、“義”、“禮”、“智”、“信”逐字加以詮釋,並賦予時代內涵,將其作為建構新時期青少年核心價值體系的有力措施加以實施。
本叢書由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於友先、中國農工民主黨原宣傳部長李漢秋為顧問,張新建、盧祥之任編委會主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主持編寫。參加編寫工作的還有:王蕾、曾成鋼、陸地、高賽、劉軍、李宏圖、沈文博、胡敬雲、侯露、章鵬飛、韓衛國、樓雲、騰矢初、潘曉玲、魏松、王進、方瑛、馮建華、劉靜、楊曉峰、汪國新、孫雲、何斌、張明、張娟、張仲超、張金元、陳維、陳可之、羅北升、胡勝、聶振強、黃風蘭、曹新華、雪村、高淳、孔憲梅、馬美林、馬麗穎、馬艷偉、於菁、王愛華、王玲、王斌、白雪、朱玲、孫曉琳、孫全紅、孫有明、劉惠琴。
我們衷心希望,全國的廣大青少年朋友通過閱讀本叢書,能夠有所領悟,有所提高,成為新時期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 盧祥之
2012年2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