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發熱學

人體最高的耐受溫度為40.6~41.4℃(100.4~102.0F),直腸溫度持續升高超過41℃,可引起永久性的腦損傷;高熱持續在42℃以上2~4H常導致休克以嚴重併發症。體溫高達43℃則很少存活。

口腔溫度為例,發熱程度可劃分為:低熱 37.3~38℃(99.1~100.4F)中等熱 38.1~39℃100.6~102.2F)高熱 39.1~41℃ (102.4~105.8F)超高熱 41℃ (105.8F)以以上,腋窩溫度,分為低熱型(40℃)。
人體最高的耐受溫度為40.6~41.4℃(100.4~102.0F),直腸溫度持續升高超過41℃,可引起永久性的腦損傷;高熱持續在42℃以上2~4H常導致休克以嚴重併發症。體溫高達43℃則很少存活。
許多發熱性疾病可表現一定的熱型。了解這些熱型,對自身防治疾病有一定的幫助。
1.稽留熱 高熱39℃~40℃左右,持續數天或數周,在24小時內體溫波動不超過1℃者。見於肺炎雙球菌肺炎、傷寒、副傷寒、斑疹傷寒與薑片蟲病等急性傳染病的極期。
2.弛張熱 高熱,在24小時以內體溫波動達2℃以上者,見於敗血症及各種化膿性感染、結核病、惡性網狀細胞瘤、風濕熱等。
3.間歇熱 突然發熱達39℃以上,歷時數小時後下降為正常,經過1~2天或數天后再度突然高熱,隨後又下降至正常,如此反覆發作者稱為間歇熱。間歇熱是間日瘧與三日瘧的特點,也可見於局灶性的化膿性感染性疾患,如膽囊炎或膽系感染,腎盂炎或腎盂腎炎等。
4.周期熱 周期性的交替出現高熱期與無熱期,各持續若干天稱為周期熱,或稱為回歸熱型。此種熱型見於回歸熱或鼠咬熱。
5.波狀熱 即體溫在數天內逐漸上升至高峰,以後逐漸下降至正常或微熱狀態,不久又逐漸上升與逐漸下降,呈一種波浪式的起伏稱為波狀熱。這是布氏桿菌病的特徵性體溫變化,也見於惡性淋巴瘤。
6.雙峰熱 在24小時內體溫有兩次小波動,構成雙峰型體溫曲線,稱為雙峰熱。見於黑熱病、惡性瘧、綠膿桿菌敗血症。
7.不定型熱 發熱持續時間不定、無一定規律者稱為不定型熱。見於流感、風濕熱、支氣管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