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備用器官

人體備用器官

人體備用器官,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研製出人體內容易老化的器官組織,從而延長人類的壽命。2009年英國科學家宣布將實施這一計畫,首先從關節、脊柱、牙齒、心臟和循環組織這些簡單的組織著手研究,並預計在2015年左右推出人體備用器官產品造福人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體備用器官
  • 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研製出
  • 目的:延長人類的壽命
  • 時間:2009年
原理,研發背景,研究計畫,可行性,

原理

複製人的技術可以被用來生產人體備用器官。比如,可以把一個人的胚胎分成三份,一份出生,另兩份冷凍起來,如果出生的
那一份得了病,需要移植腎臟什麼的,就可以把一份冷凍的取出來,培育成人,然後摘取其腎臟移植,這樣移植的腎臟完全沒有排異反應。如果可以從成年人的組織中直接克隆,當然就更方便了。

研發背景

在治療人體器官性疾病時,先前的很多研究把焦點集中在器官移植,在面臨道德倫理方面存在很大爭議,其次存在著一些技術問題,如免疫排斥等。後來人們開始使用取自病患自身細胞在體外增殖培養擴增,期望在可降解組織工程支架材料上重新形成器官,一些科學家開始了探索,然而對於一個多細胞體系的器官,想在體外完全再形成面臨的挑戰之大是無法想像的,著需要多細胞體系間的平衡,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些時空調控信號,隨著發育生物學的進展,這個領域需要有突破。

研究計畫

2009年10月20日有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宣布了一個為期5年、投資超過5000萬英鎊的科研計畫,該計畫旨在採用生物醫學工程方法研製出永遠不會損耗的替代性人體髖關節、韌帶心臟瓣膜等。該項目由英國利茲大學醫學和生物工程研究院(iMBE)實施,研究課題包括心臟瓣膜的再生、製造永遠不會損壞的靜脈修復術用組織補片、新的韌帶和軟骨組織、備用皮膚以及替代關節等。
整個研究專注於最容易遭受年齡影響的身體組織——關節、脊柱、牙齒心臟和循環組織等,他們將開發新技術來實現這些組織的再生,製造出持續時間更長的關節等組織替代物。
科學家使用“非細胞組成”技術(用一系列溶液和酶去除組織器官中的細胞成分,從而製得天然細胞外基質)清除捐贈心臟瓣膜中的所有活細胞,使其不會對受體產生排斥反應後再植入病人體內。該心臟瓣膜基質含有細胞產生的蛋白質——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糖分子等,瓣膜會再生成為活體組織。90%以上的身體組織都可以用這種辦法得到,成為這樣的“超細胞物質”。 這種“非細胞組成”技術由英國組織再生公司提出,可用來製造其他的細胞外基質,而不需要進行使用活體組織時所需的複雜配對和登記。

可行性

巴西也曾功運用了類似的心臟瓣膜技術,40個接受了該技術治療的病人在4年後並沒有出現併發症
醫療技術專家、英國史諾醫療公司的執行長克里斯蒂娜·道爾表示,研究人員將確保新發現很快地轉化為臨床實踐。在接下來的2010~2015年這5年內,他們計畫研發出10個人體備用器官新產品,並儘快將其推向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