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的文化見解

人類學家的文化見解

《人類學家的文化見解》是2009年7月1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穆爾,譯者是歐陽敏,鄒喬,王晶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學家的文化見解
  • 作 者:穆爾
  • 出版時間:2009-7-1
  • 版 次:1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美)穆爾 著;歐陽敏,鄒喬,王晶晶 譯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09-7-1
版 次:1
頁 數:401
印刷時間:2009-7-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S B N:9787100062572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穆爾的書是對人類學界最偉大的理論家們的一次簡潔明了的回顧。它對我給本科生開的理論課程來說非常適用。”
——J.蒙哥馬利·羅珀(美國格林內爾學院)
“穆爾的書為讀者提供了從人類學家的生平角度來看待文化人類學發展歷程的深刻洞見。”
——羅斯瑪麗·康諾弗(美國韋伯州立大學)

內容簡介

《人類學家的文化見解》在組織上不同於其他關於人類學理論的課本。首先,我試圖表現的是這樣一種人類學觀點。它比諸如亞當·庫伯(Adam Kuper)在其關於英國社會人類學家的傑出研究中的描述要更為寬泛。其次,作者試圖從當代人類學的發展趨向中選取更多的例子,甚至比E.哈奇(Elvin Hatch)在《人與文化的理論》中討論的更多。再次,我嘗試著對每一位人類學家對於人類學理論的貢獻進行折中的、非批判的讀解。這僅僅表明我不會像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在《人類學理論的出現》中那樣親自鼓吹某種特定的理論。在《人類學家的文化見解》中討論到的學者既不是假想敵也不是替罪羊。這本書中討論的每一位人類學家都具有知識上的價值,他們之所以被納入其中是因為他們的觀點都很重要,並值得被了解。
本書圍繞著影響現代人類學形成的男女學者展開。其他人類學理論的介紹重視觀點而非人物,但是我相信傳記體的結構更好。觀念不是自己平白生成的,而是在個體的經歷中形成的。當然,某些觀念是普遍地生成的,是公共財產。有機類比法、進化論、社會功能、後現代主義的批評等,凡此種種都曾廣泛流傳。它們並不是哪個偉人的獨立創作。在關於人類學家理論的解讀中,這些普遍的概念被視作普遍的、基礎,特定的學者將他們的理論結構築於其上。其他的因素和困難更直接地塑造了人類學家個體的觀念。

目錄

致謝
導言:人類學是什麼?
第一部分 奠基者
第1章 愛德華·泰勒:文化進化論
第2章 劉易斯·亨利·摩爾根:社會的進化
第3章 弗朗茲·博厄斯:語境中的文化
第4章 埃米爾·涂爾幹:一門關於社會的科學
第二部分 文化的本質
第5章 阿爾弗雷德·克羅伯:文化的完形
第6章 露絲·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第7章 愛德華·薩丕爾:文化、語言與個體
第8章 瑪格麗特·米德:個體與文化
第三部分 社會的性質
第9章 馬塞爾·莫斯:原始分類,總體事實
第10章 布洛尼斯洛·馬林諾夫斯基:文化的功能
第11章 A.R.拉德克利夫—布朗:社會的結構
第12章 愛德華·埃文思—普里查德:社會人類學,社會歷史
第四部分 進化論、適應論和唯物主義理論
第13章 萊斯利·懷特:進化論浮現
第14章 朱利安·斯圖爾德:文化生態學和多線進化論
第15章 馬爾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義
第16章 埃莉諾·伯克·里科克: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歷史
第五部分 結構、象徵符號和意義
第17章 克勞德·列維一史特勞斯:結構主義
第18章 維克多·特納:象徵、朝聖和戲劇
第19章 克利福德·格爾茨:解釋人類學
第20章 瑪麗·道格拉斯:象徵符號與結構、污染與純潔
第六部分 結構、實踐、能動性和權力
第21章 詹姆斯·費爾南德斯:比喻遊戲
第22章 謝里·奧特納:象徵符號、性別與實踐
第23章 皮埃爾·布迪厄:一種實踐的人類學
第24章 埃里克·沃爾夫:文化、歷史與權力
後記:當前的爭議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