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噪聲

人為噪聲是指由機器或其他人工裝置產生的電磁噪聲。

中文名稱人為噪聲
英文名稱manmade noise
定  義由機器或其他人工裝置產生的電磁噪聲。
套用學科船舶工程(一級學科),船舶通信導航(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為噪聲
  • 外文名:manmade noise
  • 一級學科:船舶工程
  • 二級學科:船舶通信導航
定義,噪聲,噪聲污染3.1來源,3.2分類,人為噪聲的來源,危害,防治,

定義

人為噪聲是指各種電氣裝置中電流或電壓發生急變而形成的電磁輻射。這種噪聲電磁波除直接輻射外,還可以通過電力線傳播,並由電力線和接收機天線間的電容性耦合而進入接收機。如電動機、電焊機、高頻電氣裝置等產生的火花放電形成的電磁輻射。

噪聲

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通常所說的噪聲污染是指人為造成的。產業革命以來,各種機械設備的創造和使用,給人類帶來了繁榮和進步,但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強的噪聲。

噪聲污染3.1來源

(1)交通噪聲包括機動車輛、船舶、捷運、火車、飛機等的噪聲。由於機動車輛數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聲成為城市的主要噪聲源。
(2)工業噪聲工廠的各種設備產生的噪聲。工業噪聲的聲級一般較高,對工人及周圍居民帶來較大的影響。
(3)建築噪聲主要來源於建築機械發出的噪聲。建築噪聲的特點是強度較大,且多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因此嚴重影響居民的休息與生活。
(4)社會噪聲包括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家用電器、音響設備發出的噪聲。這些設備的噪聲級雖然不高,但由於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密切,使人們在休息時得不到安靜,尤為讓人煩惱,極易引起鄰里糾紛。

3.2分類

噪聲污染按聲源的機械特點可分為:氣體擾動產生的噪聲、固體振動產生的噪聲、液體撞擊產生的噪聲以及電磁作用產生的電磁噪聲。噪聲按聲音的頻率可分為:<400Hz的低頻噪聲、400~1000Hz的中頻噪聲及>1000Hz的高頻噪聲。

人為噪聲的來源

在移動通信中,人為噪聲主要是車輛的點火噪聲。這種環境噪聲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車輛的流量。一般情況下,交通流量越大,噪聲電平越高。由於人為噪聲的源的數據和集中程度隨地點和時間而異,因此人為噪聲就地點和時間而言,都是隨機變化的。統計測試表明:噪聲強度隨地點的分布近似於對數常態分配。

危害

隨著近代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也隨著產生,噪音污染就是環境污染的一種,已經成為對人類的一大危害。噪音污染與水污染、大氣污染被看成是世界範圍內三個主要環境問題。
(1)噪音是發生體做無規則時發出的聲音.
聲音由物體振動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通常聽到的聲音為空氣聲。一般情況下,人耳可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Hz,稱為可聽聲;低於20Hz,稱為次聲波;高於20,000Hz,稱為超音波。所聽到聲音的音調的高低取決於聲波的頻率,高頻聲聽起來尖銳,而低頻聲給人的感覺較為沉悶。聲音的大小是由聲音的強弱決定的。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噪音是由各種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聲音雜亂、無規律的組合而成;樂音則是和諧的聲音。
判斷一個聲音是否屬於噪音,僅從物理學角度判斷是不夠的,主觀上的因素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樂對正在欣賞音樂的人來說是樂音,但對於正在學習、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問題的人可能是一種噪音。即使同一種聲音,當人處於不同狀態、不同心情時,對聲音也會產生不同的主觀判斷,此時聲音可能成為噪音或樂音。因此,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噪音。當噪聲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音污染。
(2)噪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一般噪聲高過50Db(A),就對人類日常工作生活產生有害影響。具體危害如下:
聽力損傷:噪音是傷害耳朵感聲器官(耳蝸)的感覺發細胞(sensoryhaircells),一旦感覺發細胞受到傷害,則永遠不會復原。感覺高頻率的感覺發細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傷害,因此一般人聽力已經受噪音傷害了,如果沒有做聽力檢驗卻往往不自覺,直到聽力喪失到無法與人溝通時,卻為時已晚。早期聽力的喪失以4000Hz最容易發生,且雙側對稱(4Kdip)。病患以無法聽到輕柔高頻率的聲音為主。除非突然暴露在非常強烈的聲音下如槍聲,爆竹聲等,聽力的喪失也是漸進性的。
引起心臟血管傷害: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壓,在100分貝十分鐘下腎上腺激素則分泌升高,交感神經被激動。在動物實驗上,也有相同的發現。雖然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不一致,但幾個大規模研究顯示長期噪音的暴露與高血壓呈正相關的關係。暴露噪音70分貝到90分貝五年,其得到高血壓的危險性高達2.47倍。
噪音對生殖能力的影響:2000年以來,一些專家提出了“環境激素”理論,指出環境中存在著能夠像激素一樣影響人體內分泌功能的化學物質,噪音就是其中一種。它會使人體內分泌紊亂,導致精液和精子異常。長時間的噪音污染可以引起男性不育;對女性而言,則會導致流產和胎兒畸形。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仍無結論,尚待進一步的探討。
噪音對睡眠的影響:有高達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認為噪音影響睡眠,但長久影響下是否對健康有傷害,尚待進一步的探討。
噪音對心理的影響:在高頻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的症狀,容易激動的情形。有人研究發現噪音越高的工作場所,意外事件越多,生產力越低,此項結果仍有爭論。
噪音大小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噪聲對睡眠的干擾人類有近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人類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維持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但環境噪聲會使人不能安眠或被驚醒,在這方面,老人和病人對噪聲干擾更為敏感。當睡眠被干擾後,工作效率和健康都會受到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連續噪聲可以加快熟睡到輕睡的迴轉,使人多夢,並使熟睡的時間縮短;突然的噪聲可以使人驚醒。一般來說,40分貝大連續噪聲可使10%的人受到影響;70分貝可影響50%;而突發動噪聲在40分貝時,可使10%的人驚醒,到60分貝時,可使70%的人驚醒。長期干擾睡眠會造成失眠、疲勞無力、記憶力衰退,以至產生神經衰弱症候群等。在高噪聲環境裡,這種病的發病率可達50^-60%以上。
噪聲對語言交流的干擾噪聲對語言交流的影響,來自噪聲對聽力的影響。這種影響,輕則降低交流效率,重則損傷人們的語言聽力。研究表明,30分貝以下屬於非常安靜的環境,如播音室、醫院等應該滿足這個條件。40分貝是正常的環境,如一般辦公室應保持這種水平。50-60分貝則屬於較吵的環境,此時腦力勞動受到影響,談話也受到干擾。當打電話時,周圍噪聲達65分貝則對話有困難;在80分貝時,則聽不清楚。在噪聲達80-90分貝時,距離約0.15米也得提高嗓門才能進行對話。如果噪聲分貝數再高,實際上不可能進行對話。
噪聲損傷聽覺人短期處於噪聲環境時,即使離開噪聲環境,耳朵也會造成短期的聽力下降,但當回到安靜環境時,經過較短的時間即可以恢復。這種現象叫聽覺適應。如果長年無防護地在較強的噪聲環境中工作,在離開噪聲環境後聽覺敏感性的恢復就會延長,經數小時或十幾小時,聽力可以恢復。這種可以恢復聽力的損失稱為聽覺疲勞。隨著聽覺疲勞的加重會造成聽覺機能恢復不全。因此,預防噪聲性耳聾首先要防止疲勞的發生。一般情況下,85分貝以下的噪聲不至於危害聽覺,而85分貝以上則可能發生危險。統計表明,長期工作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耳聾發病率明顯增加。
噪聲可引起多種疾病噪聲除了損傷聽力以外,還會引起其他人身損害。噪聲可以引起心緒不寧、心情緊張、心跳加快和血壓增高。噪聲還會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從而易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一些工業噪聲調查結果指出,勞動在高噪聲條件下的鋼鐵個人和機械車間個人比安靜條件下的個人循環系統發病率高。在強聲下,高血壓的人也多。不少人認為,20世紀生活中的噪聲是造成心臟病的原因之一。長期在噪聲環境下工作,對神經功能也會造成障礙。實驗室條件下人體實驗證明,在噪聲影響下,人腦電波可發生變化。噪聲可引起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的平衡,從而導致條件下反射的異常。有的患者會引起頑固性頭痛、神經衰弱和腦神經機能不全等。症狀表現與接觸的噪聲強度有很大關係。例如,當噪聲在80-85分貝時,往往很易激動、感覺疲勞,頭痛多在顳額區;95-120分貝時,作業個人常前頭部鈍性痛,並伴有易激動、睡眠失調、頭暈、記憶力減退;噪聲強到140-150分貝時不但引起耳病,而且發生恐懼和全身神經系統緊張性增高。

防治

為了防止噪音,我國著名聲學家馬大猷教授曾總結和研究了國內外現有各類噪音的危害和標準,提出了三條建議:
(1)為了保護人們的聽力和身體健康,噪音的允許值在75~90分貝。
(2)保障交談和通訊聯絡,環境噪音的允許值在25~50分貝。
(3)對於睡眠時間建議在35~50分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