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稷山

人文稷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稷山縣
  • :山西省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人口:32.31萬人
  • 電話區:0359
  • 車牌代碼:晉M
  • 耕地面積:57.73萬畝
  • 國家:中國
  • 行政區類型:縣
  • 面積:686.2平方公里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郵政編碼:043200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南部
  • 政府駐地:稷峰鎮
基本概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人口面積,地理地貌,旅遊資源,青龍寺,法王廟,大佛寺,宋金墓群,氣候特點,建設發展,交通狀況,醫療衛生,風景名勝,名優特產,經濟建設,著名景點,

基本概況

稷山縣處在東經是110.4818°——111.544°,北緯是35.2248°——35.4832°的位置。縣政府駐城關鎮(現為稷峰鎮)。

行政區劃

稷山縣轄5個鎮、2個鄉:稷峰鎮、西社鎮、化峪鎮、翟店鎮、清河鎮、蔡村鄉、太陽鄉。
稷峰鎮轄:孫家城村、陶梁村、姚村、平隴村、賈峪村、桐上村、上柏村、楊趙村、管村、王村、小杜村、太杜村、管村堡村、下費村、崔村、下莊村、武城村、下迪村、吳城村、富樂村、上迪村、和合村、姚家莊村、馬家巷村、關家窯村、西店頭村、西薛村、史冊村、陽史村、東北街村、東街村、西街村、南街村、西北街村、甘泉村、寺後窯村、羊牧頭村、荊平村、苑曲村、加莊村、吉家莊村、新莊村、下柏村、馬村、永寧村、南陽村、東渠村、原家莊村、澗東村、桐下村、上廉村、下廉村等。
西社鎮轄:西社村、高渠村、馬家溝村、沙溝村、白坡村、清水莊村、范家莊村、三界莊村、張家莊村、劉家莊村、劉堡村、李老莊村、東莊村、中社村、楊家莊村、山底村、麻參坡村、柴家莊村、曹家莊村、肖家莊村、薛家莊村、仁義村、鋪頭村、韓家莊村、麻古垛村等。
化峪鎮轄:化峪鎮村、化峪村、南堡村、西堡村、位林村、吳付村、南位村、西段村、東段村、梁村、梁堡村、程杜村、胡家莊村、路村、路村莊村、邢堡村、邢家莊村、付家莊村、上胡村、開東村、開西村、李家莊村、李馬吳村、四合莊村、劉家莊村、佛峪口村、陽平村、寧翟村、寧翟堡村等。
翟店鎮轄:翟東村、東小翟村、西小翟村、翟西村、南翟村、太郝村、南梁村、北吳村、東位村、寺莊村、北小寧村、西小寧村、南小寧村、西位村、太寧村、寧南村、西位坡村、仁和村、東大有村、古路岔村、寶泉村、南吳坡村、峨嵋村等。
清河鎮轄:清河村、三交村、南松鶴村、北松鶴村、七級村、南陽城村、北陽城村、段壁村、荊莊村、北辛莊村、南辛莊村、秦家莊村、薛莊村、上費村、劉村、薛村、晉村、馬家莊村、店頭村、吳壁村等。
蔡村鄉轄:蔡村、薛家堡村、段家堡村、復興莊村、五里井村、郝壁村、上李村、小李村、大李村、楊村、柴村、東柏村、西柏村、仁義莊村、坑東村、東蒲村、底史村、西埝村、南埝村、東埝村等。
太陽鄉轄:三堡村、白家莊村、塢堆坡村、修善村、丁莊村、興隆莊村、東王村、西王村、北王村、三坡村、楊家莊村、太陽村、塢堆村、廟岔村、小陽坡村、小陽堡村、小陽村、勛重村、東里村、西里村、董家莊村、均安村、均和村、西小郝村、白池村、白辛村、上王尹村、長嶺村、劉家坪村、石佛溝村、下王尹村等。

歷史沿革

稷山,春秋稱“稷”,屬晉。漢為河東郡聞喜縣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涼縣,相傳后稷曾於縣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穡,後稱此山為稷王山,遂於隋開皇十八年改高涼縣為稷山縣。2000年,稷山縣轄6鎮6鄉:城關鎮、化峪鎮、翟店鎮、西社鎮、楊趙鎮、清河鎮、太陽鄉、下迪鄉、管村鄉、路村鄉、修善鄉、蔡村鄉。總人口324812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66363 西社鎮 28198 化峪鎮 17667 翟店鎮 39393 清河鎮 31606 楊趙鎮 4498 管村鄉 18383 路村鄉 20059 下迪鄉 19950 蔡村鄉 30146 太陽鄉 33268 修善鄉 1528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稷山縣鄉鎮區劃調整(缺資料)。

人口面積

全縣轄七個鄉鎮,200個行政村,227個自然村。七個鄉鎮分別為:稷峰鎮、西社鎮、化峪鎮、翟店鎮、清河鎮、蔡村鄉、太陽鄉。2000年時,稷山縣轄6鎮6鄉:城關鎮、化峪鎮、翟店鎮、西社鎮、楊趙鎮、清河鎮、太陽鄉、下迪鄉、管村鄉、路村鄉、修善鄉、蔡村鄉。全縣總人口32.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4萬人。總面積686.2平方公里。

地理地貌

稷山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北部呂梁南麓,山勢陡峻。主要山峰有文仲子洞、玉皇頂、馬頭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 以上,其中以玉皇頂為最高,海拔1618米。南部稷王山,海拔1279米,峨嵋台地橫貫南部翟店、太陽等鄉鎮,海拔在500米上下,是臨汾盆地的一部分。汾河是稷山縣主要河流,自東向西流經35個自然村,境內長25公里,水寬20至80米,水深0.5至1.5米。

旅遊資源

青龍寺

青龍寺  青龍寺在山西省稷山縣西4千米的馬村。寺中珍貴的元代壁畫,可與永樂宮壁畫相比美。寺始建於唐龍朔二年(662),元、明、清歷代均曾修葺或重建。現存建築基本是元、明時代的遺存,有前、後兩院,殿宇計8座:前院有天王殿、羅漢殿和地藏殿(已殘)等;後院有大雄寶殿、腰殿、垛殿和後殿等。大殿和腰殿中存有壁畫 180多平方米。腰殿所繪為水陸畫,內容極為廣泛:有佛、菩薩、弟子、金鋼、羅漢及供養人等,還有南斗六星、五帝神眾、元君聖母和四海龍王等道教諸神,以及歷代文臣武將、教子賢孫、貞婦烈女等種種人物。殿中有元至正、至元和明永樂題記,全殿壁畫的完成已在明初,技法純熟,線條剛勁,設色渾厚,造詣很高。後大殿中辟畫有釋迦佛及眷屬、彌勒佛和脅侍菩薩等,其中多數畫面為明洪武十八年(1385)所補繪重描,僅有少數畫面為元代原作。 稷山青龍寺元代壁畫,內容屬水陸畫範疇,以描寫各界神眾為主,將儒、道、釋三教融匯一堂。有佛、菩薩、天王、力士;也有帝王、元君、風神、雷公;還有賢臣、良將、孝子、烈女等。畫面著色濃重艷麗,人物性格刻劃細膩,堪稱工筆重彩人物畫中的精品。

法王廟

法王廟  法王廟位於稷山縣西二公里之南陽村西隅,該廟坐西向東,占地約3000餘平方米,現存殿宇十八間,舞台一座和一個清代補建的三間門樓。在這群古建築中,其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當以舞台為最。該舞台,據廟內碑文記載,建於明成化七年(1472年),系重檐十字歇山頂,上覆琉璃彩瓦,長14.5米,寬14.3米,梁架結構繁雜奇巧,斗拱裝飾古樸俏麗,雕刻工藝精湛,氣勢雄偉壯觀,是一座頗有元代遺風的明代建築珍品。

大佛寺

大佛寺  稷山佛閣寺,位於縣城東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涼院",因寺內有一巨佛,故俗稱"大佛寺".  該寺始建於金代皇統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原寺規模較大,拾級而上,坡道兩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極多.因戰亂大部分建築遭毀.現僅存正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正殿,系樓閣式建築,殿內有一尊高20餘米,寬6.7米,保存完好的釋迦牟尼佛像.佛身穿之閣之上下, 攀木梯登至頂層,不僅可瞻仰佛之整體,整個縣城全景均歷歷在目。在華夏大佛的範疇里,儘管有馳名的樂山和強巴大佛,可它們分別為石質和銅質,而稷山大佛獨具特色,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亦可謂出類拔萃。

宋金墓群

宋金墓群  宋金墓群位於稷山縣城西四公里之馬村西南隅,是十四座仿木構建築且為四合院式的磚質雕花墓。各墓室磚質類同,結構各異,有窯洞式,樓閣式,宮殿式;分單檐,重檐,多重檐等,可謂式樣繁雜,各具特色。各墓室的裝飾十分誘人,例如雕刻的門窗隔扇,滴水貓頭,禽獸花草,墓主夫婦,書童侍女和泥質套塑的"二十四孝"等,無一不顯得優美精湛,生動逼真。 尤應提及的是墓主人對面雕刻的樂樓,即有樂隊,又有演員。樂器有大鼓、腰鼓、拍板、橫笛和蓖篥等,演員分副淨、副末、裝旦、末泥、裝孤等,看上去既有故事情節,又富表演技巧,整體造型真是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若遊覽全部墓室,即宛如光臨一座陳設工藝珍品的地下宮殿,大有琳琅滿目,異寶紛呈之感。

氣候特點

稷山縣屬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一月零下4℃,七月27℃。年降雨量483毫米,霜凍期在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220天。

建設發展

全縣現有耕地面積57.73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穀子、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豆類為主。林地面積7.8萬多畝,樹種有楊、桐、椿、槐等。棗林4.3萬畝,約50多萬株,年產300萬斤左右。果園遍布全縣,主要有蘋果、桃、梨、葡萄等。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鐵礦石、鉀長石、鈉長石、石灰石、石英石、磷礦石、鋁礬士、去母等。工業有冶鐵、化肥、煉焦、紡織、水泥、缸套等。玻璃刀、台虎鉗、白水泥,孔明燈等產品暢銷省內外。

交通狀況

稷山縣縣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晉城至禹門口乾線公路橫穿縣境東西,大寧至臨猗幹線公路縱貫縣境南北,交匯城關。108國道4公里自東向西橫穿縣境,太運縣省道51.9公里,縱 穿南北,鐵路侯(馬)西(安)與太運線在此交匯。全縣交通四通八達,基本實現村村同油路,鄉鄉通二級公路,形成三橋六路大循環的格局。全縣擁有油路總里程483公里,油路路密度達70.4公里/百平方公里。擁有營運貨車75752輛,755輛。年完成貨運量96萬噸,貨運周轉量10740萬噸公里;客運量9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810萬人公里。

醫療衛生

稷山系全國衛生紅旗模範縣,太陽村更是名揚中外,中央領導多次來訪。縣痔瘺醫院和縣骨髓炎醫院分別成為全國農村最大的專科醫院。任全保的“長效麻醉劑”、“母痔基底擰化療法”和楊文水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花膿性骨髓炎醫療法”等研究成果,獲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獎。稷山縣人民醫院是全省唯一的縣級“二甲”醫院。全縣共有醫療衛生單位19個,正式編制人員97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54人,醫療床位1725張,千人平均床位5.4張。

風景名勝

稷山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蹟頗多,著名的有稷王廟、青龍寺、宋金墓群、大佛寺等。青龍寺始建於唐,寺內的元代壁畫,對研究中國繪畫發展很有價值。金代墓室十四座,磚雕仿木結構,造形為舞台戲俑,為研究中國戲劇史提供了可靠佐證。
歷史上曾出現唐朝名相裴耀卿,金末著名諫官陳規,元初名臣姚天福,明代書法家“神筆”梁綱,清代欽點“探花”王文在等,各領風騷,眾口皆碑。作為歷史見證的名勝古蹟更是彌足珍貴。青龍寺壁畫可與永樂宮壁畫相媲美;興化寺壁畫系“現存全國佛寺壁畫中最好一種”,已在北京故宮太和殿西廡展出多年。由省投資在馬村建成的“古墓研究中心”有全國唯一完整的金代古墓群,為研究宋金時期的戲劇雕刻和建築提供實物佐證。而象“玉壁城”這樣既有文獻可參又有確切遺址存在的著名古戰場,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名優特產

稷山縣土特產以板棗為最、肉厚皮 薄、核小、糖分高,出口於北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頗享盛譽。素 有”棗鄉“之稱,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紅棗加工已成為特色產業,研製開發出金絲蜜棗、參芩藥棗、港式蜜棗、酒棗、玉棗和棗茶、棗汁等20多種系列產品。稷山麻花和燒餅是名特小吃。稷山麻花是鹹的,一尺左右長(有大小几種),有普通的和油酥的,每根都多次扭轉抻拉摺疊而成,色香味誘人,做主食和零食都可。稷山燒餅有半圓的和三角的,半圓的又叫鍋盔。好燒餅鬆軟可口,是出門在外和旅行佳品。從前只有在過年時才家家戶戶炸麻花,現在常年四季都有。

經濟建設

稷山這方土 地生機勃勃,民營經濟迅速崛起,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生態農業特色鮮明,第三產業穩步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補,城鄉互動,共同發展。稷山這方土地充滿希望,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文化活動異彩紛呈,各類人才不斷湧現,對外開放氛圍郁氛、八方賓朋紛至沓來,一個禮儀誠信、和諧安定、魅力無限的稷山正在走向世界。2006年稷山縣全縣生產總值24.8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5億元,連續兩年居位運城市第四,湧現出一批產值超億元、利稅上千萬的明星企業,縣域經濟步入了又好又快車道。  稷山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發展農牧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稷山板棗古時為皇室貢品,現 有優質稷山板棗10萬畝,紅提葡萄5萬畝,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板棗生產基地和華北地區最大的紅提葡萄生產基地。萬畝大棚蔬菜被定為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500萬存欄蛋雞居全省第一。全縣小麥、棉花、玉米、紅薯、藥材、蘋果、桃杏等農產品質豐量優。
近年來,稷山強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舉全縣之力全力發展工業企業。2006年,全縣工業企業納稅在2億元以上,占到全縣財政收入的80%以上,形成了以焦化產業、金屬鎂業、造紙業、包裝業、冶金產業、化工醫藥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七大支柱產業,建成了焦化工業基地、金屬鎂鋼鎂冶煉、工業基地、造紙工業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醫藥化工基地五大產業基地,培育了豐喜工業園區和西社新型煤焦化循環工業基地,300萬噸焦炭、100萬噸生鐵、30萬噸錳鐵、100萬噸水泥、10萬噸金屬鎂、10萬噸造紙、10萬枚紗綻、1.5億m2紙箱、30萬噸純鹼、30萬噸氯化銨,彰顯稷山工業新形象。西社新型煤焦化工業基地形成了300萬噸機焦、10萬噸炭黑、5萬KW發電、110KV伏輸電、100萬方蓄水的規模優勢,儲備了再騰飛的巨大能量。翟店鎮是全國最大的紙箱生產基地,各種檔次的企業星羅棋布,達200餘家。胃樂食品等八大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圍繞稷山板棗做文章,生產的各類棗製品、棗飲料亮相全國大中城市超市,深得顧客青睞。蜜棗加工、塢堆仿古、清河鑽石刀具、楊趙燈籠編制、翟店服裝等富民產業鋪天蓋地,達1500餘家,為當地百姓提供人均純收入1200餘萬,富民一方。
稷山的城市建設也是亮點頻頻,框架日益拉大,功能日趨完善。尤其是縣城新區建設,以“綠色、陽光、好心情”為理念,已成為牽動全縣城鎮化進程的龍頭。隨著108國道過城段工程、運稷一級路過城段工程、稷峰街東延工程順利推進,“新區”建設正在不斷升溫,“新城”雛形基本形成。

著名景點

稷山,在齊國故城南10公里,位於臨淄城南齊陵街道辦事處梁家終村東南,系臨淄名山之一 ,是臨淄區與青州市的界山。春秋時期因山上有后稷祠而名稷山。1983年9月,民眾採石爆破出石洞墓一座, 後又在山頂發現多處類似墓葬,構成“稷山墓群”。1984年7月,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頂有個古廟遺址,這座廟叫孔廟,也叫夫子廟,以紀念孔聖人曾經到過此處,稷山因此又被百姓稱之為“孔父山”。  夫子廟的東西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的“石井”。“石井”上口寬,呈方形,邊長3米餘 ,向下延伸呈“井”狀,深達30餘米,底部有水。劉師傅講,東邊的那個“石井”是一個被盜的豎井漢墓,“石井”北側的石壁上,有石龕造像。西面內石壁上雕有一男子盤足而坐,龕外刻兩侍者執扇侍立,東側龕內石壁之上,則雕有一女子盤足而坐,左右侍男侍女執扇侍立,兩龕之間刻有“孔大夫”三字。
村民採石炸出“石井”
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己將其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稷山石井墓群國內罕見。”淄博市文物局一名專家對記者說。
1983年9月,稷山附近村民在此開山,炸出了一個石井墓,文物局的人來到的時候,部分文物已經被村民哄搶。後來,公安、文物部門追繳回部分文物,臨淄區與青州博物館各有所藏。
據當年開山放炮的石匠說,當時在墓室內看見了色彩鮮艷的紗帳,然而,很快就幻化為雲煙了。國家及省文物主管部門,曾兩次到稷山墓群考察,最後認定稷山墓葬是漢朝墓群。在“石井”斷壁上,可看到古人一鑿一鑿精心刻成的近30餘米的豎墓道,每5~10厘米處在石壁上鑿有等距離石卯孔31個,裡面均安裝有鐵釘,十分整齊。如今的稷山,早已停止了採石,松樹成林,加之古老的傳說與古墓神奇之魅力,給這裡蒙上一層神秘而誘人的面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