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

人文學

人文學一詞在中國是20世紀初從英文翻譯過來,是以觀察、分析及批判來探討人類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門學科(包括哲學、文學、藝術、歷史、語言等)和知識的總稱。

人文學有時也稱為“人文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文學
  • 別名人文學科
  • 性質:教育
  • 包含子學科:古典學等
概述,人文學歷史,包含子學科,

概述

人文一詞的中文,最早出現在《易經》中賁卦的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關於這個詞的註解有很多,宋代程頤《伊川易傳》對此的解釋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陰陽之代變,觀其運行,以察四時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倫序,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禮俗,乃聖人用賁之道也。”(見《伊川易傳》卷二)一般認為,中國傳統的人文概念是指人的各種屬性。
到了近代,人文這個詞被用來翻譯Humanism,也就是人文主義,這個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些知識分子,在超越和反對中世紀歐洲宗教傳統的過程中,以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學習典範,以此回歸世俗。這些人就被稱為“人文學者”,到19世紀的歐洲又有所謂的人文學科,20世紀英美的大學裡面也開始出現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意思不是說人文的東西用一種科學的理論來解釋,而是說對於人的各方面的一種求知、對於人的知識的一種探討。
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在傳統和西方的影響下、對於人文人文主義、和人文學科這幾個緊密相關的辭彙內涵的理解經歷了很多變化。
人文學(humanities)源於拉丁文“humanists”,意即人性、教養。原指與人類利益有關的學問,後泛指對社會現象和文化藝術的研究。

人文學歷史

西方研究人文科學的歷史可以上溯至古希臘,當時人文科學是市民教育的基礎。到了古羅馬時期,三學四科的概念開始形成。這些科目成了中世紀的教育主體,強調人文科學猶如技術或者做事的方法。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科學被認定為只作研究而不實用的學科,猛然脫離傳統範疇譬如文學及歷史。到了二十世紀,這個觀點受到後現代運動所挑戰,就是為了人文科學在民主社會中尋求一個平等的定義。

包含子學科

古典學
宗教學
哲學
語言學
文學
藝術
歷史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